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上颌第一恒磨牙萌出过程中的位置异常,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将会造成相邻的第二乳磨牙牙根吸收、牙齿早失、第一恒磨牙近中移动及严重的错 畸形等不良后果。针对这些问题,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召集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等16所院校及口腔医院的儿童口腔医学专家对此进行专题讨论,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近年来对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研究成果及诊疗经验,制订此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带圈垂直开大曲治疗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使用带圈垂直开大曲矫正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临床应用效果,为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治疗时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021年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单侧或双侧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患者共30例,年龄6~8.5岁,通过在第二乳磨牙和第一恒磨牙粘接颊面管,应用带圈垂直开大曲远中移动第一恒磨牙使其达到正常位置。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第一恒磨牙近中倾斜角度、侧方牙群牙弓长度以及第二乳磨牙牙根吸收状况。结果:30例患者均完成矫正治疗,第一恒磨牙均调整至正常位置,治疗后的第一恒磨牙倾斜角度为(91.3±5.1)°,与治疗前(78.1±6.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0.023, P=0.014);治疗后的侧方牙群牙弓长度为(34.0±1.0)mm,与治疗前(31.61±1.1)mm相比显著性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5.96, P=0.007)。治疗后,患侧第二乳磨牙牙根吸收程度相比治疗前显著增加(χ 2=12.002, P<0.001);健侧第二乳磨牙治疗前后牙根吸收程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818)。 结论:使用带圈垂直开大曲矫正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能有效调整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患者的近中倾斜角度,但应密切关注第二乳磨牙的牙根吸收情况,临床上应早发现早治疗,治疗完成后如第二乳磨牙牙根吸收严重,需及时制作保持器维持牙弓长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颅骨锁骨发育不良14例的牙列异常特征及口腔综合治疗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颅骨锁骨发育不良(cleidocranial dysplasia,CCD)患者的牙列异常特征并分析其治疗方法,为CCD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和第一门诊完成口腔综合治疗的14例CCD患者诊疗资料进行回顾,男性7例,女性7例,年龄(16.1±4.5)岁,共153颗埋伏牙,44颗多生牙;统计埋伏牙及多生牙好发部位。除术前因特殊情况需要拔除的牙齿外,采用埋伏牙闭合牵引助萌术牵引147颗埋伏牙入列。患者按年龄划分为青少年组(≥12岁且<18岁)(10例患者110颗埋伏牙)和成年组(≥18岁)(4例患者37颗埋伏牙),比较两组埋伏牙牵引失败率。选择牵引失败高发牙位,统计该牙位所有埋伏牙,分析埋伏牙不同垂直向位置(高位、中位和低位)和不同水平向位置(舌腭侧、正中和唇颊侧)牵引成功率差异。结果:CCD患者上颌埋伏牙发生率[69.3%(97/140)]显著大于下颌埋伏牙[40%(56/140)](χ2=24.22, P<0.001)。多生牙主要集中于前磨牙区[61.4%(21/44)],95.5%(42/44)位于恒牙舌腭侧,常与相邻恒牙位于同一高度[59.1%(26/44)]或位于其 方[40.9%(18/44)]。埋伏牙牵引成功率为93.9%(138/147)。青少年组埋伏牙牵引成功率[98.2%(108/110)]显著大于成年组[81.1%(30/37)](χ2=14.09, P<0.05)。牵引失败牙共9颗,其中7颗为第二前磨牙。本文病例共36颗第二前磨牙为埋伏牙,其垂直向位置(χ2=11.44, P<0.05)或水平向位置(χ2=9.71, P<0.05)的牵引成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高位15/16、中位12/13、低位2/7和舌腭侧10/17、正中19/19、唇颊侧0/0。 结论:埋伏牙闭合牵引助萌术是治疗CCD埋伏牙的有效术式,其埋伏牙牵引结果主要受年龄的影响。位于牙槽骨低位、舌腭侧的第二前磨牙的牵引成功率较低,治疗时需密切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第一恒磨牙阻生伴冠内病损1例
编辑人员丨2024/7/13
萌出前牙冠内病损是未萌(或部分萌出)的恒牙牙冠部的缺陷,通常无症状,X线上偶然发现. 好发于第一和第二恒磨牙,阻生的牙齿和延迟萌出的牙齿患有该病损的风险增加. 该文报告 1 例阻生恒磨牙萌出前牙冠内病损,伴发牙根发育畸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下颌第一磨牙钙化性团块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儿童萌出中的恒磨牙上方偶发钙化性团块,最早由Starkey等 [1]报道,他们将这种覆盖在萌出中磨牙牙冠表面的小块钙化组织称为萌出性死骨(eruption sequestrum,E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根解剖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2/3
