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硬膜外镇痛失败产后并发颅内硬膜下血肿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本文报道1例硬膜外镇痛失败产后并发颅内硬膜下血肿的诊治过程。孕妇既往无头痛病史,孕期产前检查无明显异常,孕32周 +6因先兆早产行硬膜外分娩镇痛时发生意外硬脊膜穿破。阴道分娩后第4天,产妇出现头痛,平卧时无法缓解,无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急查头颅CT示左侧额颞部硬膜下血肿。经甘露醇静脉点滴保守治疗后,产后第18天复查头颅CT示左侧额颞部硬膜下血肿较前基本吸收后出院,随访至今未诉不适。硬脊膜穿刺后并发颅内硬膜下血肿作为一种罕见而且严重并发症,及早识别和治疗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联合程控间歇脉冲注入技术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DPE)联合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PIEB)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提出自然分娩和椎管内镇痛要求的足月、单胎、头位妊娠孕妇200例,初次妊娠,ASA分级为Ⅰ或Ⅱ级。采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序列分为2组( n=100):单纯硬膜外阻滞+PIEB组(E组)和DPE+PIEB组(D组)。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E组将硬膜外导管置于硬膜外腔内3~4 cm,D组进行针内针蛛网膜下腔穿刺,随后将硬膜外导管置于硬膜外腔内3~4 cm。连接硬膜外脉冲泵(0.08%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 μg/ml),参数设置:首次剂量10 ml,背景剂量10 ml/h,PCA剂量5 ml,间隔时间20 min。记录镇痛起效时间、给药后30 min内感觉阻滞平面达到S 2的情况、运动阻滞情况、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输注量、罗哌卡因补救镇痛情况、罗哌卡因用量和分娩方式。记录孕妇低血压、瘙痒、恶心、呕吐、穿刺后头痛和胎儿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5 min时的Apgar评分。产后1 d常规随访产妇对镇痛满意度评分。 结果:与E组比较,D组镇痛起效时间缩短,感觉阻滞平面达到S 2比率升高,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罗哌卡因用量减少( P<0.05),运动阻滞发生率、罗哌卡因补救镇痛率和产妇满意度评分、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DPE联合PIEB用于分娩镇痛可缩短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蝶腭神经节阻滞治疗硬脊膜穿刺后头痛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硬脊膜穿刺后头痛(PDPH)是椎管内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是指由于穿刺导致硬脊膜破损引起的低颅压性头痛。以往多采用自体硬膜外血补丁(EBP)治疗,但由于其潜在的并发症患者接受度不高。近年来有研究证明一种新的、简单且微创的手术——蝶腭神经节(SPG)阻滞可以有效缓解PDPH。文章回顾SPG阻滞的解剖基础、发展历史、治疗PDPH的机制及相关操作方法,以期为SPG阻滞治疗PDPH的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腰麻剖宫产术后急性颅内硬膜下血肿伴Kernohan-Woltman切迹现象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者,女性,28岁,身高162 cm,体重75 kg,因"臀位、妊娠40 +1周"入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既往无头痛和头部外伤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未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取左侧卧位,在L 3,4间隙用0.7 mm×90 mm腰麻针穿刺,第1次穿刺可见脑脊液流出但回流不畅,调整穿刺针位置重新穿刺,待脑脊液回流通畅后注入0.5%布比卡因2.5 ml,测试痛觉消失平面为T 6,手术开始。术中血压95~130/55~8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75~100次/min。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椎管内麻醉安全性的考量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成为全球流行病,COVID-19患者的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受累且脑脊液中检测出病毒,而疫情期间COVID-19患者急诊手术如剖宫产术、骨折修复术,常采用椎管内麻醉,由此认为其安全性值得考量:1.新型冠状病毒是否因椎管穿刺术操作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2.椎管内麻醉患者术中可排出大量呼吸道飞沫、气溶胶,是否增加手术室内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3.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如外周神经痛、硬脊膜穿刺后头痛等,可能与病毒导致神经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难以鉴别。而全身麻醉因对血脑屏障的损害风险,用于此类患者也有顾虑。