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的抑郁症中医处方用药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治疗抑郁症的药证关系与核心处方。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建库至2019年11月30日收录的中医治疗抑郁症相关期刊论文,以及古今医案云平台(V 1.5)中的国家级名中医工作室共享医案中的抑郁症医案,筛选抑郁症医案数据,用Excel 2010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规范饮片名后以古今医案云平台(V 1.5)系统集成的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等方法,分析医案的组方用药频次、药性、核心处方等。结果:共纳入有效验案632个,涉及药物527味,共得到高频中药23种,使用频次最高者为柴胡;用药以温、平为主;药味以辛、甘、苦为多;归经以肺、肝、心、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药物关联规则25条,四诊信息-中药关联规则13条。结论:中医治疗抑郁症多治以疏肝理气、清心安神,以柴胡、郁金、白芍、川芎、炒酸枣仁为基础方,予当归、麦冬、合欢皮、远志、茯苓等药作加减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探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MASLD)的患病率居肝病之首,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与MASLD合并致病临床常见.这2种肝病虽临床表现相似,但病理机制与诊疗均有显著区别,相兼出现后病情复杂、治疗困难,目前尚缺乏研究与诊治共识.本文首先分析AIH合并MASLD现有的诊疗难题,归纳二者的主要鉴别要点,初步提出AIH合并MASLD的临床诊疗流程图;继而指出AIH合并MASLD属于中医学合病范畴,其主要病机为肝郁脾虚肾亏、湿热痰浊瘀血阻滞,基本治则为疏肝健脾益肾、清热化痰活血,"党参、茯苓、白术、女贞子、枸杞子、川芎、赤芍、黄芩、薏苡仁、陈皮、半夏、浙贝母"为基础方剂,针对个体体质及病程特点辨证加减,灵活配伍以改善临床症状及患者预后.提出临床诊疗过程中应重视AIH合并MASLD这一合并症,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研究,以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近30年中医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用药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医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用药规律及组方特点,期待为临床遣方用药及新方组合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四大数据库1990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1日发表的中医治疗OSAHS的所有文献.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6.0,Gephi 0.9.2 等数据挖掘软件进行频数、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及复杂网络分析等.结果 共纳入135篇合格文献,包含154首方剂、202味中药.半夏(8.96%)、茯苓(8.96%)、甘草(8.86%)、陈皮(7.57%)、石菖蒲(6.37%)等25味中药为高频药物,多以性温(47.65%)、味辛(32.51%)为主,主要归为肺(23.07%)、脾(21.74%)、心(16.47%)经,使用率较高的药物以补虚药(23.78%)、化痰止咳平喘药(20.78%)、活血化瘀药(16.9%)、理气药(12.74)、利水渗湿药(8.96%)、开窍药(6.37%)为主;得到以痰瘀互结证为首的28种证型分布,以脾、肺、咽喉、鼻窍为主的病位证素13个及以痰、血瘀、气虚、湿邪、热邪为主的病性证素11个;获得茯苓→白术+陈皮+半夏、石菖蒲→郁金+川芎等30条常用配伍组合,挖掘出5个核心方药组合及针对核心证素的8味公共药物.结论 中医药治疗OSAHS以扶正祛邪为主,益气补肺健脾、行气活血化瘀、清热化痰开窍、理气燥湿化痰是临证遣方用药的基本原则,辨证予以解表、温阳、滋阴、安神、平肝熄风等.核心方剂为六君子汤、补阳还五汤、涤痰汤加减.该研究可为新药研发及新方组成提供思路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外源Cd对川芎苓种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0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浓度镉(Cd)对川芎苓种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以石英砂为基质的水培试验,施加不同浓度CdCl2-2.5 H2O(0、0.1、0.25、0.5、1、2 mmol/L)溶液处理川芎苓种,研究Cd胁迫对川芎苓种萌发、幼苗生长、生理代谢及Cd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Cd浓度的增加,株高抑制率、根长抑制率上升;根、叶及节盘Cd含量显著升高;株高、根长、叶鲜重、根鲜重下降;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非酶系统物质(可溶性蛋白、谷胱甘肽、脯氨酸)含量以及丙二醛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研究表明,0.1~2.0 mmol/L Cd对川芎苓种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均有明显的毒害作用,随着Cd胁迫浓度的升高毒害作用增强,其中川芎幼苗根对Cd胁迫最敏感.Cd胁迫下川芎幼苗生理生化指标整体上呈现低促高抑的Hormesis效应.川芎幼苗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非酶系统物质积累,减少膜系统损伤、活性氧蓄积,缓解Cd毒害作用,提高耐受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谢晶日教授从"虚毒瘀"论治慢性乙型肝炎特色心悟
