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生食蔬菜中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其耐药性与分子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为分析云南省生食蔬菜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污染情况及菌株的耐药性和致病性,通过各污染菌的抗生素敏感性特征图谱及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对菌株进行耐药和致病基因分析.方法 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4789.4-2016、GB 4789.30-2016、GB 4789.6-2016对180份生食蔬菜样品中的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致泻大肠埃希菌进行检测和鉴定;采用肉汤稀释法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药敏测定;同时对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基因组序列经组装后通过相应的生物信息学流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80份生食蔬菜中共有12份样品检出了致病菌,包括生菜、香菜、折耳根等.共检出了致病菌13株,其中沙门菌7株,共7种血清型,4株存在多重耐药,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关联性良好,5株携带有与多重耐药相关的IncHI和IncF型质粒;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4株,1株存在多重耐药,2株携带毒力岛LIPI-3;肠聚集黏附性大肠埃希菌2株,1株存在多重耐药.结论 折耳根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生食蔬菜种类致病菌检出率较高,应该持续关注,部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株因含有更多的毒力基因,而具有更高的致病性;沙门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多重耐药情况较为严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双J管留置时间对糖尿病合并感染性输尿管结石患者疗效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感染性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分析术前留置双J管的时长对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2021 年 2 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 167 糖尿病合并感染性输尿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留置双J管后消除明显感染症状,然后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或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根据双J管留置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 d)和研究组(>7 d),分别为 74 例和 93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结果、无石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所有患者的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本次研究共检出 71 株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3.38%),其中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常见的 3 种.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留置双J管前和留置双J管后第 7 天时的尿白细胞水平和血白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均在留置 7d后较留置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 1 个月内无石率相似(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患者在暂时性低热、发热、血尿、输尿管穿孔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但是尿路刺激征和尿路感染在研究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留置双J管的时长对糖尿病合并感染性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治愈率无显著影响,但是较长的双J管留置时间会增加患者术后出现尿路刺激征和尿路感染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版《敏感结核病治疗指南》解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2年5月24日发布了《结核病整合指南模块4:药物敏感结核病治疗》,简称《2022年版指南》。笔者对证据来源、更新推荐、总结及我国国家结核病规划采纳的可行性展望等三部分进行了解读,并就该指南在我国临床实践的可行性和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思考和讨论。更新的指南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论可靠,大多数推荐意见适宜在我国结核病防治机构推广应用,个别推荐意见是否适合我国结核病规划的借鉴与推广应用,有待进一步进行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仪陇县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患者139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原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结果:139例患者中共检测到13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05株[75.5% (105/139)],革兰阳性34株[24.5%(34/139)],真菌0株[0.0%(0/139)]。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人葡萄球菌亚种多见。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常见病原菌均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常见革兰阴性病原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妥布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性较高;常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的耐药性较高。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患者病死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同时应重视原发感染部位对2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阿帕他胺在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阿帕他胺在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患者中的应用疗效及临床相关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本院使用阿帕他胺治疗的1例mHS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该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疾病进展情况。结果:该患者应用雄激素剥夺治疗(ADT)+阿帕他胺治疗1个月后,血清PSA降至36.84 ng/mL,降幅达93%,4个月后降至4.73 ng/mL,8个月后降至0.32 ng/mL,PSA降幅达99%,其后维持在0.4~0.5 ng/mL水平。ADT+阿帕他胺治疗1个月后,睾酮降至0.12 ng/mL,并长期维持去势水平。治疗3个月后复查显示前列腺病灶、盆腔内淋巴结及骨转移灶均缩小。治疗1年后再次复查发现前列腺病灶、盆腔内淋巴结及骨转移灶进一步缩小。结论:应用ADT联合阿帕他胺治疗mHSPC患者早期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mHSPC的治疗方案多样性与个体化并存,ADT联合阿帕他胺在临床试验中被证实能够快速深度降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显著延长放射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及总生存期(O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真菌性角膜炎继发感染性眼内炎行眼内容物剜除术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继发感染性眼内炎行眼内容物剜除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山东省眼科医院,因真菌性角膜炎继发感染性眼内炎,而行眼内容物剜除术的所有患者44例(44眼)。分析其病程及发病诱因、眼部及全身病史、临床表现、微生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纳入的44例患者占同期山东省眼科医院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总例数的2.15%。44例患者病程中位数为18.5 d,入院时44眼视力均为无光感,20眼(45%)合并继发性青光眼。44眼均表现为全角膜溃疡,并累及角膜全层及角膜缘处,27眼(61%)合并前房积脓。微生物培养显示39眼(89%)真菌生长,其中镰刀菌属20眼(51%),曲霉菌属8眼(21%),链格孢霉属2眼(5%);其他包括无孢霉4眼(10%),谲诈腐霉菌2眼(5%),尖端赛多孢霉1眼(3%),帚枝霉1眼(3%),多毛拟单孢瓶霉1眼(3%)。