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瘢痕性下睑外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面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瘢痕性下睑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瘢痕性下睑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下睑瘢痕切除、松解,设计面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瘢痕松解后皮肤缺损,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对皮瓣受区、供区外观及并发症进行随访,并以良好、一般、差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共22例瘢痕性下睑外翻患者进行了该手术,男15例,女7例,年龄27~68岁,平均35.2岁。瘢痕松解后的皮肤缺损面积为3.0 cm×1.5 cm~4.0 cm×2.0 cm,切取皮瓣面积为3.1 cm ×1.6 cm~4.1 cm×2.1 cm。术后22例患者皮瓣均存活,血运良好,术区愈合良好。随访6~48个月,未出现下睑外翻复发、睑球分离、局部色素沉着等现象,所有患者均表现出良好的解剖学结构和功能改善,术后效果评价均为良好。结论:面动脉穿支皮瓣穿支恒定、血供良好、旋转灵活,与下睑位置邻近,颜色、质地、厚度相近,修复瘢痕性下睑外翻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上睑眼轮匝肌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及眶周皮肤肿瘤切除后继发缺损28例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总结分析上睑眼轮匝肌岛状皮瓣修复眶周皮肤肿瘤切除后继发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应用上睑眼轮匝肌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及眶周皮肤缺损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后皮瓣成活情况以及上眼睑与眶周皮肤外观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28例中,男6例,女22例;年龄47 ~ 87(70.5 ± 10.9)岁,80 ~ 89岁患者7例,70 ~ 79岁8例,60 ~ 69岁8例,50 ~ 59岁4例,40 ~ 49岁1例;皮肤缺损分布在上眼睑1例、下眼睑9例、内眦1例、外眦3例、眉上1例、鼻背3例,鼻部外侧与内眦、下睑交界区10例;缺损面积为1.0 cm × 0.5 cm ~ 3.1 cm × 2.3 cm。设计的上睑眼轮匝肌皮瓣宽0.5 ~ 1.8 cm,长3 ~ 4 cm,皮下隧道长1.2 ~ 2.5 cm。在6个月至1.5年的随访时间内,皮瓣全部存活;上睑供瓣区瘢痕不明显;术后无上睑外翻,无倒睫,无闭合功能障碍。结论:上睑眼轮匝肌岛状皮瓣可以成功修复眼睑及眶周皮肤中、小缺损,并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供瓣区隐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纵向切口横向缝合法在下眼睑缘五边形全层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纵向切口横向缝合法在下眼睑缘五边形全层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26例下眼睑睑缘黑素细胞痣患者的临床资料。26例中,男10例,女16例,病灶切除后的五边形缺损全采用纵向切口横向缝合法修复。结果:26例患者五边形缺损均得到成功修复,垂直于眼睑的纵向切口转变为平行于睑缘和紧临睫毛下方的横向切口,均达到Ⅰ期愈合,3例下眼睑术后轻度淤血,1例术后暂时性视物模糊。术后随访1 ~ 2年,26例患者双侧眼周皮肤软组织外观对称,术后瘢痕不明显,无下眼睑外翻。结论:纵切横缝法修复下眼睑缘五边形全层缺损,能将纵向垂直于下睑缘的切口闭合线转换为与下睑缘平行的水平横向切口闭合线,达到隐藏下眼睑切口和瘢痕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泪小管断裂伴眼睑全层撕裂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修复技巧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急诊泪小管断裂伴严重眼睑全层撕裂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修复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立眼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泪小管断裂伴严重眼睑全层撕裂伤30例(30眼),均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泪道环形支撑管置入,及眼睑清创缝合修复术。