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间掌侧血管穿支营养的尺侧腕上皮瓣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男,25岁,因入院前7 h被高温的机器链条挤压伤及右手中、环、小指,致中环指多处挫裂口、疼痛流血、活动障碍,小指完全离断来我院急诊就诊。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病史。专科检查:右中指尺背侧近节远端髁下、中节基底、中节远端三处凹槽样创面,深达骨质,创面间间隔宽约0.5 cm正常皮肤;右环指尺侧近节近端、远端、中节中部三处凹槽样创面,深达2/3骨质,创面间间隔宽约0.5 cm暗红色皮肤;中环指远端及桡侧半指体血运可,感觉减退;小指自近节完全离断、近中节毁损、末节指体较完整,指体无血运,皮肤断面近掌指横纹、近节指骨部分残留;所有创面均布满油污、黑色焦灼组织,创周皮肤红肿、浅Ⅱ度热压伤。右拇指、示指皮肤完好,活动度、血运、感觉无异常。X线片:右小指近节指骨远端以远骨质缺如,近端尺侧槽样缺损;环指近节指骨近端1/3、远端3/4骨质槽样缺损;其余骨质因体位遮挡显示不清。诊断:右手热压伤,右小指离断伴节段性缺损,右环指多节段皮肤肌腱骨质缺损,右中指皮肤缺损,右中、环指尺侧神经血管缺损。因热压伤且污染重,组织坏死界限不清晰,小指节段性缺损无再植指征,与患者沟通后,急诊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右手清创术。术后2周,坏死界限清晰,拟行手术固定骨关节、修复创面,因预期手功能恢复不佳,为减少供区损伤,同侧肢体一次麻醉完成手术,拟行第4掌背动脉远端皮支筋膜瓣修复环指尺侧创面、尺动脉腕上支皮瓣修复中指尺侧创面。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清创,小指掌骨头下截指、残端修整,切除中、环指原创面间残存的已皮革样坏死皮肤,咬除污染及坏死中、环指骨质,中指骨质缺损较少、骨关节稳定性无明显影响,予关节功能位固定防挛缩;环指骨质缺损多、屈伸肌腱亦长段液化坏死,予适当短缩、姑息克氏针功能位固定,拟二期视功能情况决定重建肌腱骨质。顺利切取第4掌背动脉远端皮支筋膜瓣,修复环指尺侧创面,皮瓣血运良好,掌背供瓣区经局部皮肤旋转后无明显张力直接闭合。常规以尺侧腕屈肌尺背侧为轴、豌豆骨上约3.5 cm为关键点,设计大小为6.0 cm×2.5 cm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切开前侧皮瓣设计缘皮肤及皮下,于肌膜表面分离皮瓣至尺侧腕屈肌背侧,于肌间隙探查见尺动脉发出两条独立的极其细小皮支进入设计皮瓣的中部,向近端探查见距豌豆骨上约7 cm有一粗大穿支进入设计皮瓣近端,此三个皮支形成弓状吻合,沿近端粗大穿支分离,见此穿支并非起自尺动静脉,位于指屈肌深面,追踪探查见汇入与骨间前神经伴行的骨间掌侧血管束,考虑该皮支粗大、血供可靠,决定以此重新调整皮瓣设计,分离血管蒂长约4.5 cm,见两条细小伴行静脉,自起始部切断并缝扎,皮瓣游离完成,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显微镜视下修整血管,骨间前血管穿支动脉与中指尺侧指固有动脉、两条伴行静脉分别与中指尺侧皮下及尺背侧各一条浅静脉端端吻合,另一条皮瓣粗大浅静脉经鱼口状缩窄与中指近节背侧皮下口径相当的浅静脉端端吻合。术后常规保暖、抗感染、抗凝血、解痉挛等治疗。术后皮瓣血运良好,完全存活,创口Ⅰ期愈合,手指恢复基本抓握功能(图1,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眼轮匝肌下脂肪浅面眶隔脂肪释放重置在下睑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眼轮匝肌下脂肪(SOOF)浅面眶隔脂肪释放、重置在下睑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整形外科接受下睑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SOOF浅面眶隔脂肪释放重置下睑成形术:手术经皮肤入路,于眼轮匝肌与SOOF之间松解泪槽韧带和眼轮匝肌限制韧带;释放眶隔脂肪至眼轮匝肌与SOOF之间的间隙,外侧脂肪瓣固定于SOOF包膜,内侧脂肪瓣固定于提上唇肌浅面筋膜,重置眶隔,悬吊外眦。术后随访观察患者下睑形态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共纳入58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50例;年龄(49.8±10.4)岁(32~70岁);患者双侧下睑袋明显,并伴有泪槽畸形和(或)睑颊沟形成。术后有57例获得随访,时间为(29.1±16.9)个月(6~67个月),所有患者下睑区域皮肤平坦,睑袋和泪沟获得明显改善,患者对手术效果均表示满意。2例于术后1周出现轻度下睑外翻,适度按摩于术后2周缓解;1例于术后1个月出现轻度下睑退缩,无不适主诉,未予特殊处置;1例出现球结膜出血,未予特殊处理自行恢复。结论:下睑成形术中于SOOF浅面对眶隔脂肪进行释放、重置,可有效地松解泪槽韧带和眼轮匝肌支持韧带,牢固地固定脂肪,能够降低手术操作难度,术后可获得平坦而紧致的下睑外观,且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牙冠切除术结合支抗钉牵引分阶段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牙冠切除术结合支抗钉牵引,分阶段拔除紧邻下颌管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手术方式,探讨牙根移动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牵引夹角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紧邻下颌管的患者49例(共53颗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一期手术行牙冠切除术及牵引钉植入,通过牵引钉及橡皮筋施加约5.886 N力量牵引,当牙根远离下颌管之后,二期手术取出预留牙根。通过对患者与阻生牙基本信息、牵引钉植入与牵引情况、影像学测量以及并发症情况的比较,评价治疗效果,分析不同牵引角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52颗患牙剩余牙根移动距离为(1.80±0.92)mm,牵引总时长为(32.9±7.9)d,预留牙根移动距离与牵引夹角、年龄、性别、牙根数目和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深度等指标均显著相关( P<0.05)。牵引夹角越小,预留牙根的移动越显著( P=0.044)。1例患者的1颗患牙(1.9%,1/53)在牵引过程中出现下唇感觉异常。 