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髂静脉狭窄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髂静脉狭窄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选用实验用白猪12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采用左髂静脉血管外贴附包绕石英管,在左髂静脉于下腔静脉汇入点下方1~2 cm及3~5 cm处结扎髂静脉,然后抽离石英管的方法,建立左髂静脉狭窄动物模型;对照组不行手术。实验组白猪在手术前及术后第30天行血管腔内超声(IVUS)检测左髂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左髂静脉内径,在术后第30天行髂静脉造影检查观察髂静脉通畅情况。在完成检查后处死两组实验动物,取出右髂静脉近心端2.0 cm、左髂静脉起始端至下腔静脉下段"人"字型血管,观察静脉壁病理组织学改变;应用Image-Pro plus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实验组左髂静脉缩窄处、对照组相应处血管内膜厚度。实验组以左髂静脉直径狭窄率>30%作为模型制备成功的标准。观察并比较实验组手术前后左髂静脉内径的差异,以及两组动物左髂静脉内膜厚度的差异和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实验组动物手术前左髂静脉直径为7.28~8.04(7.53±0.28)mm,术后第30天为3.72~5.02(4.39±0.48)mm,手术前后左髂静脉直径差值为2.32~3.88(3.14±0.57)mm,左髂静脉狭窄率为31.6%~51.1%(41.57%±6.85%),均成功建立了髂静脉狭窄模型;手术前后左髂静脉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575, P<0.05)。术后第30天,实验组动物髂静脉造影显示右髂静脉均通畅,左髂静脉可见明显狭窄;静脉壁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对照组未见异常,实验组血管内膜增生狭窄;实验组左髂静脉内膜厚度为(209.82±26.26)μm,大于对照组的(37.67±6.8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539, P<0.05)。 结论:在实验白猪体内,采用左髂静脉血管外贴附包绕石英管、在左髂静脉于下腔静脉汇入点下方1~2 cm及3~5 cm处结扎髂静脉后抽离石英管的方法,可成功建立髂静脉狭窄动物模型。该方法具有简便、建模效果稳定的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造石矽肺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与粉尘防护的系统性综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人造石矽肺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现场粉尘监测与个体防护。方法:于2022年3月,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EMbase和PubMed中检索1965年1月至2022年2月发表的有关人造石矽肺的文献,中英文检索词包括"矽尘""二氧化硅粉尘""人造石矽肺""矽肺""silica dust""silicon dioxide dust""artificial stone""pneumoconiosis"等。按照入选和排除标准纳入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系统性综述方法分析人造石矽肺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自然病程,以及工作场所粉尘浓度与个体防护水平。结果:纳入文献30篇,其中队列研究7篇、横断面研究14篇、病例对照研究3篇和病例报道6篇,共1 358例人造石矽肺患者,年龄平均为41.5岁,接尘时间平均为11.3年,诊断时间为1997至2020年。其中36.2%(282/778)首诊为进展性大块纤维化或快速进展性矽肺。患者胸部影像表现为弥漫性小结节影、肺纤维化和矽性肺泡蛋白沉着症,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或混合性通气障碍伴或不伴弥散量下降,病情进展迅速,出现进展性大块纤维化、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患者从事人造石英石加工,接触矽尘浓度高,超细颗粒物多,多为干式作业,现场通风设施缺乏,无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结论:人造石加工工人因干式作业、缺乏现场除尘设施和个体防护措施,罹患人造石矽肺,病情进展迅速,导致不良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造石英石板材加工矽肺患者的炎性因子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人造石英石板材加工矽肺患者血浆和肺泡灌洗液中的水平。方法:于2022年1月,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浙江省某医院收治的30例矽肺患者为病例组,其中10例人造石英石板材加工矽肺患者和20例其他类型矽肺患者;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血浆和所有患者肺泡灌洗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和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6、IL-1β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矽肺患者血浆中TNF-α、IL-6、IL-1β的含量更高( P<0.05),且人造石英石板材加工矽肺患者血浆中TNF-α、IL-1β的水平高于其他类型矽肺患者( P<0.05)。人造石英石板材加工矽肺患者血浆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高于相同分期的其他类型矽肺患者( P<0.05)。人造石英石板材加工矽肺患者肺泡灌洗液中的IL-1β含量高于其他类型矽肺患者( P<0.05)。 