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趾腓侧与第二足趾胫侧皮瓣修饰性再造拇手指末节缺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应用趾腓侧与第二足趾胫侧皮瓣修饰性再造拇、手指末节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们共收治拇手指末节组织缺损患者30例,12例拇指、2例示指、2例中指末节缺损病例采用趾腓侧皮瓣修复,6例示指、3例中指末节缺损采用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5例2个及以上手指指端缺损采用趾腓侧与第二足趾胫侧皮瓣联合应用修复.术后予显微外科常规护理,记录皮瓣存活情况.出院后定期随访皮瓣外观、皮瓣两点分辨觉、手指甲板外观、指关节屈伸活动功能、手功能评分、足部供区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30例皮瓣全部存活.末次随访时再造拇手指外观与对侧拇手指相似,皮瓣质地良好,指腹两点分辨觉为3~10 mm.手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评分:优26例,良4例.30例病例再造指指间关节屈伸活动良好.所有病例足部供区切口愈合良好,足部行走、跑跳无影响.本组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均满意.结论 应用趾腓侧与第二足趾胫侧皮瓣修饰性再造拇手指末节各类组织缺损,再造拇、手指外形美观,感觉功能良好,足部供区损伤小,且两种皮瓣优势互补,血供同源,切取方法类似,是各类拇、手指末节缺损的理想修复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趾腓侧皮瓣联合第2趾胫侧皮瓣游离修复拇示指较大缺损创面7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拇示指指端/腹较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最大限度保留拇示指功能并恢复指端/腹的感觉。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科应用 趾腓侧皮瓣联合第2趾胫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示指指端/腹缺损患者7例(11指),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2.8 cm×3.6 cm~4.0 cm×5.8 cm。 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平均随访5.5个月,指端/腹外观饱满、有螺纹、无明显瘢痕增生,皮肤耐磨有弹性,两点分辨觉6~8 mm,持物时无异常滑动、无异常感觉;供区隐蔽,不遗留功能障碍。结论:采用 趾腓侧皮瓣联合第2趾胫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示指指端/腹较大缺损,能在最大限度保留功能的同时恢复指端/腹的感觉,且供区隐蔽无功能障碍遗留,方法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趾腓侧或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18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 趾腓侧或第2趾胫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2年9月至2019年3月,对收治并获得随访的拇、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18例18指(缺损面积1.0 cm×0.8 cm~4.8 cm×1.8 cm),根据创面大小、供(受)区实际情况及患者需求,分别采用 趾腓侧或第2趾胫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后通过门诊、电话或微信随访其临床疗效。 结果:18例18块移植皮瓣全部成活,除1例供区游离植皮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外,其余供、受区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6~16个月,皮瓣饱满且不臃肿,色泽、质地良好,患指外形及屈、伸功能良好,术后6~12个月恢复保护性感觉;供区仅外形上有差别,无功能影响。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6、良1例、可1例。结论:依手术适应证,应用足部微型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胫骨横向骨搬移联合皮瓣移植修复重度糖尿病足创面七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联合皮瓣移植治疗重度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4月至2020年3月,佛山市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手足外科应用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联合皮瓣移植修复重度糖尿病足7例,按糖尿病足Wagner分级:3级2例,其中右足跟、足底深部溃疡合并脓肿、感染1例,左足 趾溃疡并趾骨感染1例;4级5例,其中左足 趾近、末节坏疽2例,右足第2趾近、中、末节坏疽合并感染1例,左足第4趾近、中、末节坏疽并感染1例,左足第4趾末节坏疽1例;创面面积2.0 cm×2.0 cm~6.2 cm×10.0 cm。修复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例,应用跖背动脉皮瓣4例,应用足底内侧动脉皮瓣2例,皮瓣面积2.0 cm×3.0 cm~8.0 cm×14.0 cm。术后采用门诊复诊、电话、微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足部创面愈合情况、足背皮肤温度、下肢麻痹情况、外固定支架针眼渗出情况及小腿皮肤血运,并按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评分进行足部功能评定。 