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异位骨化区域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的异位骨化区域分布特点,探究出现不同位置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纳入标准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拟行肘关节松解的存在异位骨化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及CT数据并通过Mimics 20.0软件进行重建,对患者的前内、前外、后内、后外、正后方、纯内、纯外、上尺桡等8个区域的异位骨化区域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将患者的原始损伤情况划分为肱骨远端骨折、尺骨鹰嘴骨折、桡骨头骨折、冠状突骨折、肘关节脱位5种类型。以是否出现某种位置异位骨化作为因变量,以原始损伤和基线资料等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将 P<0.1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评估出现每种位置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1例患者,其中88例(96.7%,88/91)后内侧异位骨化,62例(68.1%,62/91)正后方异位骨化,60例(65.9%,60/91)后外侧异位骨化,41例(45.1%,41/91)前内侧异位骨化,26例(28.6%,26/91)前外侧异位骨化,13例(14.3%,13/91)上尺桡区域异位骨化,8例(8.8%,8/91)纯外侧异位骨化,7例(7.7%,7/91)纯内侧异位骨化。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尺神经症状( OR=4.354, P=0.017)、原始肘关节脱位损伤( OR=2.927, P=0.042)是出现前内侧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而原始尺骨鹰嘴骨折损伤( OR=0.277, P=0.023)更不容易出现前内侧异位骨化。原始桡骨头骨折损伤是出现前外侧异位骨化( OR=2.891, P=0.033)和后外侧异位骨化( OR=3.123, P=0.043)的危险因素。 结论: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的异位骨化与原始损伤情况密切相关。后内侧异位骨化发生率非常高。存在尺神经症状、原始损伤存在肘关节脱位是出现前内侧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而原始损伤存在尺骨鹰嘴骨折更不容易出现前内侧异位骨化。原始损伤存在桡骨头骨折是出现前外侧及后外侧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切开探查、尺骨截骨、环状韧带复位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切开探查、尺骨截骨、环状韧带复位(三合一手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9月天津大学天津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35例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患者资料。男22例,女13例;左侧19例,右侧16例;年龄(6.8±2.5)岁;桡骨头向前侧脱位30例,向前外侧脱位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7.9±9.9)个月。所有患者均采用三合一手术治疗。测量并比较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肘关节屈伸范围、前臂旋转范围及肘关节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均获12个月随访,术后1.5~4.0个月尺骨截骨端达到骨性愈合。术后12个月肘关节伸直活动度(-1.0°±5.9°)、屈曲活动度(128.5°±4.9°)均较术前(-9.3°±18.0°、108.4°±17.3°)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个月前臂旋前活动度(61.5°±19.4°)较术前(72.7°±22.4°)受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个月前臂旋后活动度(86.7°±4.5°)与术前(81.0°±1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个月肘关节HSS评分[(93.5±5.2)分]优于术前[(80.6±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个月肘关节HSS评分评定疗效:优21例,良12例,一般2例,优良率94.3%(33/35)。1例患者术后发生再脱位。 结论:切开探查、尺骨截骨、环状韧带复位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肘关节屈伸活动有显著改善,前臂旋前功能稍有受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种治疗儿童严重移位的尺桡骨远端移行区骨折的方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介绍一种使用髓内钉固定尺骨、克氏针交叉固定桡骨治疗儿童严重移位的尺桡骨远端移行区骨折的方法。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治疗11例严重移位的尺桡骨远端移行区骨折患者(排除尺桡骨干、远端及骨骺骨折病例)。手术均在C臂机透视下闭合复位,以髓内钉固定尺骨远端骨折端、克氏针避开骺板交叉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端,术后用长臂屈肘位管型石膏固定4~6周。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6~15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折愈合,桡骨平均12周(11~16周),尺骨平均10周(9~13周)。