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联网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管理中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得到了极为快速的发展,在医学领域也广为应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慢性呼吸疾病,如何利用物联网技术改善慢阻肺病管理的临床实践值得探讨.笔者对国内外物联网技术在慢阻肺病管理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通过回顾文献发现,目前物联网在慢阻肺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缺乏高质量、大样本研究,后期研究中需对技术成熟的模式或产品进行更为系统基于真实世界的应用评价,特别是对患者远期临床结局、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卫生经济学评价.产品设计应当符合慢阻肺病特征及使用人群特点,通过定性研究了解用户使用体验、看法或态度也值得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视功能评估与重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虚拟现实(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三维场景的计算机仿真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多感官信息。近年来,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VR技术在眼科领域的应用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视力、调节功能、立体视等视功能评估方面,VR结合红外眼动跟踪、双眼分视、人机交互等技术能够完全控制呈现给用户的画面,为实现个性化、自动化诊断提供了可能,并能够有效降低人力成本。在斜视、弱视诊疗方面,VR再结合其环境沉浸性、三维成像等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画面,减少了斜视眼位测量、弱视眼间抑制量化上的检测技术难度;并可以通过模仿斜视聚散训练、弱视知觉训练等范式,提高斜视正位训练、弱视知觉训练和立体视训练的趣味性和依从性。增强现实技术与计算机生成的视觉增强、全息成像、三维音频提示和自适应光学相结合,可有效弥补低视力人群的视觉缺损,提高其生活质量。在近视防控领域,VR技术的利弊目前尚有争议,但仍具备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就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在视功能评估与重建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其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以期推动医工融合在眼科诊疗领域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元宇宙对放射医学领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元宇宙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创建一个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且互补的"平行世界",以沉浸式用户体验,给社交、游戏、医疗、教育等带来颠覆式变革。随着放射医学在疾病诊疗、核能安全、载人航天等领域的地位日益凸显,可以预见,元宇宙将对放射医学领域的发展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综述元宇宙对放射医学领域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建议我国尽快启动放射医学元宇宙(Radiomediverse)的建设与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在ICU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及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是发展迅速的新兴技术。VR通过创建一个虚拟的三维立体环境,提供用户视觉、触觉、听觉等多感官的沉浸式体验,而AR将虚拟元素实时叠加于现实世界中,保留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并使用户可以与虚拟元素进行交互 [1]。VR/AR需要为用户提供特殊的VR/AR眼镜(图1)。VR/AR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已经在心脏病学及神经外科学领域得到了较深入的研究 [1,2,3]。VR/AR在重症医学领域的应用也正在增长,将对ICU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产生积极影响 [4]。本文对VR/AR技术在ICU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用户画像技术在移动健康管理领域的应用现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用户画像是以“用户为中心”,结合大数据和用户自身特点提供精准服务的技术。运用用户画像技术根据患者个人属性和差异化需求提供健康服务,是移动健康管理领域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在用户画像构建方面,国外采用多方法、多维度构建用户画像,而国内则是基于大数据寻找用户的特征进行构建。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用户画像技术在移动健康管理领域的应用主要为优化就医体验,为慢病患者提供个性化管理以及对青少年的心理疾病等的筛查和干预。但是如何通过用户画像匹配相应的健康管理服务还没有成熟的路径可循,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急救技能培训领域应用的范围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虚拟的三维空间,用户直观体验模拟环境,获得听觉、触觉及视觉等多感官反馈 [1],目前已用于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气管切开、除颤等急救技能培训 [2,3]。在医学急救技能培训中,除了单纯急救技术培训外,评判性思维、情景意识、领导和协作能力等非技术技能也逐渐成为培训重点。研究证明 [4,5,6],VR技术可以模拟各种急救场景和病情变化,不仅能提高受训者技术技能水平,还能培养团队合作、共情和决策等能力,但在设备类型、研究设计、结局指标及干预效果等方面存在异质性。