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多数据库探讨"栀子-刺五加"药对调节重度抑郁症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栀子-刺五加"药对调节重度抑郁症(MDD)的药理机制,为MDD的治疗提供新的辅助治疗手段.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栀子、刺五加的有效成分,并通过Pubchem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MDD的疾病靶点,再通过Bioinformatic数据库绘制"栀子-刺五加"有效成分靶点与MDD疾病靶点韦恩图获取两者的交集靶点即为潜在治疗靶点;通过STRING获取潜在治疗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Cytoscape 3.7.2 软件构建PPI网络图并进行拓扑分析;借助David数据库及R语言包对潜在治疗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R语言从GEO数据库获取MDD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差异分析,再通过Bioinformatic数据库获取"栀子-刺五加"调节MDD的核心DEG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筛选出栀子有效成分32 个,刺五加有效成分31 个,有效成分靶点572 个,MDD疾病靶点10033 个,两者取交集共得到潜在治疗靶点 497 个;据Degree值筛选出核心成分有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烯醇酸B(Gardenolic Acid B)等;PPI网络拓扑分析显示关键治疗靶点有Akt1、白蛋白(AL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等;GO功能富集分析共获取条目3705 个,其中生物过程(BP)3200 条、细胞组分(CC)151 条、分子功能(MF)334 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获取180 条通路;通过Bioinformatic数据库获取5 个MDD的核心DEGs,分别为碳酸酐酶Ⅳ(CA4)、鲲氧化还原酶2(NQO2)、内皮PAS区域蛋白(EPAS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麦芽糖酶糖化酶(MGAM).结论 "栀子-刺五加"调节MDD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复杂过程,主要通过调控CA4、NQO2、EPAS1、MMP-9、MGAM等靶点,为后续MDD的中药辅助治疗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非转移性肾癌患者术后Nomogram预后模型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非转移性肾癌患者术后生存因素,构建肾癌Nomogram预后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580例非转移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92例,女188例.年龄24~ 86岁,平均56岁.右肾癌268例,左肾癌312例.肿瘤直径1.5~17.5 cm,平均4.8cm.对病理结果复核,并构建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记录生存时间、肿瘤有无复发、术后治疗及转归,确定患者总生存(OS)、肿瘤特异性生存(CSS)及肿瘤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对患者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及生存分析,筛选出与患者不同随访终点密切相关的独立预后因子;建立肾癌患者Nomogram预后模型,并进行靴值分析、内部验证.结果 本组580例中,514例(88.6%)行腹腔镜手术,66例(11.4%)行开放手术;160例(27.6%)行保留肾单位手术,420例(72.4%)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病理诊断:透明细胞癌468例(80.7%),乳头状细胞癌56例(9.7%),嫌色细胞癌32例(5.5%),其他亚型细胞癌24例(4.1%);病理分期Ⅰ期442例(76.2%),Ⅱ期88例(15.2%),Ⅲ期48例(8.3%),Ⅳ期2例(0.3%).碳酸酐酶9(CA9)高表达424例(73.1%),低表达156例(26.9%).中位随访时间66个月(4 ~ 82个月),失访率7.1%(41/580);206例死亡,其中166例为肿瘤特异性死亡.本组患者3年和5年OS率、CSS率及PFS率分别为83.4%、88.2%、72.4%和69.6%、73.0%、55.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患者生存密切相关的独立预后因子分别是肿瘤病理亚型、肿瘤分期、肿瘤直径及CA9表达.依据以上4个指标建立Nomogam预后模型;内部验证模型OS、CSS及PFS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72(95% CI0.69 ~0.75)、0.77(95% CI 0.74 ~0.81)、0.79(95% CI 0.76 ~ 0.83).结论 肿瘤病理亚型、肿瘤分期、肿瘤直径及CA9是非转移性肾癌患者术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此建立的Nomogram预后模型内部验证的准确性较高,但需大样本和多中心病例资料的检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角帆蚌碳酸酐酶Ⅳ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三角帆蚌碳酸酐酶Ⅳ(carbonic anhydraseⅣ,HcCA4)基因属于α-CA家族,这是一类含Zn2+的金属酶.α-CA家族加速了C02和HCO3-之间的相互转化,并对软体动物碳酸钙(CaCO3)的形成、酸碱平衡、钙化和生物矿化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RACE的方法得到了HcCA4的全长cDNA,共3 043 bp,其中3'与5'端的UTR分别为137 bp、2 021 bp和885 bp的ORF (Open reading frame)区,共编码29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4.086kD.对HcCA4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之后,发现一个完整的α-CA Superfamily结构域,证明HcCA4属于α-CA家族的基因.qRT-PCR结果表明:CA4基因在前端缘膜、中央膜、后端缘膜、斧足、肝、鳃、性腺和肾脏都有表达,在外套膜的前缘膜和中央膜,鳃中具有高表达.