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足动态参数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对DNP患者发生足溃疡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下肢震动感觉阈值(VPT)、最大足底压力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访1年发生足溃疡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就诊的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12例,按随访1年内是否发生足溃疡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组57例(50.89%)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足溃疡(DNFU)组55例(49.11%),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以及双足动态参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访1年内发生足溃疡的独立预测因素,重点分析VPT、最大足底压力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访1年发生足溃疡的相关性,并绘制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其预测效能和净收益率.结果 DN-FU 组患者糖尿病病程[(7.93±2.21)年 vs.(6.23±1.85)年,t=2.678,P=0.013]、糖化血红蛋白[(8.83±2.23)%vs.(7.23±2.12)%,t=4.725,P=0.000]、胰岛素抵抗指数(3.61±0.38 vs.2.87±0.34,t=4.882,P=0.000)明显高于 DN 组(P<0.05);DNFU 组患者 VPT[(12.56±3.22)v vs.(8.42±1.32)v,t=4.878,P=0.000]、最大足底压力[(2 456.89±322.74)N vs.(2 228.33±234.42)N,t=7.838,P=0.000]明显高于 DN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胰岛素抵抗指数(OR=2.275,95%CI:1.226~3.452,P=0.028)、VPT(OR=2.594,95%CI:1.137~3.786,P=0.005)以及最大足底压力(OR=2.376,95%CI:1.342~3.567,P=0.017)3个指标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访1年内发生足溃疡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胰岛素抵抗指数、VPT以及最大足底压力预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访1年内发生足溃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765(95%CI:0.712~0.867)、0.834(95%CI:0.782~0.927)以及0.811(95%CI:0.775~0.878);决策曲线分析显示,VPT、最大足底压力、胰岛素抵抗指数预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访1年内发生足溃疡均具有良好的净收益率,并且3者联合预测的净收益率最高.结论 VPT、最大足底压力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用于预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访1年发生足溃疡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和净收益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糖尿病足溃疡慢性伤口的形成机制及新型敷料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糖尿病足溃疡常迟延愈合,形成慢性伤口,生物膜相关感染难以有效控制,逐步导致截肢等不良结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传统抗菌、清创、负压吸引等治疗方式存在不足,生物材料科学的发展为糖尿病足溃疡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该文就糖尿病足溃疡慢性伤口的形成机制、生物膜的附着及新型敷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鞋具对糖尿病足溃疡高危患者预防的有效性: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2023年糖尿病足诊疗指南足溃疡预防部分解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足溃疡的预防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的首要事项。该文对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2023年糖尿病足诊疗指南足溃疡预防部分进行解读。预防溃疡的措施众多,该解读聚焦于足溃疡预防部分相关研究证据,按照研究的分组方法进行分类总结,重点关注研究中不同鞋具对溃疡发生率/复发率、足底压力的影响,同时关注死亡率、不良事件、依从性等,旨在为临床工作者的诊疗实践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创面修复机制研究领域的热点和演化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创面修复机制研究领域的热点和演化趋势。方法:该研究为文献计量学研究。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建库至2023年12月26日发表的符合入选标准的与创面修复机制研究相关的英文文献,统计年度发文量及其引文量并分析变化趋势。根据前述年度发文量再次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该领域发文增长迅速转折年份的前5年至2023年12月31日的相关文献,统计发文总量并计算年度发文增长率,并根据年度发文量趋势线预测2024年该领域发文量。采用CiteSpace 6.2.R4软件对第2次检索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包括来源期刊、引用文献及关键词情况,探讨创面修复机制研究现状和热点的演变过程。