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护理在指端皮肤缺损围术期行带指动脉穿支的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针对性优质护理在指端皮肤缺损围术期行带指动脉穿支的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具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率、治疗后不良反应、术后6个月随访情况、手术前后疼痛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率、治疗后不良反应、术后6个月随访情况、手术前后疼痛改善情况、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针对指端皮肤缺损围术期行带指动脉穿支的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的患者,采用具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得到有效降低,同时改善了患者的疼痛情况;在后续的护理过程中,患者的各项指标也恢复得较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小腿中下段外伤骨折术后部分皮肤软组织坏死创面修复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树兰(杭州)医院手足外科小腿中下段骨折术后出现皮肤软组织坏死的缺损创面患者22例,男17例、女5例;年龄21~53岁,平均35岁。用3种小腿部岛状皮瓣修复,其中腓肠神经营养筋膜蒂(肌)皮瓣修复9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7例、腓动脉穿支皮瓣6例。创面缺损面积3.0 cm×3.8 cm~12.0 cm×9.0 cm,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刃厚皮片游离植皮。结果:21例患者供区缝合创面及植皮均一期愈合,皮瓣均成活;1例患者腓肠神经营养筋膜蒂岛状肌皮瓣坏死。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质地良好,无溃疡、外观满意。结论:小腿部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骨折术后部分皮肤软组织坏死缺失创面,是较理想的修复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阴股沟组织瓣带蒂转移治疗直肠阴道瘘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阴股沟区不同类型组织瓣修复中、低位直肠阴道瘘的应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3月至2019年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妇科整形中心收治的18例直肠阴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17个月至39岁,平均20.8岁。对于瘘口直径大于1 cm,局部瘢痕较多的病例,选用双侧闭孔动脉前皮支为蒂的阴股沟岛状皮瓣瓦合修补;对于直径在1 cm以内瘘口,采用单侧阴唇后动脉外侧支为蒂的阴股沟皮瓣,经皮下隧道转移修复,如局部组织张力小,能够直接闭合,则行阴股沟筋膜瓣间置修补。结果:本组18例,术后瘘孔均完全关闭,转移组织瓣血运良好,供区切口一期愈合。组织瓣切取大小4 cm×2 cm~7 cm×4 cm。采用双侧阴股沟岛状皮瓣修复4例,单侧阴股沟皮瓣修复5例,单侧阴股沟筋膜瓣修复9例。均随访6~36个月,未出现复发,临床效果满意。结论:阴股沟组织瓣带蒂转移是修复中、低位直肠阴道瘘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根据瘘管解剖特点合理设计皮瓣能兼顾患者对于功能、形态和美学的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30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出现血供障碍时改用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3月-2019年5月,在切取第1掌骨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时,出现皮瓣血供障碍30例,将皮瓣内主干静脉与受区指掌侧固有动脉吻合,改成静脉动脉化皮瓣进行修复。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8~50岁,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1.5 cm~6.2 cm×4.5 cm。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远期随访皮瓣质地、色泽、感觉及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伤口一期愈合。经3~15个月随访,皮瓣外形、色泽、质地与拇指皮肤相近,恢复保护性感觉。拇指功能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优25例,良3例,可2例。