培养的菌种对两性霉素B、泊沙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氟康唑、阿尼芬净、米卡芬净、卡泊芬净等的最低抑菌浓度的几何均数依次为1.597、1.338、1.926、3.291、64、189.699、1.36、1.16、1.23 μg/ml。结论::真菌性角膜炎继发感染性眼内炎行眼内容物剜除术的患者临床特征常表现为全角膜溃疡,致病菌除常见镰刀菌属、曲霉菌属、链格孢霉属外,其他如无孢霉、谲诈腐霉菌、尖端赛多孢霉等致病侵袭力较强的菌属也较为常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产免疫分枝杆菌引起的多发皮肤软组织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产免疫分枝杆菌是一种罕见的非结核分枝杆菌,属于快生长型分枝杆菌,可引起皮肤感染、角膜炎、导管相关感染、慢性肺炎和脓毒症等,其感染多发生在美洲,国内诊治经验很少。本文报道1例由产免疫分枝杆菌引起的全身多发皮肤软组织感染病例,经培养、质谱鉴定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明确病原体,最终参考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通过联合抗分枝杆菌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面对罕见感染病例,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采用全面的诊断方法和应用新技术对于精准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尿液的脂阿拉伯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尿液的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AM)抗原检测方法对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为尿液LAM抗原试剂盒在中国地区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3—5月,前瞻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诊治肺部疾病患者228例[男134例,女94例,年龄20~82(44.8±16.7)岁],其中肺结核患者143例,非结核病患者8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痰标本和尿液,进行传统病原学检测和尿液LAM抗原检测,分析各检测阳性组合的筛查结果,并通过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尿液LAM试剂盒的检测敏感度为46.2%(95% CI:37.9%~54.7%),检测特异度为96.5%(95% CI:89.3%~99.1%),总体符合率为64.9%。联合应用尿液LAM抗原检测和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Xpert)两种方法检测阳性样本的检出率(60.8%,87/143)高于单独应用Xpert检测阳性样本的检出率(49.7%,7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风险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尿液LAM抗原检测结果阴性的风险随着细菌载量的降低而增加。 结论:尿液LAM抗原检测方法特异度高,与传统病原学联用可有效提高检出率。尿液LAM抗原检测法仍具有受细菌载量影响和区分非结核分枝杆菌样本能力不强等局限性,需进一步试验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乌司他丁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收住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试验组(常规治疗+乌司他丁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基线资料;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第7天的心脏超声指标[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速度/舒张早期二尖瓣环速度(E/e')、舒张早期二尖瓣环速度(e')、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速度/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峰速度(E/A)、三尖瓣反流峰速度(TRV)],心肌损伤与心功能相关指标[肌钙蛋白I(cTnI)、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炎症相关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ICU住院时间,感染控制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和28 d病死率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治疗后第7天,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e'、E/A水平显著升高;E/e'、TRV、cTnI、NTproBNP、CRP、PCT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感染控制时间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试验组的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乌司他丁可以降低脓毒症的炎症反应程度,改善心肌损伤,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减少ICU住院时间和降低患者28 d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Toll样受体4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肾组织及外周血中表达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患儿肾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集2015年10月至2018年6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INS的78例患儿肾活检组织及21例儿童正常肾组织(对照组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标本中TLR4表达水平,比较INS不同肾脏病理类型、不同临床分型中TLR4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其与24 h尿蛋白、血清清蛋白的相关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NS患儿治疗前(活动期)及治疗后(缓解期)和23例健康儿童(对照组2)外周血中TLR4表达水平,比较INS不同肾脏病理类型、不同临床分型患儿血清中TLR4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其与24 h尿蛋白、血清清蛋白的相关性;对INS患儿肾小管中TLR4的表达水平与血清TLR4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与正常肾组织TLR4水平[(0.93±0.26)%]比较,TLR4在各型INS患儿肾小球及肾间质的表达[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NG)型:(0.93±0.21)%、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型:(1.02 ± 0.25)%、膜性肾病(MN)型(1.03±0.09)%、微小病变(MCD)型(1.02±0.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741, P=0.562);而肾小管TLR4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MCD型:(82.94±4.62)%、MN型:(63.54±1.98)%、MsPGN型:(42.32±2.97)%、FSGS型:(22.60±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 929.842, P<0.01),其中MCD型INS患儿肾小管TLR4表达水平较MN型、MsPGN型、FSGS型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肾小管TLR4在临床分型为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SNS型)肾脏组织中表达最高,在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型表达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20.951, P<0.01)。2.活动期INS患儿血清TLR4表达[MsPNG型:(143.36±12.99) ng/L、FSGS型(75.94±7.29) ng/L、MN型( 210.22±14.66) ng/L、MCD型(283.93±21.58) ng/L]显著高于缓解期患儿[MsPNG型:(29.51±4.93) ng/L、FSGS型(15.66±3.78) ng/L、MN型(45.40±5.73) ng/L、MCD型(62.29±7.90) ng/L]及对照组2儿童[(0.69±0.33)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且缓解期INS患儿血清TLR4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2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86.287, P<0.01)。活动期及缓解期INS患儿血清TLR4的表达水平均以MCD型最高,其次为MN型,而FSGS型最低;血清TLR4在临床分型为SSNS型表达最高,SRNS型表达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47.438, P<0.01)。3.INS患儿肾小管中TLR4的表达水平[(62.82±20.94)%]与其活动期血清中TLR4的表达水平[(213.26±73.33) ng/L]呈正相关( r=0.852, P<0.05);INS患儿肾小管及活动期血清TLR4的表达水平均与24 h尿蛋白水平[(123.05±33.55) mg/kg]均呈正相关( r=0.401、0.427,均 P<0.05),与血清清蛋白水平[(19.54±3.55) g/L]均呈负相关( r=-0.602、-0.617,均 P<0.05)。 结论:TLR4在INS患儿肾小管及血清中表达增高,且表达水平可能与不同肾脏病理类型及临床分型有关,与疾病活动具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