结果:术后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8个月,平均8.2个月,足部溃疡全部愈合,5例患肢疼痛消失,2例患肢疼痛明显减轻。7例均足部麻痹明显减轻,小腿皮肤温度升高(1.81±0.56) ℃,足部溃疡无复发。按AOFAS足部功能评分,结果属优3例,良3例,可1例。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联合皮瓣移植治疗重度糖尿病足临床效果较好,是治疗糖尿病足的一种方法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第2趾胫侧趾背动脉皮瓣与第2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疗效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第2趾胫侧趾背动脉皮瓣(简称趾背动脉皮瓣)与第2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皮瓣(简称趾底动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9年1月—2020年6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2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手指末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19~59(37±10)岁,清创后缺损面积1.5 cm×1.2 cm~2.6 cm×1.8 cm。根据对缺损手指采用的皮瓣修复方式,将患者分为趾背动脉皮瓣组(12例)和趾底动脉皮瓣组(15例)。趾背动脉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1.2 cm~2.5 cm×1.6 cm,趾底动脉皮瓣切取面积为1.7 cm×1.3 cm~2.6 cm×1.8 cm,对皮瓣供区创面行同侧小腿内侧全厚皮片移植,将皮片供区创面直接缝合。记录患者皮瓣动脉口径、皮瓣切取时间及术后2周皮瓣成活情况与随访时间。末次随访时,记录患者皮瓣移植处两点辨别觉距离、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及皮瓣供区创面愈合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第2趾供区与手指受区瘢痕情况进行评分,采用Michigan手概况问卷(MHQ)中的外观与自我满意度2个子量表对患指进行评价。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趾背动脉皮瓣组患者皮瓣动脉口径为0.35~0.80(0.56±0.14)mm、皮瓣切取时间为(14.0±2.7)min,均明显短于趾底动脉皮瓣组的0.80~1.35(1.02±0.16)mm、(19.7±3.4)min( t值分别为7.81、4.79, P<0.01)。术后2周,2组患者受区皮瓣均成活。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皮瓣供区创面均愈合良好。2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及末次随访时的皮瓣移植处两点辨别觉距离、指关节TAM、第2趾供区和手指受区瘢痕的VSS评分及患指MHQ中外观与自我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相较于趾底动脉皮瓣,趾背动脉皮瓣解剖层次浅,手术切取皮瓣时间短,能够保留趾底固有动脉与趾底固有神经,减少供区的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内踝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内踝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宁波市第九医院共收治5例男性踝部外伤患者,年龄30~64岁,平均45岁,右侧3例,左侧2例。病因:交通伤2例、压砸伤3例。其中4例合并骨折,1例合并钢板和骨外露,2例合并局部感染,1例皮肤撕脱伤。术前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3.0 cm~4.0 cm×6.0 cm。清创后设计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创面,术中于深筋膜浅层 长屈肌和趾长屈肌间寻找目标穿支,充分显露穿支蒂部,保留蒂部长度≥2 cm并携带少量筋膜组织。在深筋膜浅层完全切取皮瓣后旋转皮瓣拟覆盖创面,确认皮瓣血供良好后与创面疏松缝合,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均常规补液、抗感染、抗痉挛、抗血栓形成治疗,踝关节中立位抬高并以石膏制动,监测皮瓣的温度、颜色、张力和返流情况,并逐步进行康复锻炼。观察患者术后修复效果。 结果:5例皮瓣均成活,穿支点距内踝5.5~8.5 cm,切取皮瓣面积:4.0 cm×6.5 cm~4.0 cm×10.0 cm,供区除1例植皮外其余均直接缝合。术后随访3~16个月,平均12个月,无皮瓣相关并发症发生,无明显瘢痕增生,与局部皮肤性状相近,踝关节活动可,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具有操作简便,软组织性状相近,血供稳定可靠,供受区损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修复内踝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游离血流与神经桥接型第2趾胫侧皮瓣治疗近指间关节重度屈曲挛缩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游离血流、神经桥接型第2趾胫侧皮瓣治疗近指间关节重度屈曲挛缩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3年3月—2019年10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外伤术后近指间关节重度屈曲挛缩(Ⅲ型)患者,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7~62岁。切断影响近指间关节伸直的挛缩组织并切除瘢痕组织后,伸直位近指间关节掌侧创面大小为2.0 cm×1.0 cm~2.5 cm×1.5 cm,指固有动脉、神经缺损长1.0~1.5 cm。