所有骨折复位均良好,内固定物位置满意,固定牢固,均未损伤骨骺,随访期间未发现有内固定物移位、断裂及钉道的感染。所有患儿骨折端未发现有畸形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及前臂、腕关节活动受限、骨骺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髓内钉固定尺骨联合交叉克氏针固定桡骨治疗儿童严重移位的尺桡骨远端移行区骨折,不固定骨骺,效果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微创且有效的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尺骨干骺端截骨治疗尺腕撞击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尺骨干骺端截骨治疗尺腕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对12例尺腕撞击综合征患者进行尺骨干骺端截骨结合锁定加压尺骨远端钢板内固定术。根据手术时间、术后骨愈合时间、术前术后尺骨变异值、PRWE评分、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等临床指标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4~18个月,平均16.2个月。手术时间(43.1±9.3) min,所有患者均Ⅰ期骨愈合,骨性愈合时间为(12.6±1.7)周,均未发生并发症。术后X线检查尺骨变异值(-1.0±0.6) mm显著低于术前(2.6±1.2) mm( P<0.001)。末次随访PRWE评分(21.7±3.8)显著低于术前(52.2±7.3), P<0.001。末次随访VAS评分(0.8±0.7)显著低于术前(6.8±0.8)( P<0.001)。术前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术前为57.9±8.1,其中可5例、差7例;末次随访为85.4±8.9,其中优5例、良5例、可2例,术后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 P<0.001)。 结论:尺骨干骺端截骨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尺腕撞击综合征可促进骨愈合,明显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缓解疼痛,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感染致尺骨骨髓炎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儿 男,1月12日龄,因“左前臂肿胀1个月,加重3 d”就诊于西安市儿童医院骨科,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穿刺,诊断为留置针穿刺部位感染引发新生儿尺骨骨髓炎,通过手术引流,术后万古霉素强力抗感染,病变得到有效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尺侧拐棒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回顾北京积水潭医院于1966年至2016年治疗的13例16侧尺侧拐棒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上肢骨骼放射学特征,以及肩、肘、前臂、腕及手部的外形与功能情况。通过桡骨截骨矫形、尺骨胚基切除、虎口开大、并指分指植皮,以及屈曲指松解植皮等术式对肢体畸形进行矫正。随访并记录患者或其家长对疗效的主观评价。结果发现,13例尺侧拐棒手患者中,男7例,女6例。双侧3例,右侧6例,左侧4例。平均年龄12.4岁(1~29岁)。根据Bayne分型,Ⅰ型4侧,Ⅱ型7侧,Ⅲ型4侧,Ⅳ型1侧。所有患肢均较正常短小。Ⅰ型畸形患者肘和腕关节稳定,活动度基本正常,手部没有明显畸形。Ⅱ型畸形患者肘关节稳定性差异较大,多伴有手部畸形。Ⅲ型畸形患者肘关节不稳定,多伴有手部畸形。Ⅳ型畸形患者肘关节融合,手部无明显畸形。9侧肢体实施了手术治疗。平均随访22.3个月(8~48个月),患者或家属的主观评价为满意或比较满意。尺侧拐棒手的手术治疗侧重于治疗手及前臂畸形,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尿酸阴性的痛风性腕关节滑膜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男,44岁,无家族史,既往痛风病史1年,期间仅表现为血尿酸水平升高,为体检发现,无阳性体征,未予治疗。在此期间右腕关节曾因外伤(1个月前)导致软组织肿胀,之后随血尿酸水平恢复正常,腕关节肿胀却经久不愈。就诊时患者血尿酸水平正常。临床检查:右腕部肿胀明显,皮温高,压痛(+)。右腕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受限。右腕关节MRI平扫显示:腕关节软组织水肿;桡尺骨远端、右腕诸骨及第2~4掌骨基底骨髓水肿;桡尺远侧关节、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及腕掌关节间隙见条片状软组织信号,桡骨茎突及诸腕骨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右腕未见痛风石信号(图1~4)。诊断:腕关节滑膜炎。全身麻醉,行滑膜切除术,术中见腕关节内部广泛的滑膜组织增生,组织呈灰粉红色,质地脆,在关节腔内部弥漫性生长。腕骨骨皮质及关节软骨呈多发的骨质破坏病灶(头状骨的近极、钩骨的近极和三角骨的内侧角为著),病灶内部及关节间隙可见少量灰白色的痛风石沉积。术后病理报告:切除组织符合痛风性滑膜炎(图5,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弹性髓内钉精准塑形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骨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去弹性化精准塑形在儿童桡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骨折中的可行性及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骨科2020年2月至2022年4月应用弹性髓内钉去弹性化精准塑形治疗患儿2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9岁,范围在4~14岁;所有骨折为闭合性骨折,骨折部位均位于桡骨骨干-干骺端交界区,左侧10例,右侧11例;单纯桡骨骨折2例,合并尺骨骨折19例;受伤至接受手术的平均时间为3.8 d,范围在1~15 d。