结论:在切取第1掌骨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时,出现皮瓣血液循环欠佳后,将皮瓣内携带的1条主干静脉与拇指末节创面的指掌侧固有动脉吻合,皮瓣能够顺利成活,为手术的成功提供另一道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筋膜瓣与带甲侧襞的靴形岛状瓣在Wassel Ⅳ-D型复拇畸形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筋膜瓣及带甲侧襞的靴形岛状组织瓣在改善Wassel Ⅳ-D型复拇术后保留指体细小及甲侧襞不对称外观的效果。方法:2014年11月至2018年2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共手术治疗46例Wassel Ⅳ-D型复拇畸形患儿,其中男31例,女15例,年龄5.5~24.0个月。根据尺侧主指内侧甲侧襞与外侧甲侧襞宽度的比值设计皮瓣:小于1/2时选择带甲侧襞的靴形神经血管岛状瓣,大于1/2时选择携带一侧指固有动脉的顺行筋膜瓣。术后随访时,于甲根部测量畸形指矫正后指腹周径,计算相对于健侧指腹周径的比例,并采用美学评分系统(ASS,总分18分),以及家长满意度(总分5分)对所有重建拇指进行评价。结果:46例中以带甲侧襞的靴形神经血管岛状瓣修复30例,以携带一侧指固有动脉的顺行筋膜瓣修复16例,所有皮瓣无感染、坏死情况发生。术后随访10~37个月,平均19.3个月,所有患者重建拇指甲侧襞基本对称,指体周径占健侧比例为93%~103%;ASS评分38例为优(17~18分),8例为良(15~16分);家长满意度评分4~5分,平均4.83分。结论:采用筋膜瓣与带甲侧襞的靴形岛状瓣对Wassel Ⅳ-D型复拇畸形进行指体重建,可获得较好的指体周径及对称的甲侧襞外观,患者家属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岛状股后复合组织瓣修复坐骨结节及大转子区窦腔型压疮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岛状股后复合组织瓣修复坐骨结节及大转子区窦腔型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8年12月—2021年1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2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坐骨结节及大转子区窦腔型压疮患者,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45~86岁。清创前坐骨结节压疮大小为1.5 cm×1.0 cm~8.0 cm×5.0 cm,大转子区压疮大小为4.0 cm×3.0 cm~20.0 cm×10.0 cm。治疗基础疾病后,行清创+负压封闭引流5~14 d。所有创面均采用岛状股后复合组织瓣转移修复,面积为4.5 cm×3.0 cm~24.0 cm×12.0 cm,蒂宽3~5 cm,蒂长5~8 cm,旋转半径30~40 cm。将大部分供区创面直接缝合,仅对4个供区创面采用对侧大腿外侧中厚皮片修复。术后观察复合组织瓣成活情况、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压疮复发情况以及皮瓣的外观和质地。结果:23例患者共32个创面采用岛状股后复合组织瓣(筋膜皮下瓣3个、筋膜皮瓣+筋膜皮下瓣24个、筋膜皮瓣+筋膜真皮瓣2个、筋膜皮瓣+筋膜皮下瓣+股二头肌肌瓣2个、筋膜皮瓣+筋膜皮下瓣+股薄肌肌瓣1个)修复。术后31个复合组织瓣存活良好,1个筋膜皮瓣+筋膜皮下瓣远端少部分坏死,成活率为96.9%(31/32)。术后29个受区创面愈合;2个创面因患者翻身不当致皮瓣蒂部撕裂,床旁清创后1周愈合;1个创面因皮瓣淤紫致少部分坏死,再次清创后10 d愈合。31个供区(含4个植皮区)创面愈合,1个供区创面因出院时搬运不当而撕裂,再次清创缝合后15 d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12.5%(4/32),以皮瓣蒂部及供区切口裂开为主(3个),皮瓣远端淤血次之(1个)。随访3~24个月,患者压疮均未复发,皮瓣外观好、质地柔软。结论:岛状股后复合组织瓣血运好、旋转半径大、组织量足,修复坐骨结节及大转子区窦腔型压疮术后成活率高、创面愈合好、供区创面植皮率低、术后并发症少、远期疗效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缝接神经的接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及供瓣区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以缝接神经的接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及供瓣区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对11例手指指端缺损采用缝接神经的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皮瓣面积为0.6 cm×1.2 cm~1.6 cm×2.0 cm,同时皮瓣供区采用掌背动脉皮支皮瓣修复。术后通过门诊预约复查及微信方式随访。结果:11例22块皮瓣完全成活,创面I期愈合。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及蒂部无臃肿,手指外形满意,质地柔软,肤色接近正常手指皮肤。感觉均恢复超过S 3,皮瓣TPD为6~11 mm,平均8.4 mm。手功能按中华医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0例,良1例。