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口腔公共卫生项目对促进我国口腔卫生事业发展的作用及思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公共卫生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Winslow提出,核心是保障和促进公众健康。口腔疾病被公认为公共卫生问题,龋病是最常见、多发的口腔疾病,因其可防可治,一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可由公共卫生有效干预的疾病。我国政府也将其纳入重点防治的主要慢性病。2008年,由原卫生部启动的“中西部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试点项目”,主要针对学龄儿童的第一恒磨牙施行窝沟封闭和口腔健康教育。覆盖国务院划归的中西部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是我国首个以中央财政专项经费设置的口腔公共卫生项目,委托中华口腔医学会管理并组织实施。经过6年的探索和经验积累,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将该项目推广至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更名为“全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项目运行10余年来,对我国口腔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全国儿童口腔健康促进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回顾项目设立的背景,梳理项目涵盖内容、实施情况和取得的成效,总结项目管理的经验,分析我国口腔公共卫生工作在政策保障、经费保障、防治体系、人员能力、技术措施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未来口腔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对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单次全身麻醉对学龄前儿童神经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单次全身麻醉对学龄前儿童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拟接受全身麻醉或非全身麻醉儿童,性别不限,年龄3~6周岁,ASA分级Ⅰ或Ⅱ级。全身麻醉组儿童接受全身麻醉下口腔治疗,对照组儿童接受口腔窝沟封闭治疗。全身麻醉组父母陪伴患儿进入手术室,吸入50%氧化亚氮+8%七氟烷,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芬太尼2 μg/kg、顺阿曲库铵0.1 mg/kg和地塞米松0.2 mg/kg,可视喉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吸入2.5%~3.0%七氟烷维持麻醉。于麻醉前和麻醉后6个月时进行韦氏幼儿智力量表、执行功能评定量表及适应行为评定量表评分。结果:全身麻醉组44例,对照组19例。2组儿童麻醉前和术后6个月韦氏幼儿智力量表、儿童适应性行为评定量表和执行功能评定量表各项评分变化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单次全身麻醉对学龄前儿童神经发育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贵州省12~15岁青少年恒牙龋病现况调查(2015年)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贵州省12~15岁青少年恒牙龋病状况,为开展青少年口腔预防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贵州省城乡12~15岁青少年共3 771人。使用CPI探针检查全口牙冠龋病情况,计算不同特征人群患龋率、龋补填充比、窝沟封闭率等。结果:贵州省12~15岁青少年恒牙患龋率为29.62%(1 117/3 771),龋补充填比2.53,窝沟封闭率2.17%。城市青少年恒牙患龋率31.43%,高于农村青少年的2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6.071, P<0.01);女性恒牙患龋率33.16%,高于男性的2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22.526, P<0.01)。 结论:贵州省12~15岁人群患龋率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且龋补充填比及窝沟封闭率均较低。贵州省青少年的恒牙患龋情况严峻,应提高口腔公共卫生预防管理能力,有效控制青少年口腔疾病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窝沟封闭术防龋效果比较及影响因素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自酸蚀粘结剂与传统磷酸窝沟封闭术的防龋效果及影响因素,为改善窝沟封闭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舟山市2018年11-12 月开展窝沟封闭的2所小学的二年级学生465例为研究对象,整群随机分为观察组256例、对照组209例。两组均开展爱牙健康教育,观察组用自酸蚀粘结剂封闭法,对照组用传统磷酸封闭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正确护牙行为评分,术后12个月,检查第一恒磨牙的封闭剂保留情况和全部第一恒磨牙的患龋情况,观察不同暴露因子如自酸蚀粘结剂、操作医师年资、学生年龄、性别和二孩家庭等对窝沟封闭的效果影响。结果:干预前,观察组、对照组正确护牙行为评分分别为(10.13±2.55)分、(11.45±1.99)分;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正确护牙行为评分分别为(11.25±2.46)分、(11.30±2.41)分,观察组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064, P<0.01);干预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封闭剂保留率为91.83%,高于对照组的90.9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中级职称医生操作的窝沟封闭封闭剂保留率为94.32%,初级职称医生操作的窝沟封闭封闭剂保留率为8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4.837, P <0.01)。其他因素如性别、年龄、是否二孩家庭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窝沟封闭操作医生的熟练程度是窝沟封闭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健康教育可能也是窝沟封闭的影响因素。自酸蚀粘结剂的窝沟封闭有其明显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重庆市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龋患率及相关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了解重庆市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龋患率及相关因素,为开展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重庆市6个区县抽取12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与口腔健康检查,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第一恒磨牙龋患率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计调查12岁儿童3 770人,其中男生与女生分别为1 953人(51.80%)与1 817人(48.20%);城市与农村儿童分别占49.97%与50.03%;正确刷牙率为26.37%;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为2.23%;对口腔健康持正确态度的儿童比例为67.88%;牙龈出血和牙石检出率分别为33.69%与4.62%,接受过窝沟封闭的占42.86%.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龋患率为33.69%,龋均为1.