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195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以头痛、发热、恶心呕吐、颈强直为主;81.1%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 cells/μL;脑脊液培养和墨汁染色涂片隐球菌阳性率分别为100%、90.8%;抗真菌治疗以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为主(占53.8%);经抗真菌等治疗后病死率为17.4%;单因素分析显示意识障碍、抽搐、颈强直、巴宾斯基征阳性、大小便失禁、未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脑脊液压力升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脑脊液压力>180 mmH2O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50 cells/μL是AIDS合并CM的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已行ART是AIDS合并CM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艾滋病合并CM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依靠病原学诊断,预后影响因素复杂,其中脑脊液压力>180 mmH2O、CD4+T淋巴细胞计数<50 cells/μL及未行ART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有望降低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ALBI评分在儿童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中的临床相关性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与儿童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sHLH)的临床相关性及其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3年3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明确诊断的儿童sHLH病例资料,根据ALBI分级进行生存分析,对ALBI评分和临床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通过ROC曲线确定ALBI评分的最佳截断值并评估其对预后预测的准确性,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方法比较组间生存曲线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进行预后分析,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计算ALBI评分与sHLH患儿死亡风险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28例sHLH患儿,中位年龄为38(13.25,84)个月,男性70例(54.69%),女性58例(45.31%).ALBI分级的生存分析结果显示,ALBI 3级的HLH患儿生存率明显低于ALBI 1级和2级.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LBI评分与脾大、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肺出血、消化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受累、ALT、AST、TG、LDH、PT、APTT、SF 呈正相关(r=0.181、0.362、0.332、0.221、0.351、0.347、0.391、0.563、0.180、0.448、0.483、0.370、0.356),与HB、PLT、FIB呈负相关(r=-0.321、-0.316、-0.423),与EBV感染、真菌感染、肝大、ANC无显著相关性(P>0.05).应用ROC曲线分析确定ALBI的截断值为-1.76,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90 g/L、ALT≥80 U/L、AST≥200 U/L、LDH≥1 000 U/L、PT≥20 s、APTT≥40 s、FIB<1.5 g/L、ALBI≥-1.76、合并肺出血、DIC、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消化道出血和未使用血液净化可能为儿童sHLH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B<1.5 g/L(HR=2.119,95%CI:1.028-4.368)、ALBI ≥-1.76(HR=2.452,95%CI:1.233-4.875)、中枢神经系统受累(HR=4.674,95%CI:2.486-8.789)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使用血液净化(HR=0.306,95%CI:0.153-0.612)为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显示,死亡风险随ALBI评分增加而增加.ALBI评分对1、2和4周及总体死亡风险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5、0.807、0.700、0.693,对早期死亡风险预测较好.在年龄≤2岁、合并EBV感染、经HLH-1994/2004治疗、合并呼吸衰竭、ANC≤1.0 ×109/L、HB<90 g/L、PLT<100 ×109/L、TG≥3.0 mmol/L、LDH≥ 1 000 U/L、APTT≥40 s、FIB<1.5 g/L 的亚组中,与ALBI<-1.76组相比,ALBI≥-1.76的预后更差(P<0.05).结论:ALBI评分与sHLH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相关,可作为儿童sHLH预后风险评估的有用指标,对预测儿童sHLH的预后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肾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重型和危重型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结局,并分析重型和危重型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15日至2023年3月15日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确诊新冠病毒感染的208例成人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按感染严重程度不同,将所有受者分为轻/普通型组(168例)和重/危重型组(40例),比较2组受者的一般资料、新冠病毒基础疫苗接种、移植病史、免疫抑制剂方案、共病情况以及治疗结局。其中,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危重型感染的危险因素。多组间比较 P≤0.05时,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多重比较。 结果:本研究208例肾移植受者新冠病毒感染后的住院率、重症率、ICU入住率、机械通气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7.4%(57/208)、19.2%(40/208),3.4%(7/208)、5.3%(11/208)和1.9%(4/208)。43.9%(25/57)住院新冠病毒感染受者骨髓抑制、血红蛋白和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36.8%(21/57)和22.8%(13/57),最低全血淋巴细胞计数、CD4 +T淋巴细胞和CD8 + 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395.0(255.0,618.0)个/μL、203.5(87.8,411.0)个/μL和199.0(111.5,352.3)个/μL。