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位导航和膈肌导航在老年患者三维MR胰胆管成像薄层扫描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探讨相位导航和膈肌导航在老年患者三维磁共振胰胆管成像(3D-MRCP)薄层扫描中的对比应用研究.方法 使用Siemens Aera1.5T超导型MR仪对180例老年患者进行相位导航和膈肌导航扫描,采集到的图像进行3D重建,3组图像在解剖结构、图像质量与疾病诊断进行对比.结果 在肝内解剖结构显示上,肝内1级胆管、肝外胆管上、中、下及胆囊均能很好地显示出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管及肝内2级胆管的显示上,膈肌导航明显优于相位导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图像质量上,膈肌导航优良率明显高于相位导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胆系统疾病的检出率方面,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扩张和胰管扩张中确诊率方面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膈肌导航在胰管、肝内2级胆管解剖结构的显示及图像质量的优良率上明显高于相位导航,膈肌导航更适合老年患者3D-MRCP薄层扫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下期要目预告
编辑人员丨2024/1/6
基于扩散峰度成像的颞叶癫痫伴睡眠障碍患者大脑白质结构研究;非共用激励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针刺组穴调节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即刻效应的静息态功能MRI探讨;酒精使用障碍患者短期戒断治疗灰质体积的形态学研究;急性/亚急性有机溶剂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特点分析;扩散加权成像和T2 4 mapping评估头颈部肿瘤患者不同放疗时间段腮腺功能;能谱CT定量参数联合血清TSHR-mRNA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基于CT图像纹理分析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简化病理分型的研究;细支气管腺瘤9例并文献复习;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密度衰减指数与不同等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大动脉炎累及外周动脉的CT血管成像及临床特征研究;合成MRI与小视野高分辨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BI-RADS 4类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基于CT影像组学构建结直肠癌KRAS突变的预测模型;基于扩散加权成像的影像组学模型鉴别小肝癌与异型增生结节;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联合肿瘤与膀胱壁接触面长度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价值;增强CT测量淋巴结短径联合淋巴细胞比值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评估分析;CT影像组学鉴别乳头状肾细胞癌与肾透明细胞癌;定量MRI技术在早期椎间盘退变诊断中的应用;基于CT图像分析疼痛性Ⅱ型副舟骨足部力学特征变化;基于MRI的创伤性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改良Palmer分型;负重正位联合籽骨轴位对踇外翻腓侧籽骨位置的评估;多层螺旋CT诊断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的价值分析;儿童叶外型肺隔离症合并扭转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医源性阴道大出血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Embosphere微球血管内栓塞治疗大咯血的疗效分析;不同聚乙烯醇颗粒栓塞剂联合同轴微导管栓塞治疗大咯血的近远期疗效分析;基于头围的固定管电流在儿童头颅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相位导航和膈肌导航在老年患者三维MR胰胆管成像薄层扫描中的应用研究;GRASP自由呼吸动态对比增强MRI与常规BH-VIBE序列在肺癌图像质量中的对比研究;对比剂外渗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EAL-IQ定量评估健康青壮年颈部锁骨上代谢相关脂肪性别差异的研究;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结合计算机辅助诊断在肺结节CT筛查中的应用研究;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在双髋正位X线图像上自动测量全髋置换术后外展角的研究;基于胸部CT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机会性筛查骨质疏松症效能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癌的关系及共病的影像学进展;mDixon-Quant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MRI诊断研究进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像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多模态影像融合辅助手术治疗听神经瘤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辅助下手术治疗听神经瘤,以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和神经功能的保留率,初步实现听神经瘤的“精准”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8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辅助下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共30例.患者术前均采用循环相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FIESTA-C)和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重建面神经,术中显微镜下验证所重建面神经位置的准确性.将重建的面神经、内听道水成像、颞骨薄层CT扫描重建并进行多模态融合,判断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CT导航下确定内听道后壁的准确位置及需要磨除的范围,术中持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 30例患者中,面神经重建成功率为100.0%,与实际位置符合率为93.3% (28/30).17例进行导航,导航注册误差为0.30~0.92 mm,平均(0.47-±0.15)mm.39例中,肿瘤全切除28例(93.3%),次全切除2例(6.7%);面神经解剖保留28例(93.3%),功能保留26例(86.7%).术前均为不可用听力,术后无听力保留及改善.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无脑脊液漏、术区血肿及后组脑神经损伤症状.