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ümmell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30
Kümmell病是一种复杂的脊柱疾患,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治疗选择尚存在争议.Kümmell病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病最重要的临床特征是轻微创伤后发生的延迟性椎体塌陷.椎体内真空裂隙征是椎体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征象,高度提示Kümmell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本文就Kümmell病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其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EnCor真空旋切加双套管负压引流治疗乳腺脓肿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引导下EnCor真空旋切加双套管负压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治疗的41例乳腺脓肿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有20例行EnCor真空旋切加双套管负压引流术(EnCor组),21例行常规切开引流术(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疗效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脓肿直径、脓肿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治疗顺利,但EnCor组中有2例在旋切过程中发生出血,局部加压1h后成功完成真空旋切术.2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Cor组的切口瘢痕大小、治愈时间、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及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治愈出院,无一例再手术,无术后出血、皮肤损伤、乳糜漏等并发症发生.41例患者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12个月,无一例失访.查体结合高频超声检查无脓腔残留及复发征象.对照组切口疤痕较明显,有1例发生乳房变形;而EnCor组切口瘢痕微小,患者对术后乳房外形及治疗效果均满意.结论 本研究的初步结果提示,EnCor真空旋切辅以双套管负压引流治疗乳腺脓肿安全、可靠、痛苦小且微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MSCT、MRI及二者联合在诊断腰椎体压缩性骨折中优劣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 (MSCT)、磁共振成像(MRI)及二者联合在诊断腰椎体压缩性骨折中优劣势.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93例,对患者分别进行MSCT、MRI及联合诊断,分析患者骨折范围及分布结果,分析腰椎压缩性骨折的MSCT及MRI影像表现,比较MSCT、MRI及二者联合在诊断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检出率.结果 经MSCT诊断发现新鲜腰椎压缩性骨折与陈旧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比较在骨折线清晰锐利、脊髓挫伤出血、脊椎旁软组织影、附件骨折、椎体周围脏器挫裂伤、椎间盘真空征象、椎体骨小梁结构紊乱硬化等方面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MRI和MSCT联合MRI对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检出率较MSCT的检出率高(P<0.05).结论 MSCT在诊断腰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MRI能反映脊髓及韧带的损伤,MSCT与MRI联合诊断更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MRI影像特征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单侧与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单侧与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在具有不同MRI影像特征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脊柱外科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573例(共743个椎体).根据脊柱MRI影像特点,将骨折椎体分为三组,椎体内有明显的裂隙影像或真空征象为A组(133个椎体),整个椎体均匀呈现高信号为B组(385个椎体),椎体局部呈现高信号为C组(225个椎体),分别采用单侧或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在三组内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 VAS)、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明显.三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分别为6.1 ±1.4、6.1 ±1.3、6.0 ± 1.3,术后VAS评分分别为2.3 ±1.1、2.2 ±1.1、2.3 ±1.2,P=0.4847,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侧穿刺与双侧穿刺患者VAS评分分别为2.2 ±0.8、2.2 ±1.0,P>0.99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B组单侧与双侧穿刺骨水泥注入量[(5.1 ±1.4)mL、(5.2 ±1.3)mL vs.(5.2 ±1.6)mL、(5.8 ±1.4)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组单侧穿刺骨水泥注入量(4.6 ±1.2)mL低于双侧穿刺(5.4 ±1.4)mL. A组单侧与双侧穿刺骨水泥弥散[(58 ±17)%vs.(56 ±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组单侧穿刺弥散较双侧穿刺差[(64 ±16)%、(49 ± 16)%vs.(71 ±14)%、(56 ±14)%].骨水泥渗漏情况,三组共97个椎体有骨水泥渗漏,渗漏率为13.1%.骨水泥渗漏率的比较,A组双侧穿刺28.6%高于单侧穿刺25.0%,B组单侧穿刺11.7%与双侧穿刺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单侧穿刺10.8%高于双侧穿刺7.0%.