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提高对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HTT)的认识,掌握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HT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肿物渐进性增大、胸闷、气短等,入院行左侧甲状腺切除术,其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为HTT伴微小乳头状癌。结论:HTT是一种具有潜在低度恶性的甲状腺肿瘤,最大特点是具有小梁状的玻璃样变性,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第五版WHO甲状腺肿瘤分类中低风险肿瘤的解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第五版世界卫生组织(WHO)甲状腺肿瘤分类以“低风险肿瘤”取代第四版中的“交界性肿瘤”,包括具有乳头状核特点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恶性潜能未定的肿瘤和透明变梁状肿瘤,均为滤泡上皮细胞起源、有包膜/界限清楚、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甲状腺肿瘤(EX0、N0、M0)。WHO强调,“低风险肿瘤”扩散概率极低,该命名可保护病理医师遇到罕见特殊转移病例而免于医疗诉讼。本文在解读该肿瘤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几种其他WHO未包括的低风险肿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第5版WHO甲状腺滤泡源性肿瘤分类解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第5版WHO甲状腺肿瘤分类以细胞发生机制为新分类框架的基础,以组织学、分子和临床生物学特征来判定肿瘤分类和亚型。甲状腺滤泡起源的肿瘤为甲状腺内最常见的肿瘤,包括良性、低风险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包括滤泡腺瘤、常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乳头状滤泡腺瘤、嗜酸性细胞腺瘤和新概念甲状腺滤泡结节性病变。低风险肿瘤包括具有乳头样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恶性潜能未定的肿瘤和透明变梁状肿瘤。滤泡起源的恶性肿瘤根据分子特征和侵袭性分为BRAF样恶性肿瘤和RAS样恶性肿瘤。不提倡≤1 cm的乳头状癌作为独立亚型,而应根据形态特征进行亚分型。提出高级别甲状腺滤泡细胞起源癌,包括传统低分化癌、高级别分化型甲状腺癌,形态特征为核分裂象增加、肿瘤坏死、不伴有间变特征,临床生物学行为相似。鳞状细胞癌为间变性癌的一种亚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的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HTT)的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特征。方法:对5例HTT的临床、超声和细针穿刺细胞学形态进行观察,其中1例制备细胞蜡块,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例使用即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结果:5例患者中女性4例,男性1例,发病年龄25~48岁。细针穿刺细胞涂片中可见肿瘤细胞呈放射状、梁状或巢状结构,肿瘤细胞与红染的玻璃样物质混杂。部分细胞胞质呈丝状,偶见黄色小体,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或梭形,可见多量核沟和核内假包涵体。1例细胞蜡块显示肿瘤细胞呈梁状结构,与玻璃样物质混合,细胞特征与涂片类似。Ki-67(MIB-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肿瘤细胞呈特征性的膜质着色。2例使用即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均未发现BRAF V600E基因突变。结论:HTT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肿瘤,细胞形态与其他甲状腺肿瘤有重叠,在细针穿刺细胞病理诊断中非常容易被误诊。正确诊断的关键在于提高对该肿瘤的细胞病理形态的认识,制备细胞蜡块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HT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为其诊断、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20年苏北人民医院5例HTT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病理学表现为瘤细胞呈梁状排列,间质常见基底膜样物沉积,细胞质内见嗜酸性颗粒状物,可见核沟及核内假包涵体.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显示瘤细胞CD56、TG呈阳性表达,Ki67细胞膜阳性表达.该类肿瘤需要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副神经节瘤等鉴别.结论 HTT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肿瘤,生物学行为多为良性,结合组织病理学及相关检查做出准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INSM1在甲状腺髓样癌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相关蛋白 1(insulinoma-associated protein 1,INSM1)在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8 例MTC(实验组)和25 例同期组织学需与MTC鉴别的甲状腺肿瘤(包括透明变梁状肿瘤6 例、低分化癌16 例、梭形细胞乳头状癌2 例和甲状腺内副神经节瘤1 例)(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INSM1 表达,分析INSM1 在MTC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并与传统MTC标志物(Syn、CgA、CT和CEA)相比较.结果 INSM1 在MTC中的阳性率为96.4%(27/28),显著高于对照组 4.0%(1/25)(P<0.05).INSM1 在MTC中的灵敏度为96.4%,显著高于CgA(71.4%)(P<0.05),在CT阴性MTC中呈阳性.MTC中INSM1 的特异度为 96.0%,显著高于CEA(72.0%)(P<0.05).