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光谱成像技术鉴别长鞭红景天和四裂红景天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采用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HSI)鉴别四裂红景天和长鞭红景天.方法 采集935~1720 nm长鞭红景天和四裂红景天的高光谱图像信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进行分类判别.结果 OPLS-DA比PCA分析具有更好的分类性能,HSI和OPLS-DA分析结合可准确识别两种红景天.结论 所用方法可快速、无损地鉴别长鞭红景天和四裂红景天,为红景天的品种鉴定、质量控制和评估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性前十字韧带撕裂位置对骨挫伤面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急性前十字韧带损伤患者MRI上韧带撕裂位置对矢状面上骨挫伤最大面积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1至6月收治的前十字韧带损伤患者的MRI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前十字韧带撕裂在其远端到近端全长上的位置分为五型:Ⅰ型,>90%;Ⅱ型,75%~90%;Ⅲ型,25%~75%;Ⅳ型,10%~25%;Ⅴ型,<10%。比较五型患者的性别、体重、体质指数、股骨外侧髁切迹凹陷深度、内外侧半月板有无损伤。选取ePDWSPIRCLEAR序列矢状面图像,分别截取股骨、胫骨骨挫伤面积最大的层面。使用Image J 1.52t软件测量挫伤面积最大层面的最大骨挫伤面积。结果:63例急性前十字韧带损伤中,Ⅰ型撕裂3例(4.8%)、Ⅱ型撕裂14例(22.2%)、Ⅲ型撕裂40例(63.5%)、Ⅳ型撕裂2例(3.2%)、Ⅴ型撕裂4例(6.3%)。其中Ⅰ型和Ⅳ型未发现股骨外侧髁及外侧胫骨平台骨挫伤。股骨外侧髁骨挫伤面积Ⅱ型为0(0,64.12)mm 2、Ⅲ型为182.34(86.58,334.38)mm 2、Ⅴ型为38.64(0,193.36)m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21.665, P=0.000);外侧胫骨平台骨挫伤最大面积Ⅱ型为76.78(28.25,205.57)mm 2、Ⅲ型为120.93(51.78,239.37)mm 2、Ⅴ型为190.51(80.86,238.75)m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11.939, P=0.018)。内侧半月板损伤发生率分别为66.6%(2/3)、35.7%(5/14)、37.5%(15/40)、100% (2/2)、25%(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4.413, P=0.353);外侧半月板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3.3%(1/3)、35.7%(5/14)、77.5%(31/40)、50%(1/2)、2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481, P=0.022)。内侧半月板损伤组外侧胫骨平台最大骨挫伤面积为48.0(0,105.97)mm 2,小于未损伤组的185.67(54.36,257.41)m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8.848, P=0.003);外侧半月板损伤组股骨外侧髁最大骨挫伤面积为162.19(63.03,301.33)mm 2,大于未损伤组的0(0,103.37)m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11.554, P=0.001)。 结论:前十字韧带断裂最常发生在中段,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的概率最大,股骨外侧髁骨挫伤面积大;发生在最远端的断裂导致外侧胫骨平台骨挫伤的面积最大,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的概率最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作为一项新兴的功能性成像技术,具有无损伤、便携、图像监护等突出特点。肺功能成像是目前EIT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可以实现实时动态监测肺通气及血流灌注。本文对肺EIT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及其诊疗过程中的应用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未来EIT技术在儿科临床急救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拉曼光谱在脑胶质瘤诊疗中的研究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脑胶质瘤手术难以彻底清除肿瘤,术后易复发,术中准确识别肿瘤类型并示踪肿瘤边界是临床重点问题。拉曼光谱技术因无损、无标记、可组织学成像、特异性高等优点在脑胶质瘤术中诊断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就拉曼光谱在脑胶质瘤离体诊断与术中导航相关诊疗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蛋白激酶C-β抑制剂对大鼠移植肾的影响及磁共振成像在移植物中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探讨蛋白激酶C-β(PKC-β)抑制剂对大鼠移植肾的影响并观察磁共振成像(MRI)在移植物中的相应变化。方法: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同质移植对照组、异质移植对照组和PKC-β抑制剂治疗组,每组10对。术后24 h先行MRI检查,然后处死大鼠取标本。术后第1天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8(IL-18)、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术后第5天取静脉血检测各组血清肌酐(SCr)及尿素(BUN);肾组织做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过碘酸雪夫(PAS)染色;IHC检测肾损伤分子1(KIM-1)。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MRI显示术后24h大鼠移植肾在异质移植PKC-β抑制剂治疗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及T2加权成像分别为[(1.542±0.218) -3 mm 2/s、(58.7±4.9) ms],显著高于异质移植对照组[(1.437±0.198) -3 mm 2/s、(54.3±4.7) ms],而低于同质移植对照组[(1.692±0.235)×10 -3 mm 2/s、(60.1±5.3)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91.232、39.428, P值均<0.01);SCr、BUN、KIM-1、IL-18、NGAL在异质移植PKC-β抑制剂治疗组表达水平[(367.429±84.693) μmol/L、(49.629±14.506) mmol/L、(7.704±2.600)、(71.712±21.052) pg/ml、(222.805±131.799) pg/ml]分别高于同质移植对照组[(171.778±89.081) μmol/L、(26.807±12.468) mmol/L、(6.413±2.482)、(49.395±14.535) pg/ml、(157.618±30.439) pg/ml],但低于异质移植对照组[(529.667±68.661) μmol/L、(70.907±12.075) mmol/L、(9.869±3.758)、(111.838±18.663) pg/ml、(830.787±209.994)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0.782、45.398、51.396、58.113、78.455, P值均<0.01)。 