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 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不需要牺牲主要血管及神经,术后能恢复患指良好外形及感觉,活动接近正常,是修复指端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建静脉回流通道在手指背穿支筋膜蒂岛状皮瓣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重建静脉回流通道在手指背穿支筋膜蒂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指部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0例行手指背穿支筋膜蒂岛状皮瓣转位修复的指部缺损患者按是否重建静脉回流通道分为观察组(重建静脉回流通道,25例,25指)和对照组(未重建静脉回流通道,25例,25指).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6.40±3.25)个月.手术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观察组短(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皮瓣感染及坏死等并发症,皮瓣均成活;水疱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疗效评价:术后1、12个月外形优良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患指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重建静脉回流通道行手指背穿支筋膜蒂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治疗指部缺损,不仅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而且能获得较满意的患指外形及早期总主动活动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部位电烧伤毁损性创面修复方法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讨多部位电烧伤毁损性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9 月至2022 年10 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收治的38 例多部位毁损性电烧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 37 例,女 1 例,年龄9~61 岁,平均37 岁.37 例致伤电压为6~35 kV,1 例为380 V.电烧伤涉及2 个部位5 例,3 个及以上部位33 例.早期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全身支持治疗.涉及重要脏器损伤患者,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及坏死肺组织、坏死穿孔肠管切除.涉及肢体尤其腕部电烧伤患者,急诊腕部切开减张,血运未改善者需行静脉桥接尺桡动脉挽救肢体.再根据毁损性创面的部位及损伤程度,合理安排手术时机,采用适合皮瓣修复创面.结果 本组 38 例患者,其中 37 例患者修复效果良好,1 例患者死亡.烧伤部位涉及肢体及躯干(胸部、腹部、背部、头部)17 例,只涉及四肢 21 例.采用游离腹壁下动脉为蒂的脐旁穿支皮瓣 13 个,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23 个,岛状下斜方肌肌皮瓣 4 个,游离背阔肌肌皮瓣 2 个,带蒂背阔肌肌皮瓣 7 个,带蒂腹直肌肌皮瓣 3 个,带蒂阔筋膜张肌肌皮瓣 1个,带蒂股前外侧皮瓣 4 个,游离腓肠内侧皮瓣 3 个,肋间动脉穿支皮瓣 1 个,游离上臂内侧皮瓣 1个,游离跖外侧皮瓣 1 个,游离腓浅动脉穿支皮瓣 1 个,局部皮瓣 3 个,皮瓣全部成活.随访 3~18 个月,毁损性创面修复效果良好,腹壁创面患者无腹壁疝发生.15 例患者再次入院行肌腱重建及皮瓣修整术,4 例头部皮瓣移植患者放置头皮扩张器,修复秃发畸形.结论 对于多部位毁损性电烧伤患者,各部位、各组织、各脏器应区别对待,先保证生命,再保留肢体,根据患者毁损性创面的部位及损伤程度,合理安排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案,与相关科室医师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进行创面修复和功能重建,降低致残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改良指动脉背侧穿支皮瓣修复指腹缺损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介绍改良指动脉背侧穿支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优化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20 年 7 月-2022 年 4 月,采用改良指动脉背侧穿支皮瓣转移覆盖 23 例指腹缺损创面.结果 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7~23 个月随访,皮瓣及供区一期愈合,未出现明显血运障碍及静脉回流障碍的并发症.指腹处皮瓣外形良好,部分供区经皮肤改形,无张力缝合,术后形成线性瘢痕.结论 结合指动脉岛状皮瓣及指动脉背侧穿支筋膜蒂皮瓣的优点,经过改良,可增加皮瓣成活率,使得这一术式更加简单、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