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多中心真实世界数据的结直肠癌联合免疫治疗的新辅助治疗安全性及其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多中心、真实世界的大样本数据,为联合免疫治疗的新辅助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应用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多中心、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55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9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3例)和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7例)共计94例患者联合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48例,女性46例;中位年龄58岁。直肠癌81例,结肠癌13例(2例为结肠双原发癌);肿瘤TNM分期:Ⅱ期12例,Ⅲ期82例;肿瘤高分化46例,中分化37例,低分化11例。26例(27.7%)为错配修复缺陷(dMMR)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行单纯免疫治疗,主要为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68例(72.3%)为错配修复正常(pMMR)和微卫星稳定(MSS),行免疫联合新辅助治疗,主要为Cape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联合PD-1+长程或短程放疗,或PD-1联合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通用毒性标准3.0版分析评价新辅助联合免疫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了解手术情况并按照Clavien-Dindo分级标准评价手术并发症;联合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估包括以下指标:主要病理学缓解(MPR),定义为新辅助治疗诱导的肿瘤消退在病理上残留肿瘤≤10%;病理完全缓解(pCR)定义为新辅助治疗诱导的肿瘤消退患者在病理上未见残留肿瘤;肿瘤评效为疾病控制率(DCR),即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和疾病稳定(SD)患者在全组中所占的比例;客观缓解率(ORR),为CR+PR。结果:全组94例患者接受新辅助联合免疫治疗的中位周期数为4(1~10)个,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2%(35/94),包括皮肤相关不良反应35例(37.2%)、甲状腺功能异常21例(22.3%)和免疫性肠炎8例(8.5%),其中Ⅲ级不良反应占1.1%。末次新辅助联合免疫治疗至手术的中位时间为30(21~55) d,直肠癌根治术81例,结肠癌根治术11例,结肠癌联合其他脏器切除2例;全部患者原发灶切除均达到R 0。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2.3%(21/94),主要为吻合口漏(4例)、盆腔感染(4例)、腹腔积液(3例)、吻合口狭窄(3例)和腹盆腔出血(2例);Ⅰ~Ⅱ级并发症13例(13.8%),Ⅲ级并发症8例(8.5%),无Ⅳ级及以上并发症。全组患者中位随访32(1~46)个月,DCR为98.9%(93/94),ORR为88.3%(83/94),pCR率41.5%(39/94),MPR率60.6%(57/94)。行单纯免疫治疗的26例dMMR和MSI-H患者pCR率为57.7%(15/26),MPR率为65.4%(17/26)。行联合免疫治疗的68例pMMR和MSS患者pCR率为35.3%(24/68),MPR率为58.8%(40/68)。 结论:对于初始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新辅助联合免疫治疗具有很好的肿瘤控制率和病理缓解率;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接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喉癌前病变和鳞状细胞癌的病理诊断及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喉癌前病变及鳞状细胞癌是头颈部常见的疾病,自2017年第4版WHO头颈部肿瘤分类出版以来,关于喉癌前病变及鳞状细胞癌病理诊断出现了一些新的进展,该文从病因学、癌前病变的命名及分级、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学诊断、分级和肿瘤TNM分期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加强病理医师对其最新进展的认识,了解和掌握新的诊断标准,提高头颈部常见疾病的病理诊断质量和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用于胆囊癌患者的诊治经验初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胆囊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连续收治的164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69例(42.1%),女性95例(57.9%),年龄(64.0±10.3)岁(范围:37~89岁)。按照是否在围手术期应用ERAS理念进行管理,将患者分为ERAS组(53例)和常规组(111例)。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平衡,并对匹配后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分类资料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符合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分别以 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ERAS组和常规组各有45例患者匹配成功。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保持平衡,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和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ERAS组患者下床时间更早[1(1)d比2(2)d; Z=-3.839, P<0.01],排气时间更早[2(1)d比3(1)d; Z=-3.013, P=0.003],饮水时间更早[2(1)d比2(1)d; Z=-3.647, P<0.01],并且术后住院时间[5(2)d比7(4)d; Z=-3.984, P<0.01]和总住院时间[8(4)d比13(6)d; Z=-3.605, P<0.01]更短。