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对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研究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作为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双重危机的重要手段,已成为生态与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载体,充分借鉴NbS的标准与方法在自然保护地进行科学实施,可以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实现协同增效.目前我国正处于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及相关研究已成为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的热点领域.为此,基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提出的NbS全球标准的八项准则,首先梳理了 NbS的各项准则对我国国家公园理论与实践的适用性,进而结合NbS的八项准则,以及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中的实际需求,将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进展围绕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即:(1)如何科学建设国家公园(准则1,应对社会挑战;准则2,根据不同尺度设计);(2)国家公园如何有效治理/管理(准则5,基于包容、透明和赋权的治理过程;准则7,基于证据进行适应性管理);(3)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成效如何(准则3,带来生物多样性净增长和生态系统完整性;准则6,在首要目标和其他多种效益间公正地权衡);(4)国家公园如何实现可持续性(准则4,具有经济可行性;准则8,具可持续性并在适当的辖区内主流化).最后,充分借鉴NbS的各项准则,研究就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及相关研究提出了启示与展望,以期为我国国家公园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并为推动将NbS纳入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行动提供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沙漠生态学概念、学科特色、内容及指导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生态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现代生态学学科发展与区域生态特色相结合,已成为生态学特色学科方向发展的显著特征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依据.沙漠生态学以沙漠或沙漠化土地为研究区域,以沙漠生物为研究对象,是沙漠学与生态学的交叉融合学科,具有典型的区域性特色.从沙漠生态学的概念和学科定位的角度,分析了沙漠生态学的学科特点和特色优势.基于此,沙漠生态学具有自己的研究范畴和研究内容,在学科层面上存在其他学科无法解决或者解决好的科学问题,并从研究区域和研究对象的角度分析了沙漠生态学形成独立学科方向的必要性.沙漠生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基础理论丰富与完善,有利于指导干旱、半干旱区沙漠化的发生原因、过程及原理、沙漠化逆转过程的恢复机理的全面系统研究,为沙漠化综合治理措施与治理实践、沙漠自然资源利用与开发以及沙漠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关键科技支撑,凸显了沙漠生态学的特色学科方向对区域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区域健康医疗数据开放共享系统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意义 实现安全高效的健康医疗数据开放共享,激发健康医疗数据要素价值.方法/过程 针对健康医疗数据开放共享的现状和问题,设计一种基于数据集成治理、数据资产管理、数据产品超市、数据采样分析、在线沙箱分析的健康医疗数据开放共享系统.结果/结论 实践证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实现健康医疗数据采集、分析、管理和利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CRISPR/Cas系统在微藻基因编辑研究中的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微藻是一类在显微镜下才能辨别的微小藻类群体,其结构简单,分布广泛,常见的微藻有蓝藻、螺旋藻、莱茵衣藻、杜氏盐藻等[1].微藻是一类比陆生作物拥有更高生物量的单细胞光合自养生物,富含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素和色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在生物燃料、天然产物增产、功能性藻株制备、环境治理、温室效应调节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着重要的学术研究和开发应用价值[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互花米草治理工程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上海南汇边滩为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互花米草是中国海岸带典型的入侵植物,清除互花米草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海岸带生态修复任务.刈割+翻耕是当前互花米草治理的主要方法之一.为评估该方法对滨海盐沼生态系统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本研究于2021-2022年9-12月,即南汇边滩生态修复工程开展互花米草物理治理前后的两年间对工程区域内12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与沉积物理化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两年间共鉴定出22种大型底栖动物,隶属于3门5纲12目19科;工程后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密度、生物量、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Chao1指数较工程前均显著增加;在群落组成方面,多毛纲、双壳纲与软甲纲动物占比提升,腹足纲与昆虫纲动物的占比则呈减少趋势;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与相似性分析(Anosim)结果显示,工程前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优势种由工程前的绯拟沼螺、尖锥拟蟹守螺和背蚓虫,变为工程后的拟沼螺、绯拟沼螺、背蚓虫、中国绿螂和尖锥拟蟹守螺;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互花米草治理工程之后沉积物盐度、含水率等理化因子的改变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医院评审标准的重点专业质量控制指标数据治理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根据国家对三级医院评审的要求,对重点专业质量控制指标数据进行治理,以促进数据安全和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方法 成立数据质量治理小组,汇总统计口径模糊的指标,按名称和类型进行分类整理.