术后3~6个月拔管,随访6~12个月。观察泪小管是否通畅、眼睑形态、眼睑位置及眼睑运动功能。结果:术后28例(93.34%)泪小管保持通畅,眼睑外观形态自然、眼睑闭合自如及眼睑运动良好,其中1例(3.33%)术后并发泪点息肉,经手术切除后息肉无复发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1例(3.33%)不同程度溢泪伴下睑瘢痕性外翻,术后6个月行下睑外翻矫正术,术后恢复良好,泪道通畅,溢泪症状消失。结论:对于泪小管断裂伴严重眼睑全层撕裂伤患者,行泪小管断裂吻合的同时,利用整形技术修复眼睑撕裂伤,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条状瘢痕组织瓣悬吊法修复外伤性下睑退缩(附视频)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条状瘢痕组织瓣悬吊法修复轻、中度外伤性下睑退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整形美容中心收治的轻、中度外伤性下睑退缩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手术切除瘢痕的同时制作条状瘢痕组织瓣旋转填补于下睑组织并向内眦或外眦处骨膜固定悬吊下睑。术后随访测量下睑缘位置,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共纳入26例(26只眼),其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15~67岁,平均38岁,下睑退缩合并颧颊部瘢痕13例、下睑退缩合并上睑瘢痕9例、下睑退缩合并颞部瘢痕4例。26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26例患者下睑退缩均获显著改善,功能正常,下睑无外翻和内翻。术后除1例眼睑轻度闭合不全,3例早期眼干不适外,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利用带蒂条状瘢痕组织瓣悬吊法修复外伤性下睑退缩,既可松解瘢痕挛缩,也可利用多余的瘢痕组织悬吊支持退缩下睑,不增加额外的切口,治疗效果确切,实用性强,对于轻、中程度的外伤性下睑退缩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手术修复眼睑及眶周软组织外伤的美学效果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估眼睑及眶周软组织外伤患者手术修复的美学效果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开封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眼睑及眶周软组织外伤70例(70只眼)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创面修复手术治疗。分析手术情况及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变化;随访时间9~45个月,观察眼睑及眶周修复美容效果。结果: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7 d,血清IL-1β、TNF-α、IL-8浓度分别为(51.26±3.85)g/L、(7.51±1.58)pg/mL、(6.26±1.98)ng/L,均低于治疗前的(95.67±5.42)g/L、(21.77±3.46)pg/mL、(27.57±3.19)ng/L( t=55.89、31.37、47.49,均 P<0.001);随访期间未出现感染、血肿、瘢痕形成、眼睑闭合不全、睑外翻或睑内翻等并发症;末次随访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为阴性,泪液分泌试验(17.75±1.87)mm/5 min;修复美学效果理想度为100.00%。 结论:手术修复眼睑及眶周软组织外伤并发症少,恢复快,能控制炎症反应,获得理想修复美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早期离子束透皮给药治疗瘢痕性睑外翻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因外伤、烧烫伤、感染等原因造成的眼睑及周围组织损伤,当瘢痕形成后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眼睑外翻、眼睑闭合不全。瘢痕性睑外翻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仍存在术后再次形成瘢痕的风险。该文报道了1例早期采用离子束药物导入治疗的外伤后瘢痕性下睑外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眼袋注射溶脂致眼轮匝肌纤维化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病例 患者,女,54岁。因双侧眼袋形态不佳1年,于2021年5月来南京连天美美容医院美容外科就诊。3年前在外院行外切法眼袋祛除术,术后效果较好。