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次屏气3D-SPACE序列MR胰胆管成像技术的可行性初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单次屏气高并行采集因子三维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序列在MR胰胆管水成像(MRCP)的技术优势。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行MRCP检查的75例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需采用单次屏气法(单次屏气高并行采集因子3D-SPACE MRCP序列)和自由呼吸膈肌导航法(自由呼吸膈肌导航的3D-SPACE MRCP序列)进行扫描。比较2种方法扫描时间,以及图像胆总管信噪比(SNR)、胆总管与其周围组织对比度(CR)及胆总管和肝脏之间对比噪声比(CNR),并以4分制分别对整体图像质量、伪影和胆总管、左右肝管、右前支、后支、第2及3段分支、主胰管和胆囊管的可见度进行评分。采用配对 t检验及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单次屏气法的扫描时间(18 s)明显短于自由呼吸膈肌导航法[264(226,313)s],2种方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7.520, P<0.001)。单次屏气法中SNR、CR及CNR(8.31±4.23、0.92±0.30、11.46±5.77)均小于自由呼吸膈肌导航法(11.23±5.70、0.93±0.38、15.06±7.37),2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378、3.429、4.063, P均<0.05)。单次屏气法的整体图像质量、伪影、以及胆总管、左右肝管、右前支、后支、第2及3段分支、主胰管和胆囊管的可见度评分均高于自由呼吸膈肌导航法,2种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 结论:相比自由呼吸膈肌导航门控3D-SPACE MRCP序列,单次屏气高并行采集因子3D-SPACE MRCP序列扫描出图像伪影小,胰胆管树可视性高,并缩短了检查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造影联合MRI融合导航技术在评估肝细胞肝癌消融疗效中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联合MRI融合导航技术在评估肝细胞肝癌(HCC)消融疗效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我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及北京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消融治疗的HCC患者77例,随机分为CEUS组46例(46个病灶)和CEUS联合MRI导航组31例(31个病灶),分别于消融前1d及消融后30d行CEUS或CEUS联合MRI融合导航检查.以消融后30d普美显增强MRI为标准,比较两组消融疗效情况.结果 CEUS组46个病灶中,39个完全消融,其中32个病灶达到安全边界;CEUS联合MRI导航组31个病灶中,27个完全消融,且均达到安全边界,两组消融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CEUS组中,7个未完全消融,CEUS准确诊断5个;CEUS联合MRI导航组中,MRI诊断3个未消融完全,CEUS联合MRI导航技术诊断4个未消融完全.CEUS联合MRI导航融合成功率为100%.位于特殊位置(距离肝包膜、大血管旁、胆囊旁、膈肌<5 mm)的病灶中,CEUS组中79.3%(23/29)的病灶达到安全边界,CEUS联合MRI导航组中88.2%(15/17)的病灶达到安全边界,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消融前二维超声呈等回声或边界不清晰的病灶中,CEUS组中80.0%(20/25)的病灶达到安全边界,CEUS联合MRI导航组中88.9%(16/18)病灶达到安全边界,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CEUS联合MRI融合导航技术有助于准确判断HCC消融的安全边界,尤其对位于特殊位置的病灶及二维超声呈等回声或边界不清晰的病灶消融疗效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相位导航和膈肌导航在老年患者三维MR胰胆管成像薄层扫描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探讨相位导航和膈肌导航在老年患者三维磁共振胰胆管成像(3D-MRCP)薄层扫描中的对比应用研究.方法 使用Siemens Aera1.5T超导型MR仪对180例老年患者进行相位导航和膈肌导航扫描,采集到的图像进行3D重建,3组图像在解剖结构、图像质量与疾病诊断进行对比.结果 在肝内解剖结构显示上,肝内1级胆管、肝外胆管上、中、下及胆囊均能很好地显示出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管及肝内2级胆管的显示上,膈肌导航明显优于相位导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图像质量上,膈肌导航优良率明显高于相位导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胆系统疾病的检出率方面,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扩张和胰管扩张中确诊率方面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膈肌导航在胰管、肝内2级胆管解剖结构的显示及图像质量的优良率上明显高于相位导航,膈肌导航更适合老年患者3D-MRCP薄层扫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下期要目预告
编辑人员丨2024/1/6
基于扩散峰度成像的颞叶癫痫伴睡眠障碍患者大脑白质结构研究;非共用激励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针刺组穴调节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即刻效应的静息态功能MRI探讨;酒精使用障碍患者短期戒断治疗灰质体积的形态学研究;急性/亚急性有机溶剂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特点分析;扩散加权成像和T2 4 mapping评估头颈部肿瘤患者不同放疗时间段腮腺功能;能谱CT定量参数联合血清TSHR-mRNA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基于CT图像纹理分析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简化病理分型的研究;细支气管腺瘤9例并文献复习;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密度衰减指数与不同等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大动脉炎累及外周动脉的CT血管成像及临床特征研究;合成MRI与小视野高分辨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BI-RADS 