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达原饮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口周痤疮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达原饮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口周痤疮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获取达原饮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从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检索Hp和口周痤疮靶点,取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作为达原饮治疗Hp阳性口周痤疮靶点,采用Cytoscape3.7.2及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与微生信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Hp菌液灌服和痤疮丙酸杆菌混悬液皮内注射建立Hp阳性口周痤疮大鼠模型,观察达原饮干预效果,并对核心靶点及相关通路进行初步验证.HE染色观察口周皮肤及胃组织形态,ELISA检测大鼠口周皮肤组织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 筛选出达原饮活性成分145个,对应靶点253个,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57个,达原饮治疗Hp阳性口周痤疮核心靶点为IL6、TNF、IL1B、AKT1、TP53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53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癌症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TLR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达原饮能够下调Hp阳性口周痤疮大鼠口周皮肤组织TLR4、MyD88、NF-κB表达及血清TNF-α、IL-6含量(P<0.01).结论 达原饮可能通过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减轻口周皮肤的炎症损伤,发挥对Hp阳性口周痤疮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结肠癌中Hsp90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90α(heat shock protein 90α,Hsp90α)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潜在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免疫组化法分析结肠癌中Hsp90α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的关系;采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敲除Hsp90AA1前后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Hsp90AA1在结肠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其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Hsp90AA1表达与CD4+T细胞(Th2)、CD8+T细胞、髓样抑制细胞、Tregs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M1巨噬细胞、M2巨噬细胞的浸润水平呈正相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结肠癌组织中Hsp90α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Hsp90α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位置、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神经侵犯、远处转移等无关(P>0.05),与结肠癌患者年龄具有相关性(P<0.05).Hsp90α高表达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细胞实验结果显示,敲除Hsp90AA1可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及增殖能力.结论 Hsp90α在结肠癌中高表达,可能是结肠癌预后不良的潜在分子学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甲状腺髓样癌普拉替尼治疗后感染结核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44岁,因“体检发现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9-9升高1周”入院。经病理及影像检查确诊为甲状腺髓样癌多发转移,二线应用普拉替尼疗效好,但出现难治性胸腔积液,间断寒战高热,最终确诊结核,予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恢复普拉替尼治疗,现患者一般状态好,定期随访中。使用普拉替尼等靶向药物治疗全程中应注意及时排查结核等感染,以免延误抗肿瘤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七个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A型伴皮肤苔藓淀粉样变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伴皮肤苔藓淀粉样变(cutaneous lichen amyloidosis,CLA)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A型(MEN2A)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病因。方法:对7个无血缘关系的MEN2A-CLA家系共51名成员进行家系调查、生化和 RET基因等检测及相关组织病理学分析。 结果:基因检测发现28例MEN2A患者存在 RET基因变异(C634G/F/R/S/W或C611Y),与临床诊断完全符合,平均诊断年龄为(41.1 ± 18.3)岁,其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CLA的发病率分别为89.3%、28.6%、7.1%和28.6%。基因型-表型分析发现C611Y与C634G/F/R/S/W的嗜铬细胞瘤和CLA发病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0.05)。8例伴CLA病例的临床表现为肩胛区皮肤反复瘙痒,病损皮肤干燥增厚、棕色色素沉着伴鳞屑、片状丘疹和苔藓样改变;其CLA的平均发病年龄为(18.4 ± 4.6)岁,与其CLA和MEN2A的平均诊断年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P<0.001)。 结论:MEN2A-CLA可能是MEN2A的早期临床表现,且大多存在 RET-C634变异。提高对MEN2A-CLA的认识,结合家系和 RET变异筛查,有利于MEN2A相关内分泌疾病的早期规范诊治和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ender健康促进模式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Pender健康促进模式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Pender健康促进模式。