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半夏炮制沿革探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宋代以前半夏的炮制方法主要是汤洗,《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新法半夏汤的“新法”,是半夏用姜制、矾浸、制曲等区别于汤洗的炮制方法。元代《御药院方》收载“法制半夏”的依据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载的法制温半夏、法制白半夏、法制红半夏是添加多种药物的成药制法。明代始有法半夏之名,其炮制辅料为生姜与白矾,方书开始收载含有法半夏的方剂。《本草纲目》将元代的法制白半夏简称为“法制半夏”,在“附方”项而非“修治”项下阐述,可见仍将其视为中成药。本草文献中记载法半夏的炮制辅料增多,包括石灰、甘草、皂角、朴硝等。清代道光以后,名家医案中的法半夏应用较多,当时法半夏即是仙半夏。仙半夏有两种配方:一种是用七道工序炮制者,一种是矾水甘草水浸泡者。民国时期章次公亦指出法半夏是仙半夏经漂洗煮制后切片,而仙半夏的炮制方法为半夏用生姜白矾制。叶橘泉指出所谓“法”字,既非古法亦非新法,对半夏反复浸泡的工艺提出质疑。1949年后,医界同仁对法半夏的质疑仍未停止。受此影响,1960年出版《北京市中药饮片切制经验》收载了白矾甘草石灰水浸泡的方法,并被1963年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1985年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了该法减少浸泡时间并去除白矾浸泡的工序,并沿用至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经方大家后世师表 ——纪念曹颖甫先生遇难八十周年
编辑人员丨2023/8/6
曹家达(公元 1868 ~ 1937年),字颖甫,清末至民国时期著名中医临床家和中医教育家,任应秋先生称之为"一个纯粹的经方家",黄煌教授赞扬他是"一位具有近代科学思想的学者型中医". 曹颖甫擅用经方,取效者十常八九,常一剂知、二剂愈,甚至覆杯而愈,有"曹一帖"之誉. 他培桃育李,滋兰树蕙,弟子章次公、秦伯未、程门雪、丁济万、严苍山、张赞臣等,都成长为中医界的栋梁. 他有《曹氏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等医著传世,《经方实验录》是由门人姜佐景整理的临证实录,封面上有曹颖甫身着老式衣帽的头像,须眉俱白,面庞清瘦,目光如炬,可亲可敬.他兼通诗文书画,还给后人留下了《梅花诗集》《气听斋骈文零拾》《评注诸子精华录》《汉乐府评注》等文学作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皇古融新章朱共耀 ——章朱学派的起源及学术特点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章朱学术流派由近代海派名医章次公先生及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共同创立,至今发展已逾半个世纪.章朱二人经历相仿,亦师亦友,俱是德艺超群的大师,共为宗师,可谓"双星同璧,至著者像".其秉承"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学术主张,不断完善、升华,几代传承,培养了遍及海内外的大批高徒.本文仅从章朱学派的起源和学术特点等层面进行初步探析,供同道斧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追忆往事缅怀先师——纪念朱良春先生百年诞辰
编辑人员丨2023/8/6
撷取了追随国医大师朱良春问业的几个片段,阐述章朱学派的形成与学术特点.从“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从精研典籍到博采验方草药,从置疑旧说到创立新方.章朱学派不拘一格,务实求真,锐意进取,自成体系,开创医坛新风,为后学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学术体系谈中医治疗老年病
编辑人员丨2023/8/6
老年病是指老年人患有的与衰老或年龄增加有关的并且具有老龄自身特点的疾病统称.以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学术体系为例,对中医治疗老年病进行归纳与探讨.认为老年病的主要特点为元阴、元阳不足;在治疗上应遵循辨证为本、辨证辨病相结合的指导思想;重视以补为用,健脾和胃,益肾填精的基本治则.