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自然界白蛉携带病毒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介绍自2020年以来我国白蛉传播病毒的研究进展,包括白蛉携带病毒的分离鉴定,病毒分子遗传进化,病毒对人和动物感染,以及白蛉种群与病毒时空关系等。并对今后我国关于白蛉携带病毒所需要开展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云南婴儿黑热病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黑热病又名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VL),是由内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LD)引起,以白蛉为传播媒介的地方性丙类传染病。黑热病在我国有较为明显的地域性分布,主要见于新疆、甘肃、内蒙、四川、陕西、山西六省区,占全国病例数的95%以上 [ 1] 。其他省市如湖北、河南等也有零散的病例报道。云南省极少有黑热病病例,姚正林等 [ 2] 于2000年报道过来自云南大理、普洱的2例成年黑热病患者,但至今未见儿童黑热病病例报道。2021年1月,我科收治了1例9月龄黑热病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为加强非流行地区儿科医生对本病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武乡病毒TaqMan 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建立武乡病毒(wuxiang virus, WUXV)的实时荧光定量TaqMan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方法。方法:从GenBank中下载WUXV的全部基因序列,使用MEGA-X完成多序列比对分析,选择针对S段基因高保守区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分别对检测反应的特异性、灵敏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建立的方法可以特异性地检测WUXV,并且与多种虫媒病毒无交叉反应;反应的灵敏度较高,最低检测下限为1 pfu/ml;同一样品重复检测循环阈值( Ct)的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0%;用本研究建立的TaqMan RT-PCR检测30批白蛉核酸样本,其中7批出现WUXV阳性扩增曲线。 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TaqMan RT-PCR方法可用于WUXV的大批量样本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微生物感染组学揭示白蛉携带病毒,细菌和真核微生物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新发微生物与感染杂志(Emerging Microbio and Infection)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中国研究团队关于白蛉(Sandfly)微生物组(microbiome)的研究结果,题目为"感染组学研究揭示被忽视的吸血媒介白蛉所携带对人类具有致病性的病毒、细菌和真核微生物"。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山西省中部和南部地区自然界采集的白蛉标本中微生物组RNA占标本中总的非核糖体RNA的1.8%,共含有87种病原体,其中70种是新物种。RNA病毒在病原体中占比最多,其次是细菌、DNA病毒和真核微生物。RNA病毒包括15个超群(viral super-groups),共78种,其中66种是RNA病毒中的新病毒种。在RNA病毒序列信息中包含大量已经在当地白蛉中分离到的白蛉病毒属(Genus Phlebovirus)的Wuxiang病毒(Wuxiang virus, WUXV)和Hedi病毒(Hedi virus, HEDV )两种新病毒的基因组信息。分析中发现2种DNA病毒(Adintovirida和细小病毒科病毒)。细菌基因组信息包括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假单胞菌(Pseudomonas)、立克次体(Rickettsia)和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在10批白蛉标本中至少5批标本存在利什曼原虫。此外还发现一种锥虫科(Trypanosomatidae)新成员。病毒基因组分子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RNA病毒中存在黄病毒属(Flavivirus)病毒的新成员,该病毒与蚊虫相关病毒,如广平病毒(Quang binh virus)、细胞融合病毒(Cell fusing agent virus)和伊蚊黄病毒(Aedes flavivirus)等相聚类。综上结果提示自然界白蛉中不仅携带多种可以在组织培养细胞复制的病毒分离物,还携带病毒以外的多种细菌、立克次体和利什曼原虫等。这一研究首次报道自然界白蛉的微生物感染组学结果,对于了解白蛉携带和传播病原微生物及其所带来的公共卫生危害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同时这种应用还可以扩展到其他媒介物种,从而将更有效地发现和表征媒介中的潜在病原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白蛉研究上之基本知識及其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中華白蛉之黑熱病鞭毛體天然感染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民國二十四年六月至七月十六日,共在江蘇淸江浦黑熱病鄕村王石鼓莊之病人家中尋得白蛉769隻,中華白蛉421隻,經解剖後,胃中發現含有天然感染之黑熱病鞭毛體者共七例.黑熱病病人家中之中華白蛉胃中,亦發現蛋形體26例.我國中華白蛉均經先後尋得天然感染及人工感染之黑熱病鞭毛體,與印度銀足白蛉硏究所得之結果相同.根據我國長江以北黑熱病流行區域與中華白蛉地理上之分佈一致,及此次尋得中華白蛉之天然感染與人工感染種種事實,故此種白蛉卽爲傳染我國黑熱病之媒介,殊可信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误诊为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内脏利什曼病1例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患者,男,74岁,农民,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人.2023年1月因咳嗽、咳痰伴全身乏力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支原体、新型冠状病毒等合并肺部感染伴轻度贫血,予持续吸氧、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暂时好转.