通过引进专业质控系统,制订病历结构化模板,将19个质控指标嵌入模板.在HIS系统中设置"专业质控指标数据集"入口,可直接获取质控指标数据集.结果 19个重点专业质量控制指标(合计298个指标,1 286项数据)中纯手工提取43项,信息化手段获取1 243项,信息化手段占96.66%,手工提取数据占3.34%;手工提取下降89.97%.结论 电子病历结构化有助于实现数据的精细化管理,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大气颗粒物与温度、湿度及其交互作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高,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大气污染和气象因素是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环境因素,尤其是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温度、湿度等气象因素与COPD的发病率、住院率、病死率之间存在关联性。本文针对大气颗粒物及温度、湿度对COPD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治理大气污染、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制定COPD人群防治策略提供新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院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平台的搭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构建面向临床数据中心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平台已成为医疗信息界的普遍共识。某院搭建的数据融合平台由数据采集组件、数据加工组件、数据比对与修复组件、数据订阅与应用组件、数据融合管理平台5个部分组成。该平台对分散在全院各业务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数据质量检查,处理重复和冗余的元数据,进行按需采集、转换、加工、分发、装载,并通过比对与修复保持数据的一致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该平台能够跨数据库、跨操作系统、跨硬件环境,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自动捕获、分析、治理、融合,满足多样化的医疗数据应用需求,助力智慧医院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我国医疗机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应用现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我国医疗机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SS)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2020年4—5月,对全国31个省份的1 013所医疗机构进行了问卷调研,问卷内容包括CDSS安装部署现状、建立目的、知识库来源、需要设计优化的内容和阻碍使用的因素。结果:199所(19.64%)医疗机构有CDSS,其中123所在全院使用,76所在局部科室使用;426所医疗机构未使用CDSS,但已有使用计划。调研发现,目前CDSS系统存在认知差别大、知识缺乏权威性、数据治理难度高、缺乏行业标准等问题。结论:未来要从提高意识、树立知识权威性、建立标准等方面推动CDSS在医疗机构的规范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评估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为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医疗保障系统框架和《关于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7〕10号)》要求构建初步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评估指标体系。选取北京市朝阳区参与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代表性医院,应用该指标体系进行实证研究,在医院信息系统中提取客观指标评估所需的改革前(2016年至2017年)和改革后(2018年至2019年)的相关数据;基于指标体系中的主观指标自行设计问卷,对医院职工、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对医院收支、医疗费用、薪酬水平及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改革前后相关数据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本研究构建了包含薪酬水平与结构、薪酬治理与信息建设、卫生人力与服务提供、医疗产品与技术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以及38个三级指标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评估体系,其中客观指标28个,主观指标10个。对4家代表性公立医院的评估结果显示,人力成本、卫生材料收入、治疗收入、护理收入、医事服务费占总收入的比例均较改革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患者例均医疗费用、药品收入(不含中药饮片)占总收入的比例较改革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门诊患者次均医疗费用和手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性别、工作年限、学历职工的薪酬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不同年龄、专业、专业技术职称、雇佣类型职工的薪酬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636名职工的实际薪酬为期望薪酬的56.26%,其薪酬满意度总得分为(3.33±0.86)分,公共服务动机、工作满意度和医疗服务质量得分分别为(3.52±0.78)分、(3.72±0.65)分和(3.91±0.77)分。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得分分别为(4.64±0.23)分和(4.82±0.45)分。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评估体系能够从多维度对医院改革成效进行定量和定性、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综合评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