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营养性角膜炎患者感染性角膜溃疡诊疗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41岁,因左眼视物不清2年伴耳鸣1个月余,于2021年4月19日至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眼科就诊,眼科检查:左眼视力0.08,矫正视力0.8;双眼眼压均为18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瞳孔正圆,瞳孔直径约5 mm,直接对光反射迟钝;右眼瞳孔正圆,瞳孔直径约3 mm,直接对光反射灵敏,余眼前节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双眼视野检查示可见生理盲点,全视野范围内各部位光敏感度正常。请神经外科医师会诊,头颅CT检查后诊断为头颈部腺样囊性癌,行肿瘤次全切除术及放射治疗。术后6个月,患者因左眼视物不清伴分泌物增多及左耳胀痛2周,再次就诊。眼科检查:左眼视力指数20 cm;眼压19 mmHg,球结膜中度充血,角膜中央可见4 mm×4 mm溃疡,荧光素钠染色阳性,前房可见积脓,眼后段结构窥不清(图1)。激光扫描角膜共焦显微镜示病灶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图2)。结膜囊分泌物培养未见细菌及真菌生长。角膜知觉检查显示左眼角膜知觉反射迟钝。耳鼻喉科医师会诊诊断为左中耳炎。临床诊断为左眼感染性角膜溃疡,左眼神经营养性角膜炎,左中耳炎。给予氧氟沙星眼膏(日本参天制药株式会社)1次/2 h点眼,头孢曲松钠3.0g 1次/d静脉滴注。治疗5 d后,患者眼部及耳部症状明显减轻,左眼角膜溃疡范围缩小至3 mm×3 mm(图3A、B),前房积脓消失。停用全身抗感染药物,加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1次/2 h点眼并佩戴角膜绷带镜。持续治疗5 d后检查发现左眼角膜上皮缺损持续不愈,予利多卡因联合罗哌卡因1:1约0.2 ml球结膜下浸润麻醉后行左眼角膜羊膜覆盖术。术中将羊膜覆盖全角膜,于角膜缘进行间断缝合。术后1 d,羊膜贴敷紧密,角膜缘无渗出及分泌物(图4A)。术后1周羊膜贴敷紧密、无溶解,拆除缝线(图4B)。术后2周羊膜仍覆盖角膜,未见溶解迹象(图4C)。术后1个月检查发现溃疡病灶愈合并呈片状云翳,球结膜中度充血,角膜缘上方可见一新发1.5 mm×1.5 mm角膜溃疡灶,前房下方积脓(图4D);压迫泪囊区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自下泪小点溢出,泪囊区皮肤无红肿和压痛;结膜囊分泌物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综合诊断为左眼泪囊炎、左眼感染性角膜溃疡、左眼神经营养性角膜炎、左中耳炎。给予全身头孢曲松钠3.0 g 1次/d静脉滴注,局部氧氟沙星眼膏、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1次/2 h点眼抗感染治疗,治疗5 d后行左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随访1年角膜溃疡已形成角膜云翳(图5),泪道冲洗通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为规范应用抗生素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术前处于静止期的160例手术治疗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根据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的时间随机分为预防用药组(术前30 min及术后第1天应用抗生素)及治疗用药组(术后7 d应用抗生素)。记录其围手术期中耳或外耳分泌物微生物培养、药敏情况、白细胞计数和降钙素原数值。分别于术后1周复查,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结果:预防用药组者术后感染率为1.25%,治疗用药组感染率为2.50%。两组细菌、真菌的检出率分布以及白细胞计数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对于中耳分泌物培养提示无菌生长、单纯真菌生长或对头孢唑啉敏感菌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选择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 d可以有效地控制手术部位的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针对性护理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行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手术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患者接受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9 年 9 月1 日~2023 年 9 月 30 日入院接受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手术治疗的CSOM患者 202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01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术后真菌感染发生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 24 h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采用中文版慢性耳病调查量表(CCES)];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真菌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 24 h VA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CC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针对性护理应用于CSOM行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手术患者中,可降低患者术后真菌感染发生率,改善手术相关指标并减轻术后疼痛,同时提升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湛江地区老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湛江地区老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方法 选择378例老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对耳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78例耳道分泌物标本中,371例培养出病原菌,其中细菌315例(84.91%),真菌48例(12.94%),无菌生长8例(2.16%).363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164株(45.1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21.83%);革兰阴性菌151株(41.60%),主要为铜绿假单胞杆菌(18.33%);真菌48株(13.22%),其中黄曲霉菌最多(3.77%).药物敏感试验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喹若酮类药物、万古霉素、庆大霉素、苯唑青霉素敏感性较高;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庆大霉素敏感性较高.对铜绿假单胞菌与变形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对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敏感性较高;变形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美洛培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敏感性较高.结论 湛江地区老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分泌物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为主,且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不同,因此临床治疗应根据致病菌及药敏分析结果选择适当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分析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病原菌群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对收治的163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耳分泌物进行细菌及真菌分离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63例患者中,有136例检出病原菌,检出率为83.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42株)、铜绿假单胞菌(29株)和肺炎克雷伯菌(22株)为主,真菌6株.