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中切口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病变的中长期随访结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总结正中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瞄准器引导下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腰椎单节段和两节段病变的中长期随访结果,并分析该技术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72例采用正中切口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瞄准器引导下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的腰椎单节段和两节段病变患者,并获得>5年随访且资料完整,其中男28例,女44例;年龄(51.23±10.16)岁(范围24~72岁)。病程(46.5±47.60)个月(范围8~360个月);疾病类型: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位复发8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11例、腰椎管狭窄症14例、腰椎退行性滑脱(Ⅰ度)1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3例。单节段病变55例,两节段病变17例。病变部位:L 3,4 2例,L 4,5 43例,L 5S 1 10例,L 3,4及L 4,5 11例,L 4,5及L 5S 1 6例。均采用正中切口显露、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瞄准器引导下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观察其5年或以上随访结果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术中未出现硬脊膜损伤和脑脊液漏,出现椎弓根入点处骨折3例、终板损伤4例;切口皮肤无坏死、无感染。神经根损伤1例,考虑为椎弓根螺钉位置不正确顶压所致,予螺钉调整术。获得(81.52±12.34)个月(范围60~108个月)的随访,未发现有症状的深静脉栓塞。随访过程中出现融合器沉降17例23个节段。术后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均获得较好的恢复,但在随访中出现明显的丢失。所有节段均获得椎间融合,融合率为100%。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椎间融合器无移位。出现邻近节段退变4例。腰痛VA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5.45±0.87)分至末次随访时的平均(0.72±0.54)分,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658, P<0.05)。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12.77±2.57)分提高到最后随访时的平均(27.1±1.68)分,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131, P<0.05)。 结论:正中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瞄准器引导下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腰椎单节段或两节段病变,既有操作的便利性、快捷性、安全性,亦有生物力学方面的优势,且中长期随访结果良好、邻近节段退变率低、无严重并发症或永久性损害,可作为部分腰椎病变固定融合的较好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激光照射后右眼视力下降伴视物中心暗点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男,12岁。因激光照射后右眼视力下降伴视物中心暗点5 d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全身疾病,否认屈光不正。追问病史,患者5 d前被玩具枪激光瞄准器(红色激光)经镜面反射后照射右眼,即刻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3 d前自觉右眼视力下降伴视物中心暗点,于外院诊断"右眼黄斑光损伤",予醋酸泼尼松龙30 mg (3次/d)口服,未见明显好转,遂就诊于我院。追问详细受伤过程,家长提供该玩具枪激光器额定功率为5 mW。眼科检查:右眼、左眼视力分别为0.5、1.5;右眼、左眼眼压均为16 mm Hg (1 mm Hg=0.133 kPa)。双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眼底检查,右眼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右眼神经视网膜内层囊腔,外层断裂(图1A)。左眼眼底及OCT检查均无异常。诊断:右眼黄斑光损伤。建议糖皮质激素减量至20 mg (3次/d)口服,3 d后停药。2周后复诊,右眼视力0.8;眼压17 mm Hg;眼前节及眼底均无异常;OCT检查,右眼神经视网膜内层囊腔明显消退,外层断裂逐渐恢复(图1B)。6周后复诊,右眼视力1.0;眼压16 mm Hg;眼前节及眼底均无异常;OCT表现无明显变化(图1C)。3个月后复诊,右眼视力1.0;眼压16 mm Hg;OCT检查,外层视网膜无明显信号缺失(图1D),建议观察,不适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三种远端锁定置入比较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对比采用常规机械式瞄准器、2枚斯氏针透视技术及国产可视化电磁导航系统置入股骨髓内针远端锁钉的手术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7月采用交锁髓内针内固定治疗的45例成人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将患者分为常规组(机械式瞄准器)、导针组(2枚斯氏针透视技术)及导航组(可视化电磁导航).每组15例.比较三组手术效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常规组、导针组和导航组的手术时间为[(150.5±39.5)min vs(118.3±31.4)min vs(113.3±29.5)min,P=0.008],远端切口 总长度[(5.2±0.3)cm vs(4.0±0.3)cm vs(4.1±0.2)cm,P<0.001],远端锁钉时间[(39.3±12.3)min vs(32.1±7.7)min vs(30.1±6.1)min,P=0.020],远端锁钉透视次数[(8.1±2.6)次 vs(10.3±2.4)次 vs(4.3±1.0)次,P<0.001],远侧孔一次成功率(66.7%vs 80.0%vs 100%,P=0.042).术后1周常规组、导针组和导航组的VAS评分为[(4.8±0.7)vs(3.7±0.7)vs(3.5±0.6),P<0.001],末次随访时,三组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常规机械式瞄准器,2枚斯氏针技术和国产可视化电磁导航系统均可提升手术效能,缩短远端螺钉置入时间和整体手术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激光照射后右眼视力下降伴视物中心暗点1例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患者男,12岁.因激光照射后右眼视力下降伴视物中心暗点5 d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全身疾病,否认屈光不正.追问病史,患者5 d前被玩具枪激光瞄准器(红色激光)经镜面反射后照射右眼,即刻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3d前自觉右眼视力下降伴视物中心暗点,于外院诊断"右眼黄斑光损伤",予醋酸泼尼松龙30 mg(3次/d)口服,未见明显好转,遂就诊于我院.追问详细受伤过程,家长提供该玩具枪激光器额定功率为5 mW.眼科检查:右眼、左眼视力分别为0.5、1.5;右眼、左眼眼压均为16 mm Hg(1 mm Hg=0.133 kPa).