于第2趾胫侧切取与创面大小相同的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用长约1.5 cm胫侧趾足底固有动脉、神经桥接修复缺损的指固有动脉、神经,于小腿近端胫侧切取全厚皮片修复皮瓣供区创面,将皮片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和皮片成活情况;随访患者并于末次随访时,观察患指与第2趾包括其上供受区恢复情况,同时观测皮瓣修复处及患指指腹两点辨别觉距离,对患指行Allen试验检查桥接血管血流通畅性,按照中华医学会近指间关节活动范围标准评价患指近指间关节功能。结果:术后皮瓣和皮片均顺利成活。术后随访5~22个月,平均10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修复处外形良好,色泽、质地佳,两点辨别觉距离为9~12 mm,患指指腹两点辨别觉距离为6~10 mm;患指Allen试验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即桥接血管血流通畅性良好),无屈曲挛缩复发,近指间关节功能均评定为优;第2趾植皮区无破溃但伴少许色素沉着,足趾屈伸活动良好。结论:采用游离血流、神经桥接型第2趾胫侧皮瓣治疗近指间关节重度屈曲挛缩,疗效可靠,皮瓣修复处色泽、质地佳,桥接修复挛缩严重的指固有动脉、神经有利于改善指体血供及重建感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应用离断左足游离复合组织瓣修复右足组织缺损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男,55岁,因双下肢被机器挤压伤后2 h急诊入院。入院检查:体温36.5℃,脉搏11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0/60 mm Hg。入院诊断:失血性休克,左小腿离断伤,右足离断毁损伤;既往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血糖控制不佳。专科情况:左小腿自中段以远完全离断、毁损,但踝以远相对完整,胫腓骨粉碎性骨折伴骨外露,软组织大面积缺损,且周围皮肤软组织及肌肉挫伤严重,左足外观相对完整;右足自第二跖骨外侧离断、毁损,仅残留足内侧部分,足跟、足底等软组织大面积缺损,足背动脉抽脱外露。考虑到患者为中老年男性,告知患肢缺血时间较长,污染重,肌肉坏死毒素吸收等并发症致术后再植肢体坏死、多次手术及功能障碍等,患者及家人要求尝试保肢治疗。急诊在全身麻醉下行左小腿短缩血管移植再植、右足清创VSD修复术,术前、术中及术后予输血及补充血容量等对症治疗,术后第2天见左小腿伤口有液体渗出,肢端毛细血管反应延迟,急诊行探查术,见肌肉大部分变性、坏死,脂肪液化。建议行清创VSD术或行骨水泥填充,彻底去除坏死组织,并告知术后再植肢体功能较差,继续保肢治疗仍存在再植肢体坏死、感染等并发症,后期需行多次手术治疗(包括皮瓣修复、骨搬移及功能重建)。患者考虑年龄较大,体质差,要求行截肢术(尽量缩短病程、尽早康复),考虑右足底及足外侧大面积缺损,需行皮瓣移植修复创面及骨移植重建负重区,而左小腿离断肢体足部相对完整,建议应用左足游离复合组织瓣修复右足组织缺损,避免后期再次行右足重建术。手术方法:在全身麻醉下行游离左足复合组织瓣修复右足组织缺损+左小腿截肢术。彻底清创后,解剖右足胫前、胫后动脉伴行静脉及大、小隐静脉及胫神经、腓浅腓深神经,并标记备用。按右足缺损大小于左足部设计并切取足部复合组织瓣,同时游离并保护胫前、胫后动脉伴行静脉及大、小隐静脉及胫神经、腓浅腓深神经及足部足趾肌腱,切取后松止血带见组织瓣血运良好,断蒂后,复合组织瓣移植于右足缺损创面,数枚克氏针固定各骨折端,显微镜视下依次修复各血管及神经,部分缺损处行植皮术。术后予抗感染、抗痉挛、抗凝血治疗,烤灯保暖,未出现血管危象,复合组织顺利存活。随访2年,右足外形及功能良好,无溃疡,足跟及足背靠近内侧感觉部分恢复,两点分辨觉1.5 cm,远端感觉麻木,结合左侧肢体佩戴假肢,患者行走无明显受限(图1~1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同蒂 甲瓣和第2趾胫侧皮瓣瓦合修复拇指末节脱套伤长期随访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拇指末节脱套伤作为手外科常见的损伤,脱套组织往往毁损严重缺少再植条件,往往采用残端修整、局部皮瓣覆盖、游离第2趾再造等方式治疗,不可避免的造成末节指骨短缩、整个足趾的牺牲和修复外形欠佳等后果。 甲瓣被认为是治疗此种损伤的首选术式,但是传统 甲瓣切取足趾范围过大,供区并发症多。2010年4月,我院采用同蒂 甲瓣和第2趾胫侧皮瓣瓦合修复拇指末节脱套伤1例,随访10年,患者拇指外观与功能恢复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第1跖背动脉-第2趾胫侧动脉一蒂串联皮瓣修复同手指两处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以第1跖背动脉-第2趾胫侧动脉一蒂串联皮瓣修复同一手指两处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3月-2020年5月,采用第1跖背动脉-第2趾胫侧串联皮瓣修复同一手指两处软组织缺损创面8例。致伤原因:挤压伤4例,重物砸伤2例,热压伤2例。患指位于示指4例,中指2例,环指2例。缺损范围2.0 cm×2.5 cm~2.5 cm×3.0 cm;均有不同程度骨或肌腱外露,伴指骨骨折3例。急诊手术3例,亚急诊手术5例,于伤后3~5 d进行。切取皮瓣范围2.0 cm×2.5 cm~3.0 cm×3.5 cm;供区直接缝合3例,植皮5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质地、感觉及关节自主活动度(TAM),及足部供区恢复情况、是否出现并发症。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2.0~5.5 h,平均3.5 h;术后未出现血管危象,皮瓣全部成活。8例患者获随访3~20(平均8)个月:皮瓣外观饱满,质地柔软,弹性良好,与周围组织相似度高,皮瓣TPD为6~15 mm,平均8 mm;手指屈、伸功能良好;足部供区切口I期愈合,行走及跑跳正常,无疼痛不适。结论:应用第1跖背动脉-第2趾胫侧动脉串联皮瓣修复同手指两处软组织缺损,简化皮瓣血运重建,手术效果确切,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修复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