结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感染病原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不同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不同,临床使用抗生素时应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术前病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后不干耳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实施显微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病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与术后不干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91例,均为单侧发病,均于入院时实施显微手术治疗.依据术后是否发生不干耳分为A组(术后干耳)69例,B组(术后不干耳)22例,两组均行病原学培养及药敏测定.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和临床资料(鼻咽部炎症、术前病菌感染、中耳炎类型、外耳道口狭窄、咽鼓管功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后不干耳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分析病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后不干耳的相关性.结果 91例(91耳)患者鼓室内脓液中有29耳检测出致病菌,检出率为31.87%;共检测出致病菌134株,其中真菌11株,占8.21%,革兰阴性菌47株,占35.07%,革兰阳性菌76株,占56.72%.B组吸烟史、术前病菌感染、外耳道口狭窄、咽鼓管功能障碍发生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术前病菌感染、外耳道口狭窄、咽鼓管功能障碍均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后不干耳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病菌感染(r=0.783,P=0.007)、咽鼓管功能障碍(r=0.724,P=0.012)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后不干耳呈正相关.结论 术前病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均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后不干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其术后不干耳呈正相关,临床中应极力消除或减少此类危险因素,进而有效预防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后不干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泌物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23例CSOM患者在确诊后24h内采集鼓膜穿孔处或鼓室内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并对分离的主要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细菌培养阳性178例,阳性率为79.8%;分离到病原菌209株,革兰阳性、阴性菌和真菌分别占50.7%、35.9%和13.4%;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和利奈唑胺完全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对亚胺培南完全敏感,上述细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接近90%.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变形杆菌是本地区引起CSOM的主要病原菌,临床用药应该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来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住院期间肺部感染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患者住院期间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8月医院收治的29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引起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集感染患者临床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结果 298例CSOM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31例,感染率为10.40%;31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4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6株,占56.52%,革兰阳性菌17株,占36.96%,真菌3株,占6.52%;高龄 、合并糖尿病 、侵入性操作 、住院时间是CSOM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SOM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肺部感染与年龄 、侵入性操作 、住院时间有关,临床应针对上述高危因素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致病菌类型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6年3月~2018年3月确诊的508例(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取中耳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结果 508例(耳)患者的中耳分泌物中共培养出病原菌476株,排除6株因取材时污染者,共470株,主要菌种检出株数由高到低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18株(25.11%)、绿脓杆菌103株(21.91%)、表皮葡萄球菌91株(19.36%)、变形杆菌43株(9.15%)、真菌26株(5.5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头孢哌酮舒巴坦有较高敏感性;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莫西沙星有较高敏感性;绿脓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有较高敏感性.结论 本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耳分泌物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多见,治疗应根据中耳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合理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真菌性中耳炎的发病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真菌性中耳炎的发病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我科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260例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经临床确诊后发现其中有21例为真菌性中耳炎,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对比发生真菌性中耳炎的患者与未发生真菌性中耳炎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情况,将差异项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对其展开计算,分析真菌性中耳炎的发病因素,并给予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 所选取调查对象中共有21例发生真菌性中耳炎,占8.08%.其中咽鼓管功能障碍、慢性鼻窦炎和扁桃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上呼吸道感染、变应性鼻炎、抗生素滥用、合并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上,发生真菌性中耳炎与未发生真菌性中耳炎的对象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情况均是引起真菌性中耳炎的影响因素.结论 真菌性中耳炎易受年龄、上呼吸道感染、变应性鼻炎、抗生素滥用、合并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影响,临床应针对性给予相关预防措施,减少真菌性中耳炎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