两组共有12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根据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标准,Ⅰ级6例、Ⅱ级4例、Ⅲa级2例。所有并发症均经积极治疗后好转。 结论:ERAS理念用于胆囊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是安全且有效的,可加快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且未增加并发症和住院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8F-FDG PET/CT图像的影像组学分析在胶质瘤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评估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图像的影像组学分析综合评估O 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预测胶质瘤患者对替莫唑胺(TMZ)治疗的反应。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组织病理学结果证实的17例胶质瘤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4例,患者均于术前进行了 18F-FDG PET/CT检查,手动勾画肿瘤的感兴趣体积(VOI)并进行纹理分析。通过焦磷酸测序法检测、分析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根据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分将患者为甲基化组和未甲基化组,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两组数据之间各个影像组学参数的差异。 结果:17例胶质瘤患者中,9例(52.9%)MGMT基因未甲基化、8例(47.1 %)MGMT基因甲基化。甲基化组与未甲基化组比较,患者的年龄和肿瘤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251、-0.016 , P=0.806、0.198);而性别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26 , P=0.031 )。MGMT基因甲基化组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最大肿瘤与正常组织摄取率(TNR max)显著高于MGMT基因未甲基化组(SUV max:18.83±7.77对9.66±4.13, t=-3.095, P=0.007;TNR max:2.37±0.87对1.20±0.52 , t=-3.402 , P=0.004 )。 结论:18F-FDG PET/CT图像的SUV max和TNR max可能是评估胶质瘤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关键指标,或许可用于预测TMZ化疗患者的临床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99Tc mO 4-核素显像与血清TSH水平对超声检查提示高危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 99Tc mO 4-核素显像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对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 4级甲状腺结节(TN)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TN切除术或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的201例TN患者资料(甲状腺超声检查、 99Tc mO 4-核素显像和血清TSH水平检测),其中男性54例、女性147例,年龄20~75(49.1±13.2)岁。以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恶性TN组和良性TN组;根据超声检查结果中结节的长径将恶性TN组和良性TN组中所有结节分别分为3个亚组:长径≤10 mm、10 mm<长径≤20 mm、长径>20 mm。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独立四格表 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TSH水平诊断良恶性TN的最佳临界值,并计算诊断效能;采用趋势 χ2检验分析术前TSH水平与甲状腺癌的相关性。 结果:201例患者均为单发TN,其中恶性TN组62例、良性TN组139例。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201个TN中,甲状腺癌62个(30.8%)、结节性甲状腺肿33个(16.4%)、甲状腺腺瘤81个(40.3%)、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25个(12.4%);超声检查结果显示,201个TN中,TI-RADS 4a级81个(40.3%),其中甲状腺癌9个(11%);TI-RADS 4b级70个(34.8%),其中甲状腺癌20个(29%);TI-RADS 4c级50个(24.9%),其中甲状腺癌33个(66%); 99Tc mO 4-核素显像结果显示,201个TN中,冷结节110个(54.7%),其中甲状腺癌40个(36.4%);凉结节67个(33.3%),其中甲状腺癌22个(33%);温结节24个(11.9%),无恶性TN。甲状腺 99Tc mO 4-核素显像联合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凉、冷结节且超声检查分级为TI-RADS 4c级的结节恶性率(72%,33/46)最高。恶性TN组患者术前TSH水平较良性TN组高,分别为(1.59±0.32)、(1.29±0.45) μIU/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752, P<0.01)。趋势 χ2检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TSH水平的升高,TN恶性率也随之升高( χ2=27.513, P<0.01),而恶性TN组中长径≤10 mm、10 mm<长径≤20 mm、长径>20 mm的患者术前TSH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223, P=0.800)。对于术前良恶性TN的鉴别,TSH水平诊断的最佳临界值为1.525 μIU/mL,曲线下面积为0.741 (95% CI:0.666~0.816)、灵敏度为75.8%、特异度为70.5%。 结论:99Tc mO 4-核素显像提供的功能状态信息进一步提高了TI-RADS 4级TN的鉴别诊断效能,而术前TSH水平在术前评估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致痫灶切除术治疗辅助运动区癫痫的初步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初步观察致痫灶切除术治疗辅助运动区(SMA)癫痫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收治的9例SMA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均经立体脑电图证实发作起源于SMA,且行致痫灶切除术。