结论 INSM1 在MTC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染色模式为核阳性,背景清晰,易于判断,优于传统标志物,在MTC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颈前肿块4月余,无声调改变、咽痛、咳嗽、咳痰、胸闷、气促和吞咽困难,无食欲和情绪改变,无心慌、多汗、低热和盗汗.体格检查:右颈前区可扪及一4cm×3 cm大小肿块,质韧,表面光滑,轻度压痛,无波动感,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随吞咽上下移动,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指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POAb)水平均正常.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侧甲状腺形态呈非对称性肿大,包膜光整,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右叶内见1枚不均质回声区,大小46 mm×30 mm×35 mm,边界尚清,形态尚规则,纵横比<1,其内和周边均可见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图1).CT检查:甲状腺右叶明显增大,局部轮廓向外突出,密度欠均匀,内见一类圆形低密度影,大小4.0 cm×3.7cm,边界较清,密度欠均匀,CT值为39~63 HU,气管略受压左移;甲状腺左叶无增大,密度较均匀(图2).术中探查:甲状腺右叶下极可见一大小为4 cm×3 cm×3 cm的肿块,包膜完整,囊性,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甲状腺左叶未触及肿块,未见淋巴结肿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显露的处理方式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显露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耳鼻喉头颈外科2010-2016年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907例,其中甲状腺瘤3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90例,桥本氏甲状腺炎36例,透明变梁状肿瘤1例,甲状腺肉瘤1例,甲状腺淋巴瘤4例,甲状腺髓样癌1例,甲状腺鳞状细胞癌2例,甲状腺癌534例,均在全麻下手术,同时解剖术侧喉返神经.观察患者术前术后发音情况,术后声音嘶哑,且电子喉镜检查确定存在声带麻痹,可判定为喉返神经损伤.结果 手术过程中均显露喉返神经,除肿瘤累及喉返神经无法保留外,术后共10例出现单侧声带固定或活动减弱,其中2例为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患者,6例为二次或三次手术.经带状肌内侧或外侧入路,于瘢痕区寻找喉返神经,2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初次手术患者.行营养神经、激素治疗及禁声休息后均于6个月内恢复,无永久性损伤.结论 甲状腺手术中精细化被膜解剖、依据肿物位置选择不同入路可更好的显露喉返神经,有效减少神经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对2例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hyalinizing trabecular tumor,HTT)患者进行超声、术中冰冻病理切片、术后石蜡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患者的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2例HTT患者行超声检査可见肿瘤边界清楚,不均匀稍低回声团或回声结节,均行甲状腺占位病变组织切除术治疗,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可见包膜完整、边界清楚,细胞呈卵圆形、短棱形,呈器官样排列,胞浆嗜酸,与术后石蜡切片检查结果相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2例HTT患者的甲状腺转录因子l(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 1,TTF-1),CD56,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Ki-67,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呈阳性,其余如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嗜铬素(chromogranin A,CgA),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降钙素(cacitonin,CT),人骨髓内皮细胞l(human bone marrow endothelial cell-1,HBME-l)等指标均阴性.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指标将HTT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甲状腺副神经节瘤(thyroid paraganglioma, TP)等类似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hyalinizing trabecular tumor,HTT)是一种临床罕见的甲状腺原发性肿瘤,以包裹性结节、明显小梁状生长和基质透明样变为特征.Rahel于1905年最初报道此病,直到1987年Carney等才首次命名并详细描述了HTT的组织学特征,之后遂引起了甲状腺外科医师及病理学家的广泛关注.由于HTT的细胞学特征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和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易混淆,故临床鉴别常较困难;但在室温下,肿瘤细胞质及细胞膜对核抗原Ki-67的单克隆抗体(MIB-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结果是HTT的特征性表现,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的要点[1].HTT的病因尚不明确,生物学行为多为良性,且复发、转移率低,故预后良好;若能有效提高其术前确诊率即可明显缩小手术范围,从而可更好地保留甲状腺功能.有鉴于此,本文对HTT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重视程度及诊疗水平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