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断式带孔克氏针和普通克氏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研究比较预断式带孔克氏针和普通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骨质疏松性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方法 我科自2015年5月至2019年6月行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尺骨鹰嘴患者共55例,采用预断式带孔克氏针治疗(A组)23例,Mayo分型Ⅰ型9例、Ⅱ型14例.采用普通克氏针张力带治疗(B组)32例,Mayo分型Ⅰ型13例、Ⅱ型19例.分别对比两组的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松动、术中出血量、软组织激惹及Broberg-Morrey评分等,统计学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术后5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7~24个月,平均(20.1±4.2)个月.在内固定松动、软组织激惹等指标上预断式带孔克氏针(A组)均优于普通克氏针张力带组(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透视次数、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末次随访Broberg-Morrey评分上,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既往的普通克氏针张力带,预断式带孔克氏针不仅降低了皮肤激惹和内固定松动的发生率,而且不增加手术创伤,最终获得良好的术后关节功能,比较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尺骨鹰嘴骨折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游离小腿同一供区多块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多处热压伤狭长创面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小腿同一供区多块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多处热压伤狭长创面的效果观察.方法 自2019年5月至2021年11月,我们共收治了5例手部多处热压伤患者,一期清创,二期切除热压伤坏死皮肤后,残留创面13块,创面分布为示中环指创面3例、示中指创面1例、中环指创面1例,缺损面积为3.3 cm × 1.8 cm~11.8 cm ×2.8 cm,其中1例创面游离同侧小腿3块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例创面游离对侧小腿3块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例创面游离同侧小腿2块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中将皮瓣腓浅动脉穿支及其伴行静脉、皮下静脉与受区优势侧指动脉及皮下静脉端端吻合.皮瓣切取面积为3.5cmx2.0cm~12.0cmx3.0cm.记录皮瓣存活情况、供区愈合情况,随访观察供受区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皮瓣均存活良好,未发生血管危象,其中4例皮瓣供区均一期缝合,伤口 Ⅰ期愈合,仅留线性瘢痕;1例供区行腹部取皮植皮覆盖.术后愈合良好.术后随访时间为6~1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优良,弹性良好,外形饱满.2例患者术后6个月皮瓣稍显臃肿,行皮瓣修薄整形术.小腿供区无明显瘢痕增生,外形良好,功能无影响.结论 游离小腿同一供区多块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多处热压伤狭长创面,具有供区损伤较小、一处供区可修复多个创面、皮瓣质地好的特点,临床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自体表皮细胞悬液与网状自体刃厚皮移植联合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索自体表皮细胞悬液联合网状皮移植用于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刃厚网状皮移植(n=8),试验组以自体表皮细胞悬液联合刃厚网状皮移植进行治疗(n=8).表皮细胞悬液取自患者自体健康皮肤组织,通过细胞分离器制备获得.统计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治疗后1周的创面愈合率,以及术后8周的瘢痕评分(温哥华量表),并检测制备的细胞悬液中的表皮细胞浓度、活率.结果 对照组愈合时间(12.1±0.6)d,试验组愈合时间(10.2±0.3)d;治疗后1周,对照组愈合率为76.97%±10.68%,试验组为94.85%±10.01%;术后8周,瘢痕温哥华评分对照组6.13±3.44,试验组2.92±1.07.各项指标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制备细胞悬液的细胞数量为(1.77±0.11)×106个细胞/cm2皮肤标本,细胞活率为87.85%±4%.结论 本研究初步证实了自体表皮细胞悬液联合网状皮移植用于深Ⅱ度烧伤创面治疗,可促进植皮愈合时间,减少供区面积,并可改善术后的瘢痕增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微针在促伤口愈合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严重机械性创伤以及慢性疾病所导致的皮肤损伤(如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过程,常伴随着组织损害、微生物感染、强烈的炎症反应和增生性瘢痕形成等挑战.近年来,微针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应用广泛.根据作用方式不同,微针制剂分为以下 5类:实心微针、空心微针、包衣微针、可溶性微针和水凝胶微针.