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住院期间每日进行肢体肌力、肌张力和语言功能(理解、阅读、复述等)的检查。术后1、3、6、12及24个月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行脑电图检查,根据改良Engel分级标准评估术后疗效。结果:9例患者中,5例行左侧致痫灶切除术,4例行右侧致痫灶切除术,切除范围均包含同侧SMA。术后病理学结果均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术后8例患者癫痫发作完全消失,1例偶有愣神;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术后1个月均恢复至正常;4例出现语言功能障碍,其中1例于术后7 d恢复,3例于术后1个月恢复正常。9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年(1~5年)。至末次随访,改良Engel分级Ⅰa级8例,Ⅰb级1例。结论:初步观察发现,采用致痫灶切除术治疗癫痫起源于SMA的患者,远期疗效好,虽然术后常出现SMA综合征,但均在术后1个月内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肠梗阻支架置入联合新辅助化疗对完全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标本病理特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急诊手术、肠梗阻支架-手术、肠梗阻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这3种治疗方案对完全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20年8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完全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纳入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完全性结直肠梗阻、病理证实为腺癌、影像学评估可切除且无远处转移者;排除多发结直肠癌、拒绝手术和合并腹膜炎或者肠梗阻支架置入前存在肠穿孔者。研究共纳入89例完全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策略不同,分为急诊手术组(30例)、支架-手术组(34例)及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25例)。通过病理切片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评估并比较3组间手术切除肿瘤标本的病理特征(包括周围神经浸润、脉管浸润、癌结节、标本内组织坏死、炎性浸润、脓肿、黏液湖形成、异物巨细胞、钙化、肿瘤细胞比例等)及生物分子标志物(包括CD34、Ki67、Bcl-2、MMP-9、HiF-α)的差异。病理学评价根据标本内有无定性评价周围神经浸润、脉管浸润和癌结节等病理特征。标本病理特征评价标准:根据标本内组织坏死、炎性浸润、脓肿、黏液湖形成、异物巨细胞、钙化以及肿瘤细胞所占视野比例进行半定量的分级评估,分为:0级:标本内未见;1级:比例为0~25%;2级:比例为25%~50%;3级:比例为50%~75%;4级:比例为75%~100%。手术切除标本免疫组织化学评价标准:根据阳性免疫细胞所占视野范围及细胞免疫强度进行评估。根据阳性细胞比例分为:0分:标本内未见;1分:比例为0~25%;2分:比例为25%~50%;3分:比例为50%~75%;4分:比例为75%~100%。将细胞免疫强度分为无(0分)、微弱(1分)、中等(2分)和强(3分)。再将两者相乘得到0~12的总分,综合评价免疫组化结果,结果定义为:阴性(0级):0分;弱阳性(1级):1~3分;中等阳性(2级):4~6分;强阳性(3级):7~9分;极强阳性(4级):10~12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 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异;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 M( Q1, Q3)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3组间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肿瘤T分期、N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等基线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3组间切除的肿瘤标本异物巨细胞、炎性浸润和黏液湖形成等病理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急诊手术组、支架-手术组及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的脉管浸润率分别为56.6%(17/30)、44.1%(15/34)和20.0%(5/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142, P=0.028),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的脉管浸润率显著低于急诊手术组( P=0.038);周围神经浸润率分别为55.3%(16/30)、41.2%(14/34)和16.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735, P=0.021),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的周围神经浸润率显著低于急诊手术组( P=0.032);坏死分级分别为2(1,2)级、2(1,3)级和2(2,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10.090, P=0.006),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与急诊手术组比较,支架-手术组和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坏死分级更高(均 P<0.05);脓肿分级分别为2(1,2)级、3(1,3)级和2(2,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6.584, P=0.037);进一步两两比较分析发现,急诊手术组的脓肿分级明显低于支架-手术组( P=0.037);纤维化分级分别为2(1,3)级、3(2,3)级和3(2,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11.078, P=0.004);进一步两两比较分析发现,支架-手术组和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的纤维化均高于急诊手术组(均 P<0.05);肿瘤细胞比例分级分别为4(3,4)级、4(3,4)级和3(2,4)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8.594, P=0.014),进一步两两比较分析发现,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组的肿瘤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急诊手术组( P=0.012);CD34分级分别为2(2,3)级、3(2,4)级和3(2,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9.786, P=0.007),进一步两两比较分析发现,支架组CD34高于急诊手术组( P=0.005)。 