新冠病毒感染后并发细菌、巨细胞病毒、耶氏肺孢子菌和其他真菌感染(念珠菌、隐球菌、马尔尼菲蓝状菌和烟曲霉菌)的发生率分别为17.8%(37/208)、3.8%(8/208)、2.9%(6/208)和2.9%(6/208)。重/危重型组受者并发其他病原体的感染率高于轻/普通型组,分别为:细菌[62.5%(25/40)比7.1%(12/168),95% CI:47.5%~63.3%, P<0.001],巨细胞病毒[15.0%(6/40)比1.2%(2/168),95% CI:8.1%~19.5%, P=0.001]、耶氏肺孢子菌[15%(6/40)比0(0/168),95% CI:9.4%~20.6%, P<0.001]和其他真菌[15.0%(6/40)比0(0/168),95% CI:9.4%~20.6%, P<0.001]。新冠病毒感染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率为13.5%(28/208),重/危重型组感染后AKI发生率高于轻/普通型组[52.5%(21/40)比4.2%(7/168), 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男性、吸烟史、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肺部疾病史是重/危重型感染的相关因素( P=0.003、0.002、0.012、0.011、0.002、0.001、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肾功能不全( OR=3.34,95% CI:1.46~7.64, P=0.004)和肺部疾病史( OR=3.42,95% CI:1.49~7.87, P=0.004)是重/危重型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新冠病毒基础疫苗接种率为17.8%(37/208),完成基础疫苗接种肾移植受者感染新冠病毒后重/危重型感染风险降低( OR=0.28,95% CI:0.08~0.98, P=0.047)。 结论:重/危重型新冠病毒感染肾移植受者易合并多种病原体感染,且感染后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较高;肺部疾病史与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新冠病毒重/危重型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完成基础疫苗接种对重/危重型感染具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住院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探讨临床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期间在北京市海淀医院住院并进行尿液细菌培养的1 875例患者病例资料,根据尿路感染诊断标准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感染组病原菌的种类分布情况,并对病例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选取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尿路感染的风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对纳入模型的各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参数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对尿路感染的诊断和预测效能。结果显示,非感染组1 162例,感染组713例,在培养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构成比57.2%(408/713),革兰阳性菌构成比35.9%(256/713),真菌构成比6.9%(49/71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置管天数(>7 d)、脑卒中和骨科手术是尿路感染发病的风险因素,抗菌药物应用是保护性因素。年龄、置管天数(>7 d)、脑卒中、骨科手术、抗菌药物应用、尿白细胞酯酶、尿亚硝酸盐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纳入尿路感染的预测模型,其诊断和预测AUC面积为0.835(95% CI 0.816~0.855),敏感度为70.7%、特异度为82.8%。综上,上述8项参数联合应用可能对住院患者能较好的辅助诊断和预测尿路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20国际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管理指南与日本脓毒症诊疗指南之异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2021年,美国危重病医学会及欧洲危重病协会联合发布了《拯救脓毒症运动:2020国际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管理指南》,提出93条推荐意见。同年,日本集中治疗医学会及日本急救医学会也联合发表了《日本脓毒症诊疗指南2020》,涵盖22个领域的118个临床问题。本文将两个指南的内容按照国际指南的顺序,从筛查、初始复苏、平均动脉压、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诊断、抗菌药物给药时机、启动抗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抗菌药物的选择、抗真菌治疗、抗病毒治疗、抗菌药物的输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感染源控制、抗菌药物降级策略、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停用抗菌药物的生物标志物、液体管理、血管活性药物、正性肌力药、监测和静脉通路、液体平衡、氧合目标、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通气、保护性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非ARDS呼吸衰竭患者的小潮气量、肺复张、俯卧位通气、肌松剂、体外膜肺氧合(ECMO)、糖皮质激素、血液净化、红细胞(RBC)输注、免疫球蛋白、应激性溃疡的预防、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预防、肾脏替代治疗、血糖管理、维生素C、碳酸氢钠治疗、营养、治疗目标、姑息治疗、同伴支持团体、治疗的交接、寻求经济或社会支持、脓毒症患者以及家属的脓毒症知识教育、共同决策、出院计划、认知疗法、出院后随访等50个条款进行比较,便于大家了解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领域一些观点的碰撞,加深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微生物群在放疗诱导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人类的微生物群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组成,它们分布于口腔、鼻腔、肠道、阴道、皮肤等部位,并且对宿主的代谢、免疫、激素和稳态功能有着至关重要影响。它既保护宿主和维持体内平衡,又能够引起炎症和肿瘤发生。微生物群已被发现可以调节某些肿瘤化疗和免疫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但尚无肿瘤放疗背景下的大型研究。本文对微生物群与患者放疗反应和损伤变化的联系进行总结,以期为患者制订最佳治疗方案,为放疗及其诱导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假丝酵母菌群体感应分子法尼醇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真菌感染发生率的上升,侵袭性真菌的分子基础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群体感应是微生物进行细胞间交流的独特机制,探索参与群体感应效应信号分子的作用机制,是侵袭性真菌分子基础研究的热点。法尼醇(farnesol)作为一种当前研究最多的假丝酵母菌群体感应分子,其可以通过不同信号通路调节假丝酵母菌的多种生物活性,不仅在真菌形态发生、生物膜形成以及抗菌、细胞毒力、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神经保护等作用。