结果:第1次检索共获取3 992篇创面修复机制研究相关文献,其中2015—2023年,年度发文量及其引文量均增加迅速。第2次检索时限设置为2011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该时段共发文3 206篇,平均年度发文增长率为13.30%,根据该阶段的发文趋势线预测2024年该领域发文量可达500篇。第2次检索文献发表在717种期刊上,发文量排前10位的期刊[占总发文量的18.75%(601/3 206)]的研究方向主要为创伤、分子、中药药理及干细胞,主要出版国家为英国、美国等,影响因子>5的期刊有7本,属于中国科学院分区Q1区或Q2区的期刊有6本。第2次检索文献的引用文献的关键词共形成906个节点及9大聚类(Q=0.64,S=0.82)。第2次检索文献的引用文献在2006—2015年期间的主要聚类为#2基质金属蛋白酶和#3转化生长因子β 1,在2016—2023年期间的主要聚类为#1巨噬细胞极化、#4间充质干细胞、#6抗菌、#7植物提取。其中,2021—2023年期间,第2次检索文献的引用文献的聚类#1巨噬细胞极化、#4间充质干细胞、#6抗菌和#7植物提取的共现关系最为密切。对被引值、中介中心值及Sigma值排前5位的第2次检索文献的引用文献的分析显示,巨噬细胞及炎症调控对创面修复的影响、成纤维细胞对创面修复的影响以及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对创面修复的影响是主要研究方向。第2次检索文献的关键词共形成636个节点,7个聚类:#0抗菌、#1间充质干细胞、#2细胞迁移、#3创面修复、#4外泌体、#5负压伤口治疗及#6糖尿病足溃疡(Q=0.59,S=0.80)。第2次检索文献在2016—2023年主要聚集于聚类#0抗菌、#1间充质干细胞和#4外泌体,在2015年前主要聚集于聚类#2细胞迁移和#3创面修复。第2次检索文献的关键词共形成110个突现关键词(以下简称突现词),突现强度排前10位的突现词依次为小鼠、基因表达、皮肤损伤、上皮细胞、信号通路、生物材料、外泌体、分子对接、水凝胶、巨噬细胞极化,其开始年和结束年的时限均不同。其中2021—2023年的高强度突现词为水凝胶(属于聚类#0抗菌)、外泌体(属于聚类#1间充质干细胞)、分子对接(属于聚类#0抗菌)、巨噬细胞极化(属于聚类#0抗菌)。 结论:未来,创面修复机制研究的发展仍会处于稳步阶段;该领域研究热点已经从生长因子及创面修复生理过渡到了抗菌及干细胞方向;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可能为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和网络药理学筛查促创面修复的药物并研究其深层机制、外泌体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以及水凝胶通过抗菌功效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外周血miRNA-144表达及与病程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miRNA-144在2型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与病程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06例DFU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未患有DFU的10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DFU患者外周血miRNA-144表达水平的中位数作为分割点,将观察组的106例患者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miRNA-144表达水平与DFU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对DFU患者病程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并构建列线图模型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观察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PG)、红细胞沉降率(ESR)、糖化血红蛋白(HbA 1c)、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白细胞介素-6(IL-6)、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以及miRNA-14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经皮氧分压(TcPO 2)、踝肱指数(ABI)、甘油三酯(TG)和血红蛋白(Hb)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miRNA-144高表达组DFU患者8周后溃疡愈合率、Wagner分级、溃疡病程与低表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5年、HbA 1c>8.5%、TcPO 2<60 mmHg、CRP>10 mg/L、Cor>190 μg/L以及miRNA-144表达水平>35是T2DM患者发生DFU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上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后总分315分,对应DFU发生发展概率为72.56%。 结论:DFU患者外周血中miRNA-144表达水平与病程发生发展有显著相关性,且糖尿病病程以及HbA 1c、TcPO 2、CRP、Cor水平变化均为DFU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促进糖尿病患者足溃疡愈合的干预措施指南(IWGDF2023更新)》解读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促愈合干预措施是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s,DFUs)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2023年新近发布的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the Diabetic