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焦虑水平舰艇士兵的知觉警觉和脑电α波的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不同焦虑水平舰艇兵知觉警觉和脑电α波,为焦虑情绪早期心理干预方法研究探索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进行评定,将焦虑因子分>2.5分的舰艇兵纳入初选对象,通过交谈法与观察法进一步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测评,HAMA得分超过14分,焦虑症状持续表现2~3个月者,在排除躯体疾病,确定处于焦虑状态的舰艇兵42人设为研究组;HAMA得分小于14分,无知觉歪曲、紧张、恐惧害怕症状,确定焦虑状态的舰艇兵30人设为对照组。对2组人员进行脑电α波、脑缺氧状态、脑疲劳等脑功能分析,并对全部结果进行比较。结果:SCL-90躯体化和精神病性因子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总分、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及饮食睡眠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精神焦虑、躯体焦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组脑电α波各频平均值比较,α波11、12 Hz高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8、9、10 Hz波段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α波背景主频、缺氧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主次频差值、熵值、总谱系、疲劳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不同焦虑水平舰艇兵焦虑知觉警觉敏感性不同,焦虑知觉警觉敏感性增高时本体感觉更明显,脑电α波高频率是α波背景主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关注与阐释疗法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父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知觉压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关注与阐释疗法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患儿父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知觉压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手术的96例DDH患儿父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DDH术后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8周的关注与阐释疗法。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平民版(PCL-C)和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儿父母高警觉性、回避/麻木、反复重现体验等维度得分及PCL-C总分分别为(8.47 ± 2.30)、(10.67 ± 2.67)、(7.49 ± 2.63)、(26.62 ± 4.10)分;失控感、紧张感得分及CPSS总分分别为(11.71 ± 2.21)、(11.27 ± 2.95)、(22.98 ± 3.77)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45 ± 2.33)、(12.39 ± 2.43)、(8.93 ± 2.79)、(30.77 ± 5.30)分和(12.86 ± 3.05)、(13.09 ± 3.46)、(25.95 ± 4.5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013~4.135, P<0.05)。 结论:关注与阐释疗法能有效降低DDH患儿父母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减轻知觉压力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知觉压力、情绪调节与创伤应激障碍症状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知觉压力、情绪调节与创伤应激障碍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 年 5 月~2022 年 3 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进行诊断并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10 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志愿者110 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知觉压力量表、情绪调节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问卷中文平民版问卷评分之间的差异,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知觉压力、情绪调节与创伤应激障碍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再体验、回避、高警觉、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7、5.464、4.795、11.960,P<0.05);观察组患者的知觉压力量表(PSS-4)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63,P=0.000);观察组患者的认知重评、表达抑制以及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0、3.738、7.798,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患者的再体验、回避、高警觉、总分与PSS-4 呈现正相关;与表达抑制、认知重评以及总分呈现负相关.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知觉压力、情绪调节与创伤应激障碍症状呈现显著的相关性,建议临床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干预过程中,及时通过对患者的情绪调适,提升患者的康复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超高频电磁辐射对作业工人感知觉影响的配对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超高频电磁辐射接触工人感知觉功能受到的影响.方法 整群抽样选取广东省深圳市2家鞋厂中超高频电磁辐射接触工人,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配比的方式选取对照组,共计81对研究对象.对接触组工作环境中的超高频电磁辐射电场强度进行检测,使用第3代神经行为测试评价系统(NES-C3)测量2组成员的视感知-警觉性、注意力以及反应的协调能力和短时听记忆-数字记忆能力2项感知觉功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接触组的个体接触强度为25.6~231.8 V/m,超标率为100%.注意调转项目中,接触组的准确判断平均耗时[(3.8±0.8)s]较对照组[(3.6±0.7)s]延长(P<0.05),接触组神经行为功能指数(NAI)(1.0±0.3)较对照组(1.1±0.2)降低(P<0.05).听数据广度项目中,接触组和对照组的得分和NAI基本接近(P>0.05).结论 高强度超高频电磁辐射可能对作业工人视感知-警觉、注意力以及反应的协调能力造成损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睡眠剥夺认知功能损伤发生的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机体健康运转的重要组成因素,以睡眠不足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慢性睡眠疾病可统称为睡眠剥夺(SD),在来源上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作为近年来高发的疾病类型之一,SD已愈发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SD可对认知行为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清醒程度降低、警觉性下降及注意力不集中;感官知觉能力低下;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等,涉及到对人体多个系统功能的影响,并与多种疾病发生有密切关联,可能会给患者甚至其亲友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困扰.SD引起的认知功能损伤现象已在临床测试与多种动物行为学实验中得到了充分验证,主要涉及到突触可塑性改变、内质网应激加强、昼夜节律紊乱、能量代谢失衡等病理损伤机制.针对SD的西医药物治疗多具有副作用大、成瘾性强等负面因素,但中医药干预着眼整体观念,效用持久,效果显著,且副作用轻微,在临床上改善睡眠障碍的并发症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本文通过综述SD研究现状与分类,其导致认知功能损伤的病理机制相关在分子层面的探索方向与成果,近5年来中药复方、针灸等中医药干预疗法及运动、五音等辅助疗法的治疗效果与经验,以期进一步总结阐明SD与认知行为间的互作影响机制,为研究SD疾病的相关病理机制及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关注与阐释疗法对重症脑梗死患者家属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知觉压力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关注与阐释疗法对重症脑梗死患者家属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知觉压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于该院就诊的重症脑梗死患者的家属7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研究组给予关注与阐释疗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前后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希望水平、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调查,护理结束后,进行满意度调查,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PCL-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反复重现体验、回避/麻木、高警觉性、总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CP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紧张感、失控感、总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希望水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积极态度、行为态度、亲密关系、总分评分高出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Q O 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注与阐释疗法能够有效减轻重症脑梗死患者家属创伤后应激反应,并降低其知觉压力,提升家属希望水平,家属满意度更高,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