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压门控型钠离子通道1.7在疼痛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电压门控型钠通道(voltage gated sodium channels, VGSCs)在细胞兴奋的产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参与痛觉的产生与传导。其中钠离子通道1.7(sodium channel 1.7, Na v1.7)在痛觉的产生和痛觉信号的传递中都发挥重要作用。Na v1.7主要分布在神经系统,在部分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中也有表达。文章主要阐述Na v1.7与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关系、Na v1.7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相关性,综述Na v1.7基因突变在痛觉异常疾病中的作用以及Na v1.7作为潜在靶点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开发Na v1.7靶向药物进行疼痛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鼠小脑浦肯野神经元发育过程中NaV亚基表达与电生理特性的发育成熟具有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 通过免疫组化和电生理记录来探讨大鼠小脑浦肯野神经元发育过程中电压门控钠通道亚基的表达差异特性及其与电生理特性发育成熟的相关关系.方法 将大鼠根据发育阶段分为4组:出生后5~7 d(婴幼儿组)、12~14 d(幼年组)、21~24 d(青少年组)、42~60 d(成年组).运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NaV1.1、1.2、1.3、1.6在浦肯野神经元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平均光密度值量化发育过程中各亚基的差异变化特性.同时,运用离体脑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自发性电活动研究发育过程中浦肯野神经元电生理基本特性变化.结果 NaV各亚基在大鼠浦肯野神经元发育过程中表达差异明显.NaV1.1亚基在整个发育阶段呈高表达,且随发育时间增加而增加(P<0.05).NaV1.2在整个发育阶段无表达(P>0.05).NaV1.3随发育表达量降低(P<0.05),青少年期后无表达.NaV1.6婴幼年期无表达,随发育时间增加,表达量增多(P<0.05).神经元发育早期主要表达NaV1.1和NaV1.3,而随发育增加,NaV1.3消失,NaV1.6增加.青少年期后主要表达NaV1.1和NaV1.6.NaV蛋白总量随发育逐渐增加(P<0.05),青少年期后趋于成熟.浦肯野神经元自发放频率和兴奋性随发育逐渐增强,到青少年期达到成熟水平.NaV亚基的发育表达变化与放电频率呈正相关(r=0.9942,P<0.05),与阈值变化呈负相关(r=-0.9891,P<0.05).结论 NaV亚基在浦肯野神经元表达发育变化与神经元高频电生理特性的发育成熟具有相关性,提示NaV亚基的表达成熟是电生理特性不断成熟的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海马电压门控性Ⅰ型钠通道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大鼠海马Ⅰ型电压门控性钠通道α亚基蛋白(Nav1.1)及其钠通道功能的变化.方法 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检测实验大鼠海马Nav1.1的表达;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钠通道功能(电流-电压曲线、激活曲线、失活曲线及失活后恢复曲线)的变化.结果 1.成功复制氯化锂-匹罗卡品大鼠模型.观察到实验大鼠行为学3期(急性期、潜伏期和慢性期)的表现,而空白组未见发作.2.IHC结果:致痫大鼠海马CA1区和DG区神经元结构基本正常,且Nav1.1的表达变化不明显.在CA3区,神经元变性、坏死明显,Nav1.1在神经元变性、坏死部位染色变浅,甚至消失;在变性、坏死神经元周围的正常组织中染色增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Nav1.1的表达增高(0.235 ±0.008比0.210±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26,P<0.05).3.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钠电流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钠电流密度明显增加[(-319.70±28.24)pA/pF比(-229.06±26.01)pA/pF,t=8.178,P<0.05]、激活曲线阈值下降(4.15 ±0.80比4.50 ±0.85,t=11.020,P<0.05)、失活曲线阈值上升(7.47 ±0.53比6.24 ±0.31,t=6.940,P<0.05)、失活后恢复时间缩短[(1.36±0.15) ms比(1.86±0.21) ms,t=6.71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反复癫痫发作可以导致Nav1.1代偿性表达增多,钠通道电流密度明显增高,而激活曲线阈值下降、失活曲线阈值上升、失活后恢复时间缩短,最终引起大鼠神经元兴奋性增高,更易引起癫痫发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药复方熄风胶囊对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海马电压门控性Ⅰ型钠通道α亚基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熄风胶囊对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海马电压门控性Ⅰ型钠通道α亚基蛋白(Nav1.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 、模型组 、熄风胶囊低剂量治疗组(熄低组)、熄风胶囊中剂量治疗组(熄中组)、熄风胶囊高剂量治疗组(熄高组).分别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实验大鼠海马Nav1.1的表达.[结果]Nav1.1蛋白在IE大鼠海马的表达,发现致痫大鼠海马CA1区和DG区神经元结构基本正常,且Nav1.1变化不明显,在CA3区,模型组致痫大鼠神经元变性、坏死明显,Nav1.1在神经元变性、坏死部位染色变浅,甚至消失,在变性、坏死神经元周围的正常组织中染色增强.其中,模型组可见CA3区神经元退变、坏死,Nav1.1在神经元退变、坏死部位染色变浅,甚至消失,而在熄风胶囊治疗组中,随剂量增大,退变、消失的神经元减少,同时棕褐色区域减少程度减低,均与剂量成正相关,但在变性、坏死的神经元周围的正常组织中染色增强不明显,而且从定量分析来看,模型组Nav1.1的表达量增多,而各熄风胶囊治疗组却增加不明显.[结论]熄风胶囊可能通过保护海马神经元,调节IE大鼠海马神经元Nav1.1的表达,推测其可通过对钠通道的抑制作用以降低神经元细胞膜兴奋性而发挥抗癫痫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挥发性全麻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电压门控型钠通道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颅磁声电刺激对老年小鼠电压门控钠钾离子通道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经颅磁声电刺激是一种新型无创的神经调控技术,利用超声波与静磁场耦合作用产生的感应电场调节神经系统的放电活动,但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经颅磁声电刺激调节老年小鼠神经兴奋性变化的内在介导机制.方法:取20只老年(15月龄)昆明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老年对照组(接受伪刺激)、磁场组(仅接受0.3 T的静磁场刺激)、超声组(仅接受2.6 W/cm2的超声刺激)和磁声组(接受0.3 T静磁场、2.6 W/cm2超声的耦合刺激),每组5只,刺激2 min/d,连续刺激14 d;另将5只青年(2月龄)昆明小鼠作为青年组(接受伪刺激).刺激结束后,采用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小鼠脑切片中细胞激活、失活和复活过程中相关通道的离子电流.结果 与结论:①与老年对照组比较,磁声组小鼠电压门控钠通道电流峰值升高(P<0.05),通道电流的激活曲线向左移动,失活曲线向右移动,恢复活性时间缩短(P<0.05),与青年组仍有差距(P<0.05);磁声组小鼠电压门控钾通道电流峰值降低(P<0.05),瞬时外向钾电流和延迟整流钾电流的激活曲线均向右移动,瞬时外向钾电流的失活曲线向左移动,瞬时外向钾电流的恢复活性时间延长(P<0.05),与青年组仍有差距(P<0.05);②结果表明,经颅磁声电刺激可以通过相关离子通道动力学特性的改变,产生激活钠离子电流并抑制钾离子电流的效果,进而提高老年小鼠的神经兴奋性,但尚不能达到青年小鼠的水平,这种神经调控技术有望为延缓衰老提供潜在的可能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