如何针对COVID-19制订更完善的麻醉策略,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循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垂体脓肿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者,女性,55岁。主诉头痛8个月加重2周,于2022年3月21日17:35收入河北省中医院神经外科。患者既往有“风湿病”30余年,不规律口服糖皮质激素。于本次住院前8个月(2021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呈全头搏动性胀痛,较剧烈,伴有头晕、呕吐、视物旋转、视物模糊与闪光感,发热,体温波动在37.0~38.0 ℃,于当地针灸及口服中药(具体药物不详)治疗后症状好转,仍遗留较轻头痛。2021年11月20日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平扫提示:垂体体积增大,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未见异常。垂体MRI平扫:垂体囊性良性占位,考虑Rathke囊肿。当地发现甲状腺功能减低(结果不详)、低血钾(最低2.65 mmol/L)和低血钠(最低105.9 mmol/L),给“优甲乐”纠正电解质紊乱(具体不详),症状好转。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头痛加重,性质同前,伴呕吐、发热,体温最高38.0 ℃,自行口服“布洛芬”后体温下降至37.3 ℃。于当地对症治疗。入院查体:神清语利,精神差,双颞侧视野缩小。余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2022年1月2日查垂体MRI增强:垂体囊性变,周边环形强化。2022年3月10日头CT平扫:头颅CT垂体囊性病变。经会诊转入院,入院诊断:鞍区占位性病变,垂体脓肿?垂体功能减低症。经术前准备于2022年3月24日在全身麻醉下经鼻蝶内镜手术。术中发现:鞍底薄弱并有膜性不规则突起凸向蝶窦腔,局部质地软缺乏鞍底骨质,表面覆盖黏膜。试用穿刺针经过该薄弱区向垂体方向穿刺,抽吸出淡黄绿色脓性液约2.5 mL。拔除穿刺针并保留标本准备送检。刮除蝶窦黏膜,鞍底前下部骨质约1 cm区域骨质不完整,鞍底光滑包膜凸向蝶窦腔。碘伏冲洗、浸泡消毒,并依次用过氧化氢、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术区无活动出血。切开鞍底硬脑膜,切口约0.8 cm长,见内为黄色脓苔及红黄间杂炎性组织。用取瘤钳切取脓苔样组织及炎性组织标本,质地脆,标本准备送病理。并用吸引器吸除蝶安内视野下脓苔,清理炎性腐败组织,周边显露出粉红色垂体组织,鞍内脓性组织内镜下刮除完全。用稀碘伏液冲洗、浸泡消毒脓腔及术区,并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至冲洗液清。未见明显脑脊液外溢,清理术区,创面无明显活动性出血,结束手术。术后CT:垂体囊性占位消失。术后处理:(1)抗菌药物(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甲硝唑)抗感染;(2)激素替代: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片口服;(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术后轻度嗅觉减退,无脑脊液鼻漏,无视力视野障碍,未出现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脓腔壁组织病理提示垂体组织并炎细胞浸润,脓液涂片及培养均为阴性。患者头痛及发热消失,电解质紊乱纠正,垂体激素水平逐渐恢复。术后3个月复查垂体MRI显示术后改变,垂体脓腔消失,对比剂增强提示垂体均匀强化。患者血常规、激素水平及电解质水平及变化趋势见表1, 2, 3, 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自发性低颅压患者118例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总结自发性低颅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治疗以及转归。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治的自发性低颅压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118例自发性低颅压患者,男女比例约为4∶5,年龄为17.00~71.00[39.00(34.00,46.75)]岁,以30~49岁年龄段患者最为多见。其临床表现多为体位性头痛(117/118,99.2%),常伴随恶心(90/118,76.3%)、呕吐(70/118,59.3%)、颈部僵硬(88/118,74.6%)、耳鸣(57/118,48.3%)、耳闷/耳堵塞感(57/118,48.3%)。头颅增强磁共振成像可见硬脑膜均一弥漫性强化(97/113,85.8%),静脉窦增宽(88/113,77.9%),硬膜下积液/血肿(46/113,40.7%),鞍上池变窄(86/113,76.1%),桥前池变窄(86/113,76.1%),乳头体脑桥距离变窄(80/113,70.8%);磁共振脊髓水成像发现107/118例(90.7%)存在脑脊液漏,而CT脊髓造影和脊髓钆造影分别发现25/46例(54.3%)和20/38例(52.6%)存在脑脊液漏。腰椎穿刺结果显示脑脊液压力低于60 mmH 2O(19/103,18.4%;1 mmH 2O=0.009 8 kPa)、红细胞计数增多(44/87,50.6%)、白细胞计数增多(39/87,44.8%)、蛋白水平升高(50/87,57.5%)。31/118例(24.6%)患者经保守治疗头痛完全缓解,78/87例(89.7%)患者经单次靶向硬膜外血贴头痛完全缓解;58/87例(66.0%)患者硬膜外血贴术后发生反跳性头痛。 结论:自发性低颅压主要表现为体位性头痛,对体位性头痛患者推荐行头颅增强磁共振成像和脊髓水成像检查协助诊断,不推荐常规行腰椎穿刺查脑脊液压力;靶向硬膜外血贴治疗自发性低颅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自发性低颅压8例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自发性低颅压(SIH)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7年5月至2022年3月于北京医院就诊的SIH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治疗与转归等,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最终纳入SIH患者8例,女性6例,男性2例,年龄(33.5±7.3)岁。