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眼睑反复红斑为首诊的结缔组织病合并泪腺炎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25岁,因"右眼上睑反复红肿伴肿物生长9个月"于2020年11月24日收入青岛市市立医院眼科中心治疗。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9个月前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右眼上睑颞侧肿物,呈无痛性渐进性增大,质地中等,上睑中央皮肤反复发红、水肿、粗糙、变厚,无破溃、出血,偶伴眼干、眼涩,不伴异物感,不伴眼红、眼痛、眼涨,不伴视力下降,不伴眼前黑影飘动,不伴视物遮挡感,患者8个月前自觉肿物增大较前明显,曾于本院门诊就诊,诊断为"右眼泪腺炎",建议患者口服醋酸泼尼松片40 mg 1次/d,1个月后减量至30 mg 1次/d,未见明显好转,患者自行停药。入院后眼科检查:裸眼视力:右眼0.6,左眼1.0;矫正视力:右眼1.0(-1.00 DC×105°),左眼1.0(平光)。眼压:右眼17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6 mmHg。右眼上睑弥漫性红肿、增厚,无明显界限,无鳞屑,其下可触及肿物,质地中等,大小1.0 cm×1.5 cm,不能触及后界,无压痛,可还纳入眶,上下睑睫毛排列整齐。肝肾功能检查:碱性磷酸酶102.73 U/L(35~100 U/L)、补体C1q:234.03 mg/l(159~233 mg/l)、二氧化碳(CO 2):22.30 mmol/L(23~29 mmol/L)。抗核抗体谱、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抗O+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IgG4检测:抗SS-A抗体(++),其余结果均为阴性。眼部浅表包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右侧泪腺大小1.1 cm×0.5 cm,左侧泪腺约0.9 cm×0.5 cm,双侧泪腺回声不均,内未见明显囊实性占位,血流对比明显异常。眼眶CT显示:右侧泪腺稍饱满,右眼眼睑皮肤肿胀(见图1)。眼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增强显示:双眼上睑皮下软组织内见斑片长T1、长T2信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呈稍高信号,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图信号不低。病灶边界欠清,以右侧为著,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见图2)。胸部CT及胰腺MRI均未见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外眦成形术后眼睑瘘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35岁双眼内外眦成形术后左眼外眼角渗液半年余女性患者,在左眼距外眦角5 mm处皮肤可见瘘口,其内有透明清亮液体,临床诊断为左眼眼睑瘘。行左眼眼睑瘘口切除术,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术中切除的与瘘管相连的组织为泪腺组织。术后随访2个月未见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热敷按摩改善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的白内障术后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白内障术前进行眼睑热敷联合睑板腺按摩对白内障合并轻中度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白内障术后临床效果的改善。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就诊的50~85岁轻中度MGD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先接受3次眼睑热敷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再行白内障手术,对照组直接行白内障手术。分别记录MGD治疗前、治疗后以及白内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的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结膜染色评分、睑板腺功能评分;眼表综合分析仪(keratograph 5M)检查并记录非侵入性泪河高度(NITMH)、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TBUT)和睑板腺缺失范围(MGL);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得分进行评估。使用广义估算方程(GEE)、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独立样本 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共纳入77例(77眼),最终纳入分析68例(68眼),每组34例。实验组在MGD治疗后,睑缘形态、睑板腺排出能力、SⅠT、TBUT及OSDI评分较MGD治疗前明显好转( P<0.05);角膜点染在白内障术后1周时较治疗前增加( P=0.002),至术后1个月时恢复至治疗前水平。组间比较发现,实验组睑脂质量变化量在白内障术后各时间点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白内障术后1周时,实验组睑缘形态的变化量小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时,NITMH变化量小于对照组,而OSDI评分变化量大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症状及体征更轻;对照组在白内障术后1周时,睑缘形态及SⅠT明显变差,至术后1个月时恢复至术前水平;睑脂质量在术后1周时变差,NITMH在术后1个月时减少,二者至术后3个月时恢复至术前水平。 结论::白内障术前采用眼睑热敷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MGD,可改善术后睑板腺功能状态,缓解干眼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双侧丘脑胶质瘤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双侧丘脑胶质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外科通过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术明确病理诊断的18例双侧丘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门诊复查和电话回访的方式随访患者的后续治疗、生存状况及生存期。结果:1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5.5岁(3岁4个月至68岁),成人15例,儿童3例;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25 ∶1.00。