-
科研反哺教学在生物力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物力学课程具有学科交叉性和前沿性等特点.然而目前该课程实验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实验工具高度封装化,学生和教师都难以理解其具体的构造和原理;实验设计中教学与教师的科研方向偏离较远.以上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制约了生物力学课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学科交叉意识的培养功能.因此,生物力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急需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改革.方法 本文基于对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力学A"课程实验教学的实践,提出了用科研反哺教学的方式改进生物力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具体而言,在传统生物力学实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新增了两项由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实验内容,学生在实验课上能基于教师的科研前沿成果,理解和搭建生物力学测量装置,并用其进行生物力学参数的测量.结果 根据课后的反馈信息,科研反哺教学的改革思路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力学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力学课程的兴趣,锻炼了动手能力,还使学生对科学研究有了初步认识.结论 科研反哺教学的课程改革思路在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力学A"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解决了目前生物力学实验课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该方式可为未来生物力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双导一体"模式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以国家卫生健康事业未来发展对相关领域人才培养需求为背景,探究医学院校中生物医学工程(医工)专业电子技术实践课教学改革新模式.方法 针对现阶段医工专业电子技术实践课教学中存在的医工特色不突出问题,提出了医工专业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基于学生岗位任职需求的成果导向和教学方式基于应用电工电子专业技术解决实际医工问题的任务导向的"双导一体"实践课教学改革新模式,成果导向的教学理念存在于课程的宏观和微观设计,任务导向的教学方式强调课程微观设计中的实践教学以具体医工任务为主线展开.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与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构成完整闭环,促进"教""学"持续自我完善.文中以医工专业电子技术实践教学中"多模神经电刺激仪的设计"为案例,探讨"双导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下的医工特色实践教学.结果 相比传统实践教学,"双导一体"教学模式下,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评分平均分高于85分,学生的课程学习、竞赛和医疗仪器设计调试的积极性显著增加,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成绩明显提升.结论 "双导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医工专业学生使用电工电子技术解决医工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毕业后投身于国家卫生健康事业起到积极作用,为医学院校中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电工电子类课程的特色教学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疗器械领域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前,我国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为全面培养医疗器械领域创新人才,推动医疗器械领域的发展,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提出了医疗器械领域理论知识传授、实践技能拔高和创新体系保障“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搭建了“感知-认识-启迪-挑战”4个阶段的课程体系框架,形成了以超声治疗设备为主线的特色课程。该培养模式经过3年实践,表明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内涵建设质量及就业升学率稳步提升,该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医科院校医疗器械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对我国外科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医工结合是指将医学与理工科学进行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模式,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外科的医工结合、协同创新,更多的是指医疗器械的改进、创新和研发,而医疗器械行业将传统工业与生物医学工程、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相结合,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和高科技水平的一个体现。我国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在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将医科类院校与理工科院校合并,促进不同学科相互交叉,设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依托大型综合性医院和研究所,成立众多的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从而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笔者及其团队在医工结合的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包括实用新型专利"可重复使用的简易扩肛器"及"经肛多通道腔镜手术操作平台的切口保护套"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超细腹腔镜、胃内气囊等项目已通过相关研发团队论证并拟行转化生产;同时,于2020年1月10日,在广东省药学会的批准下,联合有志于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医疗同道、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成立了广东省药学会医药创新与转化专家委员会,为医疗同道、科研机构和企业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我们体会到,临床实践是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源泉;临床医生是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原动力。目前,我国医工结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基础研究阶段医工结合学科融合不充分、应用研究阶段临床应用需求互动少、科研成果转化难和"产学研用"全链条不贯通。如果能加大科研投入和政策激励力度、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互动、关注成果推广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打通医工结合全流程、完善医工结合创新能力评价机制,我国的医工结合、协同创新必将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前沿热点科研成果引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实践与反思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研究将国际前沿学术热点研究成果引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课程教学。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重创新,强实践”的改革思路,突出“学”的中心地位。教学设计以解决工程问题为导向,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加强课内外实践活动。实践结果表明,教改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激活创新思维,提升综合素养,为培养适应我国发展新需求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提供了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开展大型医学影像设备计量教学的对策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研究通过分析国内高等院校开展大型医学影像设备计量教学的现状,探讨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优势及其与医学计量人才培养需求的内在联系,阐明了高等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开展大型医学影像设备计量教学的必要性;并分别从课程建设、教学设计、教材建设、条件建设和师资队伍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对策,有望为高等院校开展大型医学影像设备计量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为解决医学院校学生高等数学学习难度大、学时紧、学生学习兴趣差、接受程度低等困扰高等数学学习的问题,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方法:选取2022级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共6个班级24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采用自制线上学习资源与中国大学MOOC教学资源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目标、上传教学资源,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帮助学生课前预习。课中教师面授,并在学习通平台发布课堂提问、随堂测验等,检验课上学习效果,方便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课上学习。课后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发布课上授课视频及课后习题讲解等,辅助学生巩固课上学习。并分班建立课程QQ群,方便课后与学生沟通、辅导答疑。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 t检验。 结果: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课上的参与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上平均师生互动由每节6次提高到10次;课上出勤率由原来的93.93%(232/247)提高到97.94%(238/243);作业按时提交率由原来的92.71%(229/247)提高到96.71%(235/243)。课程教学完成以后,学生的期末综合成绩由(81.27±4.56)分提高到(89.52±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25, P<0.001)。 结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采用,不仅对学生学习成绩有良性作用,而且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热情。后续期待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网站调研的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我国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的现状。方法:通过网站调研获取该专业的开设学校、开设年份、招生计划、培养目标和课程等信息。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2018至2021年,共有48所高校被批准开设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以经济发达地区为主,人才培养规模为每年近2 400人。②获取47所高校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的所属学院信息,其中59%(13/22)的综合性高校将该专业归属医学相关的学院。③获取40所高校的专业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学生具备大数据智能处理和软件研发能力,其中12所高校还要求学生掌握硬件研发能力。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是该专业的主干学科,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语言和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结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发展,我国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教育快速兴起,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指导性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21年中国放射治疗师基本情况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中国放射治疗师的基本职业情况,为放射治疗师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放射治疗师基本情况调查表,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发和回收调查表,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放射治疗师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时间为2021年5月7日至2021年6月15日。结果:30个省级行政区域共获取2 928份有效问卷,男女性别比例为69∶31,平均年龄35岁(18~65岁)。大部分接受调查的放射治疗师来自三甲医院,比例为84.7%;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大专以及中专所占比例分别为0.2%、6.9%、76.6%、14.9%和1.4%;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主管技师、技师以及技士所占比例分别为0.5%、5.8%、32.5%、52.2%和8.2%;职业年限为0~、5~、10~、20~年的所占比例分别为33.74%、25.79%、25.51%和14.96%;放射治疗师的专业来源主要为影像医学/影像技术专业(45.9%)、临床医学专业(19.1%)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11.9%)。结论:中国放射治疗师总体年龄结构呈年轻化趋势,队伍规模正迅速发展壮大,用人单位应重视放射治疗师的职业规划继续教育,提高放射治疗师的专业技术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放射治疗技术人才的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4+1"本硕融合培养模式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重庆医科大学于2018年与英国邓迪大学探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4+1"本硕融合培养模式,从教育模式、课程对接与学分互认、合同签订与宣传、过程考核与管理、学位授予等多方面进行探讨。该项目于2019年正式签约,同年低年级学生参加"邓迪大学暑期夏令营"项目,2020年高年级学生正式进入该融合培养项目。通过第一批学生的反馈来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4+1"本硕融合培养模式能够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有利于拓宽学生国际视野,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注入强劲的力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