所有患儿均行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远端精准塑形去弹性化内固定,术后常规长臂石膏托外固定4周。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切口长度、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X线正侧位骨折对位率与残余成角,末次随访时采用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33.9 min,范围在20.0~63.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0.5 ml,范围在5.0~25.0 ml,患儿的术中平均X线透视次数为4.6次,范围在2~8次,平均切口长度为1.65 cm,范围在1.24~1.92 cm。所有患儿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9.2个月,范围在6.0~31.0个月。患儿术后骨折正位对位率为(91.1±4.4)%,侧位对位率为(95.0±5.8)%,术后骨折正位成角为(2.8±1.2)°,侧位成角为(1.9±0.8)°。所有患儿前臂旋转功能完全恢复,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末次随访时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评分为优20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弹性髓内钉精准塑形去弹性化可提高骨折部位复位质量,临床效果确切,可作为此部位骨折的有效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腕关节镜结合尺骨短缩截骨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合并创伤性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周围撕裂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结合尺骨短缩截骨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合并创伤性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周围撕裂的疗效,说明腕关节镜在此类病例中的作用。方法:自2017年8月至2020年9月,我科共收治尺骨撞击综合征合并创伤性TFCC周围撕裂患者8例,就诊前均有外伤史但无桡骨远端骨折病史。均行尺骨短缩截骨结合关节镜下TFCC探查缝合修复术。术前桡尺远侧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不稳定者术中经骨缝合;稳定或仅有轻度不稳定者经关节囊缝合。术后定期随访。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PRWE评分、活动度及握力作为功能评价指标。结果:所有病例镜下均可见腕尺侧结构退变表现,均有创伤性TFCC周围撕裂。其中Palmer 1B型4例,1C型1例,背侧撕裂3例;1B型中合并DRUJ不稳定者3例,轻度不稳定者1例。1例合并TFCC背侧撕裂者失访,其余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44个月,平均27.1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为13.5周,无骨不连。术后尺骨变异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PRWE评分、关节活动度及握力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术前MRI未见腕骨信号异常者,术中应用关节镜可明确尺骨撞击综合征诊断,为截骨提供依据。有外伤史的尺骨撞击综合征可能合并创伤性TFCC损伤,应同时进行尺骨撞击综合征截骨治疗和TFCC周围撕裂缝合修复,以提高整体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加长型万向锁定桡骨远端双柱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合并干部骨折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加长型万向锁定桡骨远端双柱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合并干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我们共收治22例桡骨远端合并干部骨折患者,骨折分型为Fernandez V型。其中闭合性骨折7例、开放性15例,合并尺骨茎突骨折16例、骨缺损4例。所有骨折均使用新型加长双柱万向桡骨远端接骨板固定。术后定期随访骨愈合情况、内固定位置,术后3和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腕关节疼痛;术后半年采用X线Batra评分评估骨折复位优良率;末次随访采用DASH评分评估患肢功能。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3.3个月。术后骨折均愈合,时间为(11.0±2.3)周。术后6个月1例(4.5%)出现轻微影响生活的疼痛,VAS大于3;X线Batra评分为89.7±7.2,优良率100%。末次随访DASH评分为8.4±2.2,上肢功能均可满足日常生活要求。2例内固定术后引起伸肌腱断裂、腕管综合征(9.1%),骨愈合后去除内固定,缝合肌腱、松解神经后症状消失。结论:加长型万向锁定桡骨远端双柱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合并干部骨折可有效维持骨折复位,术后功能恢复良好,临床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