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秒激光辅助与传统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和视盘区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血管密度变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飞秒激光辅助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患者黄斑和视盘区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血管密度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2-07/10于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并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65例85眼,根据患者自愿选择手术方式,分为飞秒激光辅助组23例30眼,传统超声乳化组42例55眼.于术前,术后1 d,1 mo均行OCT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黄斑和视盘区神经纤维层厚度、血管密度及血流灌注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mo BCVA均较术前改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均P<0.01);术后1 d,1 mo,飞秒激光辅助组黄斑区神经纤维层厚度较术前增加(均P<0.05),而传统超声乳化组手术前后均无差异(均P>0.05);传统超声乳化组视盘区神经纤维层厚度、黄斑和视盘区血管密度及血流灌注与术前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而飞秒激光辅助组均无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域(FAZ)面积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对眼底视网膜血管影响更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KDB内路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前房灌注经瞳孔硅油取出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前房灌注经瞳孔硅油取出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溧阳市中医医院25例(25眼)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行前房灌注经瞳孔硅油取出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耗时及术后视力。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25例硅油全部顺利取出,无硅油残留。随访末期视力≥0.1者18眼(72.00%),优于术前的5眼(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607, P=0.000)。无复发性视网膜脱离、角膜内皮失代偿或人工晶状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前房灌注经瞳孔硅油取出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选取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98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合并干眼症分为合并干眼症组( n=26)及对照组(不合并干眼症)( n=72),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估两组生存质量,并比较两组评分结果,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术后干眼症发生影响因素。 结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合并干眼症组患者视功能评价、环境触发因素、眼部不适症状及OSD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不同角结膜疾病史、睑板腺功能障碍、合并糖尿病均是导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均 P<0.05),而健康教育、疾病认知高水平、用药依从性均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发生的保护因素(均 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引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因素较多,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术后用药依从性,将有助于预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马山县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1 650例(1 650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后囊破裂57例(57眼)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结果:后囊破裂的原因包括撕囊不当5例(8.8%),水分离不当2例(3.5%),劈核不当10例(17.5%),旋转核不当13例(22.8%),吸附抓核不当10例(17.5%),超声乳化核不当11例(19.3%),吸除皮质不当5例(8.8%),植入人工晶状体不当1例(1.8%)。结论: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多发生于处理核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陈旧性角膜后弹力层脱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性,87岁,白内障术后右眼视物模糊10余年,查体可见角膜中央大片后弹力层皱褶,结合病史及前节OCT等辅助检查初步诊断为右眼陈旧性角膜后弹力层脱离,根据共聚焦显微镜结果判断褶皱区域无内皮细胞,于是先后行右眼后发性白内障联合残余皮质抽吸术以及右眼角膜后弹力层剪除和前房成形术,术后患者视力提高。本文结合病理检查分析了该患者大片后弹力层脱离后角膜透明的原因以及内皮代偿的方式,并总结了预防术源性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要点以及注意事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声乳化术治疗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术治疗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超声乳化术治疗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伴发白内障47例(63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术。术后随访6个月,分析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局部降眼压药物种类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1 d、1周、1、3及6个月的眼压均低于术前(均 P<0.001)。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为0.40±0.09,优于术前1.18±0.26( t=23.776, P<0.001);虹膜膨隆消失,前房深度为(2.97±0.15)mm,较术前(1.75±0.27)mm明显加深( t=-83.917, P<0.001);平均使用降眼压药物种类为(0.38±1.10)种,较术前(2.33±0.98)种类减少( t=13.741, P<0.001);手术完全成功56只眼(88.89%),条件成功6只眼(9.52%),失败1只眼(1.59%)。 结论:超声乳化术治疗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效果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玻璃体再出血(PVH)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9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收治的首次行PPV治疗的PDR伴玻璃体积血(VH)患者1 848例1 848眼,其中男979眼,女869眼;平均年龄(55.72±10.39)岁。所有患眼均行经睫状体平坦部标准三通道PPV。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379.34±231.28)d。按PPV术后是否发生PVH分为PVH组和无PVH组,再根据PVH发生时间分为早期PVH组和晚期PVH组。1 848例1 848眼中PPV后发生PVH 170眼,占9.19%,其中早期PVH 30眼,晚期PVH 140眼,发生时间为术后6~450 d。纳入统计分析的基线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手术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眼部因素包括术前是否完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前3 d是否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晶状体状态、是否合并虹膜新生血管(NVI)等;手术因素包括术中是否发现视盘新生血管(NVD)伴出血、是否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结束时是否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等。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R伴VH患者PPV术后PVH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OR=0.940, P<0.01)、术前高HbA1c水平( OR=1.878, P<0.01)、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RVO)( OR=8.310, P<0.01)、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 OR=3.030, P=0.019)、糖尿病病程( OR=1.044, P<0.01)、高血压病史( OR=1.802, P<0.01)、合并肾脏或心脑血管疾病( OR=18.377, P<0.01)、术前合并NVI( OR=7.488, P<0.01)、未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OR=1.628, P=0.023)、NVD伴出血( OR=2.691, P<0.01)、术毕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 OR=0.181, P<0.01)、术毕玻璃体腔无菌空气填充( OR=1.901, P=0.024)与PVH相关。早期PVH组和晚期PVH组术前基线、眼部和手术因素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低龄、术前高HbA1c、合并RVO、糖尿病饮食控制治疗、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合并肾脏或心脑血管疾病、术前合并NVI、未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NVD伴出血、术毕未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术毕玻璃体腔无菌空气填充是PDR伴VH患者PPV术后发生PVH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成都普瑞眼科医院和新疆四七四医院眼科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者65例(65眼)。所有患者均为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抗青光眼术后者。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法分成两组,治疗组33例(33眼),对照组32例(32眼)。治疗组采用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治疗组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Z=-3.55, P<0.001),随访3个月治疗组眼压控制优于对照组( F组别=80.57, P<0.001; F交互=15.34, P<0.001; F时间=47.53, P<0.001),治疗组前房深度较对照组更深( F组别=193.23, P<0.001; F交互=89.78, P<0.001; F时间=57.58, P<0.001),治疗组术后前房积血、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高于对照组( χ2=10.11, P=0.001; χ2=10.94, P=0.001; χ2=4.99, P=0.026)。 结论: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术后视力更好且眼压控制更佳,前房维持更为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患者白内障的手术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龙游县人民医院2019年1至12月糖尿病患者白内障127例(127眼)作为观察组,以同期非糖尿病患者白内障133例(133眼)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视力低于对照组( t=8.938, P<0.001)。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组( t=5.981, P<0.001)。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对照组中央角膜厚度无明显变化( t=1.575, P=0.116),而观察组中央角膜厚度明显增厚( t=2.112, P=0.036)。 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力较非糖尿病患者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低,而且角膜厚度增加较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