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测定红参中的精氨酸单糖苷(AF)及精氨酸双糖苷(AFG)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人参加工品中精氨酸单糖苷(AF)和精氨酸双糖苷(AFG)含量的方法.[方法]用PrevailTM C18 column(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进行检测.流动相A:色谱乙腈,流动相B:5.0mmol/L七氟丁酸的0.7%三氟醋酸溶液.色谱条件为[0%A(Omin);0%A(5 min);15%A(8 min);35%A(25 min)];流速 0.8 mL/min;漂移管温度为115℃;气体流量3.2 L/min.[结果]AF和AFG的检测限分别为0.015和0.010 mg/mL;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AF:0.999 7,AFG:0.999 9,表明线性关系良好.AF和AFG检测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以及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0.43%&0.37%,0.43%&0.55%,0.43%&0.49%,0.45%&0.15%.AF 和 AFG 检测的回收率分别为99.5%&100%,表明方法稳定.经检测,高丽红参,中国红参和生晒参中AF含量分别为0.74%,0.91%和1.14%,AFG含量分别为6.69%,5.12%和0.85%.[结论]这种方法成功用于高丽红参,中国红参及生晒参中AF及AFG的检测;且红参中AF和AFG含量明显高于生晒参.该方法测定结果可靠,缩短了测定时间,较少杂质干扰.但因为本研究考察氨基酸种类较少,当衍生物种类较多时,仍需进一步考察其分离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宏转录组菌种分类以及相关代谢基因表达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宏转录组,探究慢性牙周炎新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航空总医院口腔诊疗中心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集的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采集龈下菌斑提取其中RNA,应用高通量的二代测序技术,对其宏转录组进行分析,观察慢性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明显与之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慢性牙周炎患者的龈下菌斑中主要细菌共7种,占细菌总量的28.1%,其中文氏密螺旋体占12.4%、齿垢螺旋体占3.6%、牙龈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占2.8%、牙髓卟啉单胞菌占2.6%、普雷沃菌占2.6%、梅毒螺旋体占2.1%、中间普氏菌占2.0%,而螺旋体含量最高,为18.1%;与牙周炎发生关系密切的同源蛋白质家族中,最多的表达基因序列与细菌的翻译相关超过5000条;数量最多的基因数量集中于精氨酸、脯氨酸代谢通路上,有1149条与之相关;而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相关的基因表达中,表达最多的是碳水化合物相关结构域基因序列和糖苷水解酶基因序列多达43以及34,多糖裂解酶表达为0.结论 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中,螺旋体的基因序列高度表达.细菌感染机体后,细菌翻译活动占了主要作用,对于对细菌生长代谢起主导作用的碳水化合物的利用上,细菌则表现出对于普通的单糖、双糖相较于多糖更多的基因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精氨酸双糖苷对糖尿病肾病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胶原蛋白Ⅳ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精氨酸双糖苷(AFG)对糖尿病肾病(DN)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胶原蛋白Ⅳ基因表达相关性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12只小鼠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均用高脂饲料和链脲佐菌素(STZ)诱导DN小鼠模型,分为DN模型组、二甲双胍组、10,20,40 mg·kg-1 AFG组,各组分别干预5周,每周检测小鼠血糖浓度,称量小鼠体重,5周末称量小鼠最后体重,计算肾指数,检测24h尿蛋白总量和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肾脏中TGF-β1、胶原蛋白Ⅳ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AFG给药组的尿蛋白、TC、TG、HDL-C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较有显著的下降趋势;经AFG给药组干预后的SOD、GSH、CAT、T-AOC含量与模型组相比较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病理状况减轻;AFG各剂量组小鼠肾脏中TGF-β1和胶原蛋白Ⅳ基因表达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显著降低.结论 AFG能降低小鼠24h尿蛋白总量、减轻肾脏病理损伤、减少肾脏中TGF-β1和胶原蛋白Ⅳ基因的表达,对糖尿病引起的肾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精氨酸双糖苷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药动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快速、灵敏、高效的精氨酸双糖苷的测定方法并研究精氨酸双糖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以乌苯美司作为内标,采用LC-MS/MS检测方法测定血浆中精氨酸双糖苷浓度,利用DAS2.0软件计算药动学相关参数,并分析方法的可靠性.结果 空白血浆对检测物质不产生干扰,在20~20 000 ng/mL符合线性关系,方法学中RSD以及RE值均小于15%.结论 采用LC-MS/MS方法检测精氨酸双糖苷方法合理可靠,精氨酸双糖苷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50±3.7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红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红参为人参常用炮制品之一,其化学成分主要有皂苷类、挥发油类、糖类、氨基酸类、微量元素等;药理作用研究发现红参主要具有增强免疫、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抗糖尿病、抗肝肾毒性作用等.红参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成分,如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h1、人参皂苷Rh2、人参炔醇、精氨酸双糖苷、麦芽酚等,这会使得红参的某些药理作用增强.本文则系统整理了2010-2020年红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红参的质量控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