本文综述了不同类型微针的制备方法和特点,并总结了其在止血、抑菌、抗炎、胶原蛋白沉积增强和血管新生等关键愈合环节发挥作用的方式,以期为未来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术后并发扩张囊部分外露的成功修复:病例报道2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2023年9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2例烧伤后瘢痕患者,Ⅰ期植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术后并发扩张球囊部分外露,其中一例外露面积约为5 cm×5 cm,容积约为50 mL,占注水总量的20%;另一例外露面积约为3 cm×2 cm,容积约为20 mL,占注水总量的5%.分析扩张器球囊外露原因,给予换药,同时扩张器内注水并加压包扎,挽救外露的扩张球囊.最终成功注水270 mL和360 mL,约占皮肤软组织扩张器额定容量的67%和90%.术后2例患者瘢痕修复效果良好,扩张皮瓣未见坏死,无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患者满意.分析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后扩张球囊部分外露的原因如下:①瘢痕的扩张有限,周围条件不充分时,创口极易裂开;②电凝时间过长导致皮瓣局部全层坏死,易导致扩张器外露.总结此类并发症的治疗经验:防治感染,外加包扎与固定,减轻局部外露球囊的张力.此外,负压封闭引流可促进创面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完全清醒技术在肘管综合征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完全清醒无止血带局部止血麻醉技术在肘管综合征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 年3 月~2023 年3 月弋矶山医院采用完全清醒技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患者21 例,均为单侧,评估麻醉、术中和术后的疼痛和焦虑情况及术中出血情况,术后观察麻醉不良反应和术区皮肤愈合情况,采用顾玉东肘管综合征评定标准对功能恢复进行评价.结果:21 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1.0~425.0(264.00±71.88)d.术中患者无疼痛及焦虑,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0 分,术野清晰,无血肿及皮缘坏死等并发症.末次随访临床疗效优9 例,良10 例,可1 例,差1 例,总体优良率90.5%.结论:完全清醒技术治疗肘管综合征安全有效,方法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CD9 通过调控和协调领导细胞的极化负向调控表皮单层的集体电趋向性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皮肤创面形成后,内源性电场(EF)引导表皮细胞向创面中心定向集体迁移,从而促进创面愈合。这一过程涉及2个功能不同的细胞群体,即领导细胞(leader cell)和随从细胞(follower cell)。在EF引导的集体迁移中,领导细胞的定向极化至关重要,但其潜在的调节机制尚不清楚。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整形外科张家平教授团队在《Burns & Trauma》杂志上发文《CD9 negatively regulates collective electrotaxis of the epidermal monolayer by controlling and coordinating the polarization of leader cells》。研究者首先利用延时显微镜观察到EF以电压依赖的方式引导人永生化KC——HaCaT单层向电场阳极集体迁移;在HaCaT单层的前端,领导细胞沿着迁移的方向动态形成伪足。免疫荧光染色显示,EF处理组HaCaT细胞中极化的F?肌动蛋白较对照组增加了3.4倍(P<0.05),证实极化的F?肌动蛋白在伪足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接着,研究者观察到CD9在HaCaT细胞膜上与F?肌动蛋白共定位;并且EF处理组HaCaT细胞的CD9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随后,研究者利用过表达CD9的重组腺病毒转染,构建了过表达CD9的HaCaT(Ad?CD9),并观察到CD9的过表达会抑制EF引导下领导细胞中F?肌动蛋白的极化和HaCaT单层的集体迁移(P<0.001)。研究者进一步探究其机制,证实EF通过下调CD9以激活ADAM17/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EGF受体,引起F?肌动蛋白的极化,从而诱导领导细胞的产生,并促进细胞的定向集体迁移。最后,在正常HaCaT细胞和Ad?CD9混合的共培养单层中,研究者观察到CD9过表达导致的领导细胞极化障碍能够恢复至正常细胞水平(P<0.01);然而,加入HB?EGF中和抗体后,领导细胞再次出现极化障碍(P<0.01)。综上,该文首次揭示了EF引导的HaCaT单层集体迁移的机制,也为急慢性创面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关节镜下髓心减压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距骨骨髓水肿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髓心减压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距骨骨髓水肿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7例距骨骨髓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15~56岁[(45.7±4.3)岁]。均采用关节镜下髓心减压术联合PRP治疗。记录手术时间,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比较术前、术后6,12个月使用MRI测量的距骨骨髓水肿最大面积,踝关节活动度(ROM)。术前、术后6,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疼痛情况及踝关节功能。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1个月[(16.7±2.1)个月]。手术时间为45.2~68.5 min[(53.4±12.4)min]。伤口均Ⅰ期愈合。