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吻合技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与狭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采用磁吻合技术(MCA)实施食管吻合6例:3例为Ⅲa型长段食管闭锁通过消化道内镜将1枚磁体置入食管近端盲袋,与远端食管腔内磁体互相吸引,实现食管吻合口衔接;2例术后食管狭窄和1例先天性食管狭窄患儿,均通过消化道内镜和胃造瘘方法将两个磁体分别置入食管狭窄部位近端和远端食管腔内,对食管狭窄部位产生持续压力以疏通食管。术后通过胃管喂养直至磁环自然脱落。1例长段食管闭锁患儿术后1周发生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3~16个月,2例患儿再次发生吻合口狭窄,4例食管吻合口通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镜下磁压榨胆肠吻合术治疗腹部复杂手术后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内镜下磁压榨胆肠吻合术治疗腹部复杂手术后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例腹部复杂手术后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1例;中位年龄为56岁,年龄范围为27~57岁。3例患者术前经多次内镜或介入治疗均失败,采用内镜下磁压榨胆肠吻合完成胆道内引流治疗。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胆道支架、肝功能和吻合口通畅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结果:(1)手术情况:3例患者顺利完成内镜下磁压榨胆肠吻合术,其中磁压榨胆道十二指肠吻合2例,磁压榨胆道空肠吻合1例;术前胆道狭窄长度分别为7.1 mm、3.0 mm、2.0 mm,磁装置大小(子磁体直径/母磁体直径)为7 mm/8 mm、6 mm/6 mm、5 mm/5 mm,磁压榨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130 min、90 min、75 min。(2)术后情况:3例患者分别在术后15 d、8 d、9 d恢复胆道再通,无消化道穿孔、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3)随访情况:3例患者胆道再通后放置胆道支架跨越新吻合口,分别为12 Fr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导管、7 Fr胆道塑料支架、14 Fr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导管,术后17个月、2个月、6个月后拔除支架。3例患者拔除支架后分别随访40个月、20个月、5个月,总胆红素为5~19 μmol/L,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25~40 U/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20~35 U/L。超声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未提示肝内胆管扩张,无胆肠吻合口狭窄复发。1例患者在拔除支架后37个月因胆道感染入院,超声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示肝内胆管结石;行内镜清除胆道结石,内镜及胆道造影检查未见胆肠吻合口狭窄。结论:内镜下磁压榨胆肠吻合术治疗常规方法治疗无效的腹部复杂手术后胆道梗阻,手术方式安全可行,远期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磁示踪技术标记定位结直肠肿瘤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设计基于磁示踪技术、用于结直肠肿瘤标记定位的磁体,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用于结直肠肿瘤标记定位的磁体包括示踪磁体和寻踪磁体两部分,均为圆环状钕铁硼磁体。以8只健康Beagle犬为动物模型,结肠镜下假定结直肠不同部位为肿瘤位置,利用内镜下软组织夹将示踪磁体送至假定的肿瘤附近,并钳夹固定于肿瘤附近的肠壁。24 h后行腹腔镜手术,经主操作孔置入寻踪磁体于待切除的结直肠附近,寻踪磁体与示踪磁体相吸,从而完成腹腔镜下手术时对肿瘤位置的定位和识别。结果:成功设计并加工了示踪磁体与寻踪磁体,均采用N45烧结钕铁硼加工而成,表面镍镀层,示踪磁体与寻踪磁体在零距离时的吸力为16 N。8只Beagle犬均顺利接受结肠镜下示踪磁体的留置,24 h后均未出现示踪磁体脱落、移位等。腹腔镜下置入寻踪磁体后,两个磁体迅速精准相吸,顺利完成对肿瘤所在部位的定位,术中未出现任何副损伤。结论:基于磁示踪技术的结肠镜联合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定位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磁吻合技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中应用的初步经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磁吻合技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oduodenectomy,LPD)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接受LPD+磁吻合消化道重建的7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患者中位年龄63(56~83)岁。观察指标包括磁吻合装置型号、胆肠或胰肠磁吻合操作时间、手术相关参数、术后并发症、磁吻合形成时间及磁体排出时间。结果: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LPD,包括7例胆肠磁吻合和2例胰肠磁吻合,中位手术时间340(310~450)min。胆肠磁吻合环中位直径10(9~12)mm,胆肠磁吻合中位时间11(8~16)min;2例胰肠磁吻合环直径均为5 mm,胰肠磁吻合分别耗时12 min、15 min。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A级及B级胰瘘各1例、腹腔感染2例、术后胃排空障碍2例及腹腔出血1例,均予保守治疗好转,磁吻合处均无胆、胰瘘发生。2例胰肠磁吻合口于术后24 d、30 d形成。所有患者体内磁体排出体外中位时间为50(40~170)d,中位随访11(4~18)个月,无胆肠或胰肠吻合口狭窄出现。结论:LPD术中采用磁吻合完成胆肠或胰肠重建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磁锚定技术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磁锚定技术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可行性。