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侵袭性牙周炎、慢性牙周炎与牙周健康者龈下菌群的差异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与牙周健康者(periodontally healthy,PH)龈下菌群的差异,为牙周病的病因学研究及基于菌群调控的牙周病新疗法提供参考。方法:按纳入标准收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牙周病科门诊就诊的AgP(AgP组)、CP(CP组)患者和PH受试者(PH组)各10例,根据X线片和口内情况初步预估取样位点后,收集各组龈下菌斑并记录各项牙周临床指数,提取龈下菌斑样本中的DNA,PCR扩增、构建DNA文库并对16S rDNA测序。最终可成功构建文库并测序者包含:8例AgP患者的18个样本,10例CP患者的31个样本和8名PH志愿者的10个样本。对各组样本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以及菌群构成进行分析和比较,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细菌与探诊深度的相关性。结果:菌群分析显示,AgP组龈下菌群的α多样性显著低于其他两组( P<0.05)。在门水平,AgP和CP组拟杆菌门丰度[分别为(36.8±7.4)%、(37.2±6.3)%]、螺旋体门丰度[分别为(16.0±5.4)%、(11.8±3.6)%]均显著高于PH组[分别为(27.5±11.2)%、(5.2±4.4)%]( P<0.05),而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AgP组分别为(4.2±3.3)%、(12.9±5.1)%;CP组分别为(6.1±2.6)%、(12.1±4.0)%]均显著低于PH组[分别为(19.3±13.1)%、(23.0±10.1)%]( P<0.01);AgP组龈下菌群中螺旋体门和柔壁菌门的丰度[分别为(16.0±5.4)%、(1.7±1.2)%]均显著高于CP组[分别为(11.8±3.6)%、(0.7±0.6)%]( P<0.05)。在属水平,AgP组龈下菌群中棒状杆菌属、放线菌属、 Saccharibacteria_norank、月形单胞菌属、 Oribacterium的丰度显著低于CP组,而产线菌属、 Lentimicrobiaceae_norank、 Defluviitaleaceae_UCG_011、 Family_XI_unclassified的丰度显著高于CP组( P<0.05)。主坐标分析显示,各组样本存在聚类现象。线性判别分析显示,AgP组富集菌包括螺旋体科等,CP组富集菌包括拟杆菌科等。相关性分析显示,AgP组中密螺旋体属、 Defluviitaleaceae_UCG_011、支原体属、卡氏菌属、 Fretibacterium的丰度与探诊深度呈显著正相关( r=0.525~0.750, P<0.05),丛毛单胞菌科-未分类的属、链球菌属、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奈瑟菌属、普雷沃菌属、消化球菌属、劳尔菌属、 Bergeyella和放线菌属的丰度与探诊深度呈显著负相关( r=-0.617~-0.490, P<0.05);CP组小类杆菌属、 Family_XI_unclassified、卡氏菌属、消化链球菌属、 Pelospora和理研菌科_RC9_肠组的丰度与探诊深度呈显著正相关( r=0.430~0.533, P<0.05)。 结论:牙周炎症和健康时其龈下菌群存在明显不同;AgP和CP的龈下菌群也存在明显差异,提示这可能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期间的身心状况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该院就诊的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100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评分及牙周指数(PLI、SBI、PD、AL)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干预前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干预后,观察组SAS、SDS、OHIP、牙周探诊指数各值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针对性干预能有效改善牙周炎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牙周炎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光动力疗法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光动力疗法(PDT)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7例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不同治疗方式分为PDT联合治疗组(A组,50例)和对照组(B组,37例)。A组患者在常规非手术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实施PDT辅助治疗,功率100~140 mW,照射功率密度100 mW/cm 2,光斑直径4 mm,时间1 min;B组患者单纯采取常规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改变,记录牙周状态指标包括牙周附着丧失(AL)距离、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指数(BOP)。 结果:治疗1个月后,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B组(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IL-1β、HMGB1、IL-8、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 P<0.05),且A组显著低于B组(均 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TIMP-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均 P<0.05),且A组显著高于B组( 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AL、BI、PD及BOP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 P<0.05),且A组低于B组(均 P<0.05)。 结论:对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PDT辅助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减轻牙周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牙周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性粒细胞在牙周炎症中的双重免疫调控作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牙周炎是由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周组织慢性感染性疾病,可导致牙龈出血、牙齿松动并最终脱落。在牙周炎的发展过程中,中性粒细胞发挥着双重作用,既可以保护牙周组织免受病原体的侵害,也可能对牙周组织产生破坏性影响。本文从呼吸爆发、中性粒细胞细胞外诱捕网、脱颗粒作用以及吞噬作用等4个方面介绍中性粒细胞在牙周炎中的保护和破坏牙周组织的双重作用机制,以期深入阐述中性粒细胞在牙周炎中的作用,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好地了解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为牙周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透明质酸钠凝胶治疗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变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凝胶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杭州西溪医院就诊的9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患者给予替硝唑片治疗,观察组49例患者给予替硝唑片联合透明质酸钠凝胶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及血清hs-CRP、IL-8和TNF-α水平变化。记录两组治疗4周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88%(46/49)比71.43%(3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8.612, 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GI、SBI和PLI低于对照组(1.10 ± 0.23比1.63 ± 0.36、0.38 ± 0.10比0.71 ± 0.15、0.83 ± 0.29比1.36 ± 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血清hs-CRP、IL-8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4.53 ± 1.29)mg/L比(7.65 ± 1.82)mg/L、(6.17 ± 1.08)ng/L比(9.98 ± 1.56)ng/L、(2.27 ± 0.26)μg/L比(3.98 ± 0.3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透明质酸钠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清hs-CRP、IL-8和TNF-α水平,从而减轻炎性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回馈式健康教育对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牙周症状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回馈式健康教育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牙周症状指标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选取在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及对照组47例。