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湿、瘴、疠邪源流合考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湿邪、瘴气、疠气是中医病因理论中三种外感邪气.湿邪属六淫之一,理论发源最早,瘴气、疠气是后世医家在六淫之外另立的特殊邪气.现代中医外感病因分为六淫和疠气两类,瘴气往往被归属于疠气,但在历史源流中,瘴气是瘟疫病因从六淫说向疠气说发展的中介.瘴气是岭南地域环境下的湿邪,疠气是突破地域限制的瘴气,吴又可所述瘟疫症状与瘴疟接近,其达原饮是由前人治瘴方常山散化裁而来.疠气因传染性、致病特异性而立名,但与"因发知受"的六淫并不对立,吴又可所面对的瘟疫应属湿疫.湿、瘴、疠邪定义角度不同,其源流相互交叉,汇通三者治法对现今瘟疫治疗仍有启示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外台秘要》论消渴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外台秘要》对消渴的认识,病因病机主要为饮食不节、五脏虚弱、房事过度、服石、外感六淫、山瘴气等导致以肺、胃、肾三脏为主的脏腑机能失调、阴虚燥热、阴液消灼,从而出现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对消渴并发症的认识仪限于提出病名或描述其症状,而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和论治体系;治疗方法以清热、补益为主,辅以健脾利湿,同时兼顾化痰、发散、收涩等法的应用;注重本病饮食起居调养,且药治与饮食调养并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圣济总录》中腊茶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腊茶最早出现于唐朝,最初只作为一种宫廷贡茶供皇亲国戚享用,宋代开始作为一种中药出现在方剂中.《圣济总录》是自宋代以来记载腊茶药用方剂最丰富的文献,共收录包含腊茶的方剂72首,涉及疾病62种;剂型有汤剂、丸剂、散剂等;主要功效有开窍醒神、清利头目,消食化痰,解毒疗疮,除瘴气,制约其他药物的毒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陈司成《霉疮秘录》学术思想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析浙派医家陈司成《霉疮秘录》一书的学术思想.[方法]从《霉疮秘录》入手,并结合其成书背景,归纳陈司成在梅毒病临床诊治方面的若干经验.[结果]在病因方面,陈氏认为梅毒发病的内因是正气不足,湿、火、瘴气等病邪是其发病的外部条件与直接原因,并可通过性接触、母婴进行传播.在诊断方面主要根据霉疮的外部形态以确定霉疮类型,依据发病部位、脉象来确定毒之所在并进行预后判别.在治疗上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分期分剂进行治疗,并详论其用药规律、禁忌及适应证.[结论]鉴于时代的局限性,陈氏的认识虽有不足之处,但《霉疮秘录》一书完善了时医对梅毒的认识,且首次将含砷制剂运用到梅毒治疗之中,大大提高了梅毒治疗水平,在中医专科治疗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王好古为例探讨中医各家学说发展的“科学革命论”
编辑人员丨2023/8/6
库恩提出“科学革命论”,认为科学的进步需要革命,是一种理论完全取代前一种理论的过程.中医各家学说的发展也有其学派更替,而医家个人的学术思想或通过师门相授,或私塾各承其说,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中医的发展并非完全否认和割裂前人的研究,而是批判性的继承,是一种较为平稳的过渡,不一定发生革命.本文以易水学派王好古学术思想为例,探讨其继承张元素脏腑辨证思想,添用药凡例即疾病或症状相应方药,于《汤液本草》中下卷列中药草部、木部、米谷部、玉石部、禽部、兽部及虫部,极大程度上扩增了中药品种,对后世中药分类影响颇深;继承并结合伤寒理论与李东垣脾胃内伤学说,创阴证学说,强调外感于霜寒雾露、久雨清湿及山岚瘴气,或内伤于脾肾二脏易发阴证;创三焦寒热用药并提及气血辨证,积累前人学说与个人创新,量变的积累启迪后世温病学派的形成,达到质变的提高,借此说明库恩的“科学革命论”与中医各家学说发展的异同,强调各家学说发展需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岭南瘴病证治概要
编辑人员丨2023/8/6
岭南瘴气特点为湿热郁积,时间长久往往致病酷烈,故瘴病的症状多以湿毒为盛,瘴病外感、瘴疟、瘴疫3种类型为典型代表,分别探讨其证治脉络.瘴病外感证治特点为清热与化湿并行、变通六经方药,瘴疟有专药常山,临证分冷瘴、热瘴、痖瘴三类诊治,瘴疫常用芳香逐秽法,也注重矿物药的选用.此外,香薰香佩法及食用槟榔对避障有一定的作用.总之,本文从瘴病的概念、瘴病的特点及瘴病的分类证治及避障经验4个方面展开论述,重点探讨岭南瘴病的分类及证治概要,以期对岭南以湿热为主的现代痰病诊疗提供借鉴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滇省孟定瘴气之概况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瘴气病之研究STUDIES ON THE SO-CALLD 'CHANGCHE'(瘴气)其一 贵州及广西边界瘴气病之真相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STUDIES ON THE SO-CALLED "CHANGCHE" (瘴气)SCIENTIFIC IDENTIFICATION OF THE SO-CALLED 'CHANG CHE' (瘴气) IN THE PROVINCE OF KWEICHOW AND KWANGSI BORDER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疟区二年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全球每年患疟疾之人,约为二万万之数,而死亡者亦在二百万人左右。其对人类所致之损失,实较任何其他疾病为重。我国人民生活劳苦,卫生事业落后,以致寄生虫病充斥,即以疟疾而言,亦散布于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海南、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在西南诸省为害尤烈,俗称瘴气。近年来,并曾数度由地方病而转成流行病。其大者如1936年在南京近郊及江宁县,1938年在贵州东部,1940年及1941年在云南西部沿滇缅路一带,1943年在重庆郊区,以及1946年在浙江西部。其中以云南及浙江二次之流行,死亡率最高(1)。目前虽无全国性之统计,但就各地学龄儿童之调查结果(附表一)及奎宁之输入量,亦可见其概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