1年前双侧眼袋复发,自行到美容院注射溶脂,溶脂药物为黄色液体,每侧约2 ml;注射后3 d双侧眼睑肿胀明显,予冰敷后效果不佳;3个月后双侧下睑逐渐出现水肿、发硬触之有硬结;时常感眼痛、眼胀、视物模糊,要求行眼袋修复术。既往患者眼部无其他手术、疾病史。美容外科检查:双侧下睑缘可见线状、白色切口瘢痕,站立时双侧下睑臃肿明显呈半圆形突出、皮肤弹性差、水肿明显;左侧臃肿较右侧明显,右侧眼睑外翻;左下睑中下偏外侧近眶骨缘处及右侧下睑中下部分别可触及1.2 cm×0.8 cm、0.8 cm×0.6 cm结节,质地偏韧、边界不清、活动度好。眼周皮肤未见红肿、破溃、出血及渗出等情况。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等结果无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桥式眼轮匝肌肌瓣睑粘连术治疗烧伤后瘢痕性睑外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桥式眼轮匝肌肌瓣睑粘连术治疗烧伤后瘢痕性睑外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20年9月于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美容科采用桥式眼轮匝肌肌瓣睑粘连术治疗头面部烧伤继发眼睑严重瘢痕挛缩导致睑外翻的患者资料。术中松解瘢痕睑缘复位后,于上、下睑松解切口基底部各制备一个眼轮匝肌肌瓣,将肌瓣越过睑裂睑粘连点,进行桥式交叉转移,远端固定于松解切口基底的眼轮匝肌,形成睑粘连;对术中形成的皮肤缺损进行工字形全厚皮片或中厚皮片移植修复,并打包固定。术后1年,确认所植皮片稳定、无睑外翻复发后切开粘连。睑粘连术后至少随访1年,观察有无异物感、结膜囊积脓、皮片成活情况,以及睑粘连成功率、肌瓣抗拉伸效果、皮片回缩率和并发症情况。测量术前及睑粘连切开后睁、闭眼时的睑缘间距。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 M( Q1, Q3)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 结果:共纳入14例患者23只眼,男11例,女3例,年龄41.5(32.5,47.0)岁,烧伤至本次治疗时间13.5(10,24)个月;5例(7只眼)烧伤后未行植皮或睑粘连术治疗,另外9例(16只眼)曾行睑粘连术和(或)皮肤移植。术中植皮面积37 mm ×18 mm~52 mm×39 mm。术前23只眼睁眼时上、下睑缘距离为14(12,14)mm,闭眼时距离为6(5,9)mm。眼睑粘连术后,患者无异物感,无感染,皮片全部成活。睑粘连成功率为100%,未发生意外断裂或拉长,患者闭眼时睑粘连组织同步收缩,肌瓣抗拉伸效果好。粘连维持时间为13(12,24)个月,期间无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发生。半年皮片回缩率为9%(5%,10%)。粘连切开后,睁眼时上、下睑缘距离为9(8,9)mm,闭眼时距离为0(0,0)mm。结论:桥式眼轮匝肌肌瓣睑粘连术可以提供长期稳定的睑粘连效果,有效减少眼睑植皮后的皮片挛缩,治疗烧伤后睑外翻的效果比较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眼睑肿块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手术疗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眼睑肿块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经皮瓣转移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嘉兴市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眼睑肿块100例的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病例类型及其接受皮瓣转移切除术治疗的效果。结果:本研究中男女比例为1∶1.2,年龄为(46.37±7.58)岁。术中主要采取滑行皮瓣、旋转皮瓣,分别占44%(44/100)、40%(40/100),眼睑肿块主要为良性病变,占比92%(92/100),且良性病变患者年龄明显低于恶性病变患者( P<0.05)。分析100例眼睑肿块患者病理学特征显示,良性眼睑肿块病理特征前三位分别为色素痣、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脂溢性角化病,共占65%(65/100)。其中占比最高者为色素痣,占比29%(29/100)。恶性眼睑肿块主要为基底细胞癌,占比3%(3/100)。治疗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睑缘位置正常,眼睑形态良好,睑裂可完全闭合,瞬目等功能良好。眼睑活动基本正常,局部瘢痕程度较轻,无明显眼睑闭合不全、外翻等情况。术后无感染、皮瓣坏死、挛缩畸形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对眼睑外观形态总体较为满意,其中2例(2%)不满意,50例(50%)基本满意,48例(48%)非常满意,总体满意度为98%。 结论:眼睑肿块大多为良性病变,行皮瓣转移切除术治疗能够满足患者对眼睑美观及功能的双重要求,安全有效,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