编辑人员丨2024/7/6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持续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乏力、食欲减退、腹胀、腹痛等临床表现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谢晶日教授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总的病机为正气亏虚,湿热疫毒之邪滞于肝脾,病久湿热瘀毒互结,终致肝脾肾虚损.病位及病性方面,谢师指出慢性乙型肝炎初起责之于肝,继则累及脾、肾、胆、胃等,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治疗方面,谢师针对该病"虚毒瘀"的病机分别提出了"健运脾胃,顾护根本""清热解毒,兼重除湿""活血祛瘀,缓通肝络"的特色治法;用药方面,寒温并举,苦甘齐施,辛散气血,肝脾同调;常用药物有柴胡、黄芪、白术、太子参、陈皮、鸡内金、连翘、板蓝根、田基黄、水飞蓟、泽泻、猪苓、三棱、莪术、延胡索、川芎等,其辨证思路清晰,选方加减灵活,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荆防败毒散关键信息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4/5/25
荆防败毒散出自明代张时彻所著《摄生众妙方》,共 11 味药.药材基原与 2020 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一致,其中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Chang、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各药材均以生品入药,炮制方法与 2020 年版《中国药典》一致.药方剂量折合现代为荆芥、羌活、独活、防风、川芎、柴胡、前胡、枳壳、茯苓、桔梗各 5.60 g,甘草 1.87 g.制法用法为加水 450 mL,煎至 240 mL,温服.古籍中记载荆防败毒散主治瘟毒、疮肿,现代临床主要治疗流行性与传染性疾病、皮肤疾病、五官科疾病.本文明确了荆防败毒散历史沿革、药味基原及炮制方法、处方剂量及用法制法、现代临床应用等内容,以期为其制成中成药的开发与临床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酸枣仁合剂质量综合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提升酸枣仁合剂质量控制水平.方法 采用一测多评(QAMS)法同时检测制剂中 13 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InertSustain C18 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 0.05%磷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 1.0 mL/min,检测波长为 258 nm(新芒果苷、芒果苷、异芒果苷),210 nm(斯皮诺素、6'''-阿魏酰斯皮诺素、酸枣仁皂苷A、酸枣仁皂苷B、去氢茯苓酸、茯苓酸),280 nm(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柱温为 30℃,进样量为 10 μL.以斯皮诺素为内参物,计算其他 12种待测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测定含量并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比较.建立灰色关联度和熵权优劣解距离(TOPSIS)模型对 3个厂家 12批样品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上述成分质量浓度依次在 4.55~227.50 μg/mL、2.46~123.00 μg/mL、0.38~19.00 μg/mL、1.79~89.50 μg/mL、1.48~74.00 μg/mL、1.35~67.50 μg/mL、0.74~37.00 μg/mL、0.46~23.00 μg/mL、0.99~49.50 μg/mL、0.62~31.00 μg/mL、1.09~54.50 μg/mL、2.15~107.50 μg/mL、2.86~143.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 2.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6.88%~100.12%,RSD为 0.53%~1.55%(n = 9).上述 12 种待测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 0.743 5,0.798 1,4.189 6,0.917 3,1.111 4,1.883 2,2.947 9,1.483 5,2.194 2,1.268 9,0.879 4,0.691 8,12 批样品 13 个待测成分采用外标法和QAMS法的含量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法)所得相对关联度为 0.307 0~0.614 1,熵权TOPSIS模型欧氏贴近度为 0.225 3~0.630 6,2 种模型对 12 批样品的综合质量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同一生产厂家样品质量相对稳定,不同生产厂家样品质量差异较大.