鳃是三角帆蚌呼吸器官,推测CA4参与呼吸作用;外套膜是三角帆蚌分泌矿化物质的关键组织,推测HcCA4参与珍珠层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肾集合管癌的临床诊治经验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肾集合管癌的临床诊治经验及进行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长征医院和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6 950例肾癌患者资料,将其中经病理确诊为肾集合管癌的2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分析21例肾集合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资料、影像学资料、手术情况、术后辅助治疗情况及随访资料.结果 肾集合管癌患者占同期肾癌患者的0.3%(21/6 950).21例肾集合管癌患者中,男18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55±13)岁.症状以血尿、腰痛为主.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病变肾脏体积增大,轮廓欠光滑,肿块病灶边界欠清,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肿瘤最大径为2.4~8.5 cm,平均(5.6±1.7) cm.5例患者伴淋巴结转移,6例伴远处转移.TNM临床分期I期8例、Ⅱ期2例、Ⅲ期5例、Ⅳ期6例.20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1例因全身状态较差未手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肿瘤切面呈灰白或灰黄色,浸润性生长,肿瘤组织排列成不规则腺管状、乳头状,部分呈鞋钉样,间质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极低分子细胞角蛋白(CAM5.2)、肿瘤相关上皮膜抗原(EMA)、配对盒基因8(PAX8)、细胞角蛋白7(CK7)表达阳性,碳酸酐酶Ⅸ(CAⅨ)、原癌基因Ⅲ型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蛋白(C-kit)、GATA结合蛋白3(GATA-3)、中性内肽酶(CD10)、转化相关蛋白63 (P63)、细胞角蛋白20(CK20)表达阴性.16例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87(33.6±28.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9.1个月,1年、2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1.5%、57.2%、44.5%.12例死亡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32.2±27.5)个月.结论 肾集合管癌是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亚型,病程短,进展快,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手术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辅助治疗可以采用化学治疗和靶向治疗;早诊断、早治疗是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Yes相关蛋白及碳酸酐酶Ⅸ蛋白的表达与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鼻咽癌组织中Yes相关蛋白(YAP)、碳酸酐酶Ⅸ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鼻咽癌组织标本80例为鼻咽癌组,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8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2组标本中YAP蛋白、碳酸酐酶Ⅸ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及病理学特征的鼻咽癌组织中YAP蛋白、碳酸酐酶Ⅸ蛋白表达差异.结果 鼻咽癌组标本中YAP蛋白、碳酸酐酶Ⅸ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25%、58.75%,高于对照组的36.25%、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分化及病理学分期Ⅲ、Ⅳ期的鼻咽癌组织中,YAP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分化型及病理学分期Ⅰ、Ⅱ期的鼻咽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性别、病灶最大径、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化程度、病理学分期的鼻咽癌组织中,碳酸酐酶Ⅸ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组织中YAP蛋白、碳酸酐酶Ⅸ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其中YAP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吕仁和"脾瘅降糖方"在糖尿病前期中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分析方法探讨吕仁和教授自拟的脾瘅降糖方在糖尿病前期中的作用靶点和机制.方法:筛选脾瘅降糖方中药物的活性成分,检索与成分相关的靶点数据;筛选2型糖尿病的相关基因靶点数据;对所筛选得到的靶点数据取其交集,分析得到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脾瘅降糖方-糖尿病-靶点"富集分析,从而得到脾瘅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调节作用的主要途径.结果:脾瘅降糖方主要有效成分为木犀草素、槲皮素、黄芩苷、谷甾醇、荜拨宁、栀子黄、甘草素、3'-甲氧基大豆苷元等;脾瘅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靶点为碳酸酐酶Ⅳ、丝苏氨酸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多药耐药性蛋白、碳酸酐酶Ⅱ、碳酸酐酶Ⅰ等;脾瘅降糖方通过众多途径(包括:肾上腺素分泌、单萜类、omega-羟化酶、胰岛素分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HIF-1信号通路、环腺苷酸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等)对2型糖尿病有调节作用.结论:脾瘅降糖方能从多途径对机体进行调节,进而在糖尿病前期就阻断其发展,恢复机体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