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年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年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手术治疗的成年腹股沟疝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接受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及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分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组间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使用镇痛药患者比率、术后出现局部异物感患者比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切口感染率、血清肿率、阴囊水肿率)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0.86±0.22)h]、住院时间[(5.11±1.56)d]均短于对照组[(1.44±0.76)h、(9.87±1.33)d]( t=5.183、16.418,均 P<0.05);且研究组使用镇痛药的比率(20.00%)、局部有异物感的比率(2.00%)、不良反应发生率(切口感染率:2.00%、血清肿率:4.00%、阴囊水肿率:2.00%)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使用镇痛药患者比率、局部有异物感患者比率、切口感染率、血清肿率、阴囊水肿率分别为36.00%、18.00%、8.00%、10.00%、8.00%)(χ 2=5.183、16.418、3.174、7.111、5.740,均 P<0.05)。 结论:在成年人腹股沟疝治疗中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腹腹膜前与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Mesh-Plug)对腹股沟疝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庐江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据手术方式分为TAPP组和Mesh-Plug组。TAPP组34例,采用腹腔镜下TAPP治疗,Mesh-Plug组26例,采用开放式Mesh-Plug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疼痛、炎性因子、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TAPP组手术时间长于Mesh-Plug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Mesh-Plug组(P<0.05);住院费用高于Mesh-Plug组(P<0.05)。TAPP组术后6、24、48 h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均低于Mesh-Plug组(P<0.05);TAPP组术后1 d内使用镇痛药率低于Mesh-Plug组(5.88% vs 26.92%)(P<0.05)。TAPP组术后C反应蛋白和淀粉样蛋白A低于Mesh-Plug组(P<0.05)。TAPP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57%,低于Mesh-Plug组的34.62%(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可有效治疗腹股沟疝。TAPP的临床疗效更好,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疝环充填与下腹正中切口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Rutkow术)和下腹正中切口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开放TEP术)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22例,62例行开放TEP术(观察组),60例行Rutkow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膀胱和输精管损伤、感染、切口血肿等,术后随访均无复发、补片排异、感染、睾丸萎缩等;观察组伤口疼痛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他手术指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 >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29%,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两组治疗后PCS、M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但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0.01).结论 开放TEP术较Rutkow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点,更能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及对患者微环境相关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微环境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我院收治的128例腹股沟疝患者,每组64例.对照组行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1d微环境相关指标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手术时间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术后同时点相比,观察组术后1、3 d VA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术后1 d比较,观察组的血清β-内啡肽(β-EP)水平显著降低,总抗氧化能力(T-AOC)、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组织抑制剂(TIMP-1、TIMP-2)水平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急性尿潴留、阴囊积液、术后疼痛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两组低热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且对微环境相关指标影响较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Mesh-Plug)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选取采用TAPP和Mesh-Plug治疗的77例成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APP组(37例)和Mesh-Plug组(40例),其中TAPP组采用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手术治疗,Mesh-Plug组采用开放式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血肿、疼痛等)、近中期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临床治愈;Mesh-Plug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0.25 ±11.36)min,TAPP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8.68 ±10.23)min;Mesh-Plug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69 ±2.36)d,TAPP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61 ±2.11)d;Mesh-Plug组出现围术期并发症7例,TAPP组为1例;两组间在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住院日、围手术期并发症等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TAPP组为(1.25 ±0.24)万元,Mesh-Plug组为(0.84 ±0.22)万元,TAPP组费用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24个月,TAPP组复发0例,Mesh-Plug组复发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P和Mesh-Plug在治疗成年腹股沟疝中均具有良好治疗效果,但TAPP较Mesh-Plug具有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围术期并发症低、慢性疼痛不适感轻等方面的优势,因而在临床应用中更具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6年9月收治的76例腹股沟疝,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行经腹腔腹膜前网片疝修补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及复发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早,住院时间短,镇痛药使用情况少,并发生发生率及术后1d、3d的视觉模拟评分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腔腹膜前网片疝修补术较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更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疝环充填式平片式与传统式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疝环充填式、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为腹股沟疝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4-2015年实施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83例,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将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分别设为充填组、平片组和传统组,比较3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术后牵扯感、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阴囊水肿、切口血肿、异物感、排异反应、复发).结果 充填组与平片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较传统组短或少(P<0.05);充填组和平片组住院费用高于传统组,3组间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术后牵扯感高于充填组和平片组(P<0.05);充填组异物感高于传统组和平片组(P<0.05);其他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效果好、恢复较快,但是异物感和住院费用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种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法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疝是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绝大多数是腹外疝,而在腹外疝中腹股沟疝占90%~ 95%.美国、加拿大和一些欧洲国家的有关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腹股沟疝的发病率为1‰~5‰[1].而老年人群中腹股沟疝的发病率最高,近年来,有关老年腹外疝无张力修补的应用很多,但对于应用何种修补材料,采用何种术式还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9例腹股沟疝病人,分别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Rutkow)法和李金斯坦(Lichtenstein)法,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危险因素初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385例病人,其中,336例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49例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病人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补片方法、术前合并症及营养状况与术后感染的关系,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行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补片感染12例(3.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2型糖尿病、营养不良、手术时间、补片类型与术后补片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2型糖尿病、营养不良、手术时间超过1小时、术中使用聚四氟乙烯补片是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营养不良、手术时间超过1小时、术中使用聚四氟乙烯补片是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种术式对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Rutkow法)和下腹正中切口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Kugel法)对腹股沟无张力疝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30例腹股沟无张力疝患者,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Rutkow组(采用Rutkow法)和kugel组(采用Kugel法)两组,每组各6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同标准化处理流程,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疼痛评分(VAS)及术后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ugel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Rutkow组(P<0.01),两组经积极对症处理后均未留下明显后遗症;术后各阶段,Kugel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Rutkow组(P<0.01);Rutkow组共有2例复发,Kugel组无复发(P>0.05).结论 采用下腹正中切口行kugel法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可有效降低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安全性高,同时不需要更多的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