双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眼底检查,右眼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右眼神经视网膜内层囊腔,外层断裂(图1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前后方向髂骶螺钉在3D打印骨盆模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采用正常成人骨盆的CT扫描数据3D打印骨盆模型,探讨前后方向髂骶螺钉的置入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40具正常成人骨盆3D打印模型,在骨盆模型正面一侧选择3个前入针点,A1为髋臼后缘线和髋臼上缘线的交点,A2为A1水平向后2 cm,A3为A1垂直向下2 cm;骨盆背面同侧选择2个后入针点,S1为L5神经根管与S1骶后孔连线的中点,S2为S1与S2骶后孔连线的中点.在瞄准器控制下钻孔,并测量A1-S1和A1-S2钉道长度,然后置入直径7.3 mm螺钉.在骨盆模型的左侧比较A1-S1和A2-S1钉道长度,在右侧比较A1-S2和A3-S2钉道长度.结果 所有置入的螺钉均未穿破钉道壁.A1-S2钉道长度大于A1-S1钉道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钉道长度大于女性钉道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S1钉道长度大于A2-S1钉道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S2钉道长度与A3-S2钉道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臼上缘线与后缘线的交点可作为前后方向髂骶螺钉最佳前入针点,越偏后,钉道越短,而偏下对钉道长度无明显影响;在前后方向骶髂螺钉通道置入1枚直径为7.3 mm螺钉固定安全、可行,该通道可作为经典骶髂螺钉通道的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自行研制的瞄准器在上胸椎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瞄准器引导下上胸椎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52例(共70个椎体)采用T1 ~T4椎体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患者资料,根据有无使用自行研制的瞄准器分为瞄准器组(36个椎体)和非瞄准器组(34个椎体),比较两组患者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型臂X线机照射次数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8~36个月(平均22.3个月)随访.瞄准器组与非瞄准器组相比,手术时间短[(16.5±3.2) min vs.(26.5±3.7) min]、术中出血量少[(2.8±1.3) mL vs.(6.3±1.7) mL]、术中C型臂X线机照射次数少[(5.6±3.3)次vs.(9.4±3.1)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3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瞄准器引导下的上胸椎PVP或PKP手术操作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C型臂X线机照射次数少等优点,适用于各种椎体成形术的操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种入路联合固定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并发症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正中入路小切口与通道下经肌间隙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并发症.方法 采用传统正中入路小切口单侧椎弓根螺钉+瞄准器引导下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小切口组)治疗16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通道下经肌间隙入路下同样的联合固定融合技术(通道组)治疗11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对两组早期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小切口组和通道组并发症病例数分别为22例(13.25%)、37例(3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发生任意并发症、仅发生次要并发症、切口愈合问题及其他并发症4项中,通道组发生率均高于小切口组(P<0.05).结论 应用单侧椎弓根螺钉+经皮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通道组明显高于小切口组,主要发生神经损伤及切口皮肤问题.通道下手术存在明显的学习曲线,应选择合适病例,严谨操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难复性股骨转子骨折术中的一种复位技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骨膜剥离器经螺旋刀片切口联合侧向瞄准器支架撬拨法治疗伴有骨折近端上翘的难复性股骨转子骨折的效果、复位技巧和原理.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以骨膜剥离器经螺旋刀片切口联合侧向瞄准器支架撬拨法治疗伴有骨折近端上翘的难复性股骨转子骨折的患者26例,男9例,女17例;年龄63~85 (76.3±8.4)岁;根据AO/OTA分型,A1.3型5例,A2.1型6例,A2.2型7例,A2.3型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观察记录手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进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26例均获随访,时间7~26(17.4±4.7)个月;手术中出血量50~100(80.0±9.6) ml.骨折愈合时间9~15(12.4±3.5)周.末次随访Harris评价结果:优23例,良2例,可1例.结论:运用骨膜剥离器经螺旋刀片切口联合侧向瞄准器支架撬拔法在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骨折中,复位效果确切,手术时明显缩短,不用辅助小切口,临床效果好,复位技巧简便实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股骨近端开髓定位器的研制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研制了一种可以快速准确的在髓内钉手术中进行股骨近端开髓定位的定位器.该结构采用具有瞄准器和固定爪的定位装置实现微创操作下的开髓定位,通过开髓器的准确定位实现股骨髓内钉手术过程中股骨近端开髓的定位.定位装置中,通过瞄准手柄、瞄准器、固定爪、圆形套筒的有效整合,可以在微创的前提下改善定位效率、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有效减少术者及患者在手术过程中X射线暴露.该结构相较于传统手术中依赖医师经验与手感的操作,可确保微创髓内钉手术开髓的安全性,提高手术的精确度,避免增加患者手术副损伤,同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率高等优点,临床应用取得满意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单袢纽扣钢板技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34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改良单袢纽扣钢板技术用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4例RockwoodⅢ型及以上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基于自主设计的专用瞄准器的改良单袢纽扣钢板技术进行治疗,计算患者的手术时间、锁骨下方至喙突上方距离(复位丢失量)以及肩关节Constant评分.结果:34例患者均获得满意复位,平均手术时间为(51.72±6.44) min;术前Constant评分为(59.05±4.74)分,术后6个月Constant评分为(91.45±3.63)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复位丢失量为(7.04±1.26)mm,术后6个月复位丢失量为(8.32±1.42)mm,平均复位丢失量为(1.57±0.54)mm.结论:改良单绊纽扣钢板技术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时疗效好,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步骤简化、操作更简便等优势,是治疗RockwoodⅢ型及以上肩锁关节脱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