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术后行骨科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术后行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客观疼痛评分法(OPS)、舒适度评分、锻炼依从率、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OP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锻炼依从率、治疗有效率、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能有效减轻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后疼痛感,提高患儿术后锻炼舒适度及依从性,从而提高患儿锻炼效果,改善患儿预后,提高患儿家属治疗满意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循证的早期活动对脑肿瘤切除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基于循证的早期活动训练对脑肿瘤切除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持续时间等的影响。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肿瘤切除术且签订知情同意的238例颅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连续入组的方式将2019年1月1日至6月31日符合标准的12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常规;将2019年7月1日至12月31日符合入选标准的117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实施基于循证的系统化早期活动训练。比较2组患者谵妄发生率、持续时间、谵妄相关不良事件、巴氏指数、术后住院日、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日分别为9.5%、2.0(1,3)d、7(5,10)d,低于对照组的23.3%、3.0(1,5)d、8(6,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8.17、 Z值为2.96、-2.01,均 P<0.05)。观察组出院后1周及1个月巴氏指数为90(85,90)、100(100,100),高于对照组的90(86,90)、100(10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值为-2.41、-2.46, P<0.05);不良事件的比较,观察组为0例,对照组为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0.97, P>0.05)。 结论:脑肿瘤切除患者实施基于循证的早期活动可以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缩短谵妄持续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而且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康复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康复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湖北省中医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患肢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抑郁、焦虑情况进行评价比较。结果:两组护理后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优良率均增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护理后SDS、SAS评分较护理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系统化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患肢功能,疏导患者负面情绪,术后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对长期机械通气认知及管理现况的多中心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我国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医护人员对长期机械通气(PMV)的认知及临床管理现况,为提高PICU医护人员对PMV的认识、规范PMV患儿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7月12日至9月12日以全国儿童PMV协作组中PICU医生、护士为调查对象进行横断面研究,调查表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统一发放、收集和审核。结果:(1)PMV相关资源配置:11家医院中,已成立PMV多学科医疗团队的有9家,开展呼吸评估技术如膈肌超声、气道峰流速监测的PICU分别占72.7%、36.4%;开展肺康复技术如气道廓清、诱发性肺量计训练、体外膈肌起搏仪刺激、转移床锻炼、吹气球、高压氧治疗的PICU分别占100.0%、9.1%、9.1%、9.1%、27.3%、27.3%。(2)儿童PMV疾病认知现况:认为PMV是指持续机械通气时间大于2周的医护人员最多(41.3%),60.0%医务人员认为PMV患儿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基础疾病,62.7%的医护人员认为导致PMV患儿撤机困难的最常见原因是脑功能异常。(3)儿童PMV在PICU内管理认知现况:被调查者认为PMV患儿在疾病稳定期最常使用的机械通气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92.0%的医护人员撤机时会实施自主呼吸试验。58.7%的被调查者接受在机械通气3~4周时为患儿实施气管切开术。超过半数的医护人员会对PMV患儿实施膈肌功能评估、床旁康复训练、营养评估及镇痛镇静评估。(4)PMV患儿医院-家庭过渡管理认知现况:54.5%(6/11)的PICU会在患儿出院前对其家属提供家庭护理培训,1家中心设立了PMV专病门诊,45.5%的PICU会在患儿出院后1个月进行随访。结论:目前国内PICU医务人员对于儿童PMV相关问题存在认知差异,儿童PMV缺乏系统化诊疗管理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康复医院护士对高压氧治疗及陪舱的认知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陪舱护士对高压氧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及其对陪舱的态度和需求。方法:2022年10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南京市某三级康复医院10个护理单元的156名护士进行调查,了解护士对高压氧治疗相关知识和陪舱管理的认知现状。结果:康复医院护士对高压氧舱认知项目的回答正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压氧舱内常见护理操作”83.9%,“氧舱内火灾的处理”79.5%,“高压氧治疗进舱前要求”73.7%,“高压氧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70.5%,“高压氧治疗时的常规压力”67.9%,“高压氧舱概念”65.4%;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对高压氧治疗的认知得分优于护师及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护士均认为陪舱非常必要,但75.0%的护士对陪舱的危害有所顾虑;94.9%的护士希望定期接受心理疏导以缓解压力,85.3%的护士提出陪舱管理制度有待改进。 