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输液器选择错误致过滤器阻塞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77岁女性患者因卵巢恶性肿瘤伴腹膜转移给予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联合奈达铂化疗。首次给予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100 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时出现输液不畅、滴速缓慢现象。停止输注后检查输液器,发现过滤器上方有白色絮状物沉淀。临床药师排除药物配制和配伍禁忌导致沉淀的可能性,发现本例患者使用的输液器为精密输液器(微孔过滤器的孔径为5 μm),而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药品说明书中指出:"不应使用孔径小于15 μm的过滤器,否则可能会导致过滤器堵塞。"次日更换普通输液器(孔径20 μm),再次静脉滴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过程顺利,未再发生堵塞现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23种静脉药物成品输液物理性质考察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考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临床常用104种单一药物、17种2个药物和2种3个药物调配的成品输液物理性质.方法:根据临床用药医嘱,按无菌操作技术调配成品输液;室温下于0,1,2,4 h考察上述成品输液的外观性状、pH值、浊度、不溶性微粒和紫外-可见吸光度.结果:用5%葡萄糖注射液(5%GS)调配的1.36mg·mL-1阿昔洛韦溶液和0.75 mg·mL-1更昔洛韦溶液颜色立即变黄;用5%GS调配的6 mg·mL-1吗替麦考酚酯溶液立即产生丁达尔效应,不溶性微粒超过《中国药典》(2020版)规定,且1 h浊度变化>0.5 NTU;用5%GS调配的0.35 mg·mL-1银杏叶提取物溶液不溶性微粒立即超过《中国药典》(2020版)规定,1 h产生丁达尔效应,2 h浊度变化>0.5 NTU;用0.9%氯化钠注射液(NS)调配的0.12mg·mL-1维生素K1溶液、0.5 mL·mL-1血必净溶液、0.1μg·mL-1前列地尔溶液、4 mg·mL-1替考拉宁溶液、240万U·mL-1青霉素钠溶液立即产生丁达尔效应,不溶性微粒超过《中国药典》(2020版)规定;用NS调配的0.04 mg· mL-1七叶皂苷钠溶液,1 mg·mL-1酚磺乙胺、0.4mg·mL-1氨甲苯酸与0.04 mg·mL-1维生素K1混合溶液不溶性微粒立即超过《中国药典》(2020版)规定;用NS调配的6 mg·mL-1维生素C与1 mg·mL-1异甘草酸镁混合溶液4 h不溶性微粒超过《中国药典》(2020版)规定.结论:123种静脉药物中109种成品输液4 h内物理性质符合规定;14种成品输液物理性质不符合规定,临床上须采用5 μm的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并尽快完成输注;维生素C与异甘草酸镁或酚磺乙胺、氨甲苯酸与维生素K1联合使用时,建议每种药物单独调配,序贯输注,输注前后用适量NS或5%GS冲洗输液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危险因素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导管堵塞提供参考.方法 对深圳市7所医院811例留置PICC导管的新生儿跟踪观察导管堵塞的发生情况,对影响导管堵塞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60例新生儿发生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7.4%(2.85/1 000导管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输液过程中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是导管堵塞的保护因素(OR=0.113),导管留置时间>40 d是危险因素(OR=2.780).结论 为避免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输液过程中应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同时每天评估导管保留的必要性,尽早拔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精密过滤输液器与普通输液器在静疗安全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比静脉输液治疗时,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和普通输液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心胸血管肿瘤外科于2017年8~11月收治的输液患者200例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码为001~200号,采用随机号码表法抽取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予以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液,余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普通输液器输液,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低于对照组的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输液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满意度为99%,高于对照组的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密过滤输液器应用于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不良反应少,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调式精密过滤输液器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微调式精密过滤输液器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将50例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微调式精密过滤输液器持续将湿化液滴入雾化杯内进行气道湿化的方法,对照组采用注射器间断向雾化杯内加入湿化液进行气道湿化的方法.比较两组气道湿化护理工时、湿化费用、痰液黏稠度、温湿度、发生肺不张例数与好转天数情况.结果:在气道湿化护理工时、痰液黏稠度、相对湿度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湿化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一次性微调式精密过滤输液器持续雾化湿化效果好,可用于神经外科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湿化过程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精密微调输液器在气管切开病人声门下持续冲洗中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精密过滤微调式输液器持续滴入冲洗加持续声门下吸引对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60例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精密过滤微调输液器持续冲洗和注射器间断冲洗两种方法,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下呼吸道耐药菌株感染率、气道损伤并发症、导管堵塞次数和呛咳反应次数,以及护理工时、操作依从性、护理质量评分和病人满意度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病人采用精密过滤微调式输液器持续滴入冲洗液加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方法,能简化操作流程,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减少护理并发症,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价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的生物相容性,为其在临床上的安全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选择以下试验:细胞毒性试验采用MTT比色法;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皮内反应试验和致敏试验分别以0.9%氯化钠注射液和棉籽油为浸提介质;血液相容性试验测定体外溶血率和凝血酶原时间;热原试验观察家兔体温升高情况.结果:该输液器的细胞毒性反应分级为1级;在氯化钠介质和棉籽油介质中,该输液器均无致敏反应、皮内反应、急性全身毒性反应;该输液器的溶血率为1.17%,凝血酶原时间所得结果与阴性对照和同类型产品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家兔体温升高总和为0.4℃.结论: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无细胞毒性、致敏反应、皮内反应、急性全身毒性反应、热原反应、溶血反应和凝血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其临床的安全应用提供了可靠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种不同功能精密过滤输液器在输液排气应用中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两种精密过滤输液器在输液过程中排气方式和功能的不同,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使用输液器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用普通精密过滤输液器,实验组用自排气精密过滤输液器.将输液器分两部分进行实验.墨菲滴斗排气实验,观察墨菲滴斗排气方式和效果的不同.过滤器滤气泡和阻气实验,观察过滤器的滤气泡和阻气效果.结果 两组比较墨菲滴斗的排气方式实验组具有明显优势,操作简单易掌握;②实验组过滤器具有滤除气泡和阻气功能;对照组过滤器不能滤除气泡,排气必须通过人工方式.结论 实验组过滤输液器简化了护理人员输液排气的操作流程,能有效滤除输液过程中产生的气泡,防止小气泡输入静脉进入体内,提高了输液治疗的护理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临床常见静脉输注用抗肿瘤药物的输液器选择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以药品说明书为依据,结合文献,对近年来包括10余种新型分子生物靶向药物在内的51种临床常见静脉输注用抗肿瘤药物的输液器选择进行总结,包括普通输液器、PVC材质输液器、精密过滤型输液器或避光输液器等,从用药安全、有效角度考虑,针对不同药物选择适宜的输液器类型,为临床常见静脉输注用抗肿瘤药物的输液器选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