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循环动脉瘤的外科手术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由于获得性病理因素或先天异常所引起的血管壁局部隆突和扩大的疾病,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颅内动脉瘤的稳定性将逐渐变差,可引起动脉瘤破裂.随着脑血管介入手术和材料的发展,临床逐渐将其应用于动脉瘤治疗,其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且创伤较小等优势.明确不同类型显微外科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效果和安全性,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而提升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胼周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磁共振神经导航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磁共振神经导航辅助技术在胼周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夹闭术的胼周动脉瘤患者40例,术前分别经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DSA检查确诊.根据术式的不同,将40例患者分为常规手术组(18例)和神经导航辅助组(22例).神经导航辅助组在常规纵裂入路基础上辅以磁共振神经导航技术,准确定位动脉瘤及上引流静脉,设计切口及手术路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引流静脉损伤后脑水肿或脑梗死以及术区继发出血)及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 分]比例.结果 (1)40例患者均在显微镜下经纵裂入路行开颅胼周动脉瘤夹闭术,术后经CTA或DSA证实均为完全夹闭.神经导航辅助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手术组[(2. 5 ± 0. 5)h比(3. 5 ± 0. 4)h,t=1. 254],静脉损伤后脑水肿或静脉性脑梗死比例少于常规手术组[4. 5%(1/22)比6/1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意外破裂和继发出血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 05 ).(2 )两组患者均完成了术后6个月的随访,常规手术组预后良好者占12例,神经导航辅助组预后良好者20例(90. 9%),两组预后良好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 545,P>0. 05).结论 采用磁共振神经导航辅助技术有助于病灶的术中精确定位及优化手术入路,从而有效实施脑保护,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精度及安全性,是胼周动脉瘤开颅夹闭术的有效辅助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