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石山苣苔属植物1新记录种
编辑人员丨2024/7/6
通过野外调查、资料查阅及馆藏标本比对,确定了四川维管植物1个属——苦苣苔科(Gesneriaceae)石山苣苔属(Petrocodon Hance)及其新记录种——重庆石山苣苔(P.chongqingensis F.Wen,B.Pan&L.Y.Su).文中描述该新记录种的详细形态、主要识别特征与彩色图版,凭证标本存放于广西植物标本馆(IBK),并评估了其IUCN濒危等级评估和保护现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广西野生维管植物名录
编辑人员丨2023/8/19
为全面了解广西野生维管植物资源的现状并为开展相应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提供基础资料,本文基于作者2023年即将出版的《广西植物物种编目及红色名录》一书数据,形成了最新的广西野生维管植物名录.结果显示:广西野生维管植物共计262科1,793属8,221种57亚种460变种1变型,其中,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共有36科118属699种3亚种13变种1变型,裸子植物7科21属60种5变种,被子植物219科1,654属7,462种54亚种442变种.广西分布的喀斯特专性植物共计129科385属1,209种2亚种49变种,占广西野生维管植物物种总数的14.42%;喀斯特专性植物中,物种数排名前10位的科分别为苦苣苔科、天门冬科、兰科、茜草科、荨麻科、秋海棠科、爵床科、报春花科、樟科、大戟科;排名前10位的属分别为报春苣苔属(Primulina)、秋海棠属(Begonia)、蜘蛛抱蛋属(Aspidistra)、楼梯草属(Elatostema)、螺序草属(Spiradiclis)、耳蕨属(Polystichum)、石山苣苔属(Petrocodon)、珍珠菜属(Lysimachia)、马蓝属(Strobilanthes)、蛛毛苣苔属(Paraboea).仅见于广西分布的维管植物特有属已知有4属:头序冷水花属(Metapilea)、异裂菊属(Heteroplexis)、异片苣苔属(Allostigma)和圆果苣苔属(Gyrogyne);特有种901种3亚种61变种,占广西野生维管植物物种总数的11.04%.广西共有349种维管植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约占全国重点保护野生维管植物总数的33.46%.本名录的动态更新是对广西野生维管植物阶段性的汇总和归纳,但目前仍有253种存疑种类,这些种类为今后进一步完善广西野生维管植物的编目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在此,本文呼吁相关植物学者对广西野生维管植物多样性开展更为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云南东南部石山苣苔属一新种——细管石山苣苔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最近被重新界定的广义石山苣苔属(Petrocodon Hance)是苦苣苔科(Gesneriaceae)一个中等大小的属,我国目前已知的有34种1变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南至西南石灰岩地区.该文报道了于云南东南部马关县发现的该属一新种——细管石山苣苔(Petrocodon tenuitubus W.H.Chen,F.Wen&Y.M.Shui).该新种在形态上与陆氏细筒苣苔(P.lui)、细筒苣苔(P.hispidus)和长檐苣苔(P.jasminiflorus)相似,但其线形或披针形的苞片和小苞片均为3枚,花冠筒细小且弯曲,盘形柱头1,很容易区别于陆氏细筒苣苔和细筒苣苔;而其叶片卵形至圆形,花冠裂片卵形而尖端钝以及退化雄蕊3,则显著区别于长檐苣苔.该新种的发现对推进我国石灰岩地区苦苣苔科植物资源的发掘具有一定意义.主模式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KUN),等模式标本存放于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K).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苦苣苔科石山苣苔属一新种——重庆石山苣苔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该文报道了产自我国重庆市苦苣苔科植物一新种——重庆石山苣苔(Petrocodon chongqingensis F.Wen,B.Pan&L.Y.Su).此新种(重庆石山苣苔)在形态上与其近缘种(湖南石山苣苔)(P.hunanensis X.L.Yu&Ming Li)相似,二者的区别在于此新种无明显延长的根状茎、叶柄密被白色长柔毛,叶片两面均密被长柔毛和短柔毛、苞片互生,线形至披针形,1.3~ 1.5 mm×ca 0.4 mm、花冠紫红色至紫色,长3~5 cm、子房长约2 cm,无柄.根据IUCN物种红色保护名录濒危等级的评定标准,此新种的保护等级被暂定为易危Vulnerable(VU).对此新种的种子和花粉及其近缘种(湖南石山苣苔)的种子微观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表明:二者种子均为瘦长形,此新种的种子表面具圆形、长圆形及不规则小穴状纹饰和不规则突起,穴内有次级微突起,而其近缘种种子表面纹饰呈网状结构,网格为方形、长方形或少数规则形,网格内具次级不规则形突起;此新种的花粉为长球形,极面观为近圆形,赤道观为椭圆形,细网状纹饰,网脊上具有小颗粒状突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石山苣苔属四种(含一变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倍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石山苣苔属(苦苣苔科)约41种,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石灰岩地区.到目前为止,仅其中四种的染色体数目被研究和报道,其余绝大多数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和倍性尚不清楚,染色体数目和倍性在该属及其姐妹属报春苣苔属中的演变历史及其对两属物种多样性分化的影响亦不清楚.