后患者仍因反复全身乏力,于多家医院治疗长达6月余,7月10日至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就诊.入院查体:间断低热,贫血貌,全身皮肤可见搔抓后瘢痕伴色素沉着,腹软、膨隆,肝、脾大,双下肢轻度水肿.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2.4× 109/L,血红蛋白62.0g/L,红细胞计数2.09× 1012/L,血小板计数94 × 109/L;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腹部CT示,肝硬化、肝大、脾大;腹部彩超示,腹腔积液;肝脏瞬时弹性硬度值24.7.初步诊断为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行骨髓穿刺,涂片示粒细胞胞浆内可见中毒颗粒,未见利什曼原虫.7月17日复查,ELISA检测结果示丙型肝炎病毒抗原及抗体均为阴性,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为丙型肝炎病毒核酸低于1.0×103IU/ml,发现初诊有误.患者曾多次因贫血输血,有多次流浪犬接触史,白蛉叮咬史不详.血清经内脏利什曼病rK39免疫层析试纸检测为阳性,全血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测示利什曼原虫属DNA序列数检出4 101条,其中婴儿利什曼原虫DNA序列数检出95条,最终确诊为内脏利什曼病.予葡萄糖酸锑钠注射液肌肉注射1疗程(6ml/d,10d),同时保肝、补充人血白蛋白、输注浓缩红细胞、补液、利尿等治疗共15 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B超检查示肝脏及脾脏体积明显缩小,皮肤瘙痒及皮损改善,病情稳定后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河南省新安县1例新发内脏利什曼病临床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了解新发黑热病的传染源,传途径,易感人群,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诊断方法,药物治疗及预防措施,为医务人员提供黑热病的防治经验.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根据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市县两级医院临床病历统计分析整理.结果 患者以不规则发热为主、全血细胞减少、白球比倒置为主要临床表现,骨髓和脾脏穿刺检出利什曼原虫,rK39免疫层析试纸条抗体阳性,PCR扩增和测序显示为婴儿利什曼原虫.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传播黑热病的媒介中华白蛉.本村犬监测黑热病抗体虽为阴性,但邻村犬只黑热病血清学阳性率为10%.葡萄糖酸锑钠治疗黑热病人后痊愈,疗程短效果好.结论 疫区要定期监测白蛉和犬只感染情况,及时提供科学防治数据.医务人员应提高对黑热病的再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托斯卡纳病毒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托斯卡纳病毒(Toscana virus,TOSV)是一种在地中海地区流行的白蛉传播病毒,该病毒感染可引发脑膜炎和脑炎,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疑似感染者可通过病毒分离、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等多种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诊断.本文将从TOSV的基因构成与分型、流行概况、传播媒介与增殖宿主、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诊断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我国白蛉传播病毒研究和TOSV感染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2021-2022年山西省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家犬感染情况及白蛉密度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调查山西省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家犬密度、家犬感染情况和白蛉密度.方法 2021-2022年在山西省阳泉市郊区、长治市武乡县和临汾市乡宁县随机选2~6个村开展调查,通过逐户调查的方式获得调查点犬只密度.根据既往调查结果计算家犬调查样本量,采集家犬静脉血样并记录详细信息,使用犬用rk39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家犬血清抗利什曼原虫抗体.从3个调查区(县)中选择近5年内有本地病例报告和无病例报告的自然村各2个,每个村选择农户和牲畜棚各2处,采用灯诱法开展白蛉密度调查,每年5-9月的上旬和下旬各开展一次,计算白蛉均密度.通过全民健保系统收集山西省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病例报告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3个调查区(县)不同年份的家犬血清抗体阳性率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2021-2022年山西省3个调查区(县)家犬平均密度为0.09只/户,阳泉市郊区、长治市武乡县和临汾市乡宁县家犬平均密度分别为0.07、0.16、0.13只/户.共采集家犬血清1 149份,血清利什曼原虫抗体阳性率为6.4%(73/1 149).采集血样的1 149只家犬中,公犬血清抗体阳性率为7.6%(41/542),母犬为5.1%(31/607)(x2=2.94,P>0.05).能获知犬龄的家犬1 093只,4岁及以下犬只合计占75.6%(826/1 093),5岁组家犬的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8.2%,7/85),不同年龄组犬只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捕获白蛉25 537只,其中雌蛉23 012只(占90.1%),雄蛉2 525只(占9.9%).白蛉平均密度为26.1只/(灯·夜),阳泉市郊区、长治市武乡县和临汾市乡宁县白蛉平均密度分别为3.9、36.6、45.9只/(灯·夜).2021-2022年山西省3个调查区(县)共报告内脏利什曼病病例57例,其中阳泉市郊区、长治市武乡县和临汾市乡宁县分别报告病例45、3和9例.结论 山西省3个调查区(县)白蛉密度和犬感染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