4类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基于CT影像组学构建结直肠癌KRAS突变的预测模型;基于扩散加权成像的影像组学模型鉴别小肝癌与异型增生结节;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联合肿瘤与膀胱壁接触面长度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价值;增强CT测量淋巴结短径联合淋巴细胞比值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评估分析;CT影像组学鉴别乳头状肾细胞癌与肾透明细胞癌;定量MRI技术在早期椎间盘退变诊断中的应用;基于CT图像分析疼痛性Ⅱ型副舟骨足部力学特征变化;基于MRI的创伤性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改良Palmer分型;负重正位联合籽骨轴位对踇外翻腓侧籽骨位置的评估;多层螺旋CT诊断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的价值分析;儿童叶外型肺隔离症合并扭转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医源性阴道大出血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Embosphere微球血管内栓塞治疗大咯血的疗效分析;不同聚乙烯醇颗粒栓塞剂联合同轴微导管栓塞治疗大咯血的近远期疗效分析;基于头围的固定管电流在儿童头颅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相位导航和膈肌导航在老年患者三维MR胰胆管成像薄层扫描中的应用研究;GRASP自由呼吸动态对比增强MRI与常规BH-VIBE序列在肺癌图像质量中的对比研究;对比剂外渗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EAL-IQ定量评估健康青壮年颈部锁骨上代谢相关脂肪性别差异的研究;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结合计算机辅助诊断在肺结节CT筛查中的应用研究;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在双髋正位X线图像上自动测量全髋置换术后外展角的研究;基于胸部CT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机会性筛查骨质疏松症效能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癌的关系及共病的影像学进展;mDixon-Quant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MRI诊断研究进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像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高场强MRI与超声内镜对可切除性食管癌术前T分期应用价值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高场强MRI与超声内镜(EUS)对可切除性食管癌患者术前T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经临床及病理活检判定为可切除性食管癌的患者,所有入组患者于病理活检1周后进行MRI,扫描序列包括膈肌导航的应用刀锋采集技术的快速自旋回波的T2WI加权成像(BLADE-TSE-T2WI)、DWI及自由呼吸放射状K空间填充方式的容积内插体部检查(radial-VIBE),同时行超声内镜(EUS)检查.MRI检查均在EUS之前进行,手术均在MRI与EUS检查后1周内进行.由2名具有5年以上MRI诊断经验的医师分别采用5分制对MR图像进行评分,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7版食管癌TNM分期标准.2名MRI阅片者采用双盲法分别对MR图像进行独立分期,结果不一致时,由第3名高级职称MRI医师共同讨论,达成一致意见,由1名具有5年以上内镜工作经验的内镜医师进行EUS分期.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2名MRI阅片者对图像质量评分和可切除性食管癌术前T分期的一致性,以术后病理T分期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MRI及EUS对食管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并采用χ2检验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入组患者共70例, MRI图像质量评分不低于3分者分别有66例(阅片者1)和68例(阅片者2),2名MRI阅片者对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非常好(Kappa=0.824,P<0.05).术后病理证实T1期16例、T2期18例、T3期30例、T4a期6例.2名MRI阅片者对食管癌术前T分期的一致性非常好(Kappa=0.809,P<0.05),MRI和EUS对可切除性食管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92.9%(65/70)和67.1%(47/70),两种技术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P<0.05).结论 MRI对食管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明显高于EUS,可以成为判断食管癌术前T分期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D SSFP成像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Fontan术后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三维稳态自由进动成像技术在先天心脏病Fontan术后随访中的价值和技术要点.方法 3D SSFP技术应用于30例(7.87±2.52岁)先天性心脏病Fontan术后随访中,同时进行对比剂血管增强造影序列扫描,然后对两者图像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1例收缩末期采集图像,心电触发延迟时205~245 ms,平均(226.57±12.50)ms,采集窗宽48~65 ms;9例舒张中晚期采集图像,心电触发延迟时间565~680 ms,平均(646.11±34.17)ms,采集窗宽85~120 ms.膈肌导航窗宽4~8 mm.上腔静脉与肺动脉吻合口清晰度3D SSFP(4.83±0.38)高于CE-MRA(3.93±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下腔静脉与肺动脉吻合口清晰度3D SSFP(4.93±0.25)优于CE-MRA(3.77±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3D SSFP在Fontan术后随访中,可以减少造影剂的应用,清晰显示腔静脉与肺动脉吻合口、肺动脉发育情况,是Fontan术后很好的随访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膈肌导航与相位导航在MRCP 3 D成像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在MR 3D-SPACE可变翻转角的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中运用膈肌导航与相位导航两种技术进行扫描,比较其成像质量,探讨两种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0例临床考虑胆道系统疾病的患者分别采用膈肌导航与相位导航3D-SPACE序列进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将采集到的影像利用siemens 3D软件进行MIP(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重建,比较两种技术图像质量评分、对正常解剖结构的显示能力、对胆囊及胆管结石的检出率并进行分析.