结论:支架置入可能增加梗阻性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风险。支架-新辅助化疗-手术的治疗模式促进了肿瘤细胞坏死和纤维化,减少了肿瘤细胞比例、脉管浸润和周围神经浸润,可能有助于改善支架置入后完全梗阻性结直肠癌的局部肿瘤浸润及远处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喉癌前病变及浸润癌病理诊断专家共识(2022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喉癌前病变的病理分级诊断标准及诊断术语在国际上尚未达成统一,国内不同单位的诊断标准参差不齐,喉浸润性癌的取材及病理诊断报告内容也不尽相同。为统一国内喉癌前病变的病理诊断标准,规范喉癌前病变及浸润癌的病理取材及诊断报告内容,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头颈疾病学组经过广泛讨论,结合国内实际和学科前沿进展对喉癌前病变及浸润癌的病理诊断达成共识意见。共识内容包括:(1)喉癌前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分级诊断;(2)微浸润癌及浸润癌的临床病理特点;(3)喉活检及切除标本的取材及大体描述;(4)喉癌前病变及浸润癌切除标本病理报告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病理学类型儿童颞叶癫痫的临床因素及手术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学类型儿童颞叶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34例颞叶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位年龄为4.0岁(0.4~17.0岁);中位病程为16个月(1个月至13年)。34例患儿中,24例行标准前颞叶切除术,5例行占位病变扩大切除术,2例行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2例行单纯颞叶病变切除术,1例行前颞叶+额叶结节切除术。对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诊断。术后对所有患儿进行≥12个月的随访。依据病理学结果分为肿瘤组和非肿瘤组,比较两组间的年龄、性别、病程、癫痫发作类型以及Engel分级。结果:34例患儿的手术均成功,所有患儿的MRI均显示病灶全部切除,术后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22例(64.7%),包括16例(47.1%)神经节细胞胶质瘤、3例(8.8%)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及3例(8.8%)不能分类的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1例(2.9%);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8例(23.5%,6例伴海马硬化);结节性硬化症1例(2.9%);脑动静脉畸形1例(2.9%);无明确组织病理学诊断者1例(2.9%)。34例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4.5个月(12.0~43.0个月)。至末次随访,肿瘤组的患儿均未见复发。复查脑电图显示,2例患儿手术侧颞区仍有大量的痫样放电,余32例患儿痫样放电均较术前明显减少或消失。Engel分级为Ⅰ级29例,Ⅱ级3例,Ⅲ级1例,Ⅳ级1例。与非肿瘤组(11例)比较,肿瘤组(23例)年龄小[分别为11.0岁(2.8~14.0岁)、3.0岁(0.4~17.0岁), P=0.003]、病程短[分别为4.0年(0.3~13.0年)、1.0年(0.1~7.2年), P=0.008]。两组间的性别、癫痫发作类型及Engel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手术治疗的儿童颞叶癫痫中肿瘤较为常见,且多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肿瘤患儿年龄小、病程短,与非肿瘤颞叶癫痫患儿的术后短期疗效均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胶质瘤术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附五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对累及辅助运动区且术后伴有运动功能障碍的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累及辅助运动区且术后伴有运动功能障碍的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唤醒麻醉手术,术中应用神经导航和直接皮质电刺激技术分别确定肿瘤的解剖学范围和运动功能区的位置,进而切除肿瘤。术后第1天开始动态记录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第7天开始至少接受3次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总治疗时间≤2周。所有患者在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期间未行放化疗。术后肌力评估采用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制定的肌力分级标准。结果:5例胶质瘤患者中,2例肿瘤完全切除,3例肿瘤部分切除。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星形细胞瘤2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术后4例患者出现高肌张力性运动障碍,即辅助运动区综合征,1例患者出现低肌张力性运动障碍。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后,4例辅助运动区综合征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时间为(14.0 ± 2.3)d(9~20 d),均在1个月内恢复到术前水平。1例低肌张力运动障碍患者在术后2个月内未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本研究初步提示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有助于脑胶质瘤术后辅助运动区综合征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为此类患者的术后运动功能康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