本研究采用Arksey等 [7]提出并由Levac等 [8]细化的范围综述方法,汇总国内外文献,以厘清本领域研究的现况和未来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县级医院数字化病理科建设经验与体会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为了让更多基层单位了解数字化、接受数字化、肯定数字化病理科存在的必要性,本文分享了湖北省房县人民医院数字化病理科建设的成功经验,从而为县级医院数字化病理科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实现路径。从数字化切片和远程病理会诊平台的适用场景、工作流程、系统集成、数据安全、落地条件、应用成效等方面分别阐述数字化病理科建设的具体细节和使用体验,并通过评估扫描用时、存储容量等客观参数和用户主观感受来论证县级医院数字化病理科建设的可行性。结果显示:(1)将原有的手动显微镜升级为全自动扫描成像及多终端远程阅片系统,既能大幅降低数字化病理科的硬件投入,又可突破空间壁垒,实现远程诊断;(2)单张切片平均数字化耗时约(39.09±7.58)s,全切片扫描并不影响病理报告发放速度;(3)系统性能稳定,图像分辨率高,存储空间充足,阅片流畅;(4)将病理数据纳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有利于信息安全保障;(5)数字化病理科为实现医疗资源下沉和打破基层病理科人员紧缺、外出进修难的困境提供了实现路径。房县人民医院病理科数字化建设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实战演练,将理论设想转换成为客观事实,其可行性强,建设周期短,资金设备投入少,值得推广与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临床护理技能游戏化教学培训软件的用户体验调査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技能游戏化教学培训软件("N-OPP"APP)的用户体验。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8—1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实习并且使用过"N-OPP"APP的537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N-OPP"APP用户体验测评问卷进行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537份,回收有效问卷529份,有效回收率为98.51%。结果:529名护生的"N-OPP"APP用户体验测评问卷条目总均分为(3.89±0.47)分,操作性能、服务性能、使用感受、风险性维度条目均分分别为(3.87±0.65)、(4.04±0.60)、(3.90±0.70)、(3.42±0.62)分。不同学历、接触移动学习APP的时间、"N-OPP"APP使用时间和使用频率护生的使用感受、操作性能维度条目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学历、"N-OPP"APP使用频率护生的服务性能维度条目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不同"N-OPP"APP使用频率护生的风险性维度条目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N-OPP"APP的开发能够解决传统临床护理技能教学培训中的一些问题,帮助护生巩固护理技能,获得了护生较高的认可,可作为临床护理技能教学培训的辅助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APP使用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自我管理APP体验的质性研究进行整合,为设计推广接受度高的糖尿病自我管理APP提供证据支持。方法:本研究为Meta整合。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PsycINFO、Ovid(LWW Journals)、Scopus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自我管理APP进行自我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月30日。根据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质性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进行评价,采用汇集性Meta整合的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提炼48个研究发现,归纳为3个整合结果14个新类别,整合结果包括自我管理APP促进患者形成持续的自我管理行为并改善身心健康、影响患者使用APP的障碍因素以及患者对APP功能的改进建议。结论:患者感受到自我管理APP带来的多种益处,如正确认识糖尿病、控制病情、改善心理状态等,未来开发相关APP时应注意关注患者行为改变,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设计APP功能,进行文化调适并完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其接受度和推广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健康促进视角下移动医疗应用程序质量评价工具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健康促进视角对移动医疗应用程序(mHealth APP)质量评价工具进行范围审查,旨在为开发或引进适用于我国的工具提供参考,并为开展更高质量的mHealth APP电子健康干预研究提供启示。方法:遵循范围综述的研究方法,系统检索2008年1月—2022年2月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ISI Web of Science、SCOPUS、CINAHL、PsyINFO、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与mHealth APP质量评价相关的工具开发、验证文献,提取工具基本信息并采用主题分析法对工具条目内容进行汇总、整合。结果:共纳入27篇研究,涉及14个mHealth APP质量评价工具。评价条目内容的主题分析过程共产生300条初级编码,归入4个主题,分别为软件属性、医学科学、行为科学、用户体验。结论:mHealth APP作为多领域交叉的产物,其质量面临多重考验。目前已有的质量评价工具侧重点各异,其中科学性评价源于mHealth APP的特殊定位,需要更多重视。同时,不同评价视角可能是影响质量评价结果的潜在因素,而用户作为关键环节其需求需要进一步聚焦与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