Foot,IWGDF)指南相关章节与2019年的相比,最主要的变化是补充了各条推荐的证据内容,且所纳入的研究均为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本文从清创、敷料、氧气和其他气体、物理治疗、生物制剂(皮肤替代物,自体或其他细胞产品)、药物、负压治疗以及教育和生活支持这8个方面进行两份指南的对比;同时,结合临床实践,探讨2023年版指南在临床可能的实际应用与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居家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从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居家自我管理相关概念、现状、影响因素、干预措施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建立、完善适合我国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居家自我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糖尿病足溃疡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功能分析及临床验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筛选糖尿病足溃疡(DFU)的差异表达基因(DEG)并对其进行功能分析与临床验证,以期为慢性难愈性创面的表观遗传学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选取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的DFU患者基因表达谱数据集GSE80178,采用GEO2R工具分析筛选数据集中3个正常皮肤组织样本与6个DFU组织样本之间的DEG。对筛选出的DEG,采用R语言程序包中ClusterProfiler、org.Hs.eg.db、GOplot和ggplot2分别进行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分的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筛选DEG中的关键基因,用Cytoscape 3.9.1软件中Cytohubba插件进行关键基因的GO富集分析。取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2018年9月—2021年3月收治的15例DFU患者(男7例、女8例,年龄55~87岁)的DFU组织和15例急性创面患者(男6例、女9例,年龄8~52岁)术后弃用的正常皮肤组织,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富含脯氨酸的小重复蛋白1A(SPRR1A)和晚期角质化包膜蛋白3C(LCE3C)的mRNA与蛋白表达。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从DFU患者DFU组织中筛选出492个差异表达显著的DEG(校正 P<0.05或校正 P<0.01),包括363个上调DEG和129个下调DEG。GO术语分析显示,DEG在皮肤发育、角质形成细胞(KC)分化、角质化、表皮发育、表皮细胞分化等方面显著富集(校正 P值均<0.01);KEGG通路分析显示,DEG在肿瘤相关微小RNA、Ras相关蛋白1信号通路和多能干细胞调控信号通路等方面显著富集(校正 P值均<0.01)。PPI分析显示,内披蛋白、 SPRR1A、 SPRR1B、 SPRR2B、 SPRR2E、 SPRR2F、 LCE3C、 LCE3E、角蛋白16(均为下调DEG)和丝聚蛋白(为上调DEG)为从DFU患者DFU组织中筛选出的DEG中的关键基因,其显著富集于角质化、KC分化、表皮细胞分化、皮肤发育、表皮发育、多肽交联等GO术语(校正 P值均<0.01)。DFU患者DFU组织中SPRR1A和LCE3C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0.588±0.082与0.659±0.098、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22±0.05与0.24±0.04,分别明显低于急性创面患者正常皮肤组织的1.069±0.025与1.053±0.044( t值分别为20.91、13.66, P值均<0.01)、0.38±0.04与0.45±0.05( t值分别为9.69、12.46, P值均<0.01)。 结论:相较于正常皮肤组织,DFU患者DFU组织中存在DEG谱,且DEG显著富集于KC分化及角蛋白功能方面;关键DEG与KC生物学功能相关,在DFU患者DFU组织中的低表达可能阻碍溃疡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延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创面修复难度大,截肢率高,给患者及其家属与社会均带来较重负担。研究表明,采用延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可获得较好效果。该文主要从延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现状与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拟为该皮瓣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精细化护理在低频超声清创仪治疗糖尿病足患者慢性溃疡护理中应用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低频超声清创仪治疗糖尿病足慢性溃疡护理中应用及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慢性溃疡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低频超声清创仪治疗。应用数字表法对两组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联合应用精细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干预前后的糖尿病足的溃疡分级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有效率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在干预过程中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前,两组糖尿病足的溃疡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研究组糖尿病足的溃疡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对糖尿病足慢性溃疡患者应用低频超声清创仪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精细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干预效果,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改善患者的糖尿病足溃疡分级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