骨髓水肿最大面积由术前(28.2±6.9)mm 2减小至术后6,12个月的(16.3±5.7)mm 2、(7.1±1.7)mm 2( P均<0.01);踝关节ROM由术前(52.2±8.9)°增加至术后6,12个月的(72.3±3.1)°、(83.1±2.8)°( P均<0.01);VAS由术前(8.2±0.6)分减少至术后6,12个月的(6.5±0.4)分、(3.1±0.8)分( P均<0.01);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32.4±4.8)分增加至术后6,12个月的(54.4±6.5)分、(88.7±4.3)分( P均<0.01)。与术后6个月比较,术后12个月骨髓水肿最大面积、踝关节ROM、VAS及AOFAS踝-后足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1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部皮肤麻木,行营养神经治疗后好转。 结论:关节镜下髓心减压术联合PRP治疗距骨骨髓水肿能有效减少骨髓水肿范围、提升踝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较少,具有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髂骨-阔筋膜张肌复合组织瓣在下颌骨合并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以旋髂深动静脉为血管蒂的髂骨-阔筋膜张肌复合组织瓣在下颌骨合并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下颌骨合并口腔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及三维打印制作模型及导板,应用以旋髂深动静脉为血管蒂的髂骨-阔筋膜张肌复合组织瓣进行修复重建,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阔筋膜张肌修复口内软组织缺损,将阔筋膜直接暴露于口腔内。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口内移植组织瓣的颜色、质地、变化过程,对供、受区创面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7例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27~64岁,平均50.1岁。其中下颌牙龈及颊部鳞状细胞癌5例,下颌体多形性腺癌术后缺损1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术后缺损1例。根据病变切除后软、硬组织的缺损范围,术中切取阔筋膜张肌组织瓣大小为6.0 cm×3.0 cm~8.0 cm×6.0 cm,髂骨瓣大小为3.7 cm×2.4 cm~9.2 cm×2.5 cm,术后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未出现远端坏死、伤口延期愈合和边缘瘘口等情况。随访观察4~19个月,平均11.7个月,患者下颌骨及口腔软组织形态和功能均恢复良好,直接暴露于口腔内的阔筋膜张肌表面在术后1周内出现黏膜化征象,1个月左右黏膜化基本完成,接近口腔内正常黏膜形态,且后期可自行改建产生较好的口腔黏膜软组织形态;供区创面均愈合良好,下肢活动、大腿伸、屈功能均未见异常,其中3例患者术后3~5 d出现供区臀部股外侧皮肤麻木,随访6个月后2例麻木基本消失,1例明显减轻。结论:以旋髂深动静脉为血管蒂的髂骨-阔筋膜张肌复合组织瓣用于下颌骨合并口内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可获得较好的形态和功能,且并发症少,对供区损伤相对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高压氧联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皮肤创伤对患者创面愈合与血清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治疗皮肤创伤对患者创面愈合的疗效和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整形美容中心收治的84例皮肤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n=42)和对照组( n=42)。对照组采用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HBO治疗。统计2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治疗15 d后创面愈合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5、10、15 d取患者创面渗出液,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33(IL-33)、可溶性ST2(sST2)、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指标的表达水平。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瘙痒及创面发红等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15 d后,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治疗5、10、15 d后CRP与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CRP与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2组患者治疗5、10、15 d后创面血清IL-33、sST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IL-33、sST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治疗5、10、15 d后创面血清TGF-β1、VEGF、CTGF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TGF-β1、VEGF、CT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患者在入院治疗过程中,预期出现的瘙痒、创面发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HBO联合FGF治疗皮肤创伤患者临床疗效好,且安全性高,其主要通过调节炎性因子和皮肤创面修复促进因子水平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