结论 采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听神经瘤可以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和面神经功能的保留率,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维X射线显微技术与小型-微体化石高分辨率无损成像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古生物学研究中,以X射线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为代表的三维无损成像技术可以在不破坏化石标本的前提下,同时获得标本外观形态和内部结构的信息,相比传统的可见光成像手段有着明显优势.为推动化石三维无损成像技术在国内古生物学领域的发展,本文系统介绍一种新型显微CT技术——三维X射线显微术(Three-Dimensional X-ray Microscopy).与基于几何放大和吸收衬度成像的传统显微CT技术相比,该技术有若干优势:(1)将同步辐射X射线显微断层成像的光学成像系统引入基于实验室X射线源的显微CT系统中,在几何放大的基础上增加了光学放大,优化了传统显微CT的系统架构,弥补了传统显微CT单纯依靠几何放大的不足,提高了空间分辨率;(2)采用可移动的X射线源和优化的光学成像系统,实现了低能X射线相位衬度成像,可以三维重构传统显微CT技术无法有效探测的、低吸收衬度的化石标本;(3)基于新的成像架构和成像算法,实现了厘米-分米级较大标本内部“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精确导航和局部高分辨率(微米-亚微米空间分辨)成像;(4)可以实现小型扁平标本(宽厚比>4,宽<10 cm)高效率、高分辨率成像和长条形微体标本长轴方向自动分段无缝拼接的微米至亚微米级高分辨率重建,弥补了传统工业显微CT针对小型扁平标本和长条形微体标本高分辨成像效果不佳的缺陷.这些优势使得基于实验室X射线源的显微CT成像技术可以获得接近同步辐射X射线源的成像质量,从而有效推动化石生物学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膈肌导航与相位导航在MRCP 3 D成像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在MR 3D-SPACE可变翻转角的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中运用膈肌导航与相位导航两种技术进行扫描,比较其成像质量,探讨两种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0例临床考虑胆道系统疾病的患者分别采用膈肌导航与相位导航3D-SPACE序列进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将采集到的影像利用siemens 3D软件进行MIP(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重建,比较两种技术图像质量评分、对正常解剖结构的显示能力、对胆囊及胆管结石的检出率并进行分析.将MRCP图像分为呼吸配合组和呼吸配合不佳组,比较两种技术图像质量优良率有无差异.结果 采用相位导航的图像质量高于膈肌导航,图像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呼吸不配合时,相位导航的图像优良率显著高于膈肌导航(P<0.05).两种导航技术均能较好显示肝内一级胆管、肝外胆管中上段和胆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肝内二级胆管,肝外胆管下段,胰管的显示,相位导航明显优于膈肌导航(P<0.05),对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的检出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97%、98%.结论 相位导航能明显消除呼吸运动伪影,解剖细节更清晰,对于肝内二级胆管,肝外胆管下段,胰管的显示较优于膈肌导航,对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检出率较膈肌导航高;因此相位导航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临床扫描可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胸椎髓脂肪瘤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患者女,33岁,因"胸背部疼痛2周,胸部CT发现T8椎体后份及附件异常1周"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T8棘突及棘突旁轻压痛,轻度叩痛.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T8椎体后份及附件呈膨胀性改变,内见低密度填充,累及椎弓根、椎板、横突及棘突,间夹少许骨嵴,未见明显钙化或骨化,CT值-61~74 HU(图1A);MRI:T8椎体棘突、双侧椎弓根、椎板及横突呈膨胀性改变,各序列图像上病灶相比邻近椎体多呈等信号(图1B、1C),反相位T1WI及脂肪抑制T2WI内见斑片状低信号,增强后呈中等强化程度与相邻椎体骨髓信号接近,内见小斑片状无强化区.影像学诊断:T8椎体棘突、双侧椎弓根、椎板及双侧横突骨质形态、信号改变,考虑良性病变.行计算机导航辅助下T8椎体附件占位性病变椎体穿刺活检术.病理(图1D):光镜下见造血组织及脂肪组织混杂存在,局部继发出血、纤维化及多核巨细胞反应;免疫组织化学:CD3(散在+),CD5(散在+),CD20(散在+),CD79A(散在+);原位杂交检测..EBER(-).病理诊断:符合(T8椎体及附件)髓脂肪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4DCT与T2导航项MRI融合定位对腹部肿瘤放疗的初步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MRI导航序列的腹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SBRT)新策略,验证分析图像配准误差和剂量投送精度以及流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11-01-2022-02-28山东省肿瘤医院行MRI引导SBRT治疗的肝癌患者12例.按入组时间平均分为2组.模体选用6种运动模式,分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基于导航项的MRI定位序列进行定位,应用导航项与四维CT(4DCT)各相位配准获取最一致相位CT进行计划制定.对照组应用常规T2加权序列进行定位,采用自由呼吸状态三维CT(3DCT)进行计划制定.均行在线计划流程.结果 模体摆位数据显示,基于自由呼吸状态的配准误差相对于基于导航项的配准误差,X方向(中位数值±四分位距)分别为(0.285±0.080)、(0.180±0.070)cm,Z=2.562,P=0.010;Y方向分别为(0.545±0.110)、(0.245±0.130)cm,Z=2.882,P=0.004;Z方向分别为(0.145±0.030)、(0.100±0.040)cm,Z=2.402,P=0.016.实际治疗患者的配准误差,试验组中位数值相较于对照组更小,且Y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方向(中位数值±四分位距)分别为(0.580±0.160)、(0.310±0.160)cm,Z=2.242,P=0.025;Y方向分别为(1.350±1.100)、(0.310±0.160)cm,Z=2.882,P=0.004;Z方向分别为(0.270±0.060)、(0.190±0.070)cm,Z=2.661,P=0.008.比较2组模体实验实际测量剂量与计划系统计算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1.结论 针对不同运动模式,基于MR导航项的图像引导放疗有较好的图像稳定性和较小的配准误差,在临床上具有高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