结论:康复医院需要加强陪舱护士高压氧治疗的系统化培训和宣教指导,定期对其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疏导,并联合相关科室制订更加合理的陪舱管理制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阶段性需求与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父母是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最重要的家庭照顾者和社会支持来源,识别并满足父母在患儿治疗不同阶段的需求对提升父母身心健康与照顾能力,促进患儿康复,提升护理满意度意义重大。因此,本文以CHD患儿疾病治疗阶段为脉络,阐述了CHD患儿父母的阶段性需求与干预策略,强调专科护士需结合患儿不同治疗阶段其父母的需求特点,强化护士主导的专业支持,探索发展以家庭为中心的个性化护理实践并不断加强系统化、信息化的延续护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健康教育结合功能锻炼操在经外周静脉置管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结合功能锻炼操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神经内科置入PICC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系统化健康教育+功能锻炼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血栓预防知识、信念以及行为得分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血栓预防知识得分为(8.39±1.35)分,血栓预防信念得分为(6.88±1.14)分,血栓预防行为得分为(13.12±1.48)分;对照组的血栓预防知识得分为(6.73±1.23)分,血栓预防信念得分为(5.28±0.98)分,血栓预防行为得分为(10.26±1.61)分。观察组患者血栓预防知信行得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t=5.820、6.815、8.374,均 P<0.05);干预后2周,对照组DVT发生9例(21.95%),观察组DVT发生1例(2.44%);干预后4周,对照组DVT发生11例(26.83%),观察组DVT发生2例(4.76%)。干预后2周和干预后4周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于置入PICC的患者而言,采用系统化健康教育结合功能锻炼操的护理模式,可以明显提高患者血栓预防知信行水平,显著降低患者DVT的发生率,并能优化护理质量,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系统化护理对阴道前后壁脱垂患者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在阴道前后壁脱垂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阴道前后壁脱垂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观察组予以系统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干预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与总分相比,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的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系统化护理能够缩短阴道前后壁脱垂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术后快速康复,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奥塔戈运动训练联合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奥塔戈运动联合系统性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份期间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两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为期30 d的系统化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联合奥塔戈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30 d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表(ADL)和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量表( STREAM)、平衡量表(BBS)来评价两组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的影响。结果:护理前,两组的生活能力(ADL)和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量表(STREAM)、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基本移动、平衡量表(BBS)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30 d后,观察组的生活能力(ADL)和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量表(STREAM)、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基本移动、平衡量表(BBS)都有了显著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奥塔戈运动训练联合系统化康复护理能够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适合应用到临床护理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近5年外固定护理研究热点的共词聚类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近5年外固定护理研究热点并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我国外固定护理实践和研究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2015年8月—2020年7月发表的外固定护理相关文献,利用书目信息数据挖掘系统软件和图形聚类工具包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720篇,其中英文文献318篇,中文文献402篇。提取频次≥23次的英文高频词25个,频次≥25次的中文高频词17个。聚类分析后获得2个英文研究热点,分别为护理研究中的信息获取与应用、外固定术后功能恢复;获得5个中文研究热点,分别为针道感染的预防、系统化护理对外固定患者的护理效果、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骨缺损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不同部位骨折的康复护理。结论:可借助信息化管理和大数据分析对外固定护理的风险因素进行预防,并通过标准化流程和出台针对不同部位外固定的护理指南,规范外固定护理流程。同时,需注重外固定患者在术后的功能恢复,以提高外固定的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