首发症状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症状者4例,嗜睡3例,复视3例,癫痫发作3例,眼睑下垂2例,听力下降1例,肢体无力1例,流涎1例。18例患者均明确病理诊断,其中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野生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10例,IDH野生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2例,H3 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6例;13例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Ki-67标记指数为3%~20%,无一例发生IDH1和α地中海贫血伴智力低下综合征X连锁(ATRX)基因突变。18例患者术后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0个月(6周至21个月)。明确诊断后行放疗1例,替莫唑胺化疗2例,同步放化疗15例;9例肿瘤继发脑积水,其中5例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至末次随访,16例患者死亡,2例存活,16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6周至21个月)。结论:双侧丘脑胶质瘤常见于成人,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且多继发脑积水,明确诊断后可给予放化疗及脑室-腹腔分流术等综合治疗,但该病总体预后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睑板腺分析系统评估强脉冲光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的有效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应用睑板腺分析系统评估强脉冲光(IPL)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相关干眼的有效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9年7—8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干眼门诊就诊的MGD相关干眼患者37例(74眼),给予IPL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每3周治疗1次,共3次。通过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评估患者治疗前、第1次治疗后、第2次治疗后和第3次治疗后眼表疾病指数(OSDI)、非侵入泪膜破裂时间(NITBUT)、非侵入泪河高度(NITMH)、睑板腺分泌功能评分(MGYSS)、睑板腺形变系数及显影值等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探讨睑板腺形变系数和显影值与眼表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OSDI、NITBUT、MGYSS及睑板腺显影值在3次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睑板腺形变系数在第1次和第2次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第3次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NITMH在3次治疗后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从指标变化趋势上看,OSDI、NITBUT、MGYSS及睑板腺显影值于第1次治疗后持续好转,于第3次治疗后疗效最佳,而睑板腺形变系数于治疗后变化平缓,在3次治疗后才有所提升。睑板腺形变系数与OSDI呈正相关( r=0.379, P=0.01),与NITBUT呈负相关( r=-0.427, P=0.01),与NITMH( r=-0.132, P=0.538)和MGYSS无相关性;显影值与OSDI呈负相关( r=-0.904, P<0.001),与NITBUT( r=0.947, P<0.001)和MGYSS呈正相关( r=0.467, P<0.001),与NITMH无相关性。整个研究过程中未见不可逆的眼睑皮肤损伤,未见眼前节炎性反应、虹膜脱色素、眼表或眼底损伤、视力下降及高眼压等并发症。 结论::IPL联合睑板腺按摩对MGD相关干眼的治疗有效、安全。睑板腺分析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腺体分泌能力,可通过显影值等具体量化数据作为治疗效果评估的补充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骨髓造血衰竭伴躯体畸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17岁。因"间断皮肤瘀斑5年,外伤出血难止1个月"于2020年9月就诊于我院。5年前患者无明确诱因反复出现下肢皮肤瘀斑及皮下血肿,血常规:WBC 6.3×10 9/L,HGB 116 g/L,PLT 80×10 9/L。骨髓涂片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占0.380,红系占0.260,巨核细胞120个,以颗粒型巨核细胞为主,血小板少见。疑诊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未行特殊治疗。2020年8月前患者出现皮肤瘀斑及手指割伤后出血难止,血常规示WBC 5.66×10 9/L,HGB 106 g/L,PLT 37×10 9/L,凝血功能无明显异常,输注血浆后渐止血。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既往史:患者为早产儿,自幼生长发育较同龄人迟缓。有隐睾病史,4岁时行双侧隐睾下降固定术;8岁时诊断眼球震颤;频发呼吸道感染,9岁时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术中及术后无明显出血。16岁诊断少精症。头孢类抗生素过敏。家族史:父母为非近亲结婚,父亲身材矮小,身高155 cm,存在眼睑下垂、耳位低、口齿欠清。母亲身高158 cm,外表无明显异常。否认血细胞减少及出血性疾病家族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眼部疾病相关性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眼部疾病发病率高,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大,甚至致残,疾病负担重。诸多资料表明,部分眼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睡眠呼吸障碍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增加多种眼病的风险,包括青光眼、非动脉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睑松弛综合征和视网膜静脉闭塞;机制方面,主要与OSA特征性间歇低氧及睡眠片断化等所致氧化应激和缺氧性损伤、全身性炎症、交感神经张力升高和内皮功能障碍有关。