法尼醇众多的生物活性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密切相关的群体感应分子——法尼醇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脓毒性休克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及其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内脓毒性休克患儿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感染情况及其对临床结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10家医院PICU中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和诊疗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休克发生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前后分为疫情前和疫情后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特征以及呼吸道病毒构成变化;以年龄、恶性肿瘤基础病、细菌、真菌、其他病毒为匹配因素,利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分为呼吸道病毒组和无呼吸道病毒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及诊治差异。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 检验和 χ 2检验,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呼吸道病毒感染和部分临床结局的相关性。 结果:共纳入脓毒性休克患儿1 247例,年龄37(11,105)月龄,其中男748例。疫情前组530例,疫情后组717例,呼吸道病毒阳性率分别为14.9%(79例)和9.8%(70例)。疫情前、后两组脓毒性休克季节分布比例秋、冬季分别为28.9%(153/530)、30.3%(161/530)和25.9%(185/717)、28.3%(203/717),对应的呼吸道病毒阳性率分别为19.6%(30/153)、21.1%(34/161)和15.7%(29/185)、15.3%(31/203)。疫情后组流感病毒和腺病毒阳性率均低于疫情前组[2.1%(15/717)比7.5%(40/530)、0.7%(5/717)比3.2%(17/530), χ2=21.51、11.08,均 P<0.05],但鼻病毒高于疫情前组[1.7%(12/717)比0.2%(1/530), χ2=6.51, P=0.01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呼吸道病毒组和无呼吸道病毒组各147例。前者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功能障碍和免疫球蛋白使用占比均高于后者[77.6%(114/147)比59.2%(87/147)、17.7%(26/147)比4.1%(6/147)、15.6%(25/147)比4.1%(7/147)、35.4%(52/147)比21.4%(32/147), χ 2=11.07、14.02、11.06、6.67,均 P<0.05],前者PICU住院时间长于后者[7(3,16)比3(1,7)d, Z=5.01, 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存在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发生呼吸衰竭和弥散性凝血功能障碍、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使用免疫球蛋白和抗呼吸道病毒药物均有一定相关性( OR=2.42、0.22、0.25、0.56、1.12,均 P<0.05)。 结论:疫情前后脓毒性休克患儿呼吸道病毒构成存在差异。呼吸道病毒感染与脓毒性休克患儿发生部分器官功能障碍有关。通过呼吸道保护减少呼吸道病毒感染,或许有利于改善儿童群体相关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学检测结果及与声门下吸引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学检测结果与声门下吸引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7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机械通气患者394例,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机械通气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7例。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检测病原菌类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方法分析声门下吸引术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间关系。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53例、发生率13.45%;共检出病原菌17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0株、占80.92%,革兰阳性菌33株、占19.08%。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例、占3.05%,高于对照组的47例、占23.86%( χ2=5.884, P=0.031<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声门下吸引术是防控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P<0.05)。 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控效果良好且病原学检测并未出现真菌感染,因此结果较为理想;与医院采取声门下吸引术密不可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糖皮质激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致急性肾功能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引起急性肾损伤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8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分析甲强龙治疗对患者病死率、肾脏替代治疗的治疗率、手术的发生率、ICU和总住院时间的影响,同时评估对患者新发感染、消化道出血和高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接受甲强龙治疗的患者为46例。接受甲强龙治疗的患者有15例(32.61%)需要肾脏替代治疗,未接受甲强龙治疗的患者有23例(56.10%)接受了肾脏替代治疗,明显高于甲强龙治疗组( P=0.03)。甲强龙治疗组患者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的相对危险度是0.581(95% CI: 0.354~0.954)。甲强龙治疗组患者的平均ICU住院时间也明显低于未接受甲强龙治疗组[(13.20±6.32) d vs. (16.40±9.36) d, P=0.04]。甲强龙治疗组患者的血糖水平[(14.01±2.12)mmol/L vs. (11.95±1.25)mmol/L, P=0.04]和真菌感染率明显要高于未接受甲强龙治疗组的患者(21.73% vs. 2.88%, P=0.03)。两组患者在病死率、手术的发生率、总住院时间和新发感染率、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甲强龙治疗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引起肾损伤的保护因素,对不使用肾脏替代治疗和ICU住院时间是保护因素,而对血糖升高和真菌感染是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