举北京医院名老中医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慢性便秘及老年呃逆为例,以期为老年病的中医防治提供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章次公医术经验集》胃病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章次公先生治疗胃病方面的用药规律,为当代医家临床临证处方用药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 统计《章次公医术经验集》中胃病使用药物,并分别查出其药性、药味、功效及归经,运用Excel、Spss 22.0、Weka 3.8、Cytoscape 3.6.1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章次公先生治疗胃病的高频药物是苦杏仁、茯苓、延胡索、当归、旋覆花、半夏、枳实等;其中药物功效归类以理气药居多,其次为化痰止咳平喘药及补虚药之类;药物药性多温、平;药物药味多辛、苦、甘;药物归经以脾经居多,其次为胃经、肺经及肝经.根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配伍规则如延胡索-苦杏仁配伍最多,其次是茯苓-苦杏仁、当归-苦杏仁、旋覆花-苦杏仁等;药组配伍规则以苦杏仁-延胡索-旋覆花最多,其次是苦杏仁-延胡索-当归、苦杏仁-旋覆花-延胡索、半夏-吴茱萸-茯苓等.结论 数据挖掘结果发现章次公治疗胃病多用降气化痰、活血止痛、健脾行气等治法,对于当代医家在临床上辨证施治用药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章次公治疗崩漏医案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探讨孟河医派章次公先生治疗妇人崩漏医案的临诊经验及用药特色.章次公治疗妇人崩漏能够谨守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灵活运用古代医家治崩之塞流、澄源、复旧三法,临证侧重于补、涩与祛瘀3个方面,体现“祛瘀生新,补涩止血”之要旨,或以通利祛瘀为主,或以收涩止漏为主,或通涩并重,或先攻瘀血后固摄之.继承古代医家治疗崩漏经验的同时不忘创新,临证时还结合现代医学之药理学,充分体现其“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学术思想,总之其治病以切实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浅析章朱学派治疗中风的学术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总结以章次公和朱良春为代表人物的章朱学派治疗中风的学术经验.中风的病机为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肝风内动.治疗上,急性期需先辨病情的缓急,再根据病因病机遣方用药以折其病势;后遗症期应注重恢复肢体的功能,多使用祛风通络、活血养血之品,再加搜风剔邪力强的虫类药以改善偏瘫症状,日久可加用培补肾阳之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数据挖掘的章次公治疗血证用药规律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章次公先生治疗血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章次公医案》《章次公博采众方医案补注》涉及血证的医案,构建标准化数据库,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1.5)系统,采用频次统计与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章次公诊治血证的症状、药物频次及性味归经、常用中成药、对药关联及症药关联,并用Cytoscape3.6.1软件将关联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 筛选出章次公治疗血证医案103则,共124诊次,主要症状11项,使用药物234味.主要症状有月经淋漓不断、便血、咯血、痰中夹血等.常用药物有阿胶、仙鹤草、熟地黄、墨旱莲、生地黄、五味子、桑白皮等,药性以寒、平、温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肝、肾经为主.常用中成药有震灵丹、黛蛤散、两仪膏、十灰丸等.对药关联支持度前3位依次为熟地黄-阿胶、仙鹤草-阿胶、五味子-阿胶.症药关联支持度前3位依次为月经淋漓不断-阿胶、月经淋漓不断-熟地黄、月经淋漓不断-仙鹤草.结论 章次公治疗血证多立足虚实辨证,虚以气血阴阳亏虚为主,实为热邪炽盛,同时不离瘀血,治疗遵循治火、治气、治血的基本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章朱学派治疗水肿病用药经验探赜
编辑人员丨2023/8/5
章朱学派是以章次公、朱良春二人为代表的近现代医学流派,提倡"发皇古义、融汇新知",在诸多内外科疾病的治疗上有独特的经验和疗效.治疗水肿病时,喜用葫芦瓢、冬葵子、泽泻等甘淡平缓之品,利湿消肿,重者加用蝼蛄、蟋蟀等虫类药物利水,或加十枣汤、控涎丹等攻逐水饮;利水消肿同时重视阳气,常用大剂量黄芪补气利水和小剂量附子微微生火以助肾气;重视活血化瘀,常用丹皮、牛膝、桃仁、土鳖虫、水蛭等以活血和络;重视日常调养并辨证使用丸药及虫草制品扶助正气,还善于灵活使用单方验方提高疗效.丰富的经验对现在中医治疗水肿病仍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