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候变化对野蔷薇全球分布影响的模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野蔷薇原产于东亚,是现代月季的原始亲本之一,也是重要的月季种质资源和砧木.由于抗性强和长势旺,野蔷薇在北美洲等引种地已成为入侵物种.为探究野蔷薇适生区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本研究基于1246条分布记录和9个生物气候变量,使用优化后的MaxEnt模型预测了野蔷薇的潜在地理分布.结果表明:最冷季平均温、最冷月最低温、最暖季降水量、等温性是影响野蔷薇潜在地理分布的重要生物气候变量.在当前气候条件下,野蔷薇的自然分布区域主要位于黄土高原以东及以南的平原和丘陵地区.全新世中期分布格局与当前相似,但高适生区主要位于华北平原南部、四川盆地及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部分地区.而在末次间冰期,适生区总体向南收缩,同时高适生区面积明显扩大,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和东南丘陵等地.除自然分布在东亚地区外,由于引种,野蔷薇的全球分布已扩展至欧洲大部分地区及北美洲中东部.2041-2060和2081-2100年间,野蔷薇的分布面积在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SSP2-4.5和SSP5-8.5)的3种升温情境下均会扩大,其平均分布中心(质心)将呈现出向高纬度地区偏移的趋势,表明野蔷薇的分布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野蔷薇分布面积的扩大.上述结果对于理解野蔷薇的生态适应性及预测其未来分布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引种该物种后需采取的监测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嫁接方式对低温胁迫下甜瓜幼苗光合特性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不同嫁接方式缓解甜瓜幼苗低温伤害的生理机制,为选取适宜嫁接方式以提高甜瓜低温抗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个厚皮甜瓜品种和1个薄皮甜瓜品种为接穗,'白籽南瓜'为砧木,并以甜瓜自根苗为对照,考察3类嫁接苗(双根嫁接、靠接、贴接)在15 ℃/10 ℃低温处理前、中、后期(复温)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细胞膜透性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特征.[结果](1)各甜瓜品种各类嫁接苗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在低温处理下均显著降低,在复温后均比低温处理有所上升,并以贴接苗下降幅度最小,上升幅度最大;(2)各甜瓜品种各类嫁接苗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含量及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在低温处理下均显著升高,在复温处理后均比低温处理有所下降,并以贴接苗上升幅度最小,下降幅度最大;(3)各甜瓜品种各类嫁接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低温处理下均显著提高,在复温处理后均比低温处理显著升高,并均以贴接苗上升幅度最为显著.[结论]3种嫁接方式均可显著增强低温胁迫和复温后甜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有效降低活性氧积累,维持光合能力,提高低温耐受性,并均以贴接方式表现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药辛夷及其近缘种的DNA条形码分子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4/1/6
目的 应用DNA条形码技术对中药辛夷及其近缘种进行分子鉴定,建立快速、准确、便捷的辛夷药材鉴定方法.方法 提取 21 份辛夷药材基原植物及其近缘种基因组DNA,扩增ITS、ITS2、psbA-trnH、matK和rbcL基因序列并进行双向测序;运用MEGA7.0 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基于Kimura-2-Parameter(K2P)模型计算种内、种间的遗传距离以评估Barcoding gap,构建邻接(NJ)系统发育树反应鉴定结果.结果 5 个引物序列中,psbA-trnH和matK序列的 2 个引物能正常扩增目的基因,测序成功率均大于98%,rbcL测序成功率较低,只有38.1%;其中matK具有最多的变异位点,psbA-trnH较matK和rbcL的Barcoding gap明显;NJ系统发育树显示,psbA-trnH+matK组合条形码序列能够准确鉴别 9 个品种,将辛夷药材及其近缘种很好地区分,并首次将其应用到玉兰嫁接砧木品种的分子鉴定.结论 应用psbA-trnH+matK的序列组合能够实现辛夷药材的准确鉴定,并且可以应用于玉兰嫁接砧木品种的快速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两种砧木楸树嫁接苗生长差异及转录组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23