结论:PKC-β抑制剂可减轻肾移植后移植物的损伤,移植物通过无损伤MRI检测与上述结果呈对应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无损监测不同表面处理后树脂充填界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使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观察不同方法处理牙本质后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的表现差异。方法:选取20颗因治疗需要拔除的人前磨牙,去除牙齿冠方1/3暴露牙本质,随机分为A、B、C、D共4组,每组5颗牙。于各组牙齿牙本质表面涂抹粘接剂并光固化后,保持A组及C组牙齿表面干燥条件下树脂粘接。于B组及D组牙齿牙本质表面喷洒水雾模拟唾液污染后树脂粘接。在牙本质树脂粘接后使用OCT对样本扫描成像。结果: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在OCT图像上显示为显著高亮度影像,与周围正常组织及粘接区域分界清晰。无论是在激光蚀刻后或是酸蚀剂蚀刻后,干燥条件下的树脂粘接并不能完全杜绝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的发生,水汽污染条件下树脂粘接后的粘接界面缺陷更加明显。结论:OCT系统在牙本质树脂粘接过程中可对牙本质及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进行有效监测,能准确显示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具有作为临床治疗过程实时监测系统的潜力。相比于激光蚀刻技术,磷酸酸蚀剂蚀刻操作简便,且能减少干燥或污染状态下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椎动脉CT血管成像在颈椎横突孔区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在颈椎横突孔区创伤中CT血管成像(CTA)对椎动脉(VA)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玉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因颈椎外伤行椎动脉CTA检查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运用容积再现(VR)、图像融合、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及血管分析等后处理技术,观察VA有无损伤及其程度、横突孔区骨折与VA损伤的关系。结果:56例患者中,横突孔狭窄阳性组35例,狭窄阴性组21例,狭窄阳性组VA损伤19例,狭窄阴性组VA损伤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狭窄阳性组中横突孔不同狭窄程度组VA损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VA损伤分布为:V1段3例,V2段16例,V3段5例;管腔狭窄程度为: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7例,重度狭窄5例,闭塞3例。 结论:椎动脉CTA可以清晰显示VA的解剖走行、损伤程度、范围及其与颈椎横突孔区骨折断端的毗邻关系,为脊柱外科医师病情评估、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客观、可靠的影像学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CT无损检测的脆弱青铜器腐蚀评估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前对脆弱青铜器的分析主要依赖于对样品横截面、表面等二维层面的研究,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等.CT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检测手段,可以对青铜器的内部结构、腐蚀情况、腐蚀分布等作出更详细的表征和检测.本文从青铜器腐蚀定性观测、青铜器腐蚀分层提取、青铜器腐蚀特征提取与分析等方面,通过分析脆弱青铜器的CT成像结果,实现对脆弱青铜器中内部腐蚀进行分析、定位和测量,为脆弱青铜器的腐蚀评估与保护研究提供数据支撑,进一步验证CT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的重要价值和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计算机显微断层扫描技术(μCT)在量化阔叶树种导管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8/10
在细胞尺度上定量分析导管特征,对于揭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直接打磨样品并结合体视显微镜成像技术是目前研究木质部解剖结构(针叶树管胞和阔叶树导管)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仍不可避免损伤木质部细胞,限制了对木质部细胞真实解剖结构的认识.本研究选取了加拿大魁北克南部的糖枫树、北美白桦、美洲白蜡树、美洲铁木、大齿杨、苦味山核桃、北美红橡7个阔叶树种,应用计算机显微断层扫描技术(μCT)和体视显微镜法分别测量各树种的导管直径和面积,采用线性模型对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数据拟合,探讨采用μCT量化阔叶树导管大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对所测定的7个树种,应用两种方法测量导管大小的结果高度相似(R2=0.98).环孔材树种应用两种方法测量的导管直径结果拟合优度(苦味山核桃R2=0.98,美洲白蜡树R2=0.96,北美红橡R2=0.99)高于散孔材树种(北美白桦R2=0.88,美洲铁木R2=0.73,糖枫树R2=0.68,大齿杨R2=0.88).应用2种方法测量小导管(直径≤200 μm,R2=0.94)的结果拟合优度高于大导管(直径>200 μm,R2=0.92).μCT技术为量化阔叶树种木质部导管提供了 一种无损检测新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ICG)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用于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实时胆道造影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12月53例吉林省一汽总医院因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ICG胆管成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组),同时收集2021年1月至12月51例因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中资料(明确胆管系统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囊部分切除率、中转开腹率)和术后资料(术后住院时间、置管率、置管时间、胆管损伤).结果 研究组中52例ICG荧光显影成功,成功率98.1%,荧光显影可清楚地显现胆囊管与胆总管的解剖,无ICG相关不良反应发生.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中明确胆管系统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置管率及术后置管时间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G荧光成像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实时荧光成像,对人体基本无损伤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及初学者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