该文以叶片水培生根法获取的四种(含一变种)石山苣苔属植物[即石山苣苔原变种(Petrocodon dealbatus var.dealbatus)、齿缘石山苣苔(Petrocodon dealbatus var.denticulatus)、弄岗石山苣苔(Petrocodon longangensis)、石山苣苔未定名种(Petro-codon sp.)]的根尖细胞为材料开展染色体实验,探索了多种不同的实验条件对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并获取染色体数目,在石山苣苔属和报春苣苔属的系统树上追踪了染色体数目和倍性的演变历史,同时探讨染色体数目尤其是倍性变化是否对两属物种多样性分化存在影响.结果表明:(1)长度为1~1.5 cm的根尖,0.002 mol·L-18-羟基喹啉溶液预处理5 h,解离4 min为较适宜的染色体制备条件.(2)四种(含一变种)石山苣苔属植物染色体数目一致,均为二倍体(2n=2x=36).(3)两属之间及两属各自的最近共同祖先染色体数目尚不能确定,除个别物种染色体条数或倍性有变化以外,其余已知染色体数目的物种均为2n=2x=36,在两属中高度一致,石山苣苔属与报春苣苔属物种多样性分化尤其两属物种多样性巨大差异与染色体数目和基因组倍性变化无关.综上结果为石山苣苔属植物及其近缘类群染色体制备提供了参考,也为进一步对该类群的分类、系统演化和物种形成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启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世纬苣苔模式产地的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世纬苣苔是中国特有珍稀植物,但在《中国植物志》记载的模式产地贵州省"平伐"从未找到过该植物.模式产地考证信息的缺失,会在世纬苣苔的鉴定和相关科学研究中产生一定的混乱.作者从产地记载、标本形态、分子证据三个方面进行了考证,确认了世纬苣苔模式产地是贵州省"平坝"(安顺市),而《中国植物志》所记载的模式产地是对模式标本原始记录的错误翻译.考证结果提供了正确的模式产地,使世纬苣苔的鉴定、保护、研究具有了切实可靠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贵州省野生苦苣苔科物种多样性与地理分布
编辑人员丨2023/8/5
该研究在建立贵州省野生苦苣苔科植物名录和地理分布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其物种多样性及地理分布格局进行研究.通过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查,从物种组成、特有性、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相似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采用筛除算法确定贵州苦苣苔科植物分布的热点地区.结果表明:(1)贵州省苦苣苔科植物共计2族8亚族28属153种(含种下等级),分布在75个县级行政区,有128/45个中国/贵州特有种,垂直分布以900~1300 m海拔段最为丰富.(2)通过计算省级相似性系数,发现贵州与广西的相似程度最高,最后筛选得到10个热点县,共代表了75%的苦苣苔科植物.(3)贵州省为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山地,苦苣苔科植物种类丰富,尤其是广义马铃苣苔属、广义报春苣苔属、广义石山苣苔属和蛛毛苣苔属等,有着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区域特有性.该研究可以为贵州省苦苣苔科植物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石山苣苔属的潜在适生区特征及其环境驱动变量
编辑人员丨2023/8/5
石山苣苔属(Petrocodon Hance)是著名的观赏花卉之一,但气候动荡和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使其绝大部分被评估为极危(CR),至少也是易危(VU)以上.为重建末次间冰期以来石山苣苔属潜在适生区的时空变化,探讨适生区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关系,为石山苣苔属的起源、地理分化研究和中国特有种质资源保护、园林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指导,该研究结合 120 个分布记录和 17 个环境变量,应用优化的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技术(ArcGIS)对石山苣苔属在中国及中南半岛的适生区及其分布格局进行模拟,并基于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冗余分析和蒙特卡洛检验评估影响石山苣苔属当前地理分布的主导变量.结果表明:(1)优化的MaxEnt模型的预测精度高,AUC值大于 0.96;石山苣苔属当前适生区从中国西南部连续分布至越南北部,零散分布于中国中部和南部、块状分布于缅甸北部,其中以中国云贵高原南部为最佳适生区.(2)制约石山苣苔属当前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变量为最干月降雨量(bio14)、最热季度平均降雨量(bio18)、最湿季降雨量(bio16)、温度变化方差(bio4)、最冷月最低温度(bio6)、海拔(alt).(3)在气候变化情景下,石山苣苔属适宜生境的扩张和收缩区位于当前潜在分布区的北部和东北部,是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区.末次间冰期,石山苣苔属适生区大规模扩张,但末次盛冰期干冷的环境中几乎没有石山苣苔属适生区.之后,石山苣苔属的适宜生境向高纬度急速增加,而低纬度的适宜生境减少.(4)石山苣苔属适生区的质心从广西永福县(110.10° E、24.69° N)向北迁移至湖南城步县(110.29° E、26.05° N).综上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对石山苣苔属潜在分布区具有一定积极影响,但是极度的增温会造成石山苣苔属的适宜生境缩减、生态位变窄,而具有成熟喀斯特地貌优势的中国西南部至越南北部可能是其避难的主要场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