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和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骨髓移植生命质量测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身体负担、情感负担及自我感受负担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核心管理能力、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及自我监测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ender健康促进模式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可降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髓样分化蛋白2通过调控EGFR信号通路影响三阴性乳腺癌紫杉醇耐药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髓样分化蛋白2(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otein-2,MD-2)通过EGFR信号通路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细胞紫杉醇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NB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D-2的表达并分析MD-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构建TNBC紫杉醇耐药细胞株,干预细胞中MD-2的表达。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转录组测序筛选MD-2调控的信号通路,并通过Western blot验证。结果:相较于癌旁组织,癌组织中MD-2表达显著增强。MD-2的高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肿瘤复发转移等情况密切相关( χ2=4.50, P=0.032; χ2=2.55, P=0.011; χ2=4.40, P=0.036)。细胞实验中,与正常乳腺细胞比较,TNBC细胞系中MD-2表达显著增强。与sh-NC组比较(100±11.52)(6.81±0.57),敲减MD-2能抑制紫杉醇耐药TNBC细胞的侵袭(61.44±6.78)( t=4.99, P=0.008)、促进凋亡(15.19±1.06)( t=12.06, P<0.001)。转录组测序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D-2主要通过对EGFR信号通路进行调控进而影响TNBC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结论:MD-2可促进TNBC细胞侵袭及紫杉醇耐药,该作用可能通过影响EGFR信号通路实现,MD-2有望成为TNBC治疗中的有效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患者乳腺超声影像及病理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HBOC)患者乳腺超声影像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2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HBOC患者12例,所有患者经术前穿刺或手术标本病理诊断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其中3例为乳腺癌和卵巢癌双原发。对患者的临床、乳腺超声影像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HBOC超声影像表现为形态规则8例,边界清楚9例,无毛刺征10例,无钙化10例,后方回声增强10例;最大血流速度(0.21±0.09)m/s,血管阻力指数0.72±0.17,纵横比≤1者8例。12例HBOS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9例,伴有髓样特征的乳腺癌3例;组织学分级:Ⅱ级7例,Ⅲ级5例;分子分型:Luminal B型2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型4例,三阴性型6例。3例卵巢癌及乳腺癌双原发患者组织学类型均为高级别浆液性癌。结论:HBOC是一类具有特殊遗传学背景的肿瘤性疾病,超声及病理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超声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注意询问病史及家族史,降低误诊率,提高诊断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T纹理分析参数对桥本氏甲状腺炎伴发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CT纹理分析(computed tomography texture analysis,CTTA)参数对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伴发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射科HT伴发甲状腺结节患者110例均行CTTA,统计CTTA参数(熵值、峰态及偏度),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一般临床特征及CTTA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CTTA参数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经临床病理检查,110例HT背景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恶性43(39.09%)例,其中乳头状癌22例、滤泡癌13例、髓样癌6例、恶性淋巴瘤2例;良性67(60.91%)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2例、HT结节20例、甲状腺腺瘤8例、局灶性炎症7例。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钙化占比均高于良性患者( t/ χ2=13.167、18.364、20.180、17.621, P均<0.001);HT背景下良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CTTA参数峰态、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633、1.382, P=0.105、0.170);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熵值高于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862, P<0.001)。经ROC分析显示,熵值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Cut-off值为6.28,AUC值分别为0.909,95% CI为0.839~0.955,灵敏度为86.05%(37/43),特异度为88.06%(69/67)。 结论:HT伴发良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CTTA参数具有一定差异,且CTTA参数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肿瘤抑制基因MLL3在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MLL3又名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C(KMT2C)。MLL3突变可发生在人体多种癌症中,包括白血病、肝癌、胃癌等。但其在不同癌症中发挥的效应不同,如MLL3在胰腺癌、肝癌中表现为促癌作用,而在急性髓系白血病、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表现为抑癌作用。基因在肿瘤中产生的效应依赖一定的环境和条件,MLL3在白血病中发挥抑癌作用的机制还尚未完全清楚。文章就MLL3在白血病中的抑癌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Axl在白血病耐药中的作用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Axl是受体酪氨酸激酶TAM(Tyro3、Axl、Mertk)家族中的一员,在非小细胞肺癌、胃癌、乳腺癌和白血病等多种类型的肿瘤中表达上调。过表达并活化的Axl可参与驱动上皮细胞向间质转化、肿瘤血管生成、对放化疗和靶向药物耐药以及降低抗肿瘤免疫反应等过程,从而成为预测肿瘤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和抗肿瘤治疗的靶点。文章从Axl的结构和活化、Axl与白血病耐药和预后的关系以及靶向Axl的药物3个方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