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国家中药复方专利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药复方专利,探析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建库至2023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治疗DPN的复方专利数据,运用R语言(v 4.3.2)、Cytoscape(Version 3.10.1)等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数据建模、用药频次分析、性味归经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等以探讨DPN的组方规律.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DPN专利数据113项,涉及中药249味,药物累计频次1 145次.用药频次排名前10位的中药分别为黄芪、当归、丹参、川芎、桂枝、鸡血藤、赤芍、白芍、地黄、红花.中药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常见,多归肝、肾经.聚类分析共得到2个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分析共筛选出4组二项常用药对和32组三项关联药物组合,常用药对组合有鸡血藤-黄芪、延胡索-黄芪、桂枝-黄芪、桃仁-黄芪,常用角药组合有黄芪-延胡索-鸡血藤、当归-牛膝-川芎.中药共现网络显示,重要节点有黄芪、当归、丹参、桂枝、川芎、鸡血藤、赤芍等.结论 治疗DPN的中药复方专利多用黄芪配伍当归、丹参、川芎、鸡血藤、赤芍、红花、川牛膝等活血药以益气活血通络,且多使用藤类药、虫类药通络祛邪,可为临床诊治DPN扩展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药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痰湿阻肺证方药规律信息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平台探讨中药治疗COPD合并RF痰湿阻肺证的方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8个数据库,按照预先设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自建库起至2022年2月期间收录的中医药治疗COPD合并RF痰湿阻肺证的文献,采用Excel软件提取纳入文献信息,运用R语言对中药频次、频率、中药剂量、关联度、聚类等进行挖掘分析,并结合方药频次、频率,分析中药治疗COPD合并RF痰湿阻肺证的用药规律.结果:本研究共检索到文献1 357篇,最终纳入文献37篇.共纳入中药37味,累计频次196次,其中频次>5的中药共5味,累计频次142次,占比72.45%,依次为茯苓(30,15.31%)、橘红(30,15.31%)、陈皮(29,14.80%)、厚朴(28,14.29%)、姜半夏(25,12.76%).37味中药可分为13类,前5类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理气药(64,32.65%)、化痰止咳平喘药(40,20.41%)、化湿药(33,16.84%)、利水渗湿药(32,16.33%)、补益药(13,6.63%).其中化痰止咳平喘药以温化寒痰药(34,17.35%)、止咳平喘药(4,2.04%)为主;补益药以补气药(11,5.61%)为主.药性偏温、平、微寒,药味偏辛、苦、甘;主归肺、脾、胃经.共涉及方剂6首,累计频次38次,其中频率最高的方剂为燥湿化痰方(30,78.95%),其次为二陈汤(4,10.53%).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形成以茯苓、橘红、陈皮、厚朴、姜半夏为基础的核心药物组方.结论:中药治疗COPD合并RF痰湿阻肺证以茯苓、橘红、陈皮、厚朴、姜半夏为核心药物组方,以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为主要治则,在此基础上加入益气健脾和中、宽胸散结的中药,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未来可进一步规范COPD合并RF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制定,进一步增加以辨证为前提精准施治的相关研究,为本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用药规律信息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伴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epithelial metaplasia)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借助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检索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治疗的相关文献,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高频药物、性味归经及其证候要素的描述性统计,借助SPSS Statistics 23.0进行聚类分析、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Lantern 5.0软件进行隐结构分析.结果:研究录入相关文献165篇,处方214首,药物229味,用药总频次2 642次,核心中药47味(使用频次>15),以甘草、白术、白芍、半夏、茯苓等应用较广.并根据最大剂量、常用剂量和最小剂量,对47味高频中药进行药物剂量统计.性味以甘温为最,归经以肝经为首.提取出病位证素6个,脾、胃、肝位居前列;病性证素12个,气虚、血瘀、气滞频次较高.以置信度>85%,支持度>10%,提升度>1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三联药对组合11对;并对高频药物、高频证型汇总进行关联分析,按照置信度>90%,支持度>2%,提升度>1,按证型分类,自高至低筛选前5位关联组合,共得到关联组合40对.隐结构分析得出47个隐变量、7个隐类,总结得出5个综合聚类模型.结论:CAG伴IM多见虚实夹杂证,脾胃亏虚、本虚标实是本病的关键所在.临床治疗以"健脾益胃、扶正祛邪"为基础.虚则补益,健脾、益胃、补肾、滋肺以扶正;实则泻之,利湿、清热、散寒、化瘀、解毒以祛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龚保文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龚保文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龚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病案处方,整理方药信息,并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采用频数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挖掘龚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收录处方279首,涉及200味中药,临床证型以湿热蕴结证为主.龚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以补气、利尿通淋、活血止痛、清热解毒药物为主,常用中药有甘草、萆薢、牛膝、土茯苓、葛根、车前草等.治疗药物以甘、苦、辛味居多,药性以平、温、寒性为主,多归于肝、脾、胃、肺经.龚教授临床常用的药物组合有萆薢-土茯苓、萆薢-葛根-牛膝.聚类分析得到牛膝-土茯苓-葛根-萆薢-甘草、车前草-威灵仙-马齿苋-薏苡仁-淫羊藿-苍术-杜仲、丹参-黄芪-党参-海螵蛸-半夏-山药-牡蛎-桂枝等3首新处方.复杂网络分析得到常用处方为萆薢-土茯苓-葛根-牛膝-车前草-威灵仙-薏苡仁-苍术-海螵蛸.结论:龚教授认为痛风性关节炎的病机以湿热为主,常采用通利关节、清热祛湿法治疗,临床以萆薢-土茯苓-牛膝-葛根-甘草为底方加减,用药和缓,五脏兼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王笑民教授治疗乳腺癌处方用药规律探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统计和收录王笑民教授治疗乳腺癌的病案,分析王教授诊治乳腺癌的思路及处方用药经验.方法 选择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门诊诊断明确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经筛选后采集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采用软件"统计报表"及"数据分析"功能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王教授治疗乳腺癌常用药物、性味归经、核心处方及用药规律.