结论 所建立的QAMS法可用于酸枣仁合剂多组分定量检测;灰色关联度联合熵权TOPSIS模型可用于制剂质量的综合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补益类中药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依托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探讨补益类中药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检索中文数据库中2000年到2022年采用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类文献,筛选并提取文献数据,构建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期刊文献139篇,处方152首,涉及中药134种;药物使用总频次1 770次,其中排名前5位的高频中药分别为熟地黄、当归、菟丝子、甘草和山药;药物四气以温、平、寒为主;五味以甘、辛、苦为主;药物归经以肝、肾、脾和心经居多;用药多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药为主;涉及中医证型17种,其中排名前5位为肾虚肝郁证、肝肾阴虚证、肾虚证、肾虚血瘀证和脾肾阳虚证.在关联规则下进行组方规律分析,核心药物组合为"熟地-菟丝子-当归";进行复杂系统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14个(7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获得潜在新处方7个.新方1:肉苁蓉-桂枝-山药-茯苓-紫石英;新方2:仙茅-肉桂-附子-淫羊藿-杜仲-白术;新方3:覆盆子-桑椹-沙苑子-当归;新方4:桃仁-鹿角胶-补骨脂-山茱萸-龟甲胶;新方5:菟丝子-北沙参-枸杞子-川芎-补骨脂;新方6:菟丝子-酸枣仁-麦冬-阿胶;新方7:黄柏-知母-玄参-泽泻.结论 通过数据发掘发现补益类中药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多以补肾填精、益气活血、疏肝理气、调经助孕为主要治疗原则,并佐以温阳之品,其用药原则可为当前中医药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及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用药规律.方法:基于数据挖掘,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关于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临床研究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3月1日,对中药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结果:纳入168篇文献,使用药物共2034次,不同中药230味.(1)出现频次较多的药物有黄芪149次、白术102次、茯苓101次、党参78次等;(2)药物功效以补气、利水消肿、活血通经、固精缩尿止带为主;(3)常用药物组合有:①山药、山茱萸、熟地黄、生地黄、牡丹皮;②猪苓、陈皮、茯苓、泽泻、白术、党参;③金樱子、芡实、益母草、菟丝子;④大黄、当归、丹参;⑤水蛭、红花、川芎;⑥附子、淫羊藿;⑦黄芪、牛膝.分别用以治疗气阴两虚型、水湿内停型、精微不固型、热毒瘀结型、肾微癥瘕型、肾阳虚衰型、肾气亏虚型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结论: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多以补气药、利水消肿药、活血通经药为主,主要有7种不同证型的不同药组,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组方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徐振晔教授治疗肺癌脾肾两虚证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探讨徐振晔教授治疗肺癌脾肾两虚证的临床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方法 建立Access数据库,收集徐振晔教授肺癌临床病案,运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处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 共收集徐教授治疗肺癌脾肾两虚证临床病案310份,共使用中药140种,常用中药39种,平均处方用药18.8味,药物集中,处方精炼.处方中核心药物为石见穿、生黄芪、炒白术、重楼、黄精、鸡内金、灵芝、淫羊藿、蜂房、山慈菇、党参等.并随症选用太子参、茯苓、白扁豆等健脾补肺;徐教授始终不忘顾护胃气,常用鸡内金、炒谷芽、炒麦芽等药物健胃助运;肺肾阴亏者还加用麦冬、北沙参等;失眠焦虑患者常用炙甘草、淮小麦、大枣、知母、灯心草、酸枣仁;咳嗽痰多气喘患者多使用杏仁、芦根、枇杷叶;脘腹胀满、纳呆呕恶者加用黄连、木香.瘀血证兼有肢体麻木者加川芎、桂枝.结论 徐振晔教授治疗脾肾两虚证主肺癌以健脾补肺、滋肾养精,兼以攻毒散结,佐以顾护胃气.攻补兼施,扶正祛邪相结合.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提供客观的研究依据,有助于中医药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