结论:人造石英石板材加工矽肺患者TNF-α、IL-6、IL-1β的水平较其他类型矽肺患者更高,可能与接触的粉尘组分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外源Cd对川芎苓种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0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浓度镉(Cd)对川芎苓种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以石英砂为基质的水培试验,施加不同浓度CdCl2-2.5 H2O(0、0.1、0.25、0.5、1、2 mmol/L)溶液处理川芎苓种,研究Cd胁迫对川芎苓种萌发、幼苗生长、生理代谢及Cd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Cd浓度的增加,株高抑制率、根长抑制率上升;根、叶及节盘Cd含量显著升高;株高、根长、叶鲜重、根鲜重下降;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非酶系统物质(可溶性蛋白、谷胱甘肽、脯氨酸)含量以及丙二醛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研究表明,0.1~2.0 mmol/L Cd对川芎苓种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均有明显的毒害作用,随着Cd胁迫浓度的升高毒害作用增强,其中川芎幼苗根对Cd胁迫最敏感.Cd胁迫下川芎幼苗生理生化指标整体上呈现低促高抑的Hormesis效应.川芎幼苗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非酶系统物质积累,减少膜系统损伤、活性氧蓄积,缓解Cd毒害作用,提高耐受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石英毓麟汤加减对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免疫调控、抗缪勒管激素、促卵泡生成素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究石英毓麟汤加减对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免疫调控、抗缪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集的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石英毓麟汤加减.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B超检测结果、血清激素指标、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T helper cell,Th1)/辅助性T淋巴细胞2(T helper cell,Th2)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经期量少或闭经、性欲减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痛经且经血含血块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经期量少或闭经、性欲减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痛经且经血含血块较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率均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FSH、睾酮(Testosterone,T)及AMH水平下降,雌激素(Estrogen,E2)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LH、FSH、T及AMH水平较低,E2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NK细胞、干扰素(interferon,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IL-4)及Th1/Th2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NK细胞、IFN-γ、IL-4及Th1/Th2较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石英毓麟汤加减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调节患者体内NK细胞活性,纠正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状态,改善月经等临床症状,提高排卵率,改善激素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补益类中药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依托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探讨补益类中药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检索中文数据库中2000年到2022年采用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类文献,筛选并提取文献数据,构建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期刊文献139篇,处方152首,涉及中药134种;药物使用总频次1 770次,其中排名前5位的高频中药分别为熟地黄、当归、菟丝子、甘草和山药;药物四气以温、平、寒为主;五味以甘、辛、苦为主;药物归经以肝、肾、脾和心经居多;用药多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药为主;涉及中医证型17种,其中排名前5位为肾虚肝郁证、肝肾阴虚证、肾虚证、肾虚血瘀证和脾肾阳虚证.在关联规则下进行组方规律分析,核心药物组合为"熟地-菟丝子-当归";进行复杂系统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14个(7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获得潜在新处方7个.新方1:肉苁蓉-桂枝-山药-茯苓-紫石英;新方2:仙茅-肉桂-附子-淫羊藿-杜仲-白术;新方3:覆盆子-桑椹-沙苑子-当归;新方4:桃仁-鹿角胶-补骨脂-山茱萸-龟甲胶;新方5:菟丝子-北沙参-枸杞子-川芎-补骨脂;新方6:菟丝子-酸枣仁-麦冬-阿胶;新方7:黄柏-知母-玄参-泽泻.