嫁接是楸树(Catalpa bungei)良种扩繁的主要途径.为探讨以梓树和滇楸为砧木的两种'苏楸 1 号'良种当年生嫁接苗生长差异,比较了二者的嫁接成活率、新梢长度、新梢粗度、接穗粗度/砧木粗度、叶面积等,以筛选较佳砧木,并通过高通量测序平台对两种嫁接苗叶片和顶芽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初步筛选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以梓树为砧木的嫁接成活率和嫁接苗各生长量均显著高于以滇楸为砧木的嫁接苗;转录组测序筛选出两个组合叶片和顶芽差异表达基因共计 559 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 192 个,下调表达基因 367 个;GO富集分析表明 559 个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代谢过程、细胞过程、细胞器、结合和催化活性等功能类别;KEGG富集分析表明叶片中 213 个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 66 条代谢途径,顶芽中 137 个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 45 条代谢途径;初步筛选出的Unigene0040270、Unigene0006320、Unigene0036149 和Unigene0007805 等 4 个差异表达基因的RT-qPCR趋势与转录组数据一致.本研究结果发现两种嫁接苗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梓树为砧木的嫁接苗各生长参数更好,同时在转录组角度上对其差异进行了初步解析,为楸树嫁接分子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苹果MdMAP70-1克隆及异源过表达番茄的抗旱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16
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与微管的动态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微管蛋白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微管结合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s,MAPs)进行调控.MAP70-1 是一种微管结合蛋白,为了揭示MAP70-1 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该研究以苹果砧木M26 为材料,采用PCR 方法,克隆MdMAP70-1基因(登录号XM_008390949),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叶盘法转化'黄珍珠'番茄,并进行抗旱性分析.结果显示:(1)成功克隆得到苹果MdMAP70-1,其开放阅读框(ORF)为1 860 bp,编码619 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68.77 kD,等电点8.64;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苹果MdMAP70-1 具有MAP70 家族蛋白的保守结构域,与葡萄VvMAP70-1 蛋白(Vitis vinifera VIT_201s0011g05790)的亲缘关系较近.(2)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野生型番茄,经抗性筛选获得12株阳性植株,PCR检测获得分别含有目的条带(1 860 bp 和680 bp)的8个过表达株系,证明Md MAP70-1 基因已转入番茄中;qRT-PCR检测并选择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的3 个转基因番茄株系OE-1、OE-2 和OE-3.(3)T3代转基因番茄干旱胁迫抗性分析表明,干旱胁迫0d和5 d,过表达番茄株系叶片的相对含水量(RWC)、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与野生型(WT)对照无差异;胁迫10 d和15 d时,过表达Md MAP70-1 转基因番茄植株的RWC、Pro含量、SP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WT,而相对电导率(REC)和MDA含量较WT降低.研究表明,番茄中过表达苹果Md MAP70-1 基因能够提高番茄体内RWC、Pro、SP含量以及SOD、POD和CAT活性,并降低REC和MDA含量,增强番茄的抗旱性;该研究结果为利用MdMA P70-1基因提高植株的耐旱性研究以及微管结合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葡萄种间杂交砧木育种F1代植株耐盐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耐盐性较强的砧木1103P为对照品种,对左山一xSO4杂种砧木F1代的6个株系(A15、A17、A34、A35、A38和A48)及左山一x101-1杂种F1代2个株系(B24和B26)的一年生盆栽扦插苗进行100 mmol.L-1 NaCl胁迫处理,以各自无盐胁迫为对照处理.20天后,根据表型计算盐害指数,测定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生长量指标;以各项生长指标的耐盐系数为耐盐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葡萄株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A34和A35植株无盐害症状,盐害级数为0;A15和A17植株有少部分叶片边缘焦枯,盐害级数为1.盐胁迫大幅度降低了1103P和B26等株系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新梢生长量和生物量;而A15、A17、A34和A35植株的各项指标降低幅度较小.将生物量等12个单项指标转换成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发现A34、A35、A15和A17植株的耐盐性较强,A38、A48和B24植株的耐盐性中等,1103P和B26植株的耐盐性较弱,与盐害分级结果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川滇柳与青杨属间嫁接幼苗对氮素缺乏的生理响应
编辑人员丨2023/8/6