结论 在选择单侧穿刺或双侧穿刺时,应根据患者椎体MRI检查影像特点有根据地进行选择,可以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老年患者手术风险.对于椎体内有明显的裂隙影像或真空征象的椎体,选择单侧穿刺能获得很好的弥散效果;对于椎体内局部呈高信号的椎体,选择双侧穿刺能获得更好的弥散效果以及更低的骨水泥渗漏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腰椎间盘CT真空现象与MR高信号区对椎间盘退变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腰痛患者腰椎间盘CT真空现象(VP)与MR高信号区(HIZ)对椎间盘退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临床诊断为慢性腰痛的325例患者资料,患者均行腰椎CT与MR检查.由从事骨肌病变诊断10年以上的放射科医师进行双盲法共同阅片判断L4 ~5及L5~S1椎间盘有无VP及HIZ征象,并将各椎间盘分为HIZ(-)VP(-)、HIZ(+)VP(-)、HIZ(-)VP(+)、HIZ(+)VP(+)四组,测量椎间盘高度,对椎间盘进行Pfirrmann分级,对比四组患者年龄、椎间盘高度、椎间盘Pfirrmann分级差异,并将HIZ与VP共存于同一椎间盘的频率与预测的随机频率相对比.结果 325例患者,男153例,女172例,平均年龄(55.41±15.46)岁,分析650个椎间盘:HIZ(-)VP(-)组椎间盘410个(63.08%),HIZ(+)VP(-)组椎间盘111个(17.08%),HIZ(-)VP(+)组椎间盘104个(16.00%),HIZ(+)VP(+)组椎间盘25个(3.85%);HIZ(-)VP(-)、HIZ(+)VP(-)组均比HIZ(-)VP(+)、HIZ(+)VP(+)组患者年龄小(P<0.05);HIZ(-)VP(-)组与HIZ(+)VP(-)、HIZ(-)VP(+)、HIZ(+)VP(+)组椎间盘比较,HIZ(+)VP(-)组与HIZ(-)VP(+)、HIZ(+)VP(+)组椎间盘比较,其椎间盘高度较低、Pfirrmann分级较高(P<0.05),HIZ(-)VP(+)组与HIZ(+)VP(+)组椎间盘的高度、Pfirrmann分级无明显差别(P>0.05);HIZ与VP共存于同一椎间盘的频率比预测的随机频率低(P =0.000).结论 HIZ、VP分别代表中期、晚期椎间盘退变征象,两者之间可能相互排斥,同时出现HIZ、VP征象椎间盘较少见,VP(+)表现是椎间盘严重退变的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真空征椎体压缩性骨折伤残等级评定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1 案 例1.1 简要案情及病史摘要宋某,女,71岁,某年9月26日驾驶非机动车由北向南行驶至某交叉路口处,与正在右拐的机动车相撞后摔倒受伤,被急送至某人民医院治疗.CT检查提示:颅内未见出血征象,左顶枕部头皮血肿;腰椎未见明显骨折征象,腰椎退行性变等.伤后第3天宋某因"外伤后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54 h"再次入院.查体:脊柱生理弯曲尚存,轻度后凸畸形,局部肿胀明显,压痛明显,以胸腰段两旁为著,活动受限,下腰椎无明显压痛;双下肢肌力、感觉正常,会阴部感觉、括约肌功能正常.DR摄片示:胸10~12椎体轻度楔形变,腰4椎体轻度滑脱.MRI片示:胸椎后突,部分椎体缘骨质增生,胸12椎体变扁,椎体内见条状低信号影,脂肪抑制序列(STIR序列)相椎体内见片状高信号影,骨性椎管稍狭窄.诊断:胸12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性椎管稍狭窄,腰椎退行性变.入院后予消肿、活血、卧床休息等对症处理,伤后第20天予以出院.现某法院委托本鉴定所对宋某的伤残等级进行法医学鉴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CT对氟骨病患者骨密度的观察运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评价利用CT测量氟骨病患者骨密度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氟骨病患者66例,均进行腰椎间盘区域CT扫描,观察氟骨病患者骨质改变的CT征象及腰椎椎体松质骨骨密度含量.结果 纳入的66例氟骨病患者,经CT扫描均伴有椎间小关节增生硬化,其中黄韧带增厚20例,关节间隙真空征象16例,黄韧带骨化13例,骨性椎管狭窄10例,竹节样改变7例,合并不同层面椎间盘突出或膨出43例.氟骨病男性患者腰1~3骨密度值呈现递减趋势.氟骨病女性患者腰1~3骨密度值呈现递减趋势.男性患者各年龄段腰椎骨密度峰值高于女性,且50岁之前高于女性程度较大,50岁之后男、女性患者腰椎骨密度值随年龄下降趋势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可定量反映氟骨病患者腰椎骨密度变化,有助于氟骨病骨量丢失的早期诊断及监测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缢死虚拟解剖的气体征象
编辑人员丨2023/8/5
利用虚拟解剖技术可以提供个体的损伤或死后变化的二维或三维影像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可以为法医学实践提供直观、有力的科学证据.在缢死鉴定中,死后CT(post-mortem CT,PMCT)检见的气体征象可用于死亡原因和死亡方式鉴定.本文综述了颈部、纵膈和椎间盘部位的气体征象,讨论了颈部气泡征象、颈部皮下气肿、纵膈气肿和椎间盘真空征的影像学表现、形成机制与法医学意义.为虚拟解剖在缢死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髓核突出CT与MR诊断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5
CT和MR是髓核突出的主要检查方法。作者对一组髓核突出患者术前皆行CT及MR检查,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所见相比较,其特点:(1)两者确诊率均为93.2%。(2)CT组织分辨率高,对钙化,“真空征”敏感性强,并能很好地显示小关节面密度改变及椎弓关节间隙狭窄,为解释间接致腰腿痛提供一影像学征象。但CT扫描受节段性限制,难以确定韧带下型或穿韧带型突出。(3)MR薄层任意角度检查,提供清晰的形态结构。T 1加权矢状面易于观察髓核突出与后纵韧带的关系,鉴别是否为穿韧带型突出,为选择手术或经皮髓核切吸方法提供可靠依据,本组确诊率为83.3%。T 2加权除提供解剖图像外,并可籍以推测突出髓核的化学成分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PMCT在机械性窒息方面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机械性窒息是公安法医日常检案中最常见的死因之一.如何快速准确的判断死者是否为机械性窒息死亡、以及作案手段是判断案件性质、指引案件侦破方向的重要因素.在法医鉴定过程中,诊断机械性窒息需要结合尸体体表征象、尸体内部征象、组织病理学检验等多方面综合判断.PMCT在骨折的检测、异物的检测和气体的检测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作为常规检验手段.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使用PMCT研究机械性窒息案例中舌骨骨折、甲状软骨骨折、椎间盘真空现象等多个征象的成果,讨论了 PMCT诊断机械性窒息的应用价值与潜力,并对国内PMCT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