结论:牙冠切除术结合快速牵引技术,分阶段拔除紧邻下颌管的阻生第三磨牙的手术方法,可使预留牙根快速移动,减少下牙槽神经损伤风险。牵引夹角是影响牵引效率的重要因素,术中减小牵引夹角,可加快牙根移动的效率。根据年龄、性别、牙根数目和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深度等指标可以预测牵引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筋出槽和骨错缝的中英文释义及现代认知探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筋出槽和骨错缝作为疾病名称的规范化进程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概述了筋出槽和骨错缝作为疾病名称的规范化进程,对其中英文名称进行了释义,同时基于近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探讨了对于筋出槽和骨错缝的现代认知及其研究的局限性,以期为筋出槽和骨错缝作为疾病名称在国内外临床上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筋主骨从"理论探讨骨关节损伤性疾病的诊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在中医骨伤领域,筋骨疾病的诊治遵循筋骨并重的原则,这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然而并非所有的筋骨疾病都适合这一原则,对于部分急性或慢性骨关节损伤性疾病,可遵循"筋主骨从"理论进行针对性治疗.本文基于"筋主骨从"理论,对部分急性或慢性骨关节损伤性疾病的诊疗策略进行了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李盛华教授运用陇中正骨手法治疗"骨错缝、筋出槽"病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陇中正骨学术流派第三代传人李盛华教授批判性吸纳各家流派治疗"骨错缝、筋出槽"患者的方法,并在陇中正骨学术流派学术思想"整体辨证、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动静互补、精准微创"[的指导下,在治疗"骨错缝,筋出槽"过程中提出"稳、准、轻、巧"四字法则,同时还强调"心身同治"的理念,恰到好处的手法可有效整复"骨错缝、筋出槽",恢复关节功能.此外,他根据不同的损伤部位,选择相应的手法进行复位,即可缓解患者的疼痛、功能障碍,使其效果立竿见影,充分发挥了中医骨伤治疗骨伤疾病"简、便、效、廉"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五脏偏倾"理论探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中医病机与治则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探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中医病机与治则,开拓其中医诊治思路.[方法]通过查阅中医古代文献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相关文献,基于《黄帝内经》"五脏偏倾"理论,通过文献研究总结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中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探讨中医"五脏偏倾"理论对AIS治疗与调摄的指导作用.[结果]文献研究发现,《黄帝内经》"五脏偏倾"表现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病变部位、症状特征高度一致.基于中医"五脏偏倾"理论的学术内涵,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病因以禀赋不足为主,饮食不节、劳倦所伤为诱,病机以脾肾失调、五脏偏倾为本,筋出槽、骨错缝为标,治则为调理脾肾、端正五脏、筋骨并重、内外结合,治法应综合内服、外治、导引、食疗等多种方法.[结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与"五脏偏倾"高度相关.基于"五脏偏倾"理论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病机与治则,可以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治未病""既病防变"临床诊疗提供中医思路,值得重视与进一步挖掘并应用于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筋出槽,骨错缝"的内涵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筋出槽,骨错缝"既是疾病名称,又是对筋骨疾病主要病理机制的概括.深入理解"筋出槽,骨错缝"的内涵,对于筋骨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疾病名称和筋骨疾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两大方面对"筋出槽,骨错缝"的内涵进行了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基于"筋出槽、骨错缝"论治膝骨关节炎
编辑人员丨2024/5/18
基于"筋出槽、骨错缝"的发病机理,结合现代解剖学和生物力学,明确膝部"筋出槽"和"骨错缝"的特征性表现及两者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梳理现代研究中"筋出槽、骨错缝"与膝骨关节炎的关系,认为"筋出槽、骨错缝"是膝骨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据此提出以饮食起居为先导、以手法整骨诊治于外、以中药内服调达于内、以导引练功贯始终的中医药综合治疗膝骨关节炎策略,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基于"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探讨推拿治疗轻、中度拇外翻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拇外翻属中医学"骨错缝、筋出槽"范畴,是常见的前足畸形病变之一.轻、中度患者多采用非手术疗法,但效果欠佳,手术疗法又存在诸多后遗症.推拿治疗拇外翻颇具优势.故本文以"骨错缝、筋出槽"理论为基础,通过溯源古代医籍文献与现代研究,探索拇外翻与中医筋骨的关系.并结合临床实际,探讨推拿手法治疗拇外翻的治则治法,以期为轻中度拇外翻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