方法:以6个比格(Beagle)犬离体食管为实验对象,利用自行设计加工的磁锚定装置(锚定磁体和靶磁体),对假定的食管病变黏膜实施ESD。评价手术操作的可行性及便捷性。结果:成功完成6个犬离体食管的ESD。调整锚定磁体位置可灵活控制靶磁体对黏膜的牵拉方向和牵拉力,充分显露黏膜剥离面,并提供组织张力,确保病变黏膜顺利切除。整个过程操作流畅,靶磁体留置方便,术中未出现靶磁体滑脱及黏膜撕伤。结论:磁锚定技术可有效地对病变黏膜进行牵拉,用于ESD进行早期食管癌的治疗安全可行,能够极大地改善内镜下操作体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外科手术中磁锚定辅助技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磁性材料更广泛地应用于外科手术器械中,磁外科技术的发展也不断取得突破与创新。磁锚定辅助技术因其精准定位和无接触牵引的特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外科手术辅助手段。临床中常用磁锚定系统主要由体内的靶磁体以及体外的锚定磁体两部分组成,通过锚定磁体与靶磁体的力学作用来实现对目标的无接触牵引和锚定等功能,从而能解决外科手术器械之间相互缠绕、碰撞的问题,同时能够为手术区域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使得手术过程变得更加安全、高效。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 Med等数据库中,检索了磁锚定辅助技术应用于外科手术的相关文献共69篇,经过分析和评价,筛选了其中36篇文章,介绍了磁锚定辅助技术与腹腔镜、胸腔镜、内窥镜联用在国内外的外科手术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结果表明,磁锚定辅助技术能极大地促进微创外科手术的发展,但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磁体相互干扰、磁力不稳定等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仍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钕铁硼永磁体在口腔正畸领域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自20世纪70年代磁体开始应用于正畸治疗以来,随着生物磁学的发展和永磁材料的改进,磁力正畸被持续关注。钕铁硼永磁体属第三代稀土永磁,因其磁力大、体积小、生物性能好等优点被认为是目前正畸领域中颇具应用前景的一种稀土永磁。本文将从钕铁硼永磁体的生物学效应以及磁体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两个部分进行综述,为磁力正畸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磁压榨技术治疗小儿食管闭锁和狭窄的临床应用探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食管闭锁是常见且严重的新生儿出生缺陷。传统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磁压榨技术用于胃肠道吻合、胆道狭窄再通临床报道较多,吻合优势明确,但用于食管闭锁/狭窄,国内外病例报道有限。本文通过分析磁压榨技术治疗小儿食管闭锁/狭窄的国内外文献,结合多年磁外科研究的经验积累,提出了内镜下磁压榨技术治疗小儿食管闭锁/狭窄的手术操作路径及操作步骤,并就该技术的可行性、适应证、磁体的选用和术后再狭窄的预防等关键临床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磁压榨技术建立胃肠吻合的动物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利用磁压榨技术建立兔胃肠吻合的可行性。方法:以10只健康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设计加工适合兔胃肠吻合的子、母磁体。设计手术操作路径,在胃体乏血管区做荷包造瘘,经造瘘口先置入子磁体于胃内,并将其沿肠道推送至十二指肠,然后经胃造瘘口再次置入母磁体,调整子、母磁体在合适位置后子、母磁体自动对位相吸并压榨胃壁和肠壁。荷包缝合关闭胃造瘘口。待子母磁体间压榨的组织缺血—坏死—脱落后,胃肠吻合口即建立,子母磁体及坏死组织一起经消化道排出体外。观察实验动物术后存活情况,术后1个月处死动物获取吻合口标本,测量吻合口爆破压,肉眼观察吻合口愈合情况。结果:按预先设计的手术操作路径,10只新西兰兔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并存活至术后1个月。围手术期内未出现并发症。手术操作时间(35.80±4.71)min(28.00~43.00 min),磁体排出时间(11.40±1.56)d(9.00~14.00 d)。术后1个月获取吻合口标本,肉眼观察可见胃肠旁路吻合口愈合良好,周围组织轻度粘连。吻合口爆破压(103.00±7.95)mmHg(94.00~113.00 mmHg)(1 mmHg=0.133 kPa)。结论:利用磁压榨技术建立兔胃肠吻合操作简单、效果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磁锚定减戳孔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阑尾切除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40岁,以“间断右下腹不适10年,间断右上腹不适1个月”入院。查体:麦氏点压痛阳性,右上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腹部B超:肝内可见一约20 mm× 18 mm无回声区,壁薄光滑;胆囊约54 mm× 13 mm,壁毛糙,囊腔暗区内一大小约10 mm× 5 mm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胆总管未见扩张。诊断: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慢性阑尾炎、肝囊肿。全麻下行磁锚定辅助减戳孔腹腔镜胆囊切除、阑尾切除术。磁锚定配套器械如图1所示。取仰卧位于脐下做1 cm弧形切口置入穿刺器,在剑突下偏右穿刺置入戳卡,进磁锚定内置抓钳,利用钛合金组织钳将其夹于胆囊壶腹部位,患者右上腹壁外放置锚定磁体,锚定磁体吸引内置抓钳靶磁体并提起胆囊,调整锚定磁体于合适位置,充分显露胆囊三角,电钩打开表面浆膜,分离钳分离出胆囊管(图2),距胆总管4 mm处用血管夹夹闭胆囊管,靠近胆囊侧用1枚钛夹夹闭胆囊管,两夹之间剪断胆囊管,血管夹夹闭胆囊动脉,电钩离断胆囊动脉。电钩打开肝囊肿壁可见清亮囊液流出,去除囊肿壁可见囊肿腔,在磁锚定装置牵拉下顺行完整剥离胆囊,移除锚定磁体,移除内置抓钳将其置于右下腹部,将胆囊装入标本袋,检查胆囊床无渗血及漏胆,拔除穿刺器,丝线缝合穿刺口。在患者脐左下方5 cm处穿刺置入戳卡,同样将内置抓钳钳夹于阑尾中段,右下腹腹壁外放置锚定磁体,锚定磁体吸引内置抓钳靶磁体并提起阑尾,电钩打开浆膜,分离阑尾和系膜(图3),调整锚定磁体位置,维持良好的阑尾牵拉力,顺利切除阑尾。移除锚定磁体,取出磁锚定内置抓钳,阑尾装入标本袋,取出阑尾及胆囊,手术结束。腹壁戳孔位置见图4。患者术后第2天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