对照组治疗期间行常规口腔知识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回馈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口腔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率、牙周症状指标、患者治疗满意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口腔知识知晓率(包括牙周病发病机制、牙周病危害、牙周病预防措施、正确刷牙方法、刷牙次数、牙膏选择、刷牙用具选择)、治疗依从性率、患者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后牙周袋深度(PD)、菌斑指数(PLI)、牙周附着水平(AL)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维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回馈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慢性牙周炎患者疾病知识及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PD、PLI、AL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满意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慢性牙周炎的牙齿支持组织遭破坏的同时,毒性产物及释放的炎性递质可随血液分布至全身,进而影响系统性疾病的进程。牙周炎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功能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但“慢性牙周炎与肺功能下降的相关性是吸烟所致”有待进一步证实。邱林等选择无明确COPD 诊断病史的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中排除吸烟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与肺通气功能指标第1 秒最大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第1 秒最大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呈负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半月-隧道瓣技术在引导组织再生术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半月-隧道瓣技术应用于引导组织再生术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和影像学效果,为探索更微创、可靠、稳定的牙周再生治疗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四门诊部就诊、经牙周基础治疗后口内至少1颗前牙区患牙存在邻面骨内袋的慢性牙周炎患者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试验组使用半月-隧道瓣技术,对照组使用改良保留龈乳头切口技术进行引导组织再生术。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患牙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龈乳头退缩(papillae height loss,PHL)、骨袋深度(影像学检查中骨缺损的骨袋底至牙槽嵴顶的距离)等临床指标的变化及术后2周早期伤口愈合指数(early healing index,EHI)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PD[试验组治疗前后为(6.50±0.85)和(2.10±0.74)mm,对照组治疗前后为(6.60±0.97)和(2.40±0.70)mm]、CAL[试验组治疗前后为(8.70±0.95)和(4.00±1.15)mm,对照组治疗前后为(8.40±1.17)和(4.50±1.18)mm]、BI[试验组治疗前后为3.00(2.75,3.00)和1.00(1.00,2.00),对照组治疗前后为3.00(2.00,3.00)和1.00(0.75,1.25)]及骨袋深度[试验组治疗前后为(4.71±0.95)和(-0.20±0.85)mm,对照组治疗前后为(4.38±0.97)和(0.99± 0.80)mm]均有显著降低( 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HL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术后2周EHI(1.30±0.48)显著优于对照组(2.10±0.99)( P=0.042)。试验组术后6个月骨袋深度改善程度[(4.91±1.18)mm]显著优于对照组[(3.39±0.95)mm]( P<0.05)。试验组影像学硬组织修复率(1.05±0.17)显著高于对照组(0.78±0.14)( P=0.001)。两组治疗后PD、CAL、BI及PHL的改善程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半月-隧道瓣技术应用于引导组织再生术安全、有效;该技术允许在骨缺损区进行过量植骨,可更有效地获得硬组织再生并可能获得更好的术后美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性粒细胞DNA甲基化对牙周炎的影响及生物信息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牙周炎是导致牙周结缔组织破坏及牙槽骨吸收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其发病率广泛,严重危害了广大患者的口腔及全身健康。宿主免疫炎症反应在牙周炎组织破坏中起了主要作用。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作为牙周组织中重要的免疫细胞成分之一,可通过释放促炎因子,引发宿主免疫炎症反应,进而导致牙周炎的发生。DNA甲基化可以通过调节基因表达而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发挥。生物信息学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公共数据库中牙周炎患者与健康人群牙周组织基因表达谱及DNA甲基化数据,挖掘关键的PMNs DNA甲基化基因,阐释该基因对于牙周炎病理进展的影响,从而为牙周炎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伴糖尿病牙周炎患者白细胞水平对牙周治疗后糖脂代谢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牙周炎患者基线时白细胞水平对牙周治疗后糖脂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于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口腔科,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的就诊患者中选取69例不吸烟、伴T2DM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对其全口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等指标进行检查,同时检测血液指标包括白细胞水平、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 1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随后进行全口洁治、刮治和根面平整(scaling and root planing,SRP),治疗后3个月重复基线检查。以基线时白细胞水平中位数(6.19×10 9/L)为界限,将白细胞计数低于中位数的患者作为白细胞低组(33例),其余患者作为白细胞高组(36例)。对治疗后糖脂代谢指标变化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性别进行交互作用检验。 结果:SRP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各项牙周指标与基线相比均显著改善。与基线相比,白细胞高组白细胞计数显著下降(6.89±1.53对比7.64±1.51, P=0.008),HbA 1c(7.18±1.09对比7.67±1.35, P=0.001)和LDL(2.67±0.85对比3.28±0.76, P=0.042)也均显著下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白细胞水平与HbA 1c( OR=0.12, P=0.038)和LDL( OR=0.15, P=0.001)下降程度呈正相关;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这一相关性在女性[HbA 1c( OR=0.30, P=0.021)、LDL( OR=0.34, P=0.001)]和重度牙周炎患者[HbA 1c( OR=0.15, P=0.025)、LDL( OR=0.24, P=0.017)]中表现显著。交互作用检验显示,女性与基线白细胞水平共同影响HbA 1c( P=0.036)和LDL( P=0.005)下降水平,其交互作用具有相对超额风险。 结论:白细胞水平较高的伴T2DM牙周炎患者SRP后3个月可显著改善糖脂代谢水平,在女性重度牙周炎人群中更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