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刺针法结合DMS治疗慢性下腰痛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以短刺针法,配合电动深层肌肉刺激仪(DMS)治疗下腰痛临床效果.方法:从2016年6月~12月泗洪县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中选取80例慢性下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短刺结合DMS组(观察组)及常规针刺组(对照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日本骨科协会腰痛疗效问卷评分(JOA)作为评定标准,3方面对治疗前后,以及2组间疗效进行评估,2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周后,2组VAS、ODI、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VAS、ODI、JOA 3方面评估疗效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刺针法结合DMS治疗慢性下腰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深层振动刺激承山穴对健康人腓肠肌内外侧头及跟腱硬度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骨骼肌的伸展性可以有效增加肌肉收缩产生的力传递到骨骼的时间,达到缓冲的目的,可以降低组织损伤机会.研究表明,骨骼肌在疼痛[1]、疲劳[2]和痉挛[3]等状态下组织硬度显著增加,影响肌肉的功能状态,从而降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根据经络理论“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取穴原则,承山穴治疗下肢腓肠肌肉疾病具有明显的疗效.深层电动肌肉振动仪(deep muscle stimulator,DMS)产生快速连续的振动和打击,影响机械感受器的功能,从而抑制疼痛,放松痉挛肌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电动深层肌肉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张力、弹性及硬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电动深层肌肉刺激作为一种局部振动疗法可缓解因劳累或牵拉导致的损伤、乳酸堆积,或者筋膜间粘连导致的疼痛与功能受限,但其对抗痉挛作用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电动深层肌肉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张力、弹性及硬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至12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治疗,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牵伸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肱二头肌牵伸训练,每次10 min,1次/d,每周5次,连续治疗3周;试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牵伸状态下的电动深层肌肉刺激,每次10 min,1次/d,每周5次,连续治疗3周.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及全部治疗结束后测试肱二头肌阻尼振动频率(F值,反映肌张力)、对数衰减值(D值,反映肌肉弹性)及动态刚度(S值,反映肌肉硬度),并进行改良Tardieu量表(肘关节屈曲起始角度R值、快速牵伸肘关节卡住角度R1值与肌肉反应质量X值)及上肢肩肘部分Fugl-Meyer量表(FMA评分)评定.研究经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医伦审[2019]第(181)号.结果与结论:①首次治疗后,牵伸组和试验组的F、S、D、R1、X值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的R值低于治疗前(P<0.05)、FMA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结束后,3组的F、S、D、R、R1、X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FMA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②牵伸组首次治疗后的F、S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结束后的所有参数比较无差异(P>0.05);牵伸组和试验组间首次治疗后的所有参数比较无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结束后的F、S、D、R1和X值低于牵伸组(P<0.05),FMA评分高于牵伸组(P<0.05);试验组首次治疗后的F、S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的所有参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③结果表明,电动深层肌肉刺激治疗仪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显著降低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的肌张力及硬度,改善弹性,并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运动性引导想象训练结合电动深层肌肉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下肢功能及NGF、BDNF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运动性引导想象训练结合电动深层肌肉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下肢功能及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在界首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结合组与对照组,各40例.结合组给予运动性引导想象训练结合电动深层肌肉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电动深层肌肉刺激.观察2组患者疗效、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下肢功能、生活能力、肌张力及血清NGF、BDNF水平.结果 结合组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Fugl-meyer运动量表(FMA)、Barthel、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肌张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结合组患者FMA、Barthel评分为(20.95±3.21)、(79.32±16.58)分,高于对照组[(15.32±4.13)、(48.95±18.54)分],NIHSS、肌张力评分为(8.21±2.18)、(0.91±0.31)分,均低于对照组[(10.52±2.07)、(1.23±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NGF、BDN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结合组患者NGF、BDNF水平为(147.65±16.74)、(19.03±2.32)ng/mL,均高于对照组[(135.65±16.50)、(16.39±2.5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性引导想象训练结合电动深层肌肉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促进神经修复,降低患者股直肌张力,从而改善患者下肢功能与生活能力障碍,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散寒祛湿温经通络方联合电动深层肌肉刺激仪配合肌内效贴治疗腰肌筋膜炎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散寒祛湿温经通络方联合电动深层肌肉刺激仪(DMS)配合肌内效贴治疗腰肌筋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9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80例腰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揉法推拿+针刺+活血止痛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自拟散寒祛湿温经通络方+DMS+肌内效贴布贴扎治疗,2组均治疗10 d,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腰部疼痛程度、腰部活动功能、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2/90),对照组为78.9%(71/9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调查问卷(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S、ODI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随访6个月后,2组生活质量QLQ-A30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散寒祛湿温经通络方+DMS+肌内效贴布贴扎治疗腰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更为确切,有助于进一步缓解疼痛,改善腰部活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电动深层肌肉刺激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竖脊肌的张力及硬度变化的数字化肌肉检测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电动深层肌肉刺激主要是通过特定频率产生机械波击打痛点,松解肌肉筋膜粘连,缓解疼痛的一种局部肌肉振动刺激疗法,但其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作用后,其竖脊肌的张力和硬度改变的研究报道相对不足.目的:利用数字化肌肉检测仪检测深层肌肉刺激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后患者竖脊肌张力、硬度变化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在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60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设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物理治疗,包括核心肌群练习、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和健康宣教,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深层肌肉刺激治疗,每周5次,连续4周.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前、第一次治疗后、全部治疗后及治疗后4周的疼痛程度、腰部功能、竖脊肌的张力和硬度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与结论:①首次治疗后,对照组中振荡频率(F值)无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的振荡频率及两组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动态刚度(S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全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振荡频率、动态刚度和魁北克腰痛障碍评分(QBPDS)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4周回访,两组魁北克腰痛障碍评分较全部治疗后有提高(P<0.05),但对照组较试验组有明显提升(P<0.05);②全部治疗后,试验组显效例数和总有效例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7%)优于对照组(80%)(P<0.05);4周后回访时,试验组显效例数和总有效例数均优于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下降明显(63%),试验组虽有下降(93%)(P<0.05),但总体能够维持疗效;③深层肌肉刺激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能更有效地缓解疼痛,降低竖脊肌张力、改善肌肉硬度,提高和保持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