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导一体"模式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以国家卫生健康事业未来发展对相关领域人才培养需求为背景,探究医学院校中生物医学工程(医工)专业电子技术实践课教学改革新模式.方法 针对现阶段医工专业电子技术实践课教学中存在的医工特色不突出问题,提出了医工专业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基于学生岗位任职需求的成果导向和教学方式基于应用电工电子专业技术解决实际医工问题的任务导向的"双导一体"实践课教学改革新模式,成果导向的教学理念存在于课程的宏观和微观设计,任务导向的教学方式强调课程微观设计中的实践教学以具体医工任务为主线展开.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与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构成完整闭环,促进"教""学"持续自我完善.文中以医工专业电子技术实践教学中"多模神经电刺激仪的设计"为案例,探讨"双导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下的医工特色实践教学.结果 相比传统实践教学,"双导一体"教学模式下,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评分平均分高于85分,学生的课程学习、竞赛和医疗仪器设计调试的积极性显著增加,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成绩明显提升.结论 "双导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医工专业学生使用电工电子技术解决医工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毕业后投身于国家卫生健康事业起到积极作用,为医学院校中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电工电子类课程的特色教学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脑卒中专科护士理论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初步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脑卒中专科护士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构建脑卒中专科护士理论培训课程体系并在卒中专科护士理论培训中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应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脑卒中专科护士培养课程初稿,采用发送电子邮件的方法,对符合遴选标准的14名专家进行了2轮咨询,构建了脑卒中专科护士理论培训课程体系;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127名参加北京护理学会第一期卒中专科护士培训学员的理论成绩及满意度进行分析,评价脑卒中专科护士理论培训课程体系的应用效果。结果:2轮专家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4/14,2轮咨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均为0.94,一、二、三级指标的专家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356、0.216、0.207( P<0.05)。最终形成的脑卒中专科护士理论培训课程包括5个一级指标(专业实践概念、通科护理知识、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急性脑卒中的护理管理、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21个二级指标,63个三级指标。运用层析分析法确定了各级指标权重系数,并通过一致性检验(CR<0.1)。以构建的课程体系为内容框架设置理论课程对卒中专科护士进行培训,109名学员完成了培训后考核,培训前专科护士理论成绩合格率为77.95%(99/127),培训后专科护士理论成绩合格率为100%(109/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7.60, P<0.01),培训前专科护士理论成绩优秀率为35.43%(45/127),培训后为100%(109/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4.17, P<0.01);学员的满意度平均得分为(38.90 ± 2.55)分。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脑卒中专科护士理论培训课程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并为我国构建同质化脑卒中专科护士培训课程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虚拟仿真技术在医学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虚拟仿真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来创建和体验视觉化环境。其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等特征。该项技术较早在工程力学和城市规划中运用。在医学领域,诊断学是每个医学生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制作标准化病人数字模型,让医学生模拟临床医生的角色,将课堂上掌握的诊断学理论知识通过各式电子媒介与虚拟病人完成诊疗活动;按诊断学课程标准设置模拟训练和线上、线下教学,弥补了传统医学教育中单一的授课方式;并通过程序性过程评价、实时反馈等,使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操作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本文将从虚拟仿真技术的前景、虚拟仿真技术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势等方面展开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增强现实技术在心脏磁共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AR)对提高心脏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教学质量的作用评价。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9月至2022年1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同济大学2018级和2019级医学影像专业的研究生共36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号码表抽取样本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名。在心脏磁共振教学中,试验组在传统电子课件授课模式基础上结合AR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电子课件授课方式。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开展理论考试、实践考试及满意度调查,以评价AR技术在心脏磁共振教学中的作用。使用SPSS Statistics 24分析软件,对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实践考试成绩及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探索性分析、均值比较(独立样本 t检验)等,所有统计分析均在95%置信水平下进行。 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87.56±5.07)分和(75.22±4.0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36, P<0.001)。