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农村居住(OR=1.38,95%CI:1.20~1.59)、每天饮用碳酸饮料或含糖饮料(OR=1.38,95%CI:1.05~1.82)、每天摄入甜点或糖果(OR=1.30,95%CI:1.07~1.58)、牙龈出血(OR=0.70,95%CI:0.60~0.81)、牙石(OR=2.17,95%CI:1.58~2.96)、接受过窝沟封闭(OR=0.61,95%CI:0.53~0.70)是重庆市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龋患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重庆市12岁儿童龋患率高,正确刷牙率低,窝沟封闭率低,应针对龋患率的影响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扩大窝沟封闭的覆盖率,降低儿童龋患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釉质成形窝沟封闭术结合释氟流动树脂在窝沟釉质龋中的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釉质成形窝沟封闭术(EST)结合释氟流动树脂在窝沟釉质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就诊于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的6~12岁患儿125例,以诊断为早期窝沟釉质龋的247颗年轻恒磨牙作为研究对象,分为4组:A组(常规清洁窝沟+常规封闭剂)32例、62颗,B组(常规清洁窝沟+释氟流动树脂)29例、62颗,C组(EST+常规封闭剂)33例、62颗,D组(EST+释氟流动树脂)31例、61颗.随访6、18个月后,比较各组封闭剂保留率与无龋率.结果 随访6个月A、B、C、D组的封闭剂保留率分别为75.00%、76.67%、93.33%和95.00%,随访18个月分别为45.76%、41.38%、71.93%和94.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重比较显示,随访6、18个月A组与C组、B组与D组的封闭剂保留率均有明显差异(P<0.0083),且随访18个月C组与D组的封闭剂保留率有明显差异(P<0.0083).随访18个月,A、B、C、D组的无龋率分别为66.10%、63.79%、94.74%和98.31%;进一步多重比较显示,A组与C组、B组与D组的无龋率均有明显差异(P<0.0083).结论 在窝沟釉质龋的治疗中,采用EST的封闭剂保留率和远期防龋效果都明显优于常规窝沟封闭术,结合释氟流动树脂可进一步提高封闭剂保留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精氨酸改性ClinproTM窝沟封闭剂对其性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将精氨酸添加到Clinpro?窝沟封闭剂中进行改性,比较改性对窝沟封闭剂性能的影响.方法:配制出精氨酸浓度分别为3%、5%、10%的窝沟封闭剂(Arg3组、Arg5组、Arg10组),比较不同窝沟封闭剂的表面硬度、聚合转化率、界面微渗漏.扫描电镜观察固化后窝沟封闭剂的形貌.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窝沟封闭剂中精氨酸的释放情况.结果:各组窝沟封闭剂的表面硬度、聚合转化率没有显著性差异.Arg10组的界面渗漏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明显差异.扫描电镜观察精氨酸改性后的窝沟封闭剂均有不同程度的离子团聚现象.在24 h内的各个时间段Arg5组比Arg3组释放的精氨酸量要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添加5%精氨酸不会影响ClinproTM窝沟封闭剂的性能及界面微渗漏,Arg5组具有好的精氨酸释放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牙科全麻技术在不同阶段低龄儿童牙科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分析婴幼儿及学龄前两个阶段牙科全麻技术(DGA)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牙科治疗中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的儿童 647 例,按照年龄段分为两组.婴幼儿组(3 岁以下)135 例,学龄前组(3~6 岁)512 例,分析其性别、年龄、合并疾病、就诊原因、治疗牙数、治疗内容、治疗时间、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总中位数年龄47(38~56)月,并发其他疾病者占比 32.2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就诊原因主要为疼痛和猛性龋,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牙数中位数 14(12~16)颗,治疗时间中位数 110(95~130)min,婴幼儿组均低于学龄前组(均P<0.05).治疗内容包括窝沟封闭、拔牙、充填治疗和牙髓治疗,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麻醉效果评价为优者占比 96.9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婴幼儿组烦躁比例高于学龄前组(P<0.05),但口渴、进食困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3 岁以下婴幼儿较 3~6 岁学龄前儿童DGA下治疗牙数量更少,时间更短,虽然术后烦躁发生率较高,但是疼痛、口渴和进食困难发生率更低.对于 3 岁以下婴幼儿牙科疾病,DGA技术是较为安全、高效的解决办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窝沟封闭对辽宁省小学生第一恒磨牙患龋率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评估窝沟封闭对辽宁省小学生第一恒磨牙患龋率的影响,并分析第一恒磨牙龋齿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9月一 2020年12月辽宁省8个市7~12岁在读小学生,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每市区(城市)/县城(农村)各抽取2所小学校按照每所学校不少于60名、每个市不少于280名小学生的原则进行抽样.将满足窝沟封闭条件并做窝沟封闭的学生作为治疗组,将满足窝沟封闭条件未做窝沟封闭的学生作为对照组,对治疗组小学生进行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计算2组小学生第一恒磨牙患龋率及窝沟封闭对小学生第一恒磨牙的保护率;对抽取的所有小学生及其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学生第一恒磨牙龋齿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次共抽取7700名学生参加口腔检查,有2393名学生满足窝沟封闭条件,其中1 254名学生选择窝沟封闭治疗(治疗组)、1 139名学生拒绝窝沟封闭治疗(对照组).检查结果显示,辽宁省2019年9月—2020年12月参加口腔检查的7~12岁在读小学生第一恒磨牙总患龋率为24.45%;治疗组小学生第一恒磨牙患龋率(22.57%)明显低于对照组(26.51%)(x2=5.034,P=0.025);窝沟封闭对小学生第一恒磨牙的保护率为14.86%.性别、是否进行过窝沟封闭治疗、对牙齿是否需要定期去医院检查的态度和家长帮助孩子刷牙情况为小学生龋齿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其中做窝沟封闭为龋患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而女生、认为不需要定期去医院检查口腔状况和家长不是每天帮助孩子刷牙为小学生龋齿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窝沟封闭对辽宁省在读小学生第一恒磨牙龋齿发生具有保护作用,可通过推广窝沟封闭来降低小学生第一恒磨牙龋齿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树脂基窝沟封闭剂材料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1/13
龋病是一种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口腔疾病.窝沟封闭剂广泛用于预防龋齿,其中树脂基封闭剂因其操作方便和高保留率而备受欢迎,但仍存在微渗漏、生物安全性等问题.本文对树脂基窝沟封闭剂材料的组成成分与分类、生物安全性、抗菌性能和再矿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