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中医邓素玲运用"三宝合璧"法治疗颈性眩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邓素玲教授认为颈性眩晕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同时伴有筋伤骨错与气血失和,在治疗颈性眩晕时始终坚持"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动静结合、医患合作"的治疗方针,采用中药、正骨、挑治三宝合璧的治疗方法,内服中药调理脏腑,外以理筋正骨迅速解除颈椎内部压力,使得筋骨平调,眩晕自止,毫针挑治刺激皮部,振奋气血,临床疗效颇丰.总结邓素玲教授治疗颈性眩晕经验,为本病提出新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张卫华运用尺胫针疗法结合减压松动手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经验撷要
编辑人员丨2024/7/27
介绍张卫华教授运用尺胫针疗法结合减压松动手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经验.张卫华教授采用"二摸三查两阅"法对疾病的病位、分期、程度进行精确诊断,根据疾病的性质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当从3期论治,提出"以筋为纲,以经为要,以气血为基,筋骨并调"的学术思想,运用尺胫针疗法结合减压松动手技进行治疗.尺胫针选取太阳、少阳经尺部之区带的下1/3皮部(带状)范围进针;减压松动手技分为放松颈项、减压松动(包括定位旋转扳法、上抬后顶法、仰侧扳法)、镇痛理筋3 步,并配合镇痛理筋手法加强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悬吊推拿运动技术
编辑人员丨2024/1/20
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是在中医经络学说、现代生物力学筋膜学说和神经发育学理论基础上,借助悬吊训练系统将中医推拿手法和悬吊运动训练结合治疗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制定"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操作规范主要目的是规范管理和指导中医师、康复治疗师等专业技术人员正确使用"悬吊推拿运动技术"进行康复治疗.本技术标准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受术者、施术者、悬吊训练、运动技术、推拿、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弱链接、经络、十二经筋、筋结、十二皮部、督脉、带脉、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适应证、禁忌证、功能评估(基本要求、疼痛评定、运动功能评定)、操作步骤与要求[操作前准备(环境要求、工具准备、施术者准备)、操作流程(定位弱链接所在经络、选择悬吊体位、悬吊推拿治疗、悬吊运动训练、放松、注意事项、治疗疗程)]、疗效评价等方面进行规范制定,形成了科学、规范、统一的操作标准.本技术规范可为中医师、康复治疗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康复治疗提供操作指导,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李丽霞教授基于《灵枢·百病始生篇》治疗面瘫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李丽霞教授基于《灵枢·百病始生篇》中阐述的疾病发生病因、病机及疾病传遍规律,结合面瘫的临床特点将其进行分期,在此基础上按期治疗面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灵枢· 经脉》"绝道"考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绝道"一词仅见于《灵枢· 经脉》,是篇中为描述络脉在人体大关节部位循行特点时所涉及到的结构名词,具有普遍性意义.该词在原文内无训诂释义,后世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文通过总结历代各家注解,并联系现代解剖学有关内容,从字义、文义、解剖特点和功能等方面考察研究"绝道"一词的含义,分析其结构特点和功能.研究发现"绝道"即为在皮肤之下、筋肉浅层的"绝皮之道",是人体络脉行经四肢大关节处的特殊通道,起到联络关节上下脉系和皮部血运的作用.该词的出现,标志着《黄帝内经》关于人体关节部位脉系分布特点的细微认识,同时也体现了《内经》络脉理论的复杂程度.对"绝道"一词的研究有助于对中医络脉理论相关人体结构特点的进一步深入认识,对中医人体结构理论的现代研究具有裨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筋皮部排点刺法配合针刺星状神经节治疗中风后丘脑痛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经筋皮部排点刺法为主配合针刺星状神经节治疗中风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丘脑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用经筋皮部排点刺法为主配合针刺星状神经节治疗,对照组用口服普瑞巴林胶囊治疗.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以视觉模拟评分( VAS)下降率及临床总有效率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 ) ;观察组治疗后 VAS 评分下降值与对照组比较,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 (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63.3% (19/30),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筋皮部排点刺法为主配合针刺星状神经节治疗中风后丘脑痛优于西药普瑞巴林治疗,疗效肯定,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帝内经》关、阖、枢理论解读
编辑人员丨2023/8/5
关、阖、枢理论出自《黄帝内经》,对其理论内涵的解读历代分歧甚大.本文通过还原其出处经文《灵枢·根结》《素问·阴阳离合论》《素问·皮部论》的成篇背景,提出关、阖、枢应视为经、络、皮部联系系统的功能模式,其中阳经之气受天阳之气的影响而布散于表,开气门而与天气相通,主外之皮肉筋骨;阴经之气受水谷之气充养,回输腑脏.阴阳经又以关、阖、枢的形式气化相通,构成人身内之脏腑、外之皮肉筋骨与外界沟通之门户.《素问·皮部论》补充了内外邪气按三阴三阳关-阖-枢传变的模式,并为用调经刺络法治疗外经病和脏腑病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赵荣教授"整体调节针法"防治骨质疏松症临床经验撷菁
编辑人员丨2023/8/5
赵荣教授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根据骨质疏松症肾亏、脾虚、血瘀的病机特点,提出以经络系统"皮部-络脉-经筋-经脉"为整体的治疗靶点,强调以"毫针-温针灸-皮肤针-走(留)罐"为一体的整体治疗模式,为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