结论 通过数据发掘发现补益类中药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多以补肾填精、益气活血、疏肝理气、调经助孕为主要治疗原则,并佐以温阳之品,其用药原则可为当前中医药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及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层层自组装修饰PLGA纳米载体的制备及药物释放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利用聚鸟氨酸和岩藻聚糖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对PLGA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方法 首先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负载阿霉素的PLGA纳米粒,其中PLGA的二氯甲烷溶液为油相,阿霉素和牛血清白蛋白的水溶液为水相.其次利用静电作用在纳米粒表面层层自组装聚鸟氨酸和岩藻聚糖.最后通过共价键连接核酸适配体AS1411,赋予其靶向功能.结果 石英微晶天平电压信号的降低以及Zeta电位正负的翻转均证实聚电解质被成功组装.经透射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检测手段证实AS1411被成功修饰.修饰后的PLGA纳米粒的表面,其载药量为(2.32±0.04)%,包封率为(15.89±0.31)%,28 d的累积释放率约为55%.结论 聚鸟氨酸和岩藻聚糖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实现了对PLGA纳米粒的表面修饰,改变了其理化性质,且可有效地缓释药物释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基于贻贝和沙堡蠕虫的仿生黏附肽构建及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基于仿生学原理设计、合成具备黏附性能的阴、阳离子肽,并分析其混合后对黏附力的影响,为新型仿生黏附材料研制奠定基础.方法:分析贻贝足蛋白5(mussel foot protein 5,Mfp5)和沙堡蠕虫分泌蛋白 3(cement precursor protein of the Phragmatopoma californica 3,Pc3)的结构特点,理性设计出黏附性能较好的阴、阳离子肽.通过拉力强度试验机、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及石英晶体微天平(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QCM)等对其黏附力和吸附量等参数进行检测,并从多肽组成和相互作用等方面分析其黏附机制.结果:阴、阳离子肽通过多肽固相合成法合成,纯度达到95%以上.拉力测试表明阴、阳离子肽的黏附力随固化时间增加而增大,最高分别达到174.04 kPa及180.11 kPa,并且两者混合后黏附力显著增强,等比例混合后高达347.81 kPa;QCM检测表明阳离子肽、阴阳离子肽混合物对金(aurum,Au)表面的吸附量可分别达到82.67 ng/cm2和151.53 ng/cm2;AFM检测阴、阳离子肽的平均微观黏附力分别为5.43 nN及4.95 nN,且两者等比例混合后可提高至18.54 nN.结论:基于贻贝和沙堡蠕虫构建的阴、阳离子肽具备良好的黏附性能,且其黏附力可通过静电力介导的复合凝聚显著提高,该结果为新型仿生黏附材料研制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在石英粉尘致小鼠肺部急性炎性反应中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通过建立石英致小鼠肺部急性炎性反应模型,探讨外源性加入CC16蛋白对石英致小鼠肺部急性炎性反应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64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石英粉尘悬液气管滴注染尘;4组小鼠分别为生理盐水、石英组、低剂量CC16补充组和高剂量CC16补充组;于染尘后1 d、7 d处死,收集肺组织及肺部灌洗液;检测肺部灌洗液中IL-1β、CC16的表达水平及肺组织中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H&E染色后观察肺组织炎性程度.结果 染尘3组(石英组、低剂量CC16补充组,高剂量CC16补充组)小鼠肺部灌洗中的CC16表达水平较生理盐水组显著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尘后7d,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染尘3组小鼠肺组织中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高剂量CC16蛋白补充组与石英染尘组小鼠相比,其肺组织中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染尘后1d,与石英组小鼠相比,CC16蛋白补充组小鼠IL-1β表达水平明显降低,随着CC16补充剂量增加,IL-1β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CC16可能在石英致小鼠肺组织急性炎性反应中起到一定作用;CC16可能通过NAPL3相关通路,抑制caspase-1表达水平,降低前炎性因子IL-1β的表达水平,从而减轻炎性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苍术炒焦前后GC指纹图谱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生苍术和焦苍术挥发油的GC指纹图谱,阐明苍术炒焦前后挥发油部位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挥发油;建立气相色谱指纹图谱,检测条件为HP-5石英毛细管柱(0.32 mm ×30 m,0.25 μm),载气(N2)流速0.8 mL· min-1,进样口温度240℃,进样量1 μL,分流进样,分流比20∶1,检测器温度260℃,柱温采用程序升温模式;并对炒焦前后的GC指纹图谱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在苍术炒焦前后挥发油的GC指纹图谱中有25个共有峰,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基本相同,但相对峰面积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15 ~ 17,19,23 ~ 25号峰的峰面积降低率均>20%;16号与17号色谱峰的峰面积比值在生品中均>3.0,而在焦品中却均<3.0;19号与23号色谱峰的峰面积比值在生品中均<3.0,而在焦品中却均>3.0.鉴定16号峰为β-桉叶醇,19号峰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23号峰为白术内酯Ⅱ,24号峰为白术内酯Ⅰ,25号峰为白术内酯Ⅲ.结论:苍术生品和焦品的GC色谱特征峰差异明显、结果稳定、专属性强,可作为二者的定性鉴别特征之一,这为阐释焦苍术的降燥减毒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