OSA已成为许多眼病另一种潜在危险因素。本文系统地介绍OSA与眼部疾病相关的现有研究结果,以及两者之间的可能发病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眼睑松弛症脱垂泪腺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者泪腺组织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泪腺脱垂的可能机制。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整形科手术治疗的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患者23例(30只眼)的30份泪腺组织标本,并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库的8份正常泪腺组织(对照)标本进行对比。分别行HE染色、Verhoeff-Van-Gieson染色、相关抗原及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观察患者与对照泪腺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及相关抗原及抗体表达的差异。应用胶体金标记的免疫电镜技术在超微结构下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和MMP-9的表达及分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0例,平均发病年龄11岁(7~16岁);对照泪腺组织来自3例男性,5例女性;平均年龄15岁(10~20岁)。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患者30份泪腺组织标本中,仅2份标本HE染色表现为明显腺腔扩张,间质中脂肪细胞浸润及淋巴细胞、嗜酸细胞增多,其余标本与对照正常泪腺组织标本无明显差别或仅有轻度慢性炎性反应;30份标本Verhoeff-Van-Gieson染色均显示包被泪腺的筋膜组织结构破坏,胶原纤维变性,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患者泪腺组织中IgA表达为+++、++、+、-的标本分别为12、11、4、3份,对照标本中分别为0、0、1、7份;白细胞分化抗原CD3表达为+++、++、+、-分别为2、19、7、2份,对照标本中分别为0、0、1、7份;MMP-3表达为+++、++、+、-分别为0、0、11、19份,对照标本均为阴性;MMP-9表达为+++、++、+、-分别为14、14、0、2份,对照标本均为阴性;眼睑松弛症并发泪腺脱垂患者泪腺组织中IgA、CD3、MMP-3和MMP-9的表达均高于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3.892,-4.168,-2.005,-4.552;均 P<0.05);而IgG、IgM、CD20、补体C1抑制物的表达强度与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免疫电镜技术显示,与对照标本相比,泪腺脱垂者泪腺腺泡细胞内的酶原颗粒形状失去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酶原颗粒表面有MMP-3及MMP-9表达,腺泡细胞膜上有MMP-3表达。 结论:眼睑松驰症并发泪腺脱垂者泪腺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表现为免疫炎性反应、胶原纤维变性、筋膜组织松解断裂以及IgA、CD3 +T淋巴细胞、MMP-3和MMP-9阳性表达,眼睑松驰症并发泪腺脱垂的发病机制可能为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中华眼科杂志, 2020, 56: 205-21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大面积热烧伤患者角膜溃疡防治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大面积热烧伤患者眼睑和角膜病变的特点和不同治疗措施的效果,寻找防治重症热烧伤患者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0年至2019年收治于解放军总医院烧伤整形医学部并在眼科医学部会诊的全身Ⅲ度烧伤面积大于70%体表总面积且累及眼部的16例(32只眼)热烧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眼睑烧伤深度为深Ⅱ至Ⅳ度。对患者全身及眼部表现的特点进行分析。11例患者(22只眼)因角膜暴露接受手术治疗(其余5例治疗期间死于全身并发症),9只眼行眼睑自体全厚皮植皮术(EFTSG)联合睑裂缝合手术治疗,11只眼仅行EFTSG,2只眼因眼睑外翻较轻仅行部分睑裂缝合术未行EFTSG以保护角膜。通过眼睑闭合程度、视力、角膜情况评价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总结重症热烧伤患者角膜溃疡的最佳防治方案。结果:患者多为中青年男性,年龄(36.8±10.4)岁,热烧伤面积占体表总面积的84.0%±9.1%。75%(24/32)的患者发生角膜上皮缺损或溃疡,角膜损伤发生在伤后(35.1±15.6)D,其中18.8%(6/32)发展为角膜穿孔。接受手术治疗的22只眼中,行EFTSG联合睑裂缝合术的9只眼术后角膜溃疡修复,视功能最大限度保留;EFTSG未联合睑裂缝合术的11只眼中有8只眼术后再次发生睑外翻,其中4例出现角膜溃疡,需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在大面积热烧伤累及眼睑的患者角膜溃疡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预防角膜暴露至关重要。早期EFTSG联合睑裂缝合是预防角膜溃疡的关键。对于难治性角膜溃疡,结膜瓣或球筋膜瓣遮盖,同时进行EFTSG联合睑裂缝合手术是挽救患者视功能的有效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坏死性结节病样肉芽肿病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针对1例坏死性结节病样肉芽肿病(necrotizing sarcoid granulomatosis,NSG)病例的病情演变进行讨论。患者男,29岁,2019年4月15日因“左侧胸痛2周”就诊于北京胸科医院,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结节,CT引导肺穿刺活检病理提示慢性肉芽肿性炎,临床考虑结核病,2019年4月20日给予抗结核治疗。2019年5月20日,经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会诊,提示肺肉芽肿性疾病,需进一步结合临床,遂维持抗结核治疗。2019年7月8日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结节,较前进展,同时患者出现双侧上眼睑肿痛,2019年7月29日眼眶增强磁共振提示泪腺炎,再次病理会诊,确诊为坏死性结节病样肉芽肿病,口服泼尼松龙治疗,治疗1个月眼睑肿痛好转后患者自行停用泼尼松龙,2019年9月20日患者眼睑肿痛复发,再次口服泼尼松龙并逐渐减量维持治疗,2020年1月7日,复查胸部CT、眼眶CT较前明显好转,建议低剂量泼尼松龙维持治疗6个月,定期复查胸部C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