同为杨柳科的柳属和杨属植物对氮素缺乏的形态和生理响应不同.本文通过川滇柳和青杨远缘嫁接,研究不同嫁接组合幼苗在氮缺乏条件下的成活率、生长状况、生物量累积与分配、气体交换参数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差异响应,分析杨柳科植物远缘嫁接的可行性及嫁接对植物抗缺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川滇柳和青杨远缘嫁接的亲和性较好,川滇柳/青杨(S/P)和青杨/川滇柳(P/S)嫁接组合的成活率分别为74%和96%;缺氮显著降低了所有嫁接组合幼苗的成活率,其中S/P幼苗的成活率降低最明显,仅为53.3%,而P/S幼苗的成活率为86.7%.无论对照还是缺氮条件下,青杨做接穗的嫁接组合(P/P和P/S)的株高、基茎、生物量积累、净光合速率均大于川滇柳做接穗的嫁接组合(S/S和S/P);缺氮显著减少了所有嫁接组合的生长、生物量及净光合速率.川滇柳做砧木的嫁接组合(S/S和P/S)的根冠比显著高于青杨做砧木的嫁接组合(S/P和P/P),表明川滇柳可将更多的光合产物分配到地下部分,而青杨则将更多的光合产物投入到地上部分.各嫁接组合根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受缺氮胁迫最明显,除S/P嫁接组合外,P/P、S/S和P/S根中的淀粉、果糖、蔗糖和可溶性总糖浓度均显著升高,且表现为P/P和P/S显著高于S/S和S/P.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苹果抗寒半矮化砧木‘54-118’的组织培养及其离体叶片不定梢再生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以苹果抗寒半矮化砧木‘54-118’为试材,研究基本培养基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无菌苗增殖和生根的影响;并以无菌苗离体叶片为外植体,研究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及碳源对叶片不定梢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菌苗的适宜增殖培养基为QL+1 mg·L-1 6-BA+0.3 mg·L-1 IBA+30 g·L-1蔗糖,增殖系数为5.1.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4MS+0.5 mg·L-1IBA+20 g·L-1蔗糖,生根率为77.9%,平均每株根数为3.5.离体叶片不定梢再生的最佳培养基为改良MS (NM)+3 mg·L-16-BA+0.3 mg·L-1IBA+30 g·L-1D-山梨醇,再生率为85.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碱性盐胁迫对葡萄杂交砧木荧光特性、叶黄素循环与抗氰呼吸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葡萄‘左山一’(Vitis amurensis)与‘SO4’(V.berlandieri×V.riparia)杂交后代中耐碱性盐强的A15、A17与引进砧木中耐碱性盐能力较强的‘1103P’(V.rupestris×V.berlandieri)为试材,探讨耐碱性盐能力较强的葡萄砧木的荧光特性及光保护机制.将组培苗炼苗7周后每天浇灌100 mmol·L-1 NaHCO3 (pH 8.62),测定叶片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叶绿素荧光、叶黄素循环及抗氰呼吸速率.NaHCO3处理8 d后,各株系的叶片电导率与丙二醛(MDA)含量均有大幅升高;A15、A17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 /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的降低幅度均小于‘1103P’,且调节性能量耗散(YNPQ)上升幅度较大,说明NaHCO3胁迫下A15、A17的电子传递活性与光抑制程度受影响较小.在NaHCO3处理下A15、A17和‘l103P’的叶黄素循环(A+Z)/(A+Z+V)分别比对照提高46.3%、37.0%、28.0%,A15、A17的抗氰呼吸速率在NaHCO3处理下分别比对照提高141.5%、95.8%,‘1103P’则比对照提高63.0%.A15、A17通过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与增加抗氰呼吸速率来减轻光抑制以提高其耐碱性盐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7个柿品种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检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研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17个品种柿树(Diospyros kaki)叶中的总黄酮含量,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异槲皮苷、芦丁、紫云英苷、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6种黄酮类物质的含量.结果显示,各品种间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17个品种柿树的柿叶中总黄酮含量为24.47~43.00 mg·g-1 (DW).其中,‘油蒌头,、‘金柿,、‘晚御所,和‘湘西甜柿’含量最高,分别为43.00、41.17、41.57和42.32 mg·g-1(DW),无显著差异;‘八月黄’含量最低,为24.47 mg·g-1(DW).总黄酮含量与不同柿树类型(砧木、涩柿、不完全甜柿和完全甜柿)无明显相关性.HPLC分析结果显示,除‘鄂柿1号,外,其余16个品种的6种黄酮类物质,均以紫云英苷含量最高;异鼠李素仅在‘禅寺丸’叶片中被检测到,但含量较低,仅0.075mg·g-1(DW).本研究结果说明,17个柿树品种中,‘油蒌头’、‘金柿’、‘晚御所’、‘湘西甜柿’、‘上西早生,、‘鄂柿1号,、‘次郎’中黄酮含量较高,可用于柿叶茶的研制和加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