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金森病伴白日过度嗜睡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白日过度嗜睡(EDS)是帕金森病(PD)患者常见的睡眠障碍,PD患者中EDS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EDS可严重影响PD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驾车时发生意外及跌倒的风险,故PD伴EDS的早期识别、及早干预非常重要。笔者现从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意义、影像学表现、临床评估和治疗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PD伴EDS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加深临床同道对其的了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癫痫共患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电生理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癫痫共患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以“癫痫”和“发作性睡病”为关键词,在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监测中心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符合癫痫共患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进行分析,包括对视频多导睡眠监测和视频脑电图检查结果的分析。结果:共有5例患者符合癫痫共患发作性睡病,其中女性3例,男性2例。癫痫起病年龄为2~12岁,发作性睡病起病年龄为8~17岁。2例为青少年肌阵挛癫痫,1例为睡眠相关过度运动性癫痫,1例为癫痫伴脑发育迟滞,1例为症状性癫痫伴认知功能下降。所有癫痫患者均共患伴猝倒的发作性睡病。发作性睡病均晚于癫痫出现,分别在首次癫痫发作后3个月至8年出现。5例患者均接受24 h视频脑电图检查和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发作间期可见异常放电,平均睡眠潜伏期<8 min,且出现≥2次睡眠始发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现象。盐酸度洛西汀可以有效缓解发作性睡病的白日嗜睡和猝倒症状,无一例患者因服用盐酸度洛西汀而导致癫痫发作加重。结论:全面性和局灶性癫痫都可共患伴猝倒的发作性睡病,盐酸度洛西汀对于癫痫共患发作性睡病也许是合适的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安腿综合征在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患病率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系统评价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的患病率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数据库(Wanfang data),收集有关ALS患者不安腿综合征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12-12.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按照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纳入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合并与发表偏倚检测.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其中2篇队列研究,4篇病例对照研究,所有研究的NOS评分均≥6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RLS患病率在ALS患者中显著增加(OR=8.24,95%CI=4.57~14.87).ALS亚组分析显示RLS阳性组白日过度嗜睡(EDS)比例显著增加(OR=3.42,95%CI=1.61~7.27,P=0.001);RLS阳性组ALSFRS-R评分较阴性组显著减低,提示功能缺损更加显著(MD=-3.76,95%CI=-7.16~-0.36,P=0.03).本研究存在轻度的发表偏倚.结论 RLS在ALS患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且会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合并有RLS的ALS患者功能缺损更加显著,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发作性睡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发作性睡病是一组以白日过度嗜睡、猝倒发作、入睡前/初醒时的幻觉及睡眠瘫痪为主要症状的睡眠-觉醒障碍疾病.本文汇总发作性睡病的诊断包括临床表现、电生理及生化检测方法等, 综述目前临床对症治疗的多种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社区精神病患者白日过度嗜睡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调查白日过度嗜睡(EDS)在社区精神病患者中的患病率,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60例社区精神病患者采用 Epworth 嗜睡量表(ESS)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51份,对影响EDS 的因素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以 ESS 评分≥10分定义为 EDS,社区精神病患者 EDS的患病率为25.8%。以 EDS 为应变量,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体重指数(BMI)、吸烟史、抗精神病药物用药史、夜间打鼾史4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103,1.703,2.103,1.481。结论 BMI、吸烟史、抗精神病药物用药史、夜间打鼾史是导致社区精神病患者 EDS 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