下颌第一恒磨牙作为口腔重要功能牙之一,其在恒牙列中萌出早,且易患龋.因其近中根牙根数目多且根管内部解剖结构复杂,常是根管治疗的重中之重.临床治疗中常见根管峡区、近中中根管、弯曲根管以及危险区等解剖结构,易导致遗漏根管、根管预备清洁不彻底、出现台阶或侧穿等并发症,且个体间差异较大,与性别、年龄以及种族等多方面因素相关.为全面掌握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根的解剖结构,提高其根管治疗的成功率.本文就其解剖特征、相关因素及临床指导意义进行综述,以期为下颌第一恒磨牙的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2017-2021年南充市顺庆区7~9岁儿童第一恒磨牙萌出及患龋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了解南充市顺庆区2017-2021年7~9岁儿童的第一恒磨牙萌出及患龋情况,为儿童龋病防治及口腔卫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2017-2021年每年随机抽取南充市顺庆区的7~9岁儿童,调查第一恒磨牙的患龋及萌出情况,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及x2检验,以分析患龋率与年龄、性别及牙位之间的关系,检验水准α=0.05.结果2017-2021年共计调查6955名7~9岁儿童,其第一恒磨牙萌出率为94.2%,患龋率为25%,龋失补牙数为0(0,1)颗;因龋充填的儿童共72人,充填率为4.1%;接受窝沟封闭的儿童共110人,窝沟封闭率为1.6%.2017-2021年的患龋率及充填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6.618,15.18,P均<0.001).随着年龄的增加,第一恒磨牙患龋率上升,7岁、8岁和9岁分别为17.9%、27.3%和32.3%,3个年龄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457,P<0.001).女生牙齿萌出率、患龋率、龋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5.207,58.894,Z值为-6.796,P<0.001).患龋率最高的牙位为下颌第一恒磨牙,占总数的63.2%.结论2017-2021年间,南充市顺庆区7~9岁学龄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率较高,充填率低,第一恒磨牙初萌时需密切关注其龋坏情况,定期检查并及时采取窝沟封闭等预防性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舟山市1035名小学二年级学生第一恒磨牙龋病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分析舟山市小学生第一恒磨牙患龋情况,为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舟山市市属9所小学共1035名小学二年级学生第一恒磨牙萌出情况、窝沟情况、龋坏状况进行分类记录、检查,结果汇总分析.结果 1035名小学二年级学生中,第一恒磨牙一颗未萌出人数为89人,萌出率为91.4%,第一恒磨牙总萌出牙数为3345颗.495人第一恒磨牙一颗或多颗龋坏,患龋率47.8%.结论 舟山市二年级学生第一恒磨牙患龋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及周边城市,应加大力度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宣传工作,增强广大家长与儿童的口腔保健意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6年哈尔滨市香坊区8周岁城镇小学生龋病流行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2016年10月调查哈尔滨市香坊区8周岁城镇小学生龋病流行现状,并与2015年7周岁该人群调查结果作对比,分析1年来8周岁人群龋病流行趋势.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对哈尔滨市香坊区10所城镇小学共1915名8周岁学龄儿童(小学三年级)乳、恒牙患龋状况、第一恒磨牙萌出及窝沟封闭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8周岁城镇学龄儿童患龋率为91.23%,其中乳牙患龋率为88.36%,龋均、龋面均分别为5.49、10.21,充填率为31.95%.恒牙患龋率为41.67%(男生38.30%、女生4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龋均、龋面均分别为0.95、0.96.第一恒磨牙萌出率为98.08%,封闭率为63.71%,封闭剂保留率为84.50%,以上数值均较2015年7周岁人群调查数值有所提高.结论 2016年复查哈尔滨市香坊区8周岁城镇小学生患龋情况较2015年呈上升趋势,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率较2015年有较大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乌鲁木齐市7~9岁儿童龋病流行病学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7~9岁儿童患龋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乌鲁木齐市5所学校3204名儿童,检查第一恒磨牙的萌出率及乳磨牙和第一恒磨牙的患龋情况,并对不同性别、年龄、民族的患龋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第一恒磨牙总患龋率为20.19%,龋均0.55;汉族(21.94%)高于其他民族(18.06%)(P<0.05);患龋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乳磨牙患龋率为83.46%,龋均4.60,与第一恒磨牙患龋率呈显著正相关性[OR=3.818,95% CI(2.712,5.376),P<0.05].第一恒磨牙未萌出率为12.86%,窝沟封闭率为6.3%,龋充填率为7.6%;其中未萌出率汉族(16.37%)高于其他民族(8.58%)(P<0.05).结论:乌鲁木齐市7~9岁儿童患龋率较高,窝沟封闭率和龋充填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