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CD)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BBES)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病因23例,恶性病因10例;15例狭窄位于肝门部,18例狭窄位于肝门外。所有患者术前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或增强MRI或增强CT中至少两种影像学检查、肿瘤标记物实验室检查及其他临床资料提示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患者首先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并留置外引流管,10例(恶性病因)患者在术前完善肿瘤标记物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提示为良性狭窄,并在PTCD术中经胆道钳活检病理证实均为良性狭窄。术后间隔1~4周经引流途径行球囊扩张治疗,对比分析术前术后临床症状变化、术前术后胆红素及肝功能指标变化,随访术后患者的吻合口长期通畅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PTCD联合球囊扩张手术顺利,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所有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程度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胆红素较术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时所有患者吻合口通畅率分别为90.9%(30/33)、72.7%(24/33)、63.6%(21/33)、63.6%(21/33)、60.6%(20/33)。随访期间共13例患者出现吻合口良性狭窄复发,其中9例的吻合口良性狭窄部位为肝门部,4例位于肝门外,经再次球囊扩张后保持吻合口长期通畅。联合治疗后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位于肝门部复发率(60.0%,9/15)比位于肝门外(22.2%,4/1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3例BBES复发者中4例为因恶性病因行胆肠吻合术,9例为良性病因,经第一次球囊扩张术后复发率分别为40.0%(4/10)与39.1%(9/23),复发时间平均分别为5.8个月与6.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TCD持续引流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BBES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且创伤性小,手术并发症少且可重复性操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磁压榨直肠阴道瘘闭合修补装置的改良设计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本研究团队之前设计的用于磁压榨直肠阴道瘘闭合修补装置进行改良设计.方法 分析原有磁压榨直肠阴道瘘闭合修补装置的缺陷,提出了针孔固定的结构方案,并设计了用于磁压榨直肠阴道瘘闭合修补的磁吻合钳.结果 针孔结构的设计能够有效防止磁体滑脱,磁吻合钳的孔杆结构能够对吻合磁体起到固定作用,并且有利于吻合磁体的放置.结论 磁压榨直肠阴道瘘闭合修补装置的改良设计方案可行,有利于吻合操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抵钉座体外置入法在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腹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 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改良的抵钉座体外置入法在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腹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普通外科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对1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了改良的抵钉座体外置入法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腹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病例纳入标准:(1)肿瘤下缘距肛缘4~6 cm的低位直肠癌;(2)隆起型肿瘤环周径<3 cm;(3)溃疡型肿瘤浸润肠管<1/2周;(4)无远处转移,术前盆腔核磁共振提示T1~3N0M0;排除体质指数>35 kg/m2者以及乙状结肠及其系膜长度不足或肥厚者.对这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患者均按照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原则,充分游离直肠及其系膜,肿瘤上缘预切断处裸化并离断肠管,经肛门置入卵圆钳夹取直肠残端经肛门将直肠外翻于体外,直视下在肿瘤下缘1~2 cm处切断直肠,将乙状结肠远端经肛门拉出体外,置入抵钉座后荷包缝合,送回腹腔,荷包缝合直肠残端后行乙状结肠直肠端-端吻合.结果 17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42~71(中位数58)岁,体质指数20.6~33.5(中位数26.0)kg/m2,术前肿瘤分期Ⅰ期2例,Ⅱ期15例;肿瘤距离肛缘4~6(中位数5.0)cm;肿瘤最大直径3.4~4.8(中位数4.2)cm.全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24~182(中位数136)min;1例患者因乙状结肠系膜游离不充分,致乙状结肠远端拉出体外困难,腹腔镜下再次充分游离乙状结肠降结肠后操作成功.术中出血量10~50(中位数20)ml.术后病理分期Ⅰ期2例,Ⅱ期12例,Ⅲ期3例;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腺癌1例,中分化腺癌15例,高分化腺癌1例.患者术后排气时间24~128(中位数36)h,住院时间5~15(中位数8)d.术后均无吻合口漏和腹腔内感染出现.术后15例患者获5~24个月的随访,未见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改良的抵钉座体外置入法应用于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腹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磁压榨技术的气管食管瘘闭合修补装置的设计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设计基于磁压榨技术的气管食管瘘闭合修补的磁性装置,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其可行性.方法:装置由压榨磁体和夹持钳组成,压榨磁体为采用钕铁硼材料制作而成的具有不同截面的条形磁体,表面以镍铜镍-氮化钛复合镀层;夹持钳的钳口被设计为与压榨磁体相配套的不同结构,钳口借助钳臂的平行联动结构传递磁体.结果:在2只犬动物模型上使用该装置实施磁压榨气管食管瘘闭合修补手术,均获成功.结论:基于磁压榨技术的气管食管瘘闭合修补装置可用于气管食管瘘闭合修补,初步实验验证安全可行,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适用于磁压榨吻合的平移钳的设计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提出了磁压榨吻合操作中可用于磁体夹持固定的平移钳的结构设计方案.方法:分析本团队多种原创性磁压榨吻合技术操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认为目前磁压榨吻合操作中依靠术者徒手控制或利用现有血管钳对磁体进行夹持和固定,是造成操作中诸多不便的主要原因.从力学角度分析了常规血管钳夹持磁体易导致磁体滑脱的原因,指出设计加工磁吻合专用钳是解决目前磁吻合操作不便的有效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平移钳来固定磁体的结构设计方案,并从力学角度进行了受力分析,设计出了用于磁压榨吻合操作中磁体夹持固定的平移钳.结果:平移钳的结构设计能够稳定夹持磁体,避免磁体滑脱;同时,借助齿轮传动结构控制钳头的平行移动能够更好地控制磁体的精准对吸和分离,可进一步简化操作,避免副损伤,节省手术操作时间.结论:平移钳能满足多种形状及大小的磁体的夹持和固定,可有效控制磁体的吸合与分离,极大地方便操作.该平移钳加工简单,使用方便,有助于推动磁压榨吻合技术在临床广泛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用于消化内镜下组织夹闭的磁吻合系统的设计
编辑人员丨2023/8/5
该文基于磁吻合技术原理,提出了用于消化内镜下组织夹闭的磁吻合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包括半环状磁体、特殊结构的透明帽以及可拆卸推杆,借助现有消化内镜和内镜下组织抓钳,可完成内镜下对出血或穿孔部位组织的严密夹闭吻合,吻合完成后磁体自行脱落并经消化道排出体外.动物实验表明,该系统使用方便,瘘口夹闭牢靠,磁体排出时间7~21 d,未出现磁体滞留及消化道梗阻.进一步进行安全性验证、优化内镜下操作,该系统可在临床试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