将MRCP图像分为呼吸配合组和呼吸配合不佳组,比较两种技术图像质量优良率有无差异.结果 采用相位导航的图像质量高于膈肌导航,图像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呼吸不配合时,相位导航的图像优良率显著高于膈肌导航(P<0.05).两种导航技术均能较好显示肝内一级胆管、肝外胆管中上段和胆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肝内二级胆管,肝外胆管下段,胰管的显示,相位导航明显优于膈肌导航(P<0.05),对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的检出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97%、98%.结论 相位导航能明显消除呼吸运动伪影,解剖细节更清晰,对于肝内二级胆管,肝外胆管下段,胰管的显示较优于膈肌导航,对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检出率较膈肌导航高;因此相位导航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临床扫描可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MRI与CT评估局部晚期食管鳞癌可切除性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比较3.0 T MRI与CT评估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是否侵犯胸主动脉、气管或支气管的准确性,以判断肿瘤的可切除性.方法:前瞻性收集本院2018年11月-2020年11月间经内镜活检证实为食管鳞癌的患者,MRI与CT检查均在气管镜检查或术前一周内进行.扫描序列包括膈肌导航的应用刀锋采集技术的快速自旋回波的T2加权成像(T2 WI-TSE-BLADE)、DWI及增强后自由呼吸放射状K空间填充方式的容积内插体部检查(增强后Star-VIBE).2位阅片者采用双盲法分别对MRI和CT图像进行独立评估,判定胸主动脉、气管或支气管是否受侵.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2位阅片者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综合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或气管镜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MRI及CT诊断食管鳞癌侵及胸主动脉、气管或支气管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3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2位阅片者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均非常好(Kappa≥0.85,P<0.05).MRI评估局部晚期食管鳞癌侵及胸主动脉、气管或支气管的准确度分别为90.0%、83.3%,CT评价的准确度分别为40.0%、23.3%.MRI与CT评估食管鳞癌侵犯胸主动脉、气管或支气管的准确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 MRI多序列成像评估食管鳞癌侵犯胸主动脉、气管或支气管的准确度明显高于CT,MRI可以更好地指导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优化膈肌定位准确性提高磁共振无对比剂冠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优化膈肌定位的准确性提高磁共振无对比剂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影像中心行磁共振无对比剂冠脉检查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有、无膈肌追踪定位序列进行膈肌定位扫描,比较两种方法成像时的总扫描时间、膈肌导航效率、呼吸运动伪影情况、冠脉主要分支的显示情况的差异.结果 在其他参数相同的情况下,有膈肌追踪定位序列组较无膈肌追踪定位序列组的膈肌定位准确性及膈肌导航效率显著提高(P<0.05),有膈肌追踪定位序列组的图像质量平均评分是无膈肌追踪定位序列组的4.6倍(P<0.05).结论 冠脉成像中加扫膈肌追踪定位序列,能够准确、快速地找到膈肌位置进行定位,提高定位效率及膈肌导航效率,缩短整体成像时间,有利于提高磁共振无对比剂冠脉成像的图像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超声造影融合虚拟导航技术引导肝肿瘤消融治疗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 实时影像虚拟导航系统(real-time virtual navigation system,RVS)是将超声实时动态成像和CT/MRI定位准确等优势结合起来,使其在治疗过程发挥更大作用的新方法.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融合虚拟导航技术在高危部位和超声显示困难肝肿瘤经皮消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7年1月- 2018年12月收治的131例病理诊断或综合影像学诊断为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157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与增强CT/MRI检查,其中邻近膈肌、大血管、心脏和胃肠等高危部位且常规超声显示困难的病灶(44例共53个病灶)纳入RVS-CEUS引导组,非高危部位且超声显示困难的病灶(36例共44个病灶)纳入CT引导组,高危部位且超声可显示的病灶(51例患者共60个病灶)纳入US引导组.结果 RVS-CEUS引导组44例患者的53个病灶超声和CT/MRI图像融合成功率为 100%. RVS-CEUS引导组的完全消融率显著高于 US引导组和 CT引导组 (96.23% vs 81.82%、 81.67%, P<0.05),残留率低于US引导组和CT引导组(3.77% vs 18.33% 、18.18%,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复查,三组局部进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30% vs 36.67% vs 38.64%, P=0.507).本研究的131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与治疗相关的死亡.结论 融合成像技术提高了肿瘤靶向消融的准确性和效率,对于既往热消融相对禁忌部位肝癌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拓宽了经皮热消融治疗的适应证,提高了显像困难/高危部位肝癌病灶的检出率以及经皮热消融疑难部位肝肿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