结果 共收集313首有效处方,涉及145味中药,出现频次排前3位分别为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和黄芩.药物四气分布以寒、温、平为主;五味分布以甘、苦、辛常见;归经分布以肝、脾经为最多.最终得出5个药物核心组合及5首新处方,其中有重要临床意义的新处方2首.结论 王教授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主要从肝、脾入手,以疏肝健脾、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和引火归元治则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刘鑫教授治疗肺结节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刘鑫教授治疗肺结节处方用药规律及核心药物组合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刘鑫教授门诊的肺结节患者198例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挖掘四气、五味、归经、核心药物组合、潜在新药物组合及新方等用药规律.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核心药物组合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和通路等作用机制.结果 198例处方中涉及163味中药,药性以温、平、寒居多,药味以甘、辛、苦居多,归经以肺经、肝经、脾经和心经为主.高频药物组合为甘草-桔梗、甘草-石上柏等,核心药物为柴胡、生地黄、川牛膝、当归、红花、桃仁、赤芍、桔梗、枳壳、川芎、甘草、浙贝母、桑白皮、石见穿和石上柏,得到潜在新药物组合10个、新处方5个.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核心药物组合治疗肺结节有效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等,通过作用TP53、Akt1、JUN等靶点,调控AGE-RAGE、TNF、IL-17、HIF-1、PI3K-Akt、FoxO等信号通路起作用.结论 刘鑫教授治疗肺结节以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和温肺化饮为主,兼以健脾益肾,体现其基于"龙虎回环"理论、"从肝论治"肺结节的学术特点,得出潜在新的药物组合及新方,为临床治疗肺结节提供新的思路,其核心药物组合治疗肺结节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主要参与炎症反应、血管生成、细胞增殖与凋亡等生物学过程,为进一步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谢作钢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组方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探究谢作钢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5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谢作钢教授门诊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病历资料,建立相关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熵聚类分析等方法统计药物的使用频率、四气五味、归经的分布情况,探究药物配伍的规律和特点.结果:共纳入350首符合标准的处方,涉及药物110味,其中频次>80次的中药23味,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多归肝、脾、肾经;获取常用药物组合18对,出现频次最高的是黄精-炙甘草,出现频次为141次;从熵聚类获取核心组合药物5组.结论:谢作钢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以"补肾强精""益气补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为主,具有温寒并用、攻补兼施、灵活多变的用药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慢性肾脏病脾肾气虚兼湿瘀证的药量规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非透析)脾肾气虚兼湿瘀证的临床用药及其剂量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自2004年1月至2024年2月收录的相关文献,将合格文献中的处方用药录入,建立对应的数据库.运用WPS Excel、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7.0软件进行中药频次、性味归经及功效类别统计、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53篇,包含53首处方,127种中药,总频次为715次,高频中药有21味,高频中药剂量范围为10~30 g.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及剂量依次为黄芪30 g、茯苓15 g、大黄10 g等.药性以温、寒、平多见,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多为肝、脾、肾经.药物功效类别统计获得16类.关联规则分析获得核心药对14组、核心药量对13组.聚类分析得出10个聚类方.结论 本研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非透析)脾肾气虚兼湿瘀证的用药及其剂量规律,可为临床药量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国家专利的中药复方调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用药规律,为临床选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的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界面,检索中药复方治疗DVT的专利,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立至2024年3月.采用Excel进行频数统计,采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和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分别进行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分析,总结高频中药,分析复方四气、五味和归经分布,挖掘核心中药组合.结果 共纳入25项专利,涉及128种中药,出现频次较高的前3位单味药分别是当归、红花和三七;四气以温为主,五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以肝、心、脾经居多.关联规则中常用药对有红花-当归、当归-三七,常用角药有红花-桃仁-当归、红花-当归-三七;将相关度设为9,惩罚度设为4,得到15组3药的核心组合;采用熵层次聚类算法,获得新方聚类组合共10组;再次聚类后,得到5个治疗下肢DVT的新处方.结论 中药复方治疗DVT多以活血、通络、除湿为治疗原则,治病求本,标本兼顾.通过探索隐性规律,得到治疗DVT新处方,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血精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中医药治疗血精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网3个中文数据库200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有关中医治疗血精的文献,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收集和录入.对中药名称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利用频率分布、性味归经、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共纳入112首方剂,获得198味中药,用药频次总计为1418次,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包括牡丹皮、生地黄、黄柏、墨旱莲、甘草等.高频药物多为清热药、补虚药、止血药;药性以寒性为主;药味以甘、苦味为主;归经以肝、肾、心经为主.关联分析获得7组核心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得出5个新的方剂组合,因子分析得到8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5.67%.结论 中医药治疗血精以补虚、清热、止血为主,攻补兼施,标本同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