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析液检测系统的设计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灵敏度高的透析液检测系统,以满足浓缩液浓度检测的要求.方法:该系统包括控制及显示部分、配液部分、检测部分.利用精确的反渗水泵及浓缩液泵按照比例配制透析液,采用电导率传感器检测电导率,利用温度传感器监测的温度对电导率进行温度补偿得出在标准温度下的电导率,以电导率来判断透析液是否达标.结果:该系统能够快速精确地检测透析液的电导率,有效地避免因浓缩液配比不当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该系统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以提高患者透析质量,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磁感应成像重构算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磁感应成像(MIT)是一种无创和非接触的针对生物组织电导率分布的功能性电阻抗成像技术.MIT有以下优点:穿透性好、快速、便捷、低成本和无创,故其在医学成像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MIT的研究包括系统结构、传感器、正问题和重构算法几个方面.本文阐述在MIT成像原理的基础上,对其重构算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对主要的重构算法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几种算法的特点和应用领域,最后指出未来的研究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液透析装置不良事件分析及预防性维护
编辑人员丨2023/8/5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 本文选取泰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血液透析装置不良事件中的3例,进行故障分析.1 故障现象1故障现象:漏血报警.故障原因判断:机器老化所导致的漏血传感器不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利用电导率传感器探究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编辑人员丨2023/8/5
利用Addestation电导率传感器,以胡萝卜为材料探究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实验结果显示:死细胞由于细胞膜完全失去功能,胞内物质散逸至蒸馏水中,引起的离子浓度显著变化被电导率传感器所监测、记录.相比之下,活细胞变化不明显.电导率数据的变化间接诠释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对于训练学生从实验结果中获得相应结论的能力具有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温度开环和闭环反馈在高压脉冲电场消融中的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对比温度开环和闭环反馈在高压脉冲电场消融中的区别.方法:温度开环组应用高压方波脉冲发生器以场强1.5 kV/cm、频率1 Hz、脉宽100μs、脉冲数20个的条件对细胞悬液、3D细胞模型和离体猪肝组织3种不同负载施加高压脉冲电场.闭环组在相同脉冲条件下增加温度闭环算法对微控制器及温度传感器编程控制脉冲发放.分别从电场消融后的电极温度、细胞悬液电导率和细胞死亡率,3D细胞模型消融截面积以及猪肝组织消融区病理特点进行定量比较和定性分析.结果:消融后开环组电极温度、细胞悬液电导率、细胞死亡率和3D细胞模型消融截面积分别为(53.2±5.5)℃、(1.43±0.03)S/m、(86.8±5.5)%和(0.46±0.15)cm2,均高于闭环组对应的(38.5±1.6)℃、(1.21±0.02)S/m、(73.6±10.2)%和(0.37±0.08)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环组消融区猪肝组织H-E染色可见热损伤导致的凝固性坏死区,闭环组表现为肝血窦增宽、细胞质脱水丢失和核聚集.结论:该实验条件下,温度开环和闭环反馈高压脉冲电场消融存在差异.传统温度开环高压脉冲电场消融效果略强于温度闭环,这可能与电导率增加和热效应介导的电场杀伤效应增强有关.温度闭环反馈能避免热损伤效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非热性消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硬式内镜清洗池纯水电导率测量装置的设计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设计一套专门用于手术室硬式内镜清洗池纯水电导率测量装置,以满足电导率测量及数据记录自动化的要求.方法 本装置的设计以单片机Arduino Nano为主控模块,在Arduino IDE开发环境上编译,加上时钟模块,电导率传感器为输入,液晶显示器和打印机作为输出,接入手术室硬式内镜清洗池净水管.结果 设计的硬式内镜清洗池纯水电导率测量装置已用于手术室,装置安装后电导率测量所耗时间明显缩短(P<0.05),体现了新方法的自动化创新性.结论 水质直接影响器械清洗效果,设计的硬式内镜清洗池纯水电导率的测量装置可以实时检测水质,提前预防水污染,为临床使用安全无菌器械提供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费森尤斯4008B血液透析机故障维修2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1 故障一故障现象:电导率偏低.故障分析与排除:在透析过程中,屏幕显示"F01 Conductivity"报警,光标下降到窗口最低12. 8 mS/cm位置.首先检查浓缩液是否存在浓度差错,与其他在用同型号透析机的A、B液更换,故障依然存在,排除由A、B浓缩液配比引起故障的原因.将A、B液吸杆分别插入对应的浓缩液桶,进入维修模式,打开流量,依次进入CALIBRATION (校正模式)→ CALIB. CONDUCTIVITY (校 正 电 导 率)→CONDUCTIVITY check(电导率检查)菜单.发现实际电导率示值不稳定,最高为12. 0 mS/cm,接头处接入电导率表,其示值与实际电导率数值偏差较小,说明电导率传感器正常.观察A、B液吸液杆情况,发现浓缩液均未向上移动,推测浓缩液泵出现故障.在维修模式下开机,观察两个泵的电机,发现A液泵不转动,B 液泵转动半圈后不再转动,判断A 液泵损坏,同时干扰了 B 液泵的信号.更换 A 液泵后,电导率显示为14.1 mS/cm,符合标准值范围13. 5~14.5 mS/cm,两个泵均正常运转,故障排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硅纳米线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概述
编辑人员丨2023/8/5
硅纳米线(SiNW)作为一种新型一维纳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高稳定性等特点,在传感器领域得到了重视和研究.随着硅纳米线制备工艺优化、修饰方式多样化,以硅纳米线为载体的生物传感器被应用到了金属离子检测、蛋白质检测等诸多领域,较为优良的生物兼容性为生物学研究中的单细胞动态、实时监测提供了途径,电学、光学等不同检测手段也促进了硅纳米线生物传感器的机制研究.在生物化学物质传感检测中,传感器的敏感性、专一性和稳定性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硅纳米线化学性质稳定,为传感器的制备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传感器对硅纳米线的表面修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不同的传感机制.在电学信号传感方式中,硅纳米线场效应管(SiNW-FET)通过测量硅纳米线表面电荷变化引发的电导率变化,实现了对目标物质的超灵敏检测.在光学信号传感方式中,荧光分子识别应用较广,当目标物质与受体结合后通过荧光的增强、猝灭,波长的移动等多种方式传递信号,响应较快、检测手段较为便捷.对硅纳米线场效应管生物传感器和硅纳米线荧光传感器的机制与应用进行了概述,对今后硅纳米线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