6例急性起病,1例亚急性起病,1例慢性起病。4例发病前有诱因,3例为劳累、1例为运动。8例均有体位性头痛。3例伴有颈部疼痛。6例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1例伴有视物模糊、颈抵抗,1例伴双耳耳鸣。8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凝血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腰椎穿刺结果显示,7例脑脊液压力≤60 mmH 2O(1 mmH 2O=0.009 8 kPa),其中2例低至测不出;1例脑脊液压力正常(90 mmH 2O)。脑脊液常规结果示4例红细胞增多,2例白细胞增多。8例脑脊液生化结果均正常。8例均进行了头部MRI平扫,6例发现异常,其中1例硬膜下血肿,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组织下沉,2例颅内静脉窦扩张,1例颅内静脉窦扩张合并硬膜下血肿。8例均进行了头部MRI增强扫描,5例呈现出弥漫性硬脑膜强化。3例进行了数字减影脊髓造影和计算机断层脊髓造影检查,2例发现硬脑膜脑脊液漏口。1例进行了磁共振水成像检查,未发现脑脊液漏口。8例患者随访38.5(10.3,63.0)个月,保守治疗后,6例头痛缓解或消失,1例出院1周后复发入院,行非靶向硬膜外血贴片(EBP)后未再复发,1例保守治疗失败后行非靶向EBP,头痛缓解,2个月后复发,行胸椎3~4间隙靶向EBP,头痛消失,未再复发。 结论:SIH多发于青年人,核心症状为体位性头痛,可伴随多种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多样。SIH患者多可采取保守治疗,若效果不好可行非靶向或靶向EBP。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硬脊膜穿刺后头痛:一项针对是否患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的单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收集患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儿童和青少年,以及未患SMA的儿科患者在诊断性或治疗性腰椎穿刺(LP)后出现硬脊膜穿刺后头痛(PDPH)的流行病学数据。方法:采用图表回顾和调查表的形式进行一项回顾性的单中心研究,患者经由德国分类系统确诊。SMA患者分别采用回顾性图表和SMArtCARE资料来明确是否符合2004年IHS颁布的PDPH分类标准,另给予未患SMA儿童额外的调查问卷。结果:95例患儿共进行218次腰椎穿刺。其中SMA患儿22例,进行了141次腰椎穿刺(SMA患儿平均年龄9.2岁;非SMA患儿平均年龄11.4岁)。图表回顾得出:符合IHS中PDPH分类标准的患儿占6.9%(SMA患儿的比例为3.5%,非SMA患儿的比例为13.0%; P=0.008),非SMA患儿的问卷调查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结果(13.0%的非SMA患儿在腰椎穿刺后72 h内出现体位性头痛)。 结论:我们队列中SMA患儿在治疗性腰椎穿刺后PDPH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总体儿童队列的发生率。回顾性分析数据显示儿童PDPH的发生率与另一报道的较大规模成人队列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以眼科表现为首发症状的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八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分析以眼科表现为首发症状的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IH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眼科住院治疗的8例IHP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11~ 65岁,平均年龄(48.00±19.08)岁。病程30 d~ 7.5年,平均病程(17.00±30.08)个月。记录患者发病年龄、症状、体征。所有患者均行眼部检查、颅脑或眼眶MRI或CT检查,血常规、生化、肿瘤标记物、免疫学指标、乙肝、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甲状腺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同时行腰椎穿刺测颅压并检测脑脊液(CSF)相关指标。总结患者临床表现、颅脑或眼眶MRI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特征。同时观察患者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8例患者中,视力下降6例,视力下降伴复视1例,复视1例。双眼受累7例,单眼受累1例。其他症状包括头痛、听力下降等。眼底检查可见视盘水肿1只眼,视盘苍白6只眼。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异常4例,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异常3例,免疫抗体阳性3例。CSF测量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可见蛋白升高。颅脑和(或)眼眶MRI及CT检查发现,视神经受累6例,动眼神经受累1例,累及海绵窦区2例。所有患者均行糖皮质激素治疗,4例患者视力明显提高,2例患者复视完全缓解;7例患者联合疾病修饰治疗(DMT)预防炎症复发。所有患者经平均(26.63±16.55)个月的随访观察未见复发。结论:IHP可因双眼先后或同时视力下降就诊于眼科。IHP患者易于合并头痛和其他颅神经麻痹症状。明确IHP诊断需要依赖影像学检查。糖皮质激素早期治疗有效,但因IHP易进展及复发,应尽早联合DM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