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基本概念及技术特点、心脏MR正常解剖及血流动力学、心脏基本病变及MR表现3部分知识点的分数分别为(15.72±2.08)分、(27.00±2.09)分、(44.83±2.60)分和(13.28±1.74)分、(21.89±1.78)分、(40.06±2.67)分,两组学生实践考试成绩分别为(80.83±7.33)分和(71.11±6.9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5.00, P<0.001)。在满意度调查问卷中,试验组学生在学习动力、课堂气氛、课程教学作用、重点难点掌握和考试安排5个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心脏磁共振教学中应用AR技术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对心脏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提升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学院校非信息类专业医学信息学选修课的教学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健康医疗行业紧密融合,对医学院校面向非信息类专业的医学信息学选修课提出了更高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本文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和临床医学生培养目标,对医学信息学选修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科学地优化和配置。选择医学信息学教育中的“小数据集,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的基本应用”为主要内容,模块化医学信息处理中的数值型数据、文本型数据和图像数据,以案例驱动和翻转课堂变革教学方式,将机器学习中常见的方法(如回归、分类和聚类方法)根植于案例的解决方案中,以综合的算法实例报告作为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实践表明,以上探索既激发了学生对医学信息学选修课的兴趣,又有效贯彻了医学生培养早预测、早调整、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五早”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临床医学本科生《医学统计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与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合理应用新教学技术,建立适合临床医学本科生《医学统计学》实验教学的新方法。方法:从西安医学院2016级18个临床医学本科班中抽取临床1604班( n=62)和全科1618班( n=54)为研究对象。1604班为试验组(A组),采用"传统演示+混合"式教学法;1618班为对照组(B组),采用传统演示法。从满意度问卷、教师自评和成绩3方面进行效果评价。用SPSS 22.0进行卡方检验、 t检验和秩和检验。 结果:学期末两组对统计学的价值认知比上课前均有提高,且试验组[93.5%(58/62)]高于对照组[68.5%(37/54)]( χ2=12.20, P<0.001);试验组的总体满意度( Z=-7.05, P<0.001)、上课方式满意度( Z=-3.95, P<0.001)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课程内容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27, P=0.784);试验组有更多的学生认为实验课加深了对统计理论的理解( χ2=26.87, P<0.001);在后4次实验课中,两组的后测均高于前测成绩,但试验组前、后测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软件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 t=8.27, P<0.001);两组期末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29, P=0.773)。 结论:"传统演示+混合"的实验教学符合现阶段医学本科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统计学的价值认知和满意度,尤其是混合式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表达、分析和SPSS操作的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数字化口腔医学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本文通过设计电子问卷、电话专访的形式,调研了全国94所口腔医学类本、专科院校的数字化口腔医学教育现状,显示近年来我国数字化口腔医学教育有了快速的发展,大多数院校已逐步使用数字化教学手段,部分院校已开展数字化口腔诊疗技术教学内容,但数字化口腔医学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仍不普及,还存在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应用需求、数字化教育课程不丰富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快我国数字化口腔医学教育发展的相关建议和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军队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电路分析课程建设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介绍了军队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电路分析课程建设的特点,分析了该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强教学内容与军队医疗卫生装备融合、优化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考核模式、升级教学条件的改进措施,为军队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课程建设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军医大学中医学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适宜医学影像专业学员的医学电子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学员的理论认知和实践能力水平.方法:总结前期医学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结果:结合学员专业背景和课程特点,提出医学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改进措施并有了初步效果.结论:在针对医学背景学员讲授电子技术等工科知识时,整合优化内容、引导讲授、实验分组讨论等方法在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提高理论和实践教学效果方面十分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生物学数字课程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微生物学数字课程是以微生物学知识内容构建、借助高等教育出版社云课程平台传播的课程.作者编著的《微生物学数字课程》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本文介绍了微生物学数字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应用.该课程结构设计包括章节名称、作业、基本问题、小组专题讨论、课程论文、自由讨论区;资源设计包括教学录像、电子资源(教学课件、动画等)、网上自测;交互设计包括讨论、留言、疑难解答等;构建出课前教师在平台发布课程资源和学习任务—学生登录平台观看资源—课中教师进行疑难问题解答及知识总结—学生